隨著對山區農機設備研發生產任務的圓滿完成,王大山深刻意識到,要想在這個特殊的時代背景下真正推動農業機械的革新,必須在技術研發上取得實質性的突破。


    他將目光聚焦在了農機的核心部件 —— 發動機上,決心要研發出一款更高效、更耐用且適應國內複雜農業環境的新型發動機。


    王大山親自帶領技術團隊投入到緊張的研發工作中。


    在那個設備簡陋、資料匱乏的年代,每一步前進都充滿了艱辛。


    技術部的辦公室裏,燈光常常徹夜通明,王大山和技術人員們圍坐在破舊的辦公桌前,反複研究著僅有的幾張發動機設計圖紙,激烈地討論著每一個技術細節。


    “王廠長,我們現有的發動機在功率輸出上還是不夠穩定,尤其是在山區那種複雜地形和重載作業的情況下,很容易出現動力不足的問題。”


    技術骨幹小陳皺著眉頭,指著圖紙上的一處說道。


    王大山沉思片刻,堅定地說:“那我們就從改進進氣係統入手,提高進氣量,從而增強燃燒效率,提升功率穩定性。我聽說國外有一些關於可變進氣道技術的研究,雖然我們沒有他們的先進設備,但我們可以通過自己的摸索和試驗,嚐試設計出適合我們國情的進氣係統。”


    小陳有些擔憂地說:“王廠長,這可是個不小的挑戰啊。沒有相關的技術資料和試驗設備,我們隻能靠一次次的試錯來推進,這會耗費大量的時間和精力。”


    王大山拍了拍小陳的肩膀,鼓勵道:“我知道困難很大,但我們不能退縮。想想山區那些農民兄弟們渴望用更好農機的眼神,我們就有了動力。大家齊心協力,一定能攻克這個難關。”


    於是,技術團隊開始了漫長而艱難的試驗過程。


    他們用手工打造的簡陋模型,在臨時搭建的簡易試驗台上進行測試。


    每次測試,王大山都親自在一旁觀察記錄,不放過任何一個細微的變化。


    “這次進氣量有所增加,但燃燒效果還不理想,尾氣中的黑煙還是比較濃。”


    小陳看著測試數據,無奈地搖了搖頭。


    王大山思索片刻後說:“我們調整一下噴油嘴的角度和噴油量試試,也許能改善燃燒狀況。”


    在經過無數次的反複調整和試驗後,終於迎來了一絲曙光。


    一天,小陳興奮地跑來向王大山報告:“王廠長,成功了!我們的新型進氣係統和優化後的噴油嘴配合,使發動機的功率穩定性大幅提高,而且燃油效率也提升了近 20%!”


    王大山激動地站起身來,眼中閃爍著喜悅的光芒:“太好了!這是我們團隊共同努力的結果。有了這個突破,我們光明廠的農機產品將會有質的飛躍。”


    然而,王大山也清楚地知道,技術的持續發展離不開人才的支撐。


    在當時國內農業機械專業人才稀缺的情況下,培養自己的人才隊伍成為了重中之重。


    王大山決定在廠裏開辦技術培訓班,選拔一些有潛力、肯鑽研的年輕工人進行係統培訓。


    他親自擔任培訓班的主講老師,從基礎的機械原理開始講起。


    在培訓班的教室裏,擺放著一些簡單的農機模型和零部件。


    王大山拿著一個活塞模型,向學員們耐心地講解著:“大家看,這個活塞是發動機的重要部件,它的運動直接關係到能量的轉換。就像我們人的心髒一樣,每一次跳動都有著關鍵的作用。”


    年輕工人小李好奇地問:“王廠長,那怎麽才能保證活塞的運動順暢呢?”


    王大山笑著回答:“這就涉及到很多方麵了,比如活塞與氣缸壁的配合精度、潤滑係統的設計等等。我們在設計和製造過程中,必須嚴格把控每一個環節的質量。今天我們先了解基本原理,後麵會逐步深入到具體的設計和製造工藝。”


    除了理論教學,王大山還非常注重實踐操作的培訓。


    他帶領學員們走進生產車間,親自示範如何操作機床加工零部件,如何進行發動機的裝配調試。


    “在裝配發動機時,每一個螺絲的擰緊力矩都有嚴格要求,不能過緊也不能過鬆。就像我們做一件精細的手工活,要有足夠的耐心和細心。”


    王大山一邊操作,一邊向學員們強調著。


    在培訓過程中,王大山還經常鼓勵學員們提出自己的想法和疑問。


    有一次,學員小張在學習發動機故障診斷時提出了自己的見解:“王廠長,我覺得我們可以設計一種簡單的檢測工具,能夠快速地判斷發動機的故障部位,這樣可以提高維修效率。”


    王大山讚許地看著小張說:“小張這個想法很不錯啊!這就是創新的思維。我們在學習技術的同時,也要不斷思考如何改進和優化。大家可以圍繞這個想法,進一步深入研究,說不定能開發出一個實用的小發明。”


    隨著技術培訓班的持續開展,光明廠逐漸培養出了一批技術過硬、富有創新精神的年輕人才。


    這些人才在後續的生產和研發工作中發揮了重要作用,為光明廠的技術傳承和發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在新型發動機成功研發和人才隊伍逐步壯大的基礎上,光明廠迎來了一個新的發展機遇。


    政府決定在某地區開展大規模的農業機械化試點項目,光明廠憑借其在技術和人才方麵的優勢,成功中標了部分農機設備的供應任務。


    在項目啟動會上,王大山充滿信心地對團隊成員說:“同誌們,這次試點項目是對我們光明廠的一次重大考驗,也是展示我們實力的絕佳機會。我們要把我們最新研發的農機設備和最好的技術服務帶到試點地區,讓農民兄弟們切實感受到農業機械化的好處。”


    技術人員小王問道:“王廠長,試點地區的農業種植結構比較複雜,既有糧食作物,又有經濟作物,我們的農機設備能滿足這麽多樣化的需求嗎?”


    王大山回答道:“這就需要我們根據不同的作物種植特點,對農機設備進行針對性的調試和優化。我們在之前研發山區農機設備時積累了一定的經驗,這次要進一步發揮我們的技術優勢,確保每一台農機都能在試點地區發揮最大的效能。”


    在項目實施過程中,王大山帶領團隊深入試點地區,與當地農民和農業技術人員密切合作。


    他們根據當地的土壤條件、氣候特點以及作物種植習慣,對農機設備進行了現場調試和改進。


    當地一位老農看著正在田間作業的光明廠農機,豎起大拇指說:“這光明廠的機器就是厲害,比俺們以前用過的都好使。這播種的深度和間距都剛剛好,種出來的莊稼肯定能豐收。”


    王大山笑著說:“大爺,您滿意就好。我們還會不斷改進,讓這機器更好用。您在使用過程中有啥問題或者建議,隨時告訴我們。”


    通過這次大規模的試點項目,光明廠的農機設備得到了廣泛的認可和好評,其市場知名度和影響力進一步提升。


    同時,在項目實施過程中,光明廠的技術團隊也收集到了大量寶貴的反饋信息,為後續的技術研發和產品改進提供了重要依據。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四合院:我罩著傻柱,誰敢反對?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鉛筆小說網隻為原作者看雨11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看雨11並收藏四合院:我罩著傻柱,誰敢反對?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