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此時安嫻的臉上沒有半點懼色,齊荀從她略帶撒嬌耍賴的表情裏看到的隻是一股子的從容放縱,眼裏溢出來的依賴與親近,沒有半點不自在,也沒有半點防備。
屋子裏鴉雀無聲,當安嫻將頭靠近齊荀的一瞬,以順慶為首的奴才嚇的低垂頭,懸吊著半顆心髒生怕他們那不近人情的主子一巴掌將安娘娘拍出去,或者是直接提著領口拎出去。
這樣的例子不是沒有,既然是太子,美人投懷送抱的機會自然不會少,早年也有人送過美人來東宮,有比安娘娘更加嫵媚大膽的也有過,隻是還沒有近主子的身,就被他一袖筒子甩了出去,完事了還送了人一個字。
俗!
一次兩次這樣的例子多了,打聽到消息的人都知道不能隨便近身殿下,這事西北兩個殿裏的娘娘都清楚,安嫻才進宮不久,怕也沒有聽人說過這些,今日這突然的行為,實屬讓屋裏當奴才的擔驚受怕。
順慶幾乎是閉著眼睛不敢瞧了,是在無法想像若是安娘娘被殿下扔出去,這日子該是怎麽的翻天覆地。
然而,半天了也沒見個動靜,等到順慶壯著膽睜開瞧過去,就見齊荀的目光從安嫻的臉上移開,不鹹不淡的說道,“不胖。”
“孤的賞賜,你不能拒絕。”
順慶吸了一口涼氣,還沒來得及弄清楚這裏麵到底是什麽狀況,就見齊荀兩袖一掃,盪起了一股風,從暖閣內跨步而出,一番珠簾聲響動,瞬間沒了人影,再轉回視線,屋內徒留了安嫻一人撐著桌兒,惱怒地發著愣。
這當真是稀奇了,他就說這安娘娘是個不一樣的。
“殿下這是心裏有娘娘。”順慶有感而發,有種老懷安慰的感覺,這麽多年了,總算在殿下身上瞧出了一絲希望。
安嫻望向罐子裏的湯,麵上飄著一層油星子,都快哭了,這哪門子的為了她好,權高能壓死人,偏生他還故意拿了他身份出來壓她,姑姑說他若是當了皇帝定是個明君,依她看,可不盡然。
哪有明君不講道理的,都說她胖了,他又是哪隻眼睛瞧出來沒胖的?
“往後西北兩殿的娘娘要是再來送湯,就讓她們煲的清淡些。”安嫻有種預感,這湯她會喝上好長一段時間。
那奴才應了一聲是,趕緊出去跟上了前來送湯的北殿嬤嬤,後宮許氏與林氏同時被禁足,出來跑路的就是跟前的親信,許氏初期還在怨天尤人,聽說林氏居然動了主意,往正殿裏送了一回湯,關鍵是那湯罐子還被留在了正殿,頓時坐不住了,罵罵咧咧了幾回,嘲林氏終於坐不住了,上趕著使手段的往殿下身上粘。
許氏罵完了,到底還是忍不住,第二日一早就效仿林氏讓嬤嬤去送了一回湯,沒想到卻給拒了,嬤嬤回來說完,許氏氣哭了,和著後宮三個殿裏,如今就她一人不討殿下的喜了?安嫻被殿下叫去正殿伺候,雖說後來被罰去了禦膳房,可也是屬於正殿那一塊兒的,而後林氏送湯殿下收了,唯獨輪到她了,殿下就不給麵兒了。
許氏一直哭到林氏身邊的侍女回來,知道林氏這次也被拒了之後,心裏終於平衡了些。
後來嬤嬤問她,還送不送,許氏說送!合著這是撞運氣呢,並非林氏就比她受寵。
這會終於也輪到了北殿的運氣,嬤嬤高興地從正殿出來,到了許氏跟前,嘴樂的合不攏,“殿下收了湯,還喝了呢,奴才出門的時候,殿下還專門讓人追出來說,往後煲湯清淡些。”
這句往後的意思,誰還聽不明白?那就是今後送去的湯,殿下一概都會收下。
許氏也很高興,從椅子上起身,樂得捶了下掌心,很是自豪的說道,“看吧,還是謀事在人,成事在天,堅持送總是對的,殿下的心又不是冰鐵做的,總會融化。”
嬤嬤說了聲娘娘英明,越發逗得許氏開心。
如此西北兩個殿裏每日不間斷的送湯,最後都進了安嫻的肚子,安嫻當初的預感一點兒都沒錯,齊荀就是存了心的要整她,她也沒法子,整日裏為了節食,除了那幾罐子湯就沒敢再吃別樣,伺候齊荀用膳時,便是一種要人命的折磨。
本想著一個不看就能熬過去,但味兒還是會飄過來,一頓伺候完,安嫻喉嚨口來來回回都吞咽痛了,臉上的愁苦再明顯不過,可齊荀就似沒瞧見一般,或許他壓根就沒有往安嫻臉上瞧。
“今日殿下忙著與禮部的臣子商議過節的瑣事,這會子還沒有出來,估計晚膳要晚些,娘娘就在稍間裏休息一陣,等殿下回來了,奴才再叫您。”離春節還有四五日的時候,齊荀越發忙碌了起來,之前所降服的幾個大國,收尾的事務還在進行中,眼瞧著到了過年,進貢的物品不斷的往齊國送,一部分要充於國庫,當作軍資儲存,另外還得拿出一部分出來分配給立功的各路功臣將領。
這些東西看起來不是什麽大事,其中的文章講究可就大了,哪個人應得到哪些,都是有嚴格的規章,往細了說能說個幾天幾夜,齊荀做事向來認真,關係到朝廷穩固之事,自來都是他親力親為,事情一說上就想一次性解決好,免得再留在下次,又從頭提一遍。
禮部從午後同齊荀一同呆在堂內,就沒有出來過,安嫻除了伺候齊荀的一日三餐外,也沒再派其他的事,沒輪到她的點兒,她便回聽雪堂裏逍遙自在了一會,到了點就才趕過來,剛趕過來,卻聽順慶說殿下還在忙,安嫻朝堂內的方向望了一眼,大門緊閉也瞧不出什麽來,她並不著急,橫豎夜裏睡的晚,多等一會子沒多大關係。
屋子裏鴉雀無聲,當安嫻將頭靠近齊荀的一瞬,以順慶為首的奴才嚇的低垂頭,懸吊著半顆心髒生怕他們那不近人情的主子一巴掌將安娘娘拍出去,或者是直接提著領口拎出去。
這樣的例子不是沒有,既然是太子,美人投懷送抱的機會自然不會少,早年也有人送過美人來東宮,有比安娘娘更加嫵媚大膽的也有過,隻是還沒有近主子的身,就被他一袖筒子甩了出去,完事了還送了人一個字。
俗!
一次兩次這樣的例子多了,打聽到消息的人都知道不能隨便近身殿下,這事西北兩個殿裏的娘娘都清楚,安嫻才進宮不久,怕也沒有聽人說過這些,今日這突然的行為,實屬讓屋裏當奴才的擔驚受怕。
順慶幾乎是閉著眼睛不敢瞧了,是在無法想像若是安娘娘被殿下扔出去,這日子該是怎麽的翻天覆地。
然而,半天了也沒見個動靜,等到順慶壯著膽睜開瞧過去,就見齊荀的目光從安嫻的臉上移開,不鹹不淡的說道,“不胖。”
“孤的賞賜,你不能拒絕。”
順慶吸了一口涼氣,還沒來得及弄清楚這裏麵到底是什麽狀況,就見齊荀兩袖一掃,盪起了一股風,從暖閣內跨步而出,一番珠簾聲響動,瞬間沒了人影,再轉回視線,屋內徒留了安嫻一人撐著桌兒,惱怒地發著愣。
這當真是稀奇了,他就說這安娘娘是個不一樣的。
“殿下這是心裏有娘娘。”順慶有感而發,有種老懷安慰的感覺,這麽多年了,總算在殿下身上瞧出了一絲希望。
安嫻望向罐子裏的湯,麵上飄著一層油星子,都快哭了,這哪門子的為了她好,權高能壓死人,偏生他還故意拿了他身份出來壓她,姑姑說他若是當了皇帝定是個明君,依她看,可不盡然。
哪有明君不講道理的,都說她胖了,他又是哪隻眼睛瞧出來沒胖的?
“往後西北兩殿的娘娘要是再來送湯,就讓她們煲的清淡些。”安嫻有種預感,這湯她會喝上好長一段時間。
那奴才應了一聲是,趕緊出去跟上了前來送湯的北殿嬤嬤,後宮許氏與林氏同時被禁足,出來跑路的就是跟前的親信,許氏初期還在怨天尤人,聽說林氏居然動了主意,往正殿裏送了一回湯,關鍵是那湯罐子還被留在了正殿,頓時坐不住了,罵罵咧咧了幾回,嘲林氏終於坐不住了,上趕著使手段的往殿下身上粘。
許氏罵完了,到底還是忍不住,第二日一早就效仿林氏讓嬤嬤去送了一回湯,沒想到卻給拒了,嬤嬤回來說完,許氏氣哭了,和著後宮三個殿裏,如今就她一人不討殿下的喜了?安嫻被殿下叫去正殿伺候,雖說後來被罰去了禦膳房,可也是屬於正殿那一塊兒的,而後林氏送湯殿下收了,唯獨輪到她了,殿下就不給麵兒了。
許氏一直哭到林氏身邊的侍女回來,知道林氏這次也被拒了之後,心裏終於平衡了些。
後來嬤嬤問她,還送不送,許氏說送!合著這是撞運氣呢,並非林氏就比她受寵。
這會終於也輪到了北殿的運氣,嬤嬤高興地從正殿出來,到了許氏跟前,嘴樂的合不攏,“殿下收了湯,還喝了呢,奴才出門的時候,殿下還專門讓人追出來說,往後煲湯清淡些。”
這句往後的意思,誰還聽不明白?那就是今後送去的湯,殿下一概都會收下。
許氏也很高興,從椅子上起身,樂得捶了下掌心,很是自豪的說道,“看吧,還是謀事在人,成事在天,堅持送總是對的,殿下的心又不是冰鐵做的,總會融化。”
嬤嬤說了聲娘娘英明,越發逗得許氏開心。
如此西北兩個殿裏每日不間斷的送湯,最後都進了安嫻的肚子,安嫻當初的預感一點兒都沒錯,齊荀就是存了心的要整她,她也沒法子,整日裏為了節食,除了那幾罐子湯就沒敢再吃別樣,伺候齊荀用膳時,便是一種要人命的折磨。
本想著一個不看就能熬過去,但味兒還是會飄過來,一頓伺候完,安嫻喉嚨口來來回回都吞咽痛了,臉上的愁苦再明顯不過,可齊荀就似沒瞧見一般,或許他壓根就沒有往安嫻臉上瞧。
“今日殿下忙著與禮部的臣子商議過節的瑣事,這會子還沒有出來,估計晚膳要晚些,娘娘就在稍間裏休息一陣,等殿下回來了,奴才再叫您。”離春節還有四五日的時候,齊荀越發忙碌了起來,之前所降服的幾個大國,收尾的事務還在進行中,眼瞧著到了過年,進貢的物品不斷的往齊國送,一部分要充於國庫,當作軍資儲存,另外還得拿出一部分出來分配給立功的各路功臣將領。
這些東西看起來不是什麽大事,其中的文章講究可就大了,哪個人應得到哪些,都是有嚴格的規章,往細了說能說個幾天幾夜,齊荀做事向來認真,關係到朝廷穩固之事,自來都是他親力親為,事情一說上就想一次性解決好,免得再留在下次,又從頭提一遍。
禮部從午後同齊荀一同呆在堂內,就沒有出來過,安嫻除了伺候齊荀的一日三餐外,也沒再派其他的事,沒輪到她的點兒,她便回聽雪堂裏逍遙自在了一會,到了點就才趕過來,剛趕過來,卻聽順慶說殿下還在忙,安嫻朝堂內的方向望了一眼,大門緊閉也瞧不出什麽來,她並不著急,橫豎夜裏睡的晚,多等一會子沒多大關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