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爺您有些日子沒來了啊。」掌櫃的一邊小心領著路,一邊找著話問。
「天熱啊,事兒也多。」李相爺應得隨和,心想著確實是好一陣忙了,不過,忙得值了,事事順利著呢。
「那是,這一國百姓的大事都您老扛著呢。」掌櫃的貼心應和著。
洪福樓二樓設了一圈的雅間,中間圍了一寬敞的廳堂。掌櫃的別出心裁設了一座說書堂,日日定著時辰說上兩段俗事趣聞,供貴客飯後消遣。一樓的客人得了允許可以栽堂前落座,雅間裏的客人開著門就可以聽,方便。
李相爺跟著掌櫃的上到二樓的時候,恰逢說書堂下午場開講。台上說書的老先生驚堂木一擱,範兒擺開,一開口中氣十足,字字珠璣,抓人耳骨,
「話說咱太子爺,那與元朝使臣是特別有緣。不說打小遠離朝綱,身為質子,那時候的交情,就說眼下——大家不都知道年初太子受了冤,入了獄,失了蹤跡。可事實上,他是又得了元朝使臣的幫助,偷偷轉去了元都了啊!……」
李相爺往常也很喜歡洪福樓的這書場,欣欣然聽了兩句,越聽越是心驚肉跳。
「你們——你們好大的膽子,竟敢歪曲事實,非議朝政!」李相爺怒氣沖沖一聲吼,手指著臉色煞白的掌櫃不住地抖。嚇得半死的說書先生連滾帶爬地跪倒在李相爺麵前,兀自慌慌張張語無倫次地分辨著:「這……這——這事大家都在說啊,各種的小話本……人人都喜歡聽,而且……而且這不是……親元善元的宣傳嗎……」
親善個鬼啊,要親善,扯上誰說不好,偏偏要拿太子來說事?李相爺又氣又急,也顧不上掌櫃和說書的,一甩手,返身下樓,起轎回府。回到府裏後,相爺急急派出一幹下人到坊間各處打探了一下,又悄悄召來心腹詢問了一番,一個時辰後,拿到了三四十種新近在京城到處流傳的小話本,故事有離奇的、荒誕的、合理的、功利的、甚至是深情纏綿的,但唯一不變的說法,就是太子被元朝使臣偷偷帶離,入了元都。
希望被人悄悄遺忘的人街知巷聞,最不能聯繫在一起的兩個人被硬生生扯在一起,事情恐怕不簡單。李相爺獨自思索了一下到底是誰在背後興風作浪,一時想到了各種可能,最後還是遣轎去請了林晟鈺過來。
「半月前學生就曾提過,有事關元使的風言風語流傳開來,可惜……」林晟鈺聽完這事,就無奈嘆息。李相爺細細一回想,半月前正是徹底肅清了朝堂上的不同聲音,元使那邊也剛剛傳回通商互市的草議,隨帶還有一封大元皇上的親比嘉獎信,春風得意的時候,聽到不好的提醒,下意識就忽略了,何況說起元使,本來就是個來事兒的,有些風言風語也懶得替他處理,誰想到竟與太子攪和到了一起呢,眼下到了如此局麵,也隻能徒嘆奈何了。
「如何是好?你想必已有良策,說來我聽聽吧。」相爺正在為自己的疏忽而尷尬,一回頭,看見林晟鈺安靜地喝茶,才明白他定是有了可靠的主意。
「相爺莫急便是,此事尚有可為。」林晟鈺笑著應到,「相爺可仔細查看所有傳言,都說的是太子一入獄,就被元使臣安排帶往元都。據學生了解,從太子入宮之日後推十日,絕無元使車馬出京或出關。相爺可速遣人拿到一路關卡說明文牒,全城告喻,即可清白。再嚴詞告誡禁止非議生事,便可止息。」
李相爺一想也是,照此安排了下去。兩日後,順利拿到一路遠近關卡證明,證據確鑿地發了全城榜文,澄清事由,告誡謠言必究。
一時間京城處處鬧市街頭人頭攢動,眾人爭相看榜,議論紛紛。
「這說的啥啊?本來就不可能一開始就送出去的啊。」
「元使一個人怎麽可能把太子從皇宮大獄裏偷出來?肯定有其他人啊。」
「傻啊?肯定要等風聲過了才能走啊。」
「……」
等消息傳回相府,李相爺就糊塗了,急急派人再探,倒是很快明白了怎麽一回事。原來短短兩天內,小話本已經更新換代了!更換的重點就是元使是如何把太子帶出重重宮門,遠離京城的。從如何在有人協助下越獄、避開宮廷守衛,再等待合適的時機送出城,再出關,說得有板有眼,看得李之牧連說放屁,哪有這樣好掏的牆洞?哪有這樣稀鬆的護衛?飛簷走壁這是異想天開啊。但是人人就愛這離奇的情節,就信這曲折的故事,而且你看,現在都有官方證明:一開始是不可能直接出城的,必須要各種地方地躲一躲。合情合理,良心話本。
「……」好一出烏龍戲!
林晟鈺登門謝罪,說都怪自己考慮不周,被對手擺了一道。此人真是陰險狡詐,需小心應對。
李相爺派大理寺衙役追查小話本的來源,卻很快被專心維護秩序的厲元帥打了回來,傳了話來說追查可以,隨便抓人擾亂京城不許。
那還怎麽查?這還需要查嗎?誰在背後搞鬼一清二楚了啊。但這個一清二楚是最讓李相爺頭痛的,能拿他怎麽辦呢?
更頭痛的是太子在元的謠言越傳越廣之後,朝堂上原本不言不語的武將一派開始強硬地提出沿路出關,排查太子下落的要求。而且影響到少數已經被壓服的言官,說出了盡快尋回太子,已正國本的言論。李相爺破格給林晟鈺封了侍郎一職,臨朝議事。林晟鈺搬出民為重,君為輕,國事重重,黷武傷民之意,當朝駁斥派兵出關的想法,言辭犀利,一時壓下了武將一派的說辭,李相國大為滿意。
「天熱啊,事兒也多。」李相爺應得隨和,心想著確實是好一陣忙了,不過,忙得值了,事事順利著呢。
「那是,這一國百姓的大事都您老扛著呢。」掌櫃的貼心應和著。
洪福樓二樓設了一圈的雅間,中間圍了一寬敞的廳堂。掌櫃的別出心裁設了一座說書堂,日日定著時辰說上兩段俗事趣聞,供貴客飯後消遣。一樓的客人得了允許可以栽堂前落座,雅間裏的客人開著門就可以聽,方便。
李相爺跟著掌櫃的上到二樓的時候,恰逢說書堂下午場開講。台上說書的老先生驚堂木一擱,範兒擺開,一開口中氣十足,字字珠璣,抓人耳骨,
「話說咱太子爺,那與元朝使臣是特別有緣。不說打小遠離朝綱,身為質子,那時候的交情,就說眼下——大家不都知道年初太子受了冤,入了獄,失了蹤跡。可事實上,他是又得了元朝使臣的幫助,偷偷轉去了元都了啊!……」
李相爺往常也很喜歡洪福樓的這書場,欣欣然聽了兩句,越聽越是心驚肉跳。
「你們——你們好大的膽子,竟敢歪曲事實,非議朝政!」李相爺怒氣沖沖一聲吼,手指著臉色煞白的掌櫃不住地抖。嚇得半死的說書先生連滾帶爬地跪倒在李相爺麵前,兀自慌慌張張語無倫次地分辨著:「這……這——這事大家都在說啊,各種的小話本……人人都喜歡聽,而且……而且這不是……親元善元的宣傳嗎……」
親善個鬼啊,要親善,扯上誰說不好,偏偏要拿太子來說事?李相爺又氣又急,也顧不上掌櫃和說書的,一甩手,返身下樓,起轎回府。回到府裏後,相爺急急派出一幹下人到坊間各處打探了一下,又悄悄召來心腹詢問了一番,一個時辰後,拿到了三四十種新近在京城到處流傳的小話本,故事有離奇的、荒誕的、合理的、功利的、甚至是深情纏綿的,但唯一不變的說法,就是太子被元朝使臣偷偷帶離,入了元都。
希望被人悄悄遺忘的人街知巷聞,最不能聯繫在一起的兩個人被硬生生扯在一起,事情恐怕不簡單。李相爺獨自思索了一下到底是誰在背後興風作浪,一時想到了各種可能,最後還是遣轎去請了林晟鈺過來。
「半月前學生就曾提過,有事關元使的風言風語流傳開來,可惜……」林晟鈺聽完這事,就無奈嘆息。李相爺細細一回想,半月前正是徹底肅清了朝堂上的不同聲音,元使那邊也剛剛傳回通商互市的草議,隨帶還有一封大元皇上的親比嘉獎信,春風得意的時候,聽到不好的提醒,下意識就忽略了,何況說起元使,本來就是個來事兒的,有些風言風語也懶得替他處理,誰想到竟與太子攪和到了一起呢,眼下到了如此局麵,也隻能徒嘆奈何了。
「如何是好?你想必已有良策,說來我聽聽吧。」相爺正在為自己的疏忽而尷尬,一回頭,看見林晟鈺安靜地喝茶,才明白他定是有了可靠的主意。
「相爺莫急便是,此事尚有可為。」林晟鈺笑著應到,「相爺可仔細查看所有傳言,都說的是太子一入獄,就被元使臣安排帶往元都。據學生了解,從太子入宮之日後推十日,絕無元使車馬出京或出關。相爺可速遣人拿到一路關卡說明文牒,全城告喻,即可清白。再嚴詞告誡禁止非議生事,便可止息。」
李相爺一想也是,照此安排了下去。兩日後,順利拿到一路遠近關卡證明,證據確鑿地發了全城榜文,澄清事由,告誡謠言必究。
一時間京城處處鬧市街頭人頭攢動,眾人爭相看榜,議論紛紛。
「這說的啥啊?本來就不可能一開始就送出去的啊。」
「元使一個人怎麽可能把太子從皇宮大獄裏偷出來?肯定有其他人啊。」
「傻啊?肯定要等風聲過了才能走啊。」
「……」
等消息傳回相府,李相爺就糊塗了,急急派人再探,倒是很快明白了怎麽一回事。原來短短兩天內,小話本已經更新換代了!更換的重點就是元使是如何把太子帶出重重宮門,遠離京城的。從如何在有人協助下越獄、避開宮廷守衛,再等待合適的時機送出城,再出關,說得有板有眼,看得李之牧連說放屁,哪有這樣好掏的牆洞?哪有這樣稀鬆的護衛?飛簷走壁這是異想天開啊。但是人人就愛這離奇的情節,就信這曲折的故事,而且你看,現在都有官方證明:一開始是不可能直接出城的,必須要各種地方地躲一躲。合情合理,良心話本。
「……」好一出烏龍戲!
林晟鈺登門謝罪,說都怪自己考慮不周,被對手擺了一道。此人真是陰險狡詐,需小心應對。
李相爺派大理寺衙役追查小話本的來源,卻很快被專心維護秩序的厲元帥打了回來,傳了話來說追查可以,隨便抓人擾亂京城不許。
那還怎麽查?這還需要查嗎?誰在背後搞鬼一清二楚了啊。但這個一清二楚是最讓李相爺頭痛的,能拿他怎麽辦呢?
更頭痛的是太子在元的謠言越傳越廣之後,朝堂上原本不言不語的武將一派開始強硬地提出沿路出關,排查太子下落的要求。而且影響到少數已經被壓服的言官,說出了盡快尋回太子,已正國本的言論。李相爺破格給林晟鈺封了侍郎一職,臨朝議事。林晟鈺搬出民為重,君為輕,國事重重,黷武傷民之意,當朝駁斥派兵出關的想法,言辭犀利,一時壓下了武將一派的說辭,李相國大為滿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