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有話要說: 顫顫巍巍吐出一口氣,一萬字,今天真的被榨幹了......
存稿這種事情,嗬嗬,早就沒有了的。
第68章
薛太太見了沈家卜算遞迴來的箋子也高興, 與兒媳閑坐磨牙時候亦撫掌感嘆:“早先寶姐兒小時候還有和尚道士上門指點我們與她打個金鎖,又說必須要個有玉的哥兒才配得。果然應到今日, 那沈家哥兒名字裏可不是有個玉字,先前還以為說得是我那賈家二房姊妹家的幼子呢, 白白氣悶了老一陣子。單以孩子們自己個兒的人品才華論, 這沈家哥兒如今已是從三品官身。先不論武官比旁的到底低了幾分吧, 終究比個還未下過場的還強些。”絮縈還比她看得透徹:“這男子立身處世, 到底得自己願意上進才成。我看沈家哥兒比之京中諸勛貴家子弟都要好, 人自己有本事,比之祖宗有本事更要得, 焉知將來不能再與寶姐兒掙個國公的誥命來?”
小老太太聽得如此直笑眯了眼睛,忙打發下人做了吃食點心叫送去沈家回禮。如今過了小定,總算不必再憂心寶釵婚事, 家裏單剩薛蝌寶琴,自然也是不急的。
忽得有一日外頭同為皇商的夏家太太遞了帖子上門要來拜訪,彼時薛太太正交代家下新從南邊運來各色喜慶緞子與女兒挑選嫁衣材料,接了帖子便叫婆子預備出地方。過了晌午,夏太太果然帶著女兒夏金桂並另一位皇商家的太太登門。管家把帖子送到正院兒的時候寶釵正和寶琴一處翻花樣子,這會子一聽說來的是夏家,忙請了蘇嬤嬤李嬤嬤一齊出來作陪,自己也帶了百靈跟著母親見客人。不是怕了姓夏的,著實是他們家裏教養與旁人比低了些許,寶釵生怕萬一人家有甚求上門的說不合再生意外,總之你也弄不清夏家出些甚麽損招兒, 小心謹慎些總不為過。
要說這夏金桂,放在一般人家裏也確實是拔尖出色的容貌,可惜比之賈史薛王四家的女孩兒仍舊稍遜一籌。加之從小未曾妥善教養,又是個不識字不知律法,一味刁蠻任性的主兒,氣質上更與寶釵黛玉遠出半個京城去。上輩子她嫁與薛蟠,就為了和大姑子寶釵軋苗頭便無事生非、往死裏作踐香菱,連名字都強給人改了,可見其心性品格之劣。後頭更是連給婆母並房裏妾室下藥之事都做得出來,唯能用不可理喻形容。
如今她跟著母親上薛家做客,抬眼便見一個雪偶似的、再難得的美貌姑娘立在薛太太身後,自慚形穢之時心下且又嫉又恨。後麵又聽聞這薛家大姑娘如今說與了一個從三品的青年武官,更是跟一鍋沸油澆在胸口般難忍。往日裏夏金桂自視頗高,連家下栽培的桂花都非得硬要人稱“嫦娥樹”,亦常常拿嫦娥自比,如今發現竟叫人從嫦娥給襯成了樹根底下的蛤、蟆,一時間肺都快叫氣炸了。
夏太太哪曉得這會子女兒心裏翻滾些甚麽,他們家這皇商與薛家不同,乃是專為上麵進貢苗木花卉,實打實隻做商賈之事的。當家太太旁的不論,做生意著實是把好手,眼光又好,下手又快,聽管家提了句薛蝌後便記在心裏,唯恐這大好女婿子叫旁人搶先,因此稍加打點一番便直接帶了女兒上門。
這便是那種不大講究的人家,一心隻想自家願意,旁人願不願意及至孩子臉麵全不應記。夏太太算計著,就算薛家不願意,管叫隻把兩家聯姻消息先散出去,自然旁人不會再上門與他說其他親事,往後薛家但凡要些臉麵都得捏著鼻子認了。況且薛蝌又不是薛太太生養的,實乃隔房子侄,自家女兒又生得花容月貌,隻管籠絡住這後生,屆時薛太太這做嬸子的也無話可說。
偏巧這一日薛蟠帶了絮縈出去,薛蝌還沒從北邊兒回來,家裏就薛太太並寶釵寶琴娘仨,勿怪寶釵這般如臨大敵的應對。
夏太太光看麵相便是個極精明能幹的,進了門兒嘴裏恭維話就沒重過樣兒。先是贊了薛家宅子,又砸砸舍贊家下栽種的花木,復又贊了薛大姑娘,說著說著便引到自家女兒身上:“我們姐兒命數且是極好的,當初懷她時候就夢見那桂樹上生出金葉子,等一落地家下又得了皇商的名號。也就這幾年她父親去了家業艱難些,即便如此京中皇商圈子裏亦數得上名號。雖不敢與薛大姑娘比,其他丫頭俱不瓤的。”
薛太太一開始不明白她甚麽意思,隻跟著點頭誇人家孩子,聽著聽著方才覺得味兒有些不對,立刻端了臉隻笑著坐,再不肯多一句話。夏太太自己說了會子,沒人搭茬亂沒意思的,就拿眼色去看那陪客。陪她來的那位太太亦是皇商家的主母,不過生意盤子又遜了一籌,此時少不得賠笑湊過來與她搭台。薛太太不耐煩與她們打麻纏,叫丫鬟換了熱茶才張嘴道:“夏姑娘自然是極好,老話說二十以下無醜女呢,鮮鮮嫩嫩水蔥似的,人看了都喜歡。不像我們,這個大的一天到晚悶著不說話,小的又嘰嘰喳喳說不停。大兒子且不論,隻叔伯家的老二,今年與他哥哥娶親的時候一併去廟裏給算算,大師說他這幾年犯了太歲,不叫說親事,真真是愁死我了。”這話一說便是不願意了。
如今薛太太可與上輩子不同,且看不上夏家這等人家。上輩子薛蟠在京裏名聲爛到透,別說官家女孩兒,就是普通良籍家的姑娘見他都如避洪水猛獸一般,多叫他看上一眼都恨不得涮掉一層皮。那時候,夏家忖著貪了薛家家財,薛家又惦記夏家絕戶,兩下裏這才一丘之貉沆瀣一氣的湊在一處做了兒女親家,後來果然貪小便宜吃大虧,到底人財兩失。如今親兒子薛蟠好歹有個出身娶得侯府姑娘,女兒也說了官家親事,下頭兩個哪怕不是親生也斷不能委屈了他們,如何能把夏家這樣的看進眼裏?少不得也要正經出身平頭正臉的姑娘才肯答應。
存稿這種事情,嗬嗬,早就沒有了的。
第68章
薛太太見了沈家卜算遞迴來的箋子也高興, 與兒媳閑坐磨牙時候亦撫掌感嘆:“早先寶姐兒小時候還有和尚道士上門指點我們與她打個金鎖,又說必須要個有玉的哥兒才配得。果然應到今日, 那沈家哥兒名字裏可不是有個玉字,先前還以為說得是我那賈家二房姊妹家的幼子呢, 白白氣悶了老一陣子。單以孩子們自己個兒的人品才華論, 這沈家哥兒如今已是從三品官身。先不論武官比旁的到底低了幾分吧, 終究比個還未下過場的還強些。”絮縈還比她看得透徹:“這男子立身處世, 到底得自己願意上進才成。我看沈家哥兒比之京中諸勛貴家子弟都要好, 人自己有本事,比之祖宗有本事更要得, 焉知將來不能再與寶姐兒掙個國公的誥命來?”
小老太太聽得如此直笑眯了眼睛,忙打發下人做了吃食點心叫送去沈家回禮。如今過了小定,總算不必再憂心寶釵婚事, 家裏單剩薛蝌寶琴,自然也是不急的。
忽得有一日外頭同為皇商的夏家太太遞了帖子上門要來拜訪,彼時薛太太正交代家下新從南邊運來各色喜慶緞子與女兒挑選嫁衣材料,接了帖子便叫婆子預備出地方。過了晌午,夏太太果然帶著女兒夏金桂並另一位皇商家的太太登門。管家把帖子送到正院兒的時候寶釵正和寶琴一處翻花樣子,這會子一聽說來的是夏家,忙請了蘇嬤嬤李嬤嬤一齊出來作陪,自己也帶了百靈跟著母親見客人。不是怕了姓夏的,著實是他們家裏教養與旁人比低了些許,寶釵生怕萬一人家有甚求上門的說不合再生意外,總之你也弄不清夏家出些甚麽損招兒, 小心謹慎些總不為過。
要說這夏金桂,放在一般人家裏也確實是拔尖出色的容貌,可惜比之賈史薛王四家的女孩兒仍舊稍遜一籌。加之從小未曾妥善教養,又是個不識字不知律法,一味刁蠻任性的主兒,氣質上更與寶釵黛玉遠出半個京城去。上輩子她嫁與薛蟠,就為了和大姑子寶釵軋苗頭便無事生非、往死裏作踐香菱,連名字都強給人改了,可見其心性品格之劣。後頭更是連給婆母並房裏妾室下藥之事都做得出來,唯能用不可理喻形容。
如今她跟著母親上薛家做客,抬眼便見一個雪偶似的、再難得的美貌姑娘立在薛太太身後,自慚形穢之時心下且又嫉又恨。後麵又聽聞這薛家大姑娘如今說與了一個從三品的青年武官,更是跟一鍋沸油澆在胸口般難忍。往日裏夏金桂自視頗高,連家下栽培的桂花都非得硬要人稱“嫦娥樹”,亦常常拿嫦娥自比,如今發現竟叫人從嫦娥給襯成了樹根底下的蛤、蟆,一時間肺都快叫氣炸了。
夏太太哪曉得這會子女兒心裏翻滾些甚麽,他們家這皇商與薛家不同,乃是專為上麵進貢苗木花卉,實打實隻做商賈之事的。當家太太旁的不論,做生意著實是把好手,眼光又好,下手又快,聽管家提了句薛蝌後便記在心裏,唯恐這大好女婿子叫旁人搶先,因此稍加打點一番便直接帶了女兒上門。
這便是那種不大講究的人家,一心隻想自家願意,旁人願不願意及至孩子臉麵全不應記。夏太太算計著,就算薛家不願意,管叫隻把兩家聯姻消息先散出去,自然旁人不會再上門與他說其他親事,往後薛家但凡要些臉麵都得捏著鼻子認了。況且薛蝌又不是薛太太生養的,實乃隔房子侄,自家女兒又生得花容月貌,隻管籠絡住這後生,屆時薛太太這做嬸子的也無話可說。
偏巧這一日薛蟠帶了絮縈出去,薛蝌還沒從北邊兒回來,家裏就薛太太並寶釵寶琴娘仨,勿怪寶釵這般如臨大敵的應對。
夏太太光看麵相便是個極精明能幹的,進了門兒嘴裏恭維話就沒重過樣兒。先是贊了薛家宅子,又砸砸舍贊家下栽種的花木,復又贊了薛大姑娘,說著說著便引到自家女兒身上:“我們姐兒命數且是極好的,當初懷她時候就夢見那桂樹上生出金葉子,等一落地家下又得了皇商的名號。也就這幾年她父親去了家業艱難些,即便如此京中皇商圈子裏亦數得上名號。雖不敢與薛大姑娘比,其他丫頭俱不瓤的。”
薛太太一開始不明白她甚麽意思,隻跟著點頭誇人家孩子,聽著聽著方才覺得味兒有些不對,立刻端了臉隻笑著坐,再不肯多一句話。夏太太自己說了會子,沒人搭茬亂沒意思的,就拿眼色去看那陪客。陪她來的那位太太亦是皇商家的主母,不過生意盤子又遜了一籌,此時少不得賠笑湊過來與她搭台。薛太太不耐煩與她們打麻纏,叫丫鬟換了熱茶才張嘴道:“夏姑娘自然是極好,老話說二十以下無醜女呢,鮮鮮嫩嫩水蔥似的,人看了都喜歡。不像我們,這個大的一天到晚悶著不說話,小的又嘰嘰喳喳說不停。大兒子且不論,隻叔伯家的老二,今年與他哥哥娶親的時候一併去廟裏給算算,大師說他這幾年犯了太歲,不叫說親事,真真是愁死我了。”這話一說便是不願意了。
如今薛太太可與上輩子不同,且看不上夏家這等人家。上輩子薛蟠在京裏名聲爛到透,別說官家女孩兒,就是普通良籍家的姑娘見他都如避洪水猛獸一般,多叫他看上一眼都恨不得涮掉一層皮。那時候,夏家忖著貪了薛家家財,薛家又惦記夏家絕戶,兩下裏這才一丘之貉沆瀣一氣的湊在一處做了兒女親家,後來果然貪小便宜吃大虧,到底人財兩失。如今親兒子薛蟠好歹有個出身娶得侯府姑娘,女兒也說了官家親事,下頭兩個哪怕不是親生也斷不能委屈了他們,如何能把夏家這樣的看進眼裏?少不得也要正經出身平頭正臉的姑娘才肯答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