齊荀嘴角揚起時,會有一道淺淺的梨渦,多數人也隻能看到一點梨渦的痕跡,從沒看過他笑開了是何模樣。
王嬤嬤知道這理由太過於牽強,安嫻走的時候拿了這話當靶子,她也就照著原話說了而已,三日前殿下回來的時候,安嫻才從皇後那裏回來,以往的幾日,也是隔三差五的往皇後宮殿裏去。
那句好些日子沒見了,確實太過於牽強。
“依老奴看,安娘娘倒是個有心眼實誠的。”王嬤嬤挑明了對齊荀說。
宮裏派來的老嬤嬤,是受了齊荀吩咐,除了教安嫻的禮儀規矩以外,既然還能教她各宮置辦宴席的事項,是個聰明的人都應該知道,那是東宮主人太子妃才應該學的東西。
安嫻倒好,直接逃避,抵抗嫌棄的模樣也不像是裝出來的。
王嬤嬤再一想,外麵那些人為了能入東宮,掙得一席位置,削尖了腦袋,都要擠進來,不就是圖著將來有一日能握住東宮裏的主事權,日後殿下一登基,造化就大了。
西北兩殿裏的娘娘就是個例子。
“心眼實誠和蠢是兩碼事。”齊荀坐在主位,兩邊坐席上的人還未宣進來,一語畢,噎的王嬤嬤不知該怎麽接。
猶豫了一瞬,王嬤嬤鬼使神差地說了一句,“安娘娘遠走他鄉,也不容易。”說完,王嬤嬤神色有幾分不自然。
齊荀抬起頭正視她,意外她今兒的失常,以往她從不會替誰說話。
王嬤嬤心虛垂目,提了桌上的茶壺,給齊荀續滿了杯,大抵就是人老了的緣故,不知道自個兒還能活多少年頭,便奢望還能看到東宮添子的那一日。
“這世上,誰又容易?”沉寂了片刻,齊荀才出聲。
“下去吧。”齊荀起身去取身後木格裏的竹簡,無心再提這事,也並不在意安嫻這個人,是蠢是聰明,他對她本就沒有寄託任何希望。
王嬤嬤愕然抬頭,看到的就隻是齊荀轉過去的背影,有青鬆般的陽剛氣勢,也有青鬆般的孤傲冷寂,一個人的本事越大,世人越是敬仰,就越孤獨落寞。
王嬤嬤記不清齊荀上回展開笑顏是什麽時候,大約是貴妃還在世的時候吧,如今經過了無數歲月,她已經想像不出殿下笑起來該是什麽模樣。
當年貴妃的一顰一笑有治癒人心的美譽,王嬤嬤也盼著殿下能早日遇到一位帶他走出冰雪寒地,能治癒他內心的人。
一想到這,王嬤嬤就想起了安嫻,那安嫻一笑起來,不但能治癒人內心,還能勾人魂魄。
**
安嫻從東宮出來,能去的也就隻有皇後那裏,舉目無親她說的半點兒都不假,即便是皇後,也是從原主子那裏撿來的,關鍵時候派上了用場。
若不是迫不得已,她也不想去沾惹任何人。
實在是她頭疼受不了老嬤嬤的那一堆叨叨,才想出了這招,說去給皇後請安,沒有人敢攔著。
當年高考,她已經經歷過一回人間地獄的折磨,好不容易熬過了那些歲月,再也不想被摧殘第二回,安嫻能抱著枕頭出去,就是打定了主意,想在皇後那裏歇夜,住上幾日。
從東宮出去,夾道上遇到了幾波人,安嫻人還沒到皇後的宮殿,皇後就聽說了消息。
從侍女口中聽說安嫻這回過來連枕頭都抱上了,皇後嚇得一個激靈,往了壞處想,就是安嫻這會子是被太子趕出來的。
皇後急的團團轉,其他事情她都做得了主,就唯獨太子,她是一丁點辦法都沒有,又有本事,性子又孤僻,甭說自己,連皇上的話他都是不想聽的也能不聽。
安嫻真要是被他趕出來,她是勸不了的。
“待會兒太子妃來了,就讓她在屋裏好好歇著,本宮去趟養心殿。”皇後說完匆匆去找了皇上。
安嫻也沒想到自己來的這麽不是時候,姑姑竟然不在宮中,宮女們也沒說她什麽時候回來,隻說讓她在此安心歇息,吃的喝的樣樣都是伺候好了的,安嫻也沒有話說。
劉嬤嬤一路上勸說了安嫻幾次,也沒有勸住,額頭急出了幾回熱汗,不論說什麽,安嫻就是聽不進去。
安嫻看不出來老嬤嬤教她規矩的意圖,但她能看出來,那怎麽能叫折磨,那叫恩寵,是抬舉娘娘,說明在太子心裏,是將她當東宮的女主人來對待的。
合著到了安嫻那裏,就是太子的報復。
劉嬤嬤那夜沒能進入正殿,也不知裏麵發生了什麽,可結果是娘娘在正殿裏歇了一夜,還精神抖擻的回來了,劉嬤嬤認為這已經夠明顯了,安娘娘在殿下心裏,就是受寵的。
奈何自己嘴皮子說破了,安嫻也沒搭理,說的多了,就頂一句回來,橫豎不是讓你受罪,你說的當然輕鬆。
從小她生活的壞境就告訴她,這個家不需要她作出任何努力,隻管享受就好,她的父母將她養成了金絲雀,她的哥哥們將她寵成了刁蠻公主,兩者結合起來,成就了一個名副其實的霸主。
就算是如今她的處境,教她學會了收斂忍耐,可畢竟骨子裏的叛逆根生蒂固,壓久了總是會暴發的。
比如說現在,她覺得齊荀再厲害,上麵還有皇帝,再再不行,還有太皇太後,一物降一物,他總有顧忌的東西。
安嫻隨身跟隨的係統再無能,也有它的用處,比如說了解一個人的喜好,它還是能辦到,來時的路上安嫻就問了係統。
王嬤嬤知道這理由太過於牽強,安嫻走的時候拿了這話當靶子,她也就照著原話說了而已,三日前殿下回來的時候,安嫻才從皇後那裏回來,以往的幾日,也是隔三差五的往皇後宮殿裏去。
那句好些日子沒見了,確實太過於牽強。
“依老奴看,安娘娘倒是個有心眼實誠的。”王嬤嬤挑明了對齊荀說。
宮裏派來的老嬤嬤,是受了齊荀吩咐,除了教安嫻的禮儀規矩以外,既然還能教她各宮置辦宴席的事項,是個聰明的人都應該知道,那是東宮主人太子妃才應該學的東西。
安嫻倒好,直接逃避,抵抗嫌棄的模樣也不像是裝出來的。
王嬤嬤再一想,外麵那些人為了能入東宮,掙得一席位置,削尖了腦袋,都要擠進來,不就是圖著將來有一日能握住東宮裏的主事權,日後殿下一登基,造化就大了。
西北兩殿裏的娘娘就是個例子。
“心眼實誠和蠢是兩碼事。”齊荀坐在主位,兩邊坐席上的人還未宣進來,一語畢,噎的王嬤嬤不知該怎麽接。
猶豫了一瞬,王嬤嬤鬼使神差地說了一句,“安娘娘遠走他鄉,也不容易。”說完,王嬤嬤神色有幾分不自然。
齊荀抬起頭正視她,意外她今兒的失常,以往她從不會替誰說話。
王嬤嬤心虛垂目,提了桌上的茶壺,給齊荀續滿了杯,大抵就是人老了的緣故,不知道自個兒還能活多少年頭,便奢望還能看到東宮添子的那一日。
“這世上,誰又容易?”沉寂了片刻,齊荀才出聲。
“下去吧。”齊荀起身去取身後木格裏的竹簡,無心再提這事,也並不在意安嫻這個人,是蠢是聰明,他對她本就沒有寄託任何希望。
王嬤嬤愕然抬頭,看到的就隻是齊荀轉過去的背影,有青鬆般的陽剛氣勢,也有青鬆般的孤傲冷寂,一個人的本事越大,世人越是敬仰,就越孤獨落寞。
王嬤嬤記不清齊荀上回展開笑顏是什麽時候,大約是貴妃還在世的時候吧,如今經過了無數歲月,她已經想像不出殿下笑起來該是什麽模樣。
當年貴妃的一顰一笑有治癒人心的美譽,王嬤嬤也盼著殿下能早日遇到一位帶他走出冰雪寒地,能治癒他內心的人。
一想到這,王嬤嬤就想起了安嫻,那安嫻一笑起來,不但能治癒人內心,還能勾人魂魄。
**
安嫻從東宮出來,能去的也就隻有皇後那裏,舉目無親她說的半點兒都不假,即便是皇後,也是從原主子那裏撿來的,關鍵時候派上了用場。
若不是迫不得已,她也不想去沾惹任何人。
實在是她頭疼受不了老嬤嬤的那一堆叨叨,才想出了這招,說去給皇後請安,沒有人敢攔著。
當年高考,她已經經歷過一回人間地獄的折磨,好不容易熬過了那些歲月,再也不想被摧殘第二回,安嫻能抱著枕頭出去,就是打定了主意,想在皇後那裏歇夜,住上幾日。
從東宮出去,夾道上遇到了幾波人,安嫻人還沒到皇後的宮殿,皇後就聽說了消息。
從侍女口中聽說安嫻這回過來連枕頭都抱上了,皇後嚇得一個激靈,往了壞處想,就是安嫻這會子是被太子趕出來的。
皇後急的團團轉,其他事情她都做得了主,就唯獨太子,她是一丁點辦法都沒有,又有本事,性子又孤僻,甭說自己,連皇上的話他都是不想聽的也能不聽。
安嫻真要是被他趕出來,她是勸不了的。
“待會兒太子妃來了,就讓她在屋裏好好歇著,本宮去趟養心殿。”皇後說完匆匆去找了皇上。
安嫻也沒想到自己來的這麽不是時候,姑姑竟然不在宮中,宮女們也沒說她什麽時候回來,隻說讓她在此安心歇息,吃的喝的樣樣都是伺候好了的,安嫻也沒有話說。
劉嬤嬤一路上勸說了安嫻幾次,也沒有勸住,額頭急出了幾回熱汗,不論說什麽,安嫻就是聽不進去。
安嫻看不出來老嬤嬤教她規矩的意圖,但她能看出來,那怎麽能叫折磨,那叫恩寵,是抬舉娘娘,說明在太子心裏,是將她當東宮的女主人來對待的。
合著到了安嫻那裏,就是太子的報復。
劉嬤嬤那夜沒能進入正殿,也不知裏麵發生了什麽,可結果是娘娘在正殿裏歇了一夜,還精神抖擻的回來了,劉嬤嬤認為這已經夠明顯了,安娘娘在殿下心裏,就是受寵的。
奈何自己嘴皮子說破了,安嫻也沒搭理,說的多了,就頂一句回來,橫豎不是讓你受罪,你說的當然輕鬆。
從小她生活的壞境就告訴她,這個家不需要她作出任何努力,隻管享受就好,她的父母將她養成了金絲雀,她的哥哥們將她寵成了刁蠻公主,兩者結合起來,成就了一個名副其實的霸主。
就算是如今她的處境,教她學會了收斂忍耐,可畢竟骨子裏的叛逆根生蒂固,壓久了總是會暴發的。
比如說現在,她覺得齊荀再厲害,上麵還有皇帝,再再不行,還有太皇太後,一物降一物,他總有顧忌的東西。
安嫻隨身跟隨的係統再無能,也有它的用處,比如說了解一個人的喜好,它還是能辦到,來時的路上安嫻就問了係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