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章 良縣龍脈
「是誰說要去綠營?」高知府遠遠的就聽到一個少年的聲音。
「高知府。」溫珩見高知府和徐知縣來,並未起身,隻是打了個招呼。
高知府這人,溫珩是聽過的,他是邢瑞的學生,四年前中了進士,後來便在翰林院做了編修。高知府以深研理學自居,寫了幾篇文章很為言官稱讚,本人又沒有什麽貪墨汙點,這敘州缺了知府的時候,邢瑞便把他派下來了。
到底是京兆來的人,不至於見到個王爺,就丟了樣子。
「祈王。」高知府不卑不亢地據了一禮。
歸雁徊有些為溫珩緊張,高知府和鍾老爺以及徐知縣不同,鍾老爺和徐知縣熟知官場技巧,明白溫珩在此時是萬萬得罪不得的,所以縱然溫珩有什麽披露,他們也不會逼迫太緊,可這高知府卻不同,他一向自視甚高,又不屑參與這官場上的爾虞我詐,尤其是得了言官們的青眼後,高知府更是以所謂的「針砭時弊」為榮,若是溫珩有什麽說錯的,或稍微被他抓到什麽疏漏,他恐怕要讓溫珩難堪。
歸雁徊悄悄看了一眼溫珩,不知道溫珩是否像以前那樣把緊張和懼怕放進了心裏,可現在來看,歸雁徊的確是已經看不出來溫珩的情緒了。
「祈王要查的事情,剛剛鍾公子已經跟我們說了。」高知府道,「隻是微臣不知,祈王和歸監正來這良縣,為何不先知與徐知縣與本官?」
「是啊,是啊,」徐知縣算是個圓滑的人,他也知道高知府的脾氣,趕緊跟話道:「祈王和歸監正來良縣,我等禮數不周,害怕怠慢了祈王和歸監正。」
「怠慢倒事小。」沒想到高知府卻這樣說:「隻是祈王不知會我二人,卻來鍾老爺家中問審,似乎不太妥當吧。」
高知府,居然能夠一眼就看出來他們此次來的問題,溫珩一頓:沒錯,洪德皇帝此次來,給溫珩最大的考驗並非是真假龍脈抑或是世家大族,而是他在溫珩出行前,隻給了道調查的指令,而並未給溫珩相應的官職。是以現在溫珩隻是個普普通通的王爺,卻沒有能夠統領任何權力機構的職位,如這下麵的人尊他是王爺還好,若是不尊,無論是審訊還是動刑,他卻都要依靠跟世家牽扯不清的地方官吏來審當地世家。
或許這才是洪德皇帝本次的真實目的,如何不通過權力的威壓,將這錯綜複雜的事情辦成。
「地方政務,當然是要仰賴二位,隻是,本王從來到鍾老家也不是來審訊的,是鍾公子自己邀請我們來小聚的。」溫珩說。
「不是審訊,卻要動用私刑?」高知府哼笑,顯然是在指溫珩剛剛說的綠營之事。
「高知府,這樣說便不對了吧。」溫珩往後稍稍坐了坐,歸雁徊看得出來溫珩有些緊張,但他語氣依舊如常:「本王是宗室,是皇家的人,皇家的法便是宗法,皇家的刑哪有私刑。」
溫珩剛剛那句歪理顯然是觸了高知府的神經,他憤怒地道:「天子犯法與庶民同罪,未成製度之刑便是私刑!」
「嗬,」看到對手被激怒後,溫珩輕笑一聲:「既然高知府如此擅長案牘刑律,那我倒是請高知府告訴本王,你等所轄良縣,為何沒有山洪卻私自變更河道?高知府與本王談生民,那本王倒想知道,高知府可去看過那河道下被摧毀的村莊,看到那河道下嶄新的布鞋?徐知縣,你身為河道監管,你能給本王解釋解釋嗎?」
溫珩說完這些卻並沒有給徐知縣和高知府解釋的機會:「高知府良縣和懋縣均為你所管轄,你們故意變更河道,懋縣鄉紳訛傳此處有『真龍』,高知府為何不處理?你層層上報到聖人那,在國你便是欺君,在民你便是害民。如今還要來問本王為何調查此事不知會你二人?你摸著自己的官服,告訴本王,你有資格知道嗎?本王來查的便是你!」
「要不,讓本王來猜猜,你們究竟為何要改河道假造龍脈?」溫珩說著站起身來,「改河道,是為了造假龍脈,為了什麽,為的就是引本王與歸監正來。歷來欽天監處理會出「真龍」的龍脈,必然炸山改河。所以,鍾老爺,」溫珩貼近站在一邊的鍾老爺,「你們在那錦妙山裏發現了什麽?是銅礦?還是石灰?」
溫珩最後幾個字落下來時,鍾老爺一下沒站穩,還好有鍾公子扶住,他才沒有再跪倒下去。
「沒有沒有。」鍾老爺擦著汗說。
一看他這樣子,溫珩心中便有眉目了,「良縣七山二水一分田,錦妙山下便是良縣不可多得的良田之一。你們若是直接炸山,必然引來民亂,可如果這事是由朝廷來做就不同了,尤其是以毀龍脈的名義來做,這樣,不管是誰鬧事,都可以以『謀亂』坐罪,你們,可是打的好算盤啊。」
「祈王可不要聽信謠言,良縣與懋縣,從來都沒有這些事!」徐知縣趕緊道,不讓溫珩把話再說下去。
「王爺!」可鍾老爺不知是被溫珩今天這一番折騰徹底折了韌勁,還是被綠營嚇破了膽,畢竟高知府再不濟還是背靠著萬首輔這棵大樹,而他們雖說是世家大族,可哪有中原世家的實力,去跟天家抗衡呢,鍾老爺在心中打了遍算盤,登時不再顧及徐知縣和高知府,直接「砰」得一聲跪在溫珩麵前。任徐知縣怎麽拉他都不起來。
「王爺!」鍾老爺道:「我們也不想啊!」
「是誰說要去綠營?」高知府遠遠的就聽到一個少年的聲音。
「高知府。」溫珩見高知府和徐知縣來,並未起身,隻是打了個招呼。
高知府這人,溫珩是聽過的,他是邢瑞的學生,四年前中了進士,後來便在翰林院做了編修。高知府以深研理學自居,寫了幾篇文章很為言官稱讚,本人又沒有什麽貪墨汙點,這敘州缺了知府的時候,邢瑞便把他派下來了。
到底是京兆來的人,不至於見到個王爺,就丟了樣子。
「祈王。」高知府不卑不亢地據了一禮。
歸雁徊有些為溫珩緊張,高知府和鍾老爺以及徐知縣不同,鍾老爺和徐知縣熟知官場技巧,明白溫珩在此時是萬萬得罪不得的,所以縱然溫珩有什麽披露,他們也不會逼迫太緊,可這高知府卻不同,他一向自視甚高,又不屑參與這官場上的爾虞我詐,尤其是得了言官們的青眼後,高知府更是以所謂的「針砭時弊」為榮,若是溫珩有什麽說錯的,或稍微被他抓到什麽疏漏,他恐怕要讓溫珩難堪。
歸雁徊悄悄看了一眼溫珩,不知道溫珩是否像以前那樣把緊張和懼怕放進了心裏,可現在來看,歸雁徊的確是已經看不出來溫珩的情緒了。
「祈王要查的事情,剛剛鍾公子已經跟我們說了。」高知府道,「隻是微臣不知,祈王和歸監正來這良縣,為何不先知與徐知縣與本官?」
「是啊,是啊,」徐知縣算是個圓滑的人,他也知道高知府的脾氣,趕緊跟話道:「祈王和歸監正來良縣,我等禮數不周,害怕怠慢了祈王和歸監正。」
「怠慢倒事小。」沒想到高知府卻這樣說:「隻是祈王不知會我二人,卻來鍾老爺家中問審,似乎不太妥當吧。」
高知府,居然能夠一眼就看出來他們此次來的問題,溫珩一頓:沒錯,洪德皇帝此次來,給溫珩最大的考驗並非是真假龍脈抑或是世家大族,而是他在溫珩出行前,隻給了道調查的指令,而並未給溫珩相應的官職。是以現在溫珩隻是個普普通通的王爺,卻沒有能夠統領任何權力機構的職位,如這下麵的人尊他是王爺還好,若是不尊,無論是審訊還是動刑,他卻都要依靠跟世家牽扯不清的地方官吏來審當地世家。
或許這才是洪德皇帝本次的真實目的,如何不通過權力的威壓,將這錯綜複雜的事情辦成。
「地方政務,當然是要仰賴二位,隻是,本王從來到鍾老家也不是來審訊的,是鍾公子自己邀請我們來小聚的。」溫珩說。
「不是審訊,卻要動用私刑?」高知府哼笑,顯然是在指溫珩剛剛說的綠營之事。
「高知府,這樣說便不對了吧。」溫珩往後稍稍坐了坐,歸雁徊看得出來溫珩有些緊張,但他語氣依舊如常:「本王是宗室,是皇家的人,皇家的法便是宗法,皇家的刑哪有私刑。」
溫珩剛剛那句歪理顯然是觸了高知府的神經,他憤怒地道:「天子犯法與庶民同罪,未成製度之刑便是私刑!」
「嗬,」看到對手被激怒後,溫珩輕笑一聲:「既然高知府如此擅長案牘刑律,那我倒是請高知府告訴本王,你等所轄良縣,為何沒有山洪卻私自變更河道?高知府與本王談生民,那本王倒想知道,高知府可去看過那河道下被摧毀的村莊,看到那河道下嶄新的布鞋?徐知縣,你身為河道監管,你能給本王解釋解釋嗎?」
溫珩說完這些卻並沒有給徐知縣和高知府解釋的機會:「高知府良縣和懋縣均為你所管轄,你們故意變更河道,懋縣鄉紳訛傳此處有『真龍』,高知府為何不處理?你層層上報到聖人那,在國你便是欺君,在民你便是害民。如今還要來問本王為何調查此事不知會你二人?你摸著自己的官服,告訴本王,你有資格知道嗎?本王來查的便是你!」
「要不,讓本王來猜猜,你們究竟為何要改河道假造龍脈?」溫珩說著站起身來,「改河道,是為了造假龍脈,為了什麽,為的就是引本王與歸監正來。歷來欽天監處理會出「真龍」的龍脈,必然炸山改河。所以,鍾老爺,」溫珩貼近站在一邊的鍾老爺,「你們在那錦妙山裏發現了什麽?是銅礦?還是石灰?」
溫珩最後幾個字落下來時,鍾老爺一下沒站穩,還好有鍾公子扶住,他才沒有再跪倒下去。
「沒有沒有。」鍾老爺擦著汗說。
一看他這樣子,溫珩心中便有眉目了,「良縣七山二水一分田,錦妙山下便是良縣不可多得的良田之一。你們若是直接炸山,必然引來民亂,可如果這事是由朝廷來做就不同了,尤其是以毀龍脈的名義來做,這樣,不管是誰鬧事,都可以以『謀亂』坐罪,你們,可是打的好算盤啊。」
「祈王可不要聽信謠言,良縣與懋縣,從來都沒有這些事!」徐知縣趕緊道,不讓溫珩把話再說下去。
「王爺!」可鍾老爺不知是被溫珩今天這一番折騰徹底折了韌勁,還是被綠營嚇破了膽,畢竟高知府再不濟還是背靠著萬首輔這棵大樹,而他們雖說是世家大族,可哪有中原世家的實力,去跟天家抗衡呢,鍾老爺在心中打了遍算盤,登時不再顧及徐知縣和高知府,直接「砰」得一聲跪在溫珩麵前。任徐知縣怎麽拉他都不起來。
「王爺!」鍾老爺道:「我們也不想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