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政
第三日,厲元帥接得虎符,午門點兵後,持帥旗直出京門,三軍浩蕩列陣門前。曹顯攜林晟鈺立於城門,祭酒祝詞,禮官高唱檄文,禮炮轟鳴中,三軍開拔,厲元帥高馬重甲,伴一華蓋馬車,行於中軍,卷塵而去。
七八日後,藩國使臣到,居然是林藩主親至。新國主宣殿上行覲見禮,為親王正名。是夜特意宮中設家宴感念其對皇子的養育護持之恩,曹顯親自作陪,席過半後稟退宮人,僅餘父子三人開懷暢飲,感懷唏噓。第二日,林藩主即告辭,言明將親率兵馬赴關,助元帥抗元,同仇敵愾,義不容辭。
大軍一走,朝中武將去了大半。陳靖元領京城衛上朝議事。晟親王持聖旨強硬入主軍機處,親自操持軍備軍需,推動全國上下征糧煉器,輸送前方。
「天時——彼需我穩,地利——彼攻我守,人和——彼四敵環顧,我多方來援,必勝之局,吾等後方保障,短短數月,不容有失。」林晟鈺巧思密算,所察之處,洞如觀火,若有差池,雷霆手段不忌。如此一來,人人克己自守,諸事周詳。
短短兩月剛過,捷報傳回,小勝連連後,終大勝元軍主力,迫其退往關外,不出十日,可全數收復失陷國土,再徐圖推進,逼降雪恥。
朝中聞訊,百官雀躍歡呼,更有老臣,當場痛哭流涕,遙想當年不堪回首之時,哪知今日尚有揚眉吐氣可期?晟親王親手起詔,曉諭全國。國威浩蕩之下,從軍之士蜂擁而至,百姓援軍的積極性都提高了不少。
國事順遂,朝政清明,勤勉有嘉的新國主日漸墮怠的情況也就一時無人查覺,等到某一天,百官上早朝,有位言官小心翼翼地提出,陛下是不是好幾天沒有上朝了?眾人才猛然驚覺事情不太對了,從什麽時候起早朝上陛下就很少發話了?又是從什麽時候起陛下偶爾就有一天兩天的不來朝了?而現在到底有幾天沒有來了居然大家的意見都不統一。這,這——!人人回頭看站在前頭主持朝議的林晟鈺——晟親王,卻被親王冰涼涼的目光刺了個激靈,也不敢再多言。
下朝後,幾位言官親自去尋陛下行蹤,倒也很容易就找著了,內侍領著就到了他們的操練場上,正中那位大汗淋漓地與眾侍衛們扭成一團的不就是國主嗎。
曹顯潑水洗頭洗臉洗全身後,抓起一邊的常服一批,過來接見一臉恍惚的言官們,開口就是一句:「有什麽事啊?有事找晟親王啊,他主意多。」幾人更恍惚了,這話好耳熟啊,「這事你們找晟親王議一議。」「這事你們直接去找晟親王商議。」「有事你們直接找晟親王就好了。」……什麽時候開始,這話就成了陛下的口頭禪了,於是大家也就都去找晟親王了,確實,什麽事情一道晟親王手裏,就總是妥帖的。
不是,我們要說的就是這個問題啊,這不是誰主意多就可以的吧,陛下您要提防著點啊。
「哦,朕馬上要去親王那邊,你們有什麽事說一說,朕順便告訴他也一樣。」曹顯回頭一想,還是自己帶話比較好,省得他們呆會兒找過來又一通打擾。
不,不用了,沒事,真沒事,我們也就是跑來看看陛下為何不臨朝,是否身體不適,現在放心了,嗯,非常放心。言官們相互對視後放棄了,因為都想起來一件事:陛下和親王可以說是形影不離的啊,除了早朝這幾次,無時無刻,看到陛下,邊上就有親王,找到親王,陛下立即就會出現。兄弟親密無間、感情和睦,明白白的,有眼睛的人都看得到。就因為陛下貪戀武技,趕早與侍衛對練而誤了朝,大家就懷疑這懷疑那的,羞愧了。朝上又沒有什麽要緊事,而且晟親王是真本事,若有了事情,找陛下解決不了,還不是要找親王?
林晟鈺並不知道言官們一回頭已轉變了想法,正一邊生氣,一邊又自然地批著奏摺,直到曹顯頂著一頭濕發,興沖沖地走進來,將他抱了個滿懷,才一摔奏摺,怒火升騰。
「你這邊瀟灑,我可是都成了專權竊位的奸臣了。」
「不會不會,一時誤會罷了。有你太省心,我不是就散漫隨心了嘛。以後早朝我再不落下。何況,你安排的事,誰能說出個不是?以後誰要是有意見,我就讓誰主事。」曹顯抱緊了任廝磨安慰。
也是,我做的事,誰有能耐說三道四?林晟鈺慢慢想到開懷,繼續幫曹顯批閱奏摺,批註後由曹顯拿玉璽蓋印,時不時兩人也商討幾句,雖然還是林晟鈺拿主意的多。
既然是捨不得分離硬留下來的人,自然是心甘情願地護著幫著的,就算是是非非難免,總不舍初衷。
轉眼京城白雪印紅綢,年關臨近。一騎快馬,踏雪入宮,居然是從邊關捎來了一疊家書。
在暖融融的晟幹宮裏——這是特指給晟親王做宮內居所後改的名,而且人人知道國主特別憐惜這個失而復得的皇弟,有什麽好東西都往這宮裏遞,通風採光冷暖一應整治到最舒適,搞到後來,資格寢宮都比不上這邊,就天天到這邊來睡,特意在晟親王的臥室隔壁指了一間房間,因為國主和親王都嚴定他們活動的區域不允許人隨便進出,晟幹宮的宮人們也不知道,其實有用到的一直隻有一間臥房。曹顯和林晟鈺一起回來,例行去自己臥房轉一圈,翻起床被,就轉身進了林晟鈺那間,倆人靠坐著,溫茶拆家書看。一封,二封,三封……看到第四封的時候,一起笑了。
第三日,厲元帥接得虎符,午門點兵後,持帥旗直出京門,三軍浩蕩列陣門前。曹顯攜林晟鈺立於城門,祭酒祝詞,禮官高唱檄文,禮炮轟鳴中,三軍開拔,厲元帥高馬重甲,伴一華蓋馬車,行於中軍,卷塵而去。
七八日後,藩國使臣到,居然是林藩主親至。新國主宣殿上行覲見禮,為親王正名。是夜特意宮中設家宴感念其對皇子的養育護持之恩,曹顯親自作陪,席過半後稟退宮人,僅餘父子三人開懷暢飲,感懷唏噓。第二日,林藩主即告辭,言明將親率兵馬赴關,助元帥抗元,同仇敵愾,義不容辭。
大軍一走,朝中武將去了大半。陳靖元領京城衛上朝議事。晟親王持聖旨強硬入主軍機處,親自操持軍備軍需,推動全國上下征糧煉器,輸送前方。
「天時——彼需我穩,地利——彼攻我守,人和——彼四敵環顧,我多方來援,必勝之局,吾等後方保障,短短數月,不容有失。」林晟鈺巧思密算,所察之處,洞如觀火,若有差池,雷霆手段不忌。如此一來,人人克己自守,諸事周詳。
短短兩月剛過,捷報傳回,小勝連連後,終大勝元軍主力,迫其退往關外,不出十日,可全數收復失陷國土,再徐圖推進,逼降雪恥。
朝中聞訊,百官雀躍歡呼,更有老臣,當場痛哭流涕,遙想當年不堪回首之時,哪知今日尚有揚眉吐氣可期?晟親王親手起詔,曉諭全國。國威浩蕩之下,從軍之士蜂擁而至,百姓援軍的積極性都提高了不少。
國事順遂,朝政清明,勤勉有嘉的新國主日漸墮怠的情況也就一時無人查覺,等到某一天,百官上早朝,有位言官小心翼翼地提出,陛下是不是好幾天沒有上朝了?眾人才猛然驚覺事情不太對了,從什麽時候起早朝上陛下就很少發話了?又是從什麽時候起陛下偶爾就有一天兩天的不來朝了?而現在到底有幾天沒有來了居然大家的意見都不統一。這,這——!人人回頭看站在前頭主持朝議的林晟鈺——晟親王,卻被親王冰涼涼的目光刺了個激靈,也不敢再多言。
下朝後,幾位言官親自去尋陛下行蹤,倒也很容易就找著了,內侍領著就到了他們的操練場上,正中那位大汗淋漓地與眾侍衛們扭成一團的不就是國主嗎。
曹顯潑水洗頭洗臉洗全身後,抓起一邊的常服一批,過來接見一臉恍惚的言官們,開口就是一句:「有什麽事啊?有事找晟親王啊,他主意多。」幾人更恍惚了,這話好耳熟啊,「這事你們找晟親王議一議。」「這事你們直接去找晟親王商議。」「有事你們直接找晟親王就好了。」……什麽時候開始,這話就成了陛下的口頭禪了,於是大家也就都去找晟親王了,確實,什麽事情一道晟親王手裏,就總是妥帖的。
不是,我們要說的就是這個問題啊,這不是誰主意多就可以的吧,陛下您要提防著點啊。
「哦,朕馬上要去親王那邊,你們有什麽事說一說,朕順便告訴他也一樣。」曹顯回頭一想,還是自己帶話比較好,省得他們呆會兒找過來又一通打擾。
不,不用了,沒事,真沒事,我們也就是跑來看看陛下為何不臨朝,是否身體不適,現在放心了,嗯,非常放心。言官們相互對視後放棄了,因為都想起來一件事:陛下和親王可以說是形影不離的啊,除了早朝這幾次,無時無刻,看到陛下,邊上就有親王,找到親王,陛下立即就會出現。兄弟親密無間、感情和睦,明白白的,有眼睛的人都看得到。就因為陛下貪戀武技,趕早與侍衛對練而誤了朝,大家就懷疑這懷疑那的,羞愧了。朝上又沒有什麽要緊事,而且晟親王是真本事,若有了事情,找陛下解決不了,還不是要找親王?
林晟鈺並不知道言官們一回頭已轉變了想法,正一邊生氣,一邊又自然地批著奏摺,直到曹顯頂著一頭濕發,興沖沖地走進來,將他抱了個滿懷,才一摔奏摺,怒火升騰。
「你這邊瀟灑,我可是都成了專權竊位的奸臣了。」
「不會不會,一時誤會罷了。有你太省心,我不是就散漫隨心了嘛。以後早朝我再不落下。何況,你安排的事,誰能說出個不是?以後誰要是有意見,我就讓誰主事。」曹顯抱緊了任廝磨安慰。
也是,我做的事,誰有能耐說三道四?林晟鈺慢慢想到開懷,繼續幫曹顯批閱奏摺,批註後由曹顯拿玉璽蓋印,時不時兩人也商討幾句,雖然還是林晟鈺拿主意的多。
既然是捨不得分離硬留下來的人,自然是心甘情願地護著幫著的,就算是是非非難免,總不舍初衷。
轉眼京城白雪印紅綢,年關臨近。一騎快馬,踏雪入宮,居然是從邊關捎來了一疊家書。
在暖融融的晟幹宮裏——這是特指給晟親王做宮內居所後改的名,而且人人知道國主特別憐惜這個失而復得的皇弟,有什麽好東西都往這宮裏遞,通風採光冷暖一應整治到最舒適,搞到後來,資格寢宮都比不上這邊,就天天到這邊來睡,特意在晟親王的臥室隔壁指了一間房間,因為國主和親王都嚴定他們活動的區域不允許人隨便進出,晟幹宮的宮人們也不知道,其實有用到的一直隻有一間臥房。曹顯和林晟鈺一起回來,例行去自己臥房轉一圈,翻起床被,就轉身進了林晟鈺那間,倆人靠坐著,溫茶拆家書看。一封,二封,三封……看到第四封的時候,一起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