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2章 六賊
從神話開始的超脫之旅 作者:鹹魚卷不動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這日玄奘用過午食,忽的對行者道:“須菩提祖師既將你托付於我,結下一段師徒之緣,我卻不好白白耽擱了你。我雖不及祖師那般佛釋道樣樣皆通,卻也有些法門合你所用,你可願學?”
行者忙道:“多謝師傅傳法,弟子願傾心聽從教誨。”
“孺子可教也。”
玄奘笑道:“你石猴天性喜動不喜靜,若不加以節製,這毛躁的性子是如何也改不了的,又談何得道?”
“我有一門心燈法咒,念誦時觀想一盞明燈照耀自己以及一切眾生,可消了雜念收束念頭,不受心魔所擾。”
說著,玄奘便觸動心神,腦後顯出一盞灼灼生光的明燈,這燈一現世便有如蘭似麝的妙香傳出。
“定息存神!”
行者忙依言行事,聚精會神觀想玄奘顱頂明燈,不過片刻功夫便聚起一團心火。
玄奘微微點頭,伸手從燈中引出一點火種,投入行者心竅之中。
隻見行者心竅中飛出一道金光,這光如蓮花般徐徐綻開,蓮心處一點淨火透出,直射腦中泥丸宮,將諸多怠惰憊懶之念盡皆燒了個幹淨。
行者隻覺靈台清明,許多先前想不明白的道理立時清晰起來。曉得了這法門的妙處,行者心中暗喜,隻覺拜這便宜師傅也著實不算辱沒了自個兒,恐怕來頭也不小。
玄奘見他已將心燈大咒煉出火候,笑讚道:“果真好天資。悟空,前麵林中有賊人劫道,你且去料理了,也讓為師看看你的手段如何。”
行者似有所悟,複又上路。
正走不多時,忽見路旁林子裏呼哨一聲,闖出六個人來,各執長槍短劍,利刃強弓,大喝一聲道:“那和尚!那裏走!趕早留下金銀財貨,爺爺便饒你性命!”
玄奘走上前來,對那六人施禮道:“列位有什麽緣故,卻要阻貧僧的去路?”
對麵那強人道:“我等是剪徑的大王,和尚早早的留下東西,便抬手放你過去;若道半個不字,定叫你丟了性命,曝屍荒野為鳥獸所食!”
玄奘哦了一聲,又問道:“卻不知列位大名,也好叫我明白。”
那人道:“你是不知,我說與你聽:我等六人一個喚做眼看喜,一個喚做耳聽怒,一個喚做鼻嗅愛,一個喚作舌嚐思,一個喚作意見欲,一個喚作身本憂。”
玄奘聽了卻轉頭問悟空:“徒兒,你可有所悟?”
悟空笑道:“原是六個身賊!正要擒了來添做燈油!”
那賊聞言,喜的喜,怒的怒,愛的愛,思的思,欲的欲,憂的憂。一齊上前道:“猴妖無禮!今日定要你知道我六兄弟的厲害!”
說罷,便一齊湧了上來,手中諸般兵器照著悟空劈頭亂砍。
行者絲毫不懼,他被壓在山下五百年不曾與人動手,正手癢的很,見了這六賊打來,不由心中一喜。
隻見他伸手去耳朵裏拔出一根繡花針兒,迎風一幌,化作一條足有碗口粗細的鐵棒,迎上去與六人戰作一團。
玄奘卻是不理行者與這六賊,徑直前行,隻拐了個彎,又有六賊跳將出來攔住去路。
玄奘笑道:“須知無為,能殺其賊。有外無為,有內無為。外無為者,眼不視色;耳不聽聲;鼻不受香;口不識味;身離細滑;意不妄念。內無為者,數息相隨,止觀還淨,縱滅一切見聞覺知,內守幽閑,猶為法塵分別影事。”
頭上明燈光華大作,眼、耳、鼻、舌、身、意六種根器守定不為所動,拂去色、聲、香、味、觸、法六賊之塵。
六賊消弭於無形,便見一白衣大士顯現,大士笑道:“你已理圓常、樂、我、淨四德,悟時超十地三乘之妙,甚深般若智慧。”
玄奘施了一禮,口稱觀世音菩薩。
觀世音菩薩取來三個箍兒,遞與玄奘道:“此寶喚做‘緊箍兒’,雖是一樣三個,但隻是用各不同。有佛祖所傳‘金緊禁’咒語三篇,假若路上撞見神通廣大的妖魔,你須是勸他皈依,護持你去西天取經。他若不服使喚,可將此箍兒與他戴在頭上,自然見肉生根。各依所用的咒語念一念,眼脹頭痛,腦門皆裂,管教他入我門來。”
玄奘雙眸幽深,隻道:“大士曉得,貧僧自有手段降服妖魔,隻怕這緊箍兒派不上用場。”
觀音菩薩隻笑道:“你自是用不上,卻保不齊有人能用得上。”
玄奘聽了這話微愣,隨即收了三個緊箍兒,送別觀音大士。
這邊師徒相得,那邊清虛地官卻出了北都宮,往人族聖地火雲境而來。
此處為人族三皇五帝並一幹聖賢所居,清虛落下遁光,卻見此處真個無限的景致,有奇花馥馥,異香依依。雲生八處,霧起四方,挺生秀柏,屈曲蒼鬆,勢連天界,名號火雲。
巨鎮東南,中天勝嶽。芙蓉峰龍聳,紫蓋嶺巍峨。百草含香味,爐煙鶴唳蹤。上有玉虛之寶籙,朱陸之靈台。舜巡禹禱,玉簡金書。樓閣飛青鸞,亭台隱紫霧。地設名山雄宇宙,天開仙境透三清。幾樹桃梅花正放,滿山瑤草色皆舒。龍潛澗底,虎伏崖前。幽鳥如訴語,馴鹿近人行。白鶴伴雲棲老檜,青鸞丹鳳向陽鳴。
清虛看罷景致,不敢擅入;少時,便見一童子出迎,將清虛引至紫芝崖上。
此處景致更絕,但見丹壁上更有些分分明明的金碧影;低澗中隻見那香香馥馥的瑞蓮華;洞府中鎖著那氤氤氳氳的霧靄;青巒上籠著爛爛熳熳的煙霞。虹霓流彩,碧水跳珠。
氤氳瑞靄中,一頭生雙角,披葉蓋肩,水晶肚腸,腰圍虎豹之皮的聖皇款款而來,正是神農烈山氏。
烈山氏見了來人也是一奇,笑道:“帝君何來?”
行者忙道:“多謝師傅傳法,弟子願傾心聽從教誨。”
“孺子可教也。”
玄奘笑道:“你石猴天性喜動不喜靜,若不加以節製,這毛躁的性子是如何也改不了的,又談何得道?”
“我有一門心燈法咒,念誦時觀想一盞明燈照耀自己以及一切眾生,可消了雜念收束念頭,不受心魔所擾。”
說著,玄奘便觸動心神,腦後顯出一盞灼灼生光的明燈,這燈一現世便有如蘭似麝的妙香傳出。
“定息存神!”
行者忙依言行事,聚精會神觀想玄奘顱頂明燈,不過片刻功夫便聚起一團心火。
玄奘微微點頭,伸手從燈中引出一點火種,投入行者心竅之中。
隻見行者心竅中飛出一道金光,這光如蓮花般徐徐綻開,蓮心處一點淨火透出,直射腦中泥丸宮,將諸多怠惰憊懶之念盡皆燒了個幹淨。
行者隻覺靈台清明,許多先前想不明白的道理立時清晰起來。曉得了這法門的妙處,行者心中暗喜,隻覺拜這便宜師傅也著實不算辱沒了自個兒,恐怕來頭也不小。
玄奘見他已將心燈大咒煉出火候,笑讚道:“果真好天資。悟空,前麵林中有賊人劫道,你且去料理了,也讓為師看看你的手段如何。”
行者似有所悟,複又上路。
正走不多時,忽見路旁林子裏呼哨一聲,闖出六個人來,各執長槍短劍,利刃強弓,大喝一聲道:“那和尚!那裏走!趕早留下金銀財貨,爺爺便饒你性命!”
玄奘走上前來,對那六人施禮道:“列位有什麽緣故,卻要阻貧僧的去路?”
對麵那強人道:“我等是剪徑的大王,和尚早早的留下東西,便抬手放你過去;若道半個不字,定叫你丟了性命,曝屍荒野為鳥獸所食!”
玄奘哦了一聲,又問道:“卻不知列位大名,也好叫我明白。”
那人道:“你是不知,我說與你聽:我等六人一個喚做眼看喜,一個喚做耳聽怒,一個喚做鼻嗅愛,一個喚作舌嚐思,一個喚作意見欲,一個喚作身本憂。”
玄奘聽了卻轉頭問悟空:“徒兒,你可有所悟?”
悟空笑道:“原是六個身賊!正要擒了來添做燈油!”
那賊聞言,喜的喜,怒的怒,愛的愛,思的思,欲的欲,憂的憂。一齊上前道:“猴妖無禮!今日定要你知道我六兄弟的厲害!”
說罷,便一齊湧了上來,手中諸般兵器照著悟空劈頭亂砍。
行者絲毫不懼,他被壓在山下五百年不曾與人動手,正手癢的很,見了這六賊打來,不由心中一喜。
隻見他伸手去耳朵裏拔出一根繡花針兒,迎風一幌,化作一條足有碗口粗細的鐵棒,迎上去與六人戰作一團。
玄奘卻是不理行者與這六賊,徑直前行,隻拐了個彎,又有六賊跳將出來攔住去路。
玄奘笑道:“須知無為,能殺其賊。有外無為,有內無為。外無為者,眼不視色;耳不聽聲;鼻不受香;口不識味;身離細滑;意不妄念。內無為者,數息相隨,止觀還淨,縱滅一切見聞覺知,內守幽閑,猶為法塵分別影事。”
頭上明燈光華大作,眼、耳、鼻、舌、身、意六種根器守定不為所動,拂去色、聲、香、味、觸、法六賊之塵。
六賊消弭於無形,便見一白衣大士顯現,大士笑道:“你已理圓常、樂、我、淨四德,悟時超十地三乘之妙,甚深般若智慧。”
玄奘施了一禮,口稱觀世音菩薩。
觀世音菩薩取來三個箍兒,遞與玄奘道:“此寶喚做‘緊箍兒’,雖是一樣三個,但隻是用各不同。有佛祖所傳‘金緊禁’咒語三篇,假若路上撞見神通廣大的妖魔,你須是勸他皈依,護持你去西天取經。他若不服使喚,可將此箍兒與他戴在頭上,自然見肉生根。各依所用的咒語念一念,眼脹頭痛,腦門皆裂,管教他入我門來。”
玄奘雙眸幽深,隻道:“大士曉得,貧僧自有手段降服妖魔,隻怕這緊箍兒派不上用場。”
觀音菩薩隻笑道:“你自是用不上,卻保不齊有人能用得上。”
玄奘聽了這話微愣,隨即收了三個緊箍兒,送別觀音大士。
這邊師徒相得,那邊清虛地官卻出了北都宮,往人族聖地火雲境而來。
此處為人族三皇五帝並一幹聖賢所居,清虛落下遁光,卻見此處真個無限的景致,有奇花馥馥,異香依依。雲生八處,霧起四方,挺生秀柏,屈曲蒼鬆,勢連天界,名號火雲。
巨鎮東南,中天勝嶽。芙蓉峰龍聳,紫蓋嶺巍峨。百草含香味,爐煙鶴唳蹤。上有玉虛之寶籙,朱陸之靈台。舜巡禹禱,玉簡金書。樓閣飛青鸞,亭台隱紫霧。地設名山雄宇宙,天開仙境透三清。幾樹桃梅花正放,滿山瑤草色皆舒。龍潛澗底,虎伏崖前。幽鳥如訴語,馴鹿近人行。白鶴伴雲棲老檜,青鸞丹鳳向陽鳴。
清虛看罷景致,不敢擅入;少時,便見一童子出迎,將清虛引至紫芝崖上。
此處景致更絕,但見丹壁上更有些分分明明的金碧影;低澗中隻見那香香馥馥的瑞蓮華;洞府中鎖著那氤氤氳氳的霧靄;青巒上籠著爛爛熳熳的煙霞。虹霓流彩,碧水跳珠。
氤氳瑞靄中,一頭生雙角,披葉蓋肩,水晶肚腸,腰圍虎豹之皮的聖皇款款而來,正是神農烈山氏。
烈山氏見了來人也是一奇,笑道:“帝君何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