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5章 找上門來
從神話開始的超脫之旅 作者:鹹魚卷不動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老丈這是何意?”
寧遠皺眉道:“這些都是各門各派不傳之秘,不知老丈從何處得來?”
辛碭卻撲通一聲跪了下去,額頭重重的磕在雪地上。
“還請天人開示!老朽受困於宗師境已有三甲子,此生所求便是一窺宗師之上的境界!若能讓我如願,便是立時死了也甘心!”
說著便連連叩首。
寧遠不料他竟是從柱子處發現端倪,當下心中一動,歎道:“非是我不願,實不能也。”
辛碭探頭仰視寧遠,卻見寧遠眼中一片坦誠,當即嚎啕大哭起來。
寧遠顯現出金剛手菩薩相,道道佛光將雪地映的一片金黃。
辛碭呆若木雞,下一刻複又叩頭不止。
菩薩手中千葉青蓮輕點,將辛碭魂魄帶至天外。
“你且看。”
辛碭往下看去,隻見此方世界已是換了一副模樣。四色元氣交織縱橫,將天穹牢牢封鎖,再往外便是翻滾著的無邊混沌。
“此界先天不足,難以承載宗師之上的存在。”
寧遠幽幽開口,“非是爾等天資拙劣,隻是淺水難出蛟龍,時也命也。”
辛碭三觀都被打碎重組了,懇求道:“天人慈悲,還請救度此界生靈!”
寧遠便道:“也不是沒有法子,隻要令此界武道昌盛,人道之力便可推動世界晉升。”
辛碭先是一喜,隨後又發起愁來,心道:“皇帝常言:俠以武犯禁,怎會願意黔首百姓都可習武?各派更是將武道功法看得跟性命一樣,等閑還不肯教真本事。此事不易啊。”
不過這些和自己的畢生夙願相比就算不得什麽了,便是刀山火海也要闖上一闖!
當即便下定決心要將武林朝堂都攪個天翻地覆,再造乾坤。
寧遠微微一笑,將辛碭的魂魄送回身體。
“生死之間有大恐怖,不是誰都能參透的。”
寧遠意有所指,“各派先天、宗師境高手都有壽終正寢之憂,若是得知自己有機會更進一步,續命延壽,不知會做何取舍?”
辛碭目光炯炯,躬身拜別。
幾道身影從太平鎮趕來,顯然是被剛才的異狀驚動。
寧遠將他們打發走,輕撫著無字碑微笑,此次倒是歪打正著了,自己先前的諸般謀劃都能假於人手,倒是樂得個清淨。
無字碑上無數符文亮起,不停碰撞交融組合成新的神通種子。寧遠遙望亮起點點燈火的青州府城,心中不由期待起武道大興、人人如龍時的盛景。
寧遠回來時,趙句已經離開。
段沐風神色複雜,但眼中卻隱隱有著如釋重負的輕鬆。
寧遠也沒多問,隻是說道:“還不快去看看妙清,她為你擔心了這些天,茶飯不思水米不進的,你也該讓她安心。”
段沐風深深行了一禮,無聲的退了下去。
經此一事,段沐風臉上多了幾分滄桑與成熟,心態也進一步成長。既然徒弟已經展現出他的擔當,寧遠就更放心的擺爛了。
他成日窩在山洞中,整理著從白虎和朱雀神意中得到的收獲,順便盤算著將那對金睛石變成青龍探測器,好讓鳥身節氣神相能盡全功。
白虎屬金,青龍屬木。這金能克木,金睛石所發出的氣場會對青龍遺骸產生反應才是。
可一上手才發現事情沒這麽簡單。
金睛石散發的氣場令長春穀中草木枝葉枯敗,惹出好大的亂子。
因不願損了長春穀中勝景,寧遠隻得前往大雪山更深處,卻不想剛以五行生克之理祭煉這對金睛石,這對金睛石便有了異動,無論寧遠如何調整都無法抑製。
金睛石中金光大盛,引得山巔積雪颯颯而落,這雪崩聲勢浩蕩,連青州城中的百姓都受了驚嚇。
寧遠本以為是自己的祭煉方法出了錯,趕忙收手將金睛石定住。
失去神力的刺激,金睛石安分了不少,但仍猶自抖動不停,其中白虎精氣凝為實質的庚金神光四處亂飛,著實有些惱人。
寧遠突然腦中靈光一閃,飛至半空俯瞰大雪山。
隻見此山山勢延綿百裏,蜿蜒如臥龍,不由心中一震,大呼燈下黑。
這百裏山脈竟就是青龍屍骸所化,難怪能孕育出長春穀這等福地!
自己在穀中待了也有十數年,竟從未生細想穀中熱泉由何而來?真是丈二的燈台,照得見別人照不見自己,白白為此憂心。
當下將手中金睛石握住,束起一道庚金神光攻破岩層,打出一條通道。
山體之中,條條熱泉縱橫交錯,竟如同人體脈絡一樣有跡可循。
寧遠逆流往上,在幽暗處尋到一塊發光的心形晶石。仔細端詳,頓覺一陣清新自然之意迎麵而來,內蘊青龍神意,外可定心安神。
將青龍神意收取,識海中鳥身節氣神相上下翻飛,欣悅不已,腦後星圖齊齊閃動連成一片,跨過八品白詔關隘直入六品紅詔!
寧遠複又遁出山底,回轉長春穀中參悟其中四象妙理。
段沐風與妙清夫婦已前往快劍門坐鎮,何媽媽年歲大了,被接進城中享福,此時長春穀中竟隻有寧遠孤身一人。
這段時間段沐風也回來過兩次,他見洞中石門緊閉,便知寧遠還在閉關,留下幾封書信後也少來了。
又是一輪春夏秋冬過去。
雪花在大寒那日準時到訪,一晝夜的鵝毛大雪落下,便是長春穀中也積了一層淺雪。
立春那日,段沐風滿臉喜色的入穀探望,卻見穀中殘雪零碎未有人跡。
段沐風喜意不減,跪在洞口拜了三拜:“啟稟師傅,吾妻妙清已有孕兩月有餘,徒兒要做父親了!”
洞中仍是寂然無聲,段沐風又留下一封信,微微一歎便轉身離開。
漫步在長春穀中,隻見滿目蕭索。
往日的桃李成蔭,繁花似錦此刻都不見了蹤影,隻剩下一片衰敗。
他幼時便來到穀中,長春穀中的每一處都留下了他的影子,見此情形不免觸景生情,唏噓不已。
寧遠皺眉道:“這些都是各門各派不傳之秘,不知老丈從何處得來?”
辛碭卻撲通一聲跪了下去,額頭重重的磕在雪地上。
“還請天人開示!老朽受困於宗師境已有三甲子,此生所求便是一窺宗師之上的境界!若能讓我如願,便是立時死了也甘心!”
說著便連連叩首。
寧遠不料他竟是從柱子處發現端倪,當下心中一動,歎道:“非是我不願,實不能也。”
辛碭探頭仰視寧遠,卻見寧遠眼中一片坦誠,當即嚎啕大哭起來。
寧遠顯現出金剛手菩薩相,道道佛光將雪地映的一片金黃。
辛碭呆若木雞,下一刻複又叩頭不止。
菩薩手中千葉青蓮輕點,將辛碭魂魄帶至天外。
“你且看。”
辛碭往下看去,隻見此方世界已是換了一副模樣。四色元氣交織縱橫,將天穹牢牢封鎖,再往外便是翻滾著的無邊混沌。
“此界先天不足,難以承載宗師之上的存在。”
寧遠幽幽開口,“非是爾等天資拙劣,隻是淺水難出蛟龍,時也命也。”
辛碭三觀都被打碎重組了,懇求道:“天人慈悲,還請救度此界生靈!”
寧遠便道:“也不是沒有法子,隻要令此界武道昌盛,人道之力便可推動世界晉升。”
辛碭先是一喜,隨後又發起愁來,心道:“皇帝常言:俠以武犯禁,怎會願意黔首百姓都可習武?各派更是將武道功法看得跟性命一樣,等閑還不肯教真本事。此事不易啊。”
不過這些和自己的畢生夙願相比就算不得什麽了,便是刀山火海也要闖上一闖!
當即便下定決心要將武林朝堂都攪個天翻地覆,再造乾坤。
寧遠微微一笑,將辛碭的魂魄送回身體。
“生死之間有大恐怖,不是誰都能參透的。”
寧遠意有所指,“各派先天、宗師境高手都有壽終正寢之憂,若是得知自己有機會更進一步,續命延壽,不知會做何取舍?”
辛碭目光炯炯,躬身拜別。
幾道身影從太平鎮趕來,顯然是被剛才的異狀驚動。
寧遠將他們打發走,輕撫著無字碑微笑,此次倒是歪打正著了,自己先前的諸般謀劃都能假於人手,倒是樂得個清淨。
無字碑上無數符文亮起,不停碰撞交融組合成新的神通種子。寧遠遙望亮起點點燈火的青州府城,心中不由期待起武道大興、人人如龍時的盛景。
寧遠回來時,趙句已經離開。
段沐風神色複雜,但眼中卻隱隱有著如釋重負的輕鬆。
寧遠也沒多問,隻是說道:“還不快去看看妙清,她為你擔心了這些天,茶飯不思水米不進的,你也該讓她安心。”
段沐風深深行了一禮,無聲的退了下去。
經此一事,段沐風臉上多了幾分滄桑與成熟,心態也進一步成長。既然徒弟已經展現出他的擔當,寧遠就更放心的擺爛了。
他成日窩在山洞中,整理著從白虎和朱雀神意中得到的收獲,順便盤算著將那對金睛石變成青龍探測器,好讓鳥身節氣神相能盡全功。
白虎屬金,青龍屬木。這金能克木,金睛石所發出的氣場會對青龍遺骸產生反應才是。
可一上手才發現事情沒這麽簡單。
金睛石散發的氣場令長春穀中草木枝葉枯敗,惹出好大的亂子。
因不願損了長春穀中勝景,寧遠隻得前往大雪山更深處,卻不想剛以五行生克之理祭煉這對金睛石,這對金睛石便有了異動,無論寧遠如何調整都無法抑製。
金睛石中金光大盛,引得山巔積雪颯颯而落,這雪崩聲勢浩蕩,連青州城中的百姓都受了驚嚇。
寧遠本以為是自己的祭煉方法出了錯,趕忙收手將金睛石定住。
失去神力的刺激,金睛石安分了不少,但仍猶自抖動不停,其中白虎精氣凝為實質的庚金神光四處亂飛,著實有些惱人。
寧遠突然腦中靈光一閃,飛至半空俯瞰大雪山。
隻見此山山勢延綿百裏,蜿蜒如臥龍,不由心中一震,大呼燈下黑。
這百裏山脈竟就是青龍屍骸所化,難怪能孕育出長春穀這等福地!
自己在穀中待了也有十數年,竟從未生細想穀中熱泉由何而來?真是丈二的燈台,照得見別人照不見自己,白白為此憂心。
當下將手中金睛石握住,束起一道庚金神光攻破岩層,打出一條通道。
山體之中,條條熱泉縱橫交錯,竟如同人體脈絡一樣有跡可循。
寧遠逆流往上,在幽暗處尋到一塊發光的心形晶石。仔細端詳,頓覺一陣清新自然之意迎麵而來,內蘊青龍神意,外可定心安神。
將青龍神意收取,識海中鳥身節氣神相上下翻飛,欣悅不已,腦後星圖齊齊閃動連成一片,跨過八品白詔關隘直入六品紅詔!
寧遠複又遁出山底,回轉長春穀中參悟其中四象妙理。
段沐風與妙清夫婦已前往快劍門坐鎮,何媽媽年歲大了,被接進城中享福,此時長春穀中竟隻有寧遠孤身一人。
這段時間段沐風也回來過兩次,他見洞中石門緊閉,便知寧遠還在閉關,留下幾封書信後也少來了。
又是一輪春夏秋冬過去。
雪花在大寒那日準時到訪,一晝夜的鵝毛大雪落下,便是長春穀中也積了一層淺雪。
立春那日,段沐風滿臉喜色的入穀探望,卻見穀中殘雪零碎未有人跡。
段沐風喜意不減,跪在洞口拜了三拜:“啟稟師傅,吾妻妙清已有孕兩月有餘,徒兒要做父親了!”
洞中仍是寂然無聲,段沐風又留下一封信,微微一歎便轉身離開。
漫步在長春穀中,隻見滿目蕭索。
往日的桃李成蔭,繁花似錦此刻都不見了蹤影,隻剩下一片衰敗。
他幼時便來到穀中,長春穀中的每一處都留下了他的影子,見此情形不免觸景生情,唏噓不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