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實吧,這給京城守門兒的事兒也是五城兵馬司的活兒,既然名字前頭帶了個五字,原意也就是五個衙門將京城劃五片兒分而管之,合在一起統稱五城兵馬司了。這五城兵馬司的主管也極有意思,一貫乃是親王、郡王妃之父無官無職者任之,初為正六品,後來改成正四品,平日也不用去衙門裏應卯當差辦事兒,說白了就是皇帝許他公然吃個空餉罷了。然而畢竟領了緝盜,逮治遊民、奸民,率夫裏供事,疏理街道溝渠,防備火禁,並校勘街市斛鬥且時其物價諸多差事,還是得有人管著,所以真正跑腿兒辦事兒的乃是副指揮。這楊指揮其實就是副指揮,不過大家照顧他,私下裏將這個副字兒抹了,也好叫人心裏舒坦點子。
楊指揮在五城兵馬司的副指揮位置上總也坐了好些年,為人甚有能為。然時運不濟始終不得升遷,此次好容易撞上個大案,立刻拿出十八分的勁頭來,隻盼露回臉叫上頭發現自己,也好早日換個地方不再受這些夾板兒氣。
沈玉知曉他的心思,因此倒也聽話,未因自己品級在前輩之上而蠻橫搶功。楊指揮感他義氣少不得也要將這後生寫進功勞簿內,是以才有此行。他們沿著官道往北走了六、七裏又折下去順著道溝子走了約莫四裏地,再一轉,果然如那口供所說,半山腰上立了個孤零零的破廟。
楊指揮命所有兵卒就地停下免得打草驚蛇,喊了個平日裏手腳最輕巧的令其湊近去打探消息。那人藏在陰影裏摸上去,片刻就回來道:“稟大人,裏頭一窩子匪徒約有十數之眾,兩麵兒都有放風的。小的聽見殿內賊人猖狂鬧笑,像是已經拐了個女子進來。”既然裏頭已經有被拐的姑娘,那便等不得了。楊指揮平日最恨私攜人口之事,當下叫兵卒都往腳上裹了布,等再靠近些才叫拔刀一口氣衝進去兩刀砍倒放風的小嘍囉。待其一腳踹開天王殿的大門,裏頭果然有**個漢子帶了些青麵獠牙的麵具正圍著地上一個已經昏死過去的姑娘欲行不軌。
別看這些賊人囂張至極,聽到官軍兩字仍是兩股戰戰,哪裏還管這官軍平日到底是殺人的還是看門的,各個隻管四散尋地方逃命。楊指揮就帶手下兵卒與其鏖戰,有幾個極狡猾的就想趁亂腳底抹油開溜。一個最先摸著門邊兒的忙不迭提著褲子邁出門檻撒腿就想跑,沒跑出兩步不知何處飛來一支白羽箭直中喉口,立時撲倒在地氣絕身亡。楊指揮瞄見了,立刻大喊:“兀那賊人,外麵已是叫天羅地網般弓箭手重重包圍,就地投降免死,負隅頑抗者格殺勿論!”
如是喊了三遍,還有個賊人偷摸著往外逃,果然又是一支白羽箭送其去了地府。外麵兩具屍體還冒著熱氣兒的屍體就明晃晃擺在地上,天王殿中尚未伏法的拐子紛紛扔了手中傢夥不敢再戰。
此時楊指揮方才就著火把去看地上昏死過去的女孩兒,一看不得了,竟是一熟人家的孩子。當下大駭,馬上從供桌上撤了張破布進來與她蓋著,又打發親隨回去先與那戶人家報信兒,好叫家中下人專門來接。
此役兵卒們仗著膽氣大破這些拐子,連帶沈玉堵在外頭兩箭射死的,一共打死賊人四個,其餘或多或少都帶了傷,反觀己方竟然連個重傷的都沒,無非擦破層皮而已。兩方罷手之後楊指揮一邊叫人回去報信兒,一邊命人將這些拐子牢牢捆好免其詐降傷人。忙活了約有一盞茶時間,隻聽外頭馬蹄如雷,出去一看竟是京衛大營的正經官軍到了。
作者有話要說: 想不到吧......五城兵馬司,其實就是片警和城管的集合體,俗稱臨時工。別看名字挺威風,其實都是編外人員。
第106章
五城兵馬司的兵卒, 向來都是叫京衛大營的官軍們笑話做遊兵散勇。卻也如此,前者見天兒就弄些守門、抓賊、查籍帳, 旁的做不了也不許做, 連攔一攔紈絝子弟們爭粉頭兒打架都得反覆思量、再三猶豫才出來和個稀泥, 叫人看不起也不奇怪。今兒這陣仗卻叫這十五個兵卒揚眉吐氣一回——反正是剿了匪了,你甭管這匪到底是山匪水匪還是甚麽匪,總之哥兒幾個也是手底下見過真章出了血的,那不能再當一般看大門兒的看待。
帶兵趕來支援的正是京衛大營裏頭的一位僉事, 身後烏壓壓跟了一群人, 連沈玉也看不清這裏頭是怎麽回事兒。按理說,這無非就是夥人販子,一般衙門裏手持鐵尺的快手多來幾個便足以, 哪裏還真用得上正經官軍。
還是那帶兵來的僉事說了原由。這位僉事姓許, 從馬上下來先與沈玉拱拱手道了句:“沈同知”, 又轉身沖楊指揮喊了聲:“楊指揮”。彼此寒暄之後許僉事就張嘴娓娓道來:“今日朱雀銅駝兩條大街上點了燈山,皇上甚有精神,帶了幾位大人登上正陽門上與民同樂了一番。待聖駕迴鑾, 有位老內官留在後頭打點, 完事兒了也坐個暖轎回家看了一趟。這一看可倒好, 看出一段公案來。”
沈玉極會給人做臉, 笑嘻嘻問他:“這位老伴伴看出甚麽公案?”許僉事揮手先叫身後官軍幫著打掃戰場搜尋附近山林, 自己扶著環首刀的刀柄笑道:“說來也奇,這裏還得話分兩頭兒,半年前內閣林大人不是過繼了個小孩子麽?此事還與那小兒有關, 你且聽我說。”
他頓了頓說得眉飛色舞:“這老伴伴看過家中就坐了往宮裏趕,正走到僻靜地方,忽然旁邊一高壯漢子背了個娃兒打旁邊擦過去。那孩子眼明手快,一把薅住轎簾旁邊的流蘇就不撒手,張口呼救道是拐子趁亂馱了他欲賣。那漢子一激靈拋開孩子就跑了,老伴伴正是喜歡齊整小孩子的時候,他又不知前朝哪家有哪幾個孩子,順手就將娃娃帶進宮裏與當今報喜,權做個生子之兆。聽說那娃兒小小個兒,生得摩合羅一般人見人愛,連皇後娘娘見了也喜,不顧夜深仍叫人給皇上送了消息。皇上就叫內官將孩子送去大書房問了問,才知乃是林大人家的嗣子。這娃兒了不得,口齒伶俐不說,被拐的時候還偷偷將她姐姐與他做的一根金別針藏在賊人領子裏做標記,皇上聽了便命京衛出動,說是一群大人總不能還不如一稚零幼兒。恰在此時三司將楊指揮寫的摺子遞上來,我們一合計,哪裏就有那麽多人販子,說不準和你們抓的就是一夥兒,便先往北邊來了。”
楊指揮在五城兵馬司的副指揮位置上總也坐了好些年,為人甚有能為。然時運不濟始終不得升遷,此次好容易撞上個大案,立刻拿出十八分的勁頭來,隻盼露回臉叫上頭發現自己,也好早日換個地方不再受這些夾板兒氣。
沈玉知曉他的心思,因此倒也聽話,未因自己品級在前輩之上而蠻橫搶功。楊指揮感他義氣少不得也要將這後生寫進功勞簿內,是以才有此行。他們沿著官道往北走了六、七裏又折下去順著道溝子走了約莫四裏地,再一轉,果然如那口供所說,半山腰上立了個孤零零的破廟。
楊指揮命所有兵卒就地停下免得打草驚蛇,喊了個平日裏手腳最輕巧的令其湊近去打探消息。那人藏在陰影裏摸上去,片刻就回來道:“稟大人,裏頭一窩子匪徒約有十數之眾,兩麵兒都有放風的。小的聽見殿內賊人猖狂鬧笑,像是已經拐了個女子進來。”既然裏頭已經有被拐的姑娘,那便等不得了。楊指揮平日最恨私攜人口之事,當下叫兵卒都往腳上裹了布,等再靠近些才叫拔刀一口氣衝進去兩刀砍倒放風的小嘍囉。待其一腳踹開天王殿的大門,裏頭果然有**個漢子帶了些青麵獠牙的麵具正圍著地上一個已經昏死過去的姑娘欲行不軌。
別看這些賊人囂張至極,聽到官軍兩字仍是兩股戰戰,哪裏還管這官軍平日到底是殺人的還是看門的,各個隻管四散尋地方逃命。楊指揮就帶手下兵卒與其鏖戰,有幾個極狡猾的就想趁亂腳底抹油開溜。一個最先摸著門邊兒的忙不迭提著褲子邁出門檻撒腿就想跑,沒跑出兩步不知何處飛來一支白羽箭直中喉口,立時撲倒在地氣絕身亡。楊指揮瞄見了,立刻大喊:“兀那賊人,外麵已是叫天羅地網般弓箭手重重包圍,就地投降免死,負隅頑抗者格殺勿論!”
如是喊了三遍,還有個賊人偷摸著往外逃,果然又是一支白羽箭送其去了地府。外麵兩具屍體還冒著熱氣兒的屍體就明晃晃擺在地上,天王殿中尚未伏法的拐子紛紛扔了手中傢夥不敢再戰。
此時楊指揮方才就著火把去看地上昏死過去的女孩兒,一看不得了,竟是一熟人家的孩子。當下大駭,馬上從供桌上撤了張破布進來與她蓋著,又打發親隨回去先與那戶人家報信兒,好叫家中下人專門來接。
此役兵卒們仗著膽氣大破這些拐子,連帶沈玉堵在外頭兩箭射死的,一共打死賊人四個,其餘或多或少都帶了傷,反觀己方竟然連個重傷的都沒,無非擦破層皮而已。兩方罷手之後楊指揮一邊叫人回去報信兒,一邊命人將這些拐子牢牢捆好免其詐降傷人。忙活了約有一盞茶時間,隻聽外頭馬蹄如雷,出去一看竟是京衛大營的正經官軍到了。
作者有話要說: 想不到吧......五城兵馬司,其實就是片警和城管的集合體,俗稱臨時工。別看名字挺威風,其實都是編外人員。
第106章
五城兵馬司的兵卒, 向來都是叫京衛大營的官軍們笑話做遊兵散勇。卻也如此,前者見天兒就弄些守門、抓賊、查籍帳, 旁的做不了也不許做, 連攔一攔紈絝子弟們爭粉頭兒打架都得反覆思量、再三猶豫才出來和個稀泥, 叫人看不起也不奇怪。今兒這陣仗卻叫這十五個兵卒揚眉吐氣一回——反正是剿了匪了,你甭管這匪到底是山匪水匪還是甚麽匪,總之哥兒幾個也是手底下見過真章出了血的,那不能再當一般看大門兒的看待。
帶兵趕來支援的正是京衛大營裏頭的一位僉事, 身後烏壓壓跟了一群人, 連沈玉也看不清這裏頭是怎麽回事兒。按理說,這無非就是夥人販子,一般衙門裏手持鐵尺的快手多來幾個便足以, 哪裏還真用得上正經官軍。
還是那帶兵來的僉事說了原由。這位僉事姓許, 從馬上下來先與沈玉拱拱手道了句:“沈同知”, 又轉身沖楊指揮喊了聲:“楊指揮”。彼此寒暄之後許僉事就張嘴娓娓道來:“今日朱雀銅駝兩條大街上點了燈山,皇上甚有精神,帶了幾位大人登上正陽門上與民同樂了一番。待聖駕迴鑾, 有位老內官留在後頭打點, 完事兒了也坐個暖轎回家看了一趟。這一看可倒好, 看出一段公案來。”
沈玉極會給人做臉, 笑嘻嘻問他:“這位老伴伴看出甚麽公案?”許僉事揮手先叫身後官軍幫著打掃戰場搜尋附近山林, 自己扶著環首刀的刀柄笑道:“說來也奇,這裏還得話分兩頭兒,半年前內閣林大人不是過繼了個小孩子麽?此事還與那小兒有關, 你且聽我說。”
他頓了頓說得眉飛色舞:“這老伴伴看過家中就坐了往宮裏趕,正走到僻靜地方,忽然旁邊一高壯漢子背了個娃兒打旁邊擦過去。那孩子眼明手快,一把薅住轎簾旁邊的流蘇就不撒手,張口呼救道是拐子趁亂馱了他欲賣。那漢子一激靈拋開孩子就跑了,老伴伴正是喜歡齊整小孩子的時候,他又不知前朝哪家有哪幾個孩子,順手就將娃娃帶進宮裏與當今報喜,權做個生子之兆。聽說那娃兒小小個兒,生得摩合羅一般人見人愛,連皇後娘娘見了也喜,不顧夜深仍叫人給皇上送了消息。皇上就叫內官將孩子送去大書房問了問,才知乃是林大人家的嗣子。這娃兒了不得,口齒伶俐不說,被拐的時候還偷偷將她姐姐與他做的一根金別針藏在賊人領子裏做標記,皇上聽了便命京衛出動,說是一群大人總不能還不如一稚零幼兒。恰在此時三司將楊指揮寫的摺子遞上來,我們一合計,哪裏就有那麽多人販子,說不準和你們抓的就是一夥兒,便先往北邊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