菩薩道:“其一上之天;其一埋之地;其一沉之水,謂之三官。上元賜福天官,紫微大帝;中元赦罪地官,清虛大帝;下元解厄水官,洞陰大帝。下方生人,但持三官寶號,能除厄難。”


    那殺命司主也道:“你那先兄故弟還好說,雖不時入夢糾纏,卻害不得你的性命。隻你阿耶卻難辦的很,生養之恩大過天,又有孝道壓在頭上,即便是天子,得人道氣數眷顧,卻也難阻他。若不了結這事,隻怕唐皇難享足壽數,恐生不諱。”


    太宗還欲再問,二聖卻道:“你雖為人主,卻也是凡胎,若魂魄離了肉身日久,怕是要大病一場。且去且去,若你那肉身斷了生機,隻怕回天乏術了。”


    太宗無法,又憂心肉身有失不得回魂,與二聖作別而去。


    那判官執一白森森引魂幡,在前引路,太宗隨後,徑出陰山,往陽世而去。


    穿過陰陽界限,判官將太宗交於一白袍龍神手中。那龍神也不多言,攜了太宗回轉長安,令其還魂。


    卻說那日太宗被夢魘所困,守夜近侍太監聽了夢話,忙上前查看,卻見太宗麵色青白,氣若遊絲,哪裏還能站得住。當下戰戰兢兢,慌的了不得,隻速報於長孫皇後知道。


    一番忙亂,及至長孫皇後到時,太宗已是魂魄歸體,麵如金紙,元氣大損。


    皇後忙問醫官,醫官細細搭了脈才道:“陛下脈氣不正,虛而又數;又診得五髒無氣,必得好生休養才是。”


    不覺已至五更天,那滿朝文武百官都在朝門外候朝。等到天明,猶不見臨朝,一個個躊躇難安。正要見駕問安,便得皇後旨意,令長孫無忌、宇文士及、李靖、尉遲敬德等天策府舊人近臣入見。


    眾臣入內拜畢,太宗便將魂遊幽冥之事相告,太宗正色強言道:“此厄皆因建成元吉所起,幸喜無事,隻高祖受人蒙蔽,意欲驚殺寡人也!”


    眾人皆以為奇,隻那丞相魏征道:“陛下不妨一試,那三官帝君皆是正神,極為崇高,僅在玉帝之下,這赦罪解厄消災障功皆為三聖所掌,自有神異。”


    太宗忙托他布置一應祭神之事,丞相領旨,焚香沐浴一番便領太常寺、光祿寺眾人設神壇迎神。


    這祭祀章程自不必說,太宗領著後妃百官覲見,一個個彩裳霞帔,紫綬金章,皆肅然而立,屏氣凝神,以至誠心祝禱。


    祭天燔柴,祭山丘陵升,祭川沉,祭地瘞,一番忙碌下來,終於禮畢迎三神神位迎入宮廟。


    那三官大帝受了供奉,各自降下一縷靈識為祭壇上神位啟靈。


    聽了太宗所禱,那賜福天官紫微笑道:“此事易爾,吾乃中天紫薇星神,掌人間帝位更替,且待我降下紫氣為他護身,保管叫那邪祟魂飛魄散。”


    赦罪地官清虛卻道:“你卻隻知其一不知其二,那邪祟乃是唐皇血親,若是趕盡殺絕,豈不是令他損了氣數造下業障,恐又生波折。”


    解厄水官洞陰見太宗麵色發白,虛耗未複,便賜下一道風澤晨浩之精氣為其補益。


    “依我看,此事之根由卻在那龍庭之上。”


    洞陰一針見血,“龍庭鼎盛時,就連冥君都不能管束,這便罷了,卻不知惜福,多有毫無德行之蛀蟲敗壞氣數,少有安分之輩!兄弟鬩牆,手足相殘,鬧得如此難堪,卻不知人族諸先賢作何感想?”


    清虛意有所指:“如此看來,這龍庭之權反是拖累了,擾了陰陽秩序,自該斷絕。”


    “正是如此。”


    洞陰不屑道:“那龍庭眾人貪心不足,享數百載福澤還不罷休,想著長生久視,便覬覦神位,幹涉神道。”


    神道自有根基,如今雖已式微,多有人道赦封城隍等陰神,卻並不完全受人道影響。而一朝天命也不過數百載,對於動輒千年壽數的神靈來說,隻是匆匆過客;在玄女這等亙古便存的神隻而言,也不過就是打個盹的工夫。


    龍庭存於陰世,卻又依托大地靈脈為根基,然這靈脈之力也非無窮無盡,取之不竭,總是有數的。沒了陽世朝廷氣數供養,單憑地脈之力,便難以為繼了。


    天命尚在時,其氣數牽扯到億萬黎民百姓,十殿閻羅便隻得視若不見;一旦天命棄了一家一姓,大運衰敗,龍庭沒了存身根基,自然就要受清算。


    任憑你生前是人王皇帝,一代宰輔名將,兜兜轉轉,還是得去陰司走上一遭。


    清虛撫掌笑道:“善,即是唐皇所請,想來人道眾賢也無話可說。我這便隨了唐皇之願,斷了龍庭地脈靈力,好叫陰陽有序。善者入善道,惡者入惡道,眾生酬還宿債,再入輪回!”


    二神皆點頭稱是。


    那黃泉之主送了施安樂菩薩,正在殺命司府衙中批閱公文,忽覺靈台微動,撫掌大笑道:“確是我的機緣到了。”


    說罷,手中現出一地氣繚繞的印璽,上用陰文篆刻‘泰山府君’四字。


    青華長樂界妙嚴宮中,十方救苦天尊正端坐雲床修參悟大道,忽見幽冥中飛出一道黃泉。這黃泉不知來處,不見盡頭,繞著東嶽泰山蜿蜒而上,將十八層泰山地獄盡數淹沒!


    天尊座下九頭獅子不由望向泰山,麵露不忿:“這人好不曉事!這泰山地獄乃是天尊所立,無論如何,也該先知會天尊一聲。”


    十方救苦天尊歎道:“陰司畢竟是天地正統,執掌冥權,不可小視。先前我立下十八層泰山地獄本就於禮不合,見罪於後土娘娘,他此番奪回也是應當。”


    言畢,又閉目悟道去了,並不如何在意。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從神話開始的超脫之旅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鉛筆小說網隻為原作者鹹魚卷不動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鹹魚卷不動並收藏從神話開始的超脫之旅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