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幾位內閣的相爺並六部尚書皆站在華蓋殿裏頭,剛剛受了禪讓詔書的新皇板了張臉坐著也不說話,不知道在等些甚麽。忽然外頭守門的小太監悄沒聲兒從後麵帳幔穿過來,往站在禦前伺候的大太監耳朵邊上小聲說了兩句,這大太監聽完看了他一眼,忙彎著腰又湊到新皇耳朵邊上如此這般說了一番。新皇聽完臉色愈沉,又不知想到甚麽才捺住火氣對諸臣工道:“父皇身體不適且將大寶傳於朕,旁的先不說,著禮部依著長輩將老太妃的喪儀發出去,後頭再論其他。”
林如海站在下頭立刻拱手出列道:“按照舊曆,太妃與諸內命婦公主品級相當,隻一個考慮著上皇心思,不如竟按著國孝來,也好讓下麵安靜幾天緩緩。”他如此說必是有個緣故在裏頭。上元十五皇室家宴,宗室王公皆帶了家眷按製守時入宮領宴,諸皇子紛紛獻了種種珍玩慶賀佳節。獨有五皇子,請了近來京中有名的一個戲班子做百戲欲效先賢彩衣娛親。
這戲班子頗有些意思,買了許多蠻人夷人做耍子,各個五顏六色花裏胡哨的。因事先瞞得密密的,連錦衣衛也未能暗地裏詳查一番,就這麽稀裏糊塗讓五皇子當做普通戲班子順進了宮門,還偏叫上皇點中了這齣百戲。當時台子上正放了個箱子,蒙上黑布躺著個高挑胡姬隻露出頭腳,一刀下去身首兩處亦能轉著腦袋與人笑,實把宗室們都看得一愣一愣的。忽然在台上獻藝的戲子說了句甚麽,下頭且還無人聽懂,便見那躺了胡姬的箱子裏忽的冒出十數名身材頗矮的蠻子,持刀便向席間殺來。因是皇室家宴,周圍也就是些普通守衛並伺候的宮女太監,且年節裏頭人人都卸了兵刃的,如何抵擋這些個窮凶極惡之徒?當下死傷慘重。幾個惡匪甚至一度殺入禦座腳下,外頭守門的天子八衛剛剛從門檻沖入,這如何來得及營救!千鈞一髮之際,還是坐在皇帝右邊下首的甄貴妃以身為盾血濺三尺方才掙得瞬息功夫叫披甲衛士將亂人統統拿下,凡有掙紮者皆就地正法,其餘殿中四散躲避之宮人也以“護主不利”之責一概牽至宮門處杖殺。
至此皇帝隻覺頭暈眼花青筋直蹦,腔子裏一抽一抽的連遠處光影亦分辨不清,忙招了仙長獻上金丹服下,著人扶著回去休息。緩到了正月十六午間方才下詔令內閣並六部天官覲見,當眾金口玉言要將這江山社稷盡皆託付於六皇子肩頭。諸大臣聽了一愣,紛紛麵麵相覷不知所措,原道朝廷上下俱看好的乃是前頭五皇子,怎麽忽的皇帝就變了心思又看重去年才出來做事的六皇子?
丹陛之下那天家父子見下頭無人接話隻顧著互相看,臉色一徑沉得往下掉,胸中正一團怒氣燒灼,就見下頭禮部尚書林如海站出來爽快接了詔,這才把皇帝並六皇子的臉麵從地上給接了起來。整好林如海如今手裏掌著禮部,主責天下禮儀典籍詔書之屬,順手便接了書寫詔書之事。
隻見林如海接過宮人奉上之筆墨,就地揮灑文字寫就禪位詔書,內閣老大人們看都到這會子了皇帝也無反對之意,便就納頭拜倒認下此事,抬了原先的六皇子變做如今皇位上的聖人,前麵的那位自然就成了太上皇。
當官當到能站在這裏,俱不是傻的,眾人都知道十五晚間這場宮亂沒那麽簡單,否則今日如何不見五皇子來的?隻怕這甄貴妃之死亦有問題,隻沒人敢提出來說罷了。既然上麵是前頭的說法,那下麵不妨稀裏糊塗統一口徑,也好與皇家遮一遮羞。
幾位內閣老大人心下暗道終究後生可畏,方才這林如海站得好,站得妙,恰恰站到前後兩位天子心尖尖上。先前大家都沒反應過來,這空出的時間整好讓上麵人看了不覺得他是個見風使舵的牆頭草,又痛快利索一副忠君體國模樣。對前麵那一位來說,這就是大大的忠臣,對後頭那一位來說,又是大大的能吏,裏外裏叫他做得兩麵淨光,你還無甚可挑剔。待禪位之事定下之後,上皇因著精神短缺便又叫宮人扶著去休息,隻留了新皇對著諸臣工商討接下來該如何安撫百官乃至天下百姓。
如今內閣之下隱隱以林如海為首,儼然便是已經一腳邁進了宰輔行列的光景。方才新皇說了,舊事暫且先不論,首要先緊著拿出個章程開了戒嚴才是,剛出年節便出了這檔子事兒,任誰臉上都無光,正著急找一床大被掩了方好見人。是以林如海對奏不如先拿太妃喪儀做由頭,穩住局麵及上皇心情,再騰出手慢慢兒做旁的。事緩則圓,如今隻能暫且這番,京中人家但凡不傻的,都不會在皇帝心情不虞的節骨眼上冒這個尖兒出來。緊接著又聽他奏道:“如今諸事繁雜,臣請先發上皇禪位之詔以安百官之心,再論太妃薨逝,敕諭天下。按例年後當賞去歲勞苦臣工,宜加封宗室,有上元無辜受戮者蔭其嗣子以安宗室。再責三司之屬徹查這些惡徒出處,與眾宗室及天下人一個交代。”洋洋灑灑無非求個“穩”字,倒也不失為良策。
當下又有諸大臣林林總總出列說些補充之事,直從正月十六論到正月十七,方才將樁樁件件安排妥當。於是正月十七下晌街上便有零零星星行人急匆匆行走,更有些人家偷偷開後門遣了下人出去給親戚鄰裏家送東西的,種種不一而論。如今剛出年節,這一戒嚴不少人家怕是屋裏燒得炭都找不來,即便現去坊市尋也無人開市,還不知道要打甚麽饑荒。
林如海站在下頭立刻拱手出列道:“按照舊曆,太妃與諸內命婦公主品級相當,隻一個考慮著上皇心思,不如竟按著國孝來,也好讓下麵安靜幾天緩緩。”他如此說必是有個緣故在裏頭。上元十五皇室家宴,宗室王公皆帶了家眷按製守時入宮領宴,諸皇子紛紛獻了種種珍玩慶賀佳節。獨有五皇子,請了近來京中有名的一個戲班子做百戲欲效先賢彩衣娛親。
這戲班子頗有些意思,買了許多蠻人夷人做耍子,各個五顏六色花裏胡哨的。因事先瞞得密密的,連錦衣衛也未能暗地裏詳查一番,就這麽稀裏糊塗讓五皇子當做普通戲班子順進了宮門,還偏叫上皇點中了這齣百戲。當時台子上正放了個箱子,蒙上黑布躺著個高挑胡姬隻露出頭腳,一刀下去身首兩處亦能轉著腦袋與人笑,實把宗室們都看得一愣一愣的。忽然在台上獻藝的戲子說了句甚麽,下頭且還無人聽懂,便見那躺了胡姬的箱子裏忽的冒出十數名身材頗矮的蠻子,持刀便向席間殺來。因是皇室家宴,周圍也就是些普通守衛並伺候的宮女太監,且年節裏頭人人都卸了兵刃的,如何抵擋這些個窮凶極惡之徒?當下死傷慘重。幾個惡匪甚至一度殺入禦座腳下,外頭守門的天子八衛剛剛從門檻沖入,這如何來得及營救!千鈞一髮之際,還是坐在皇帝右邊下首的甄貴妃以身為盾血濺三尺方才掙得瞬息功夫叫披甲衛士將亂人統統拿下,凡有掙紮者皆就地正法,其餘殿中四散躲避之宮人也以“護主不利”之責一概牽至宮門處杖殺。
至此皇帝隻覺頭暈眼花青筋直蹦,腔子裏一抽一抽的連遠處光影亦分辨不清,忙招了仙長獻上金丹服下,著人扶著回去休息。緩到了正月十六午間方才下詔令內閣並六部天官覲見,當眾金口玉言要將這江山社稷盡皆託付於六皇子肩頭。諸大臣聽了一愣,紛紛麵麵相覷不知所措,原道朝廷上下俱看好的乃是前頭五皇子,怎麽忽的皇帝就變了心思又看重去年才出來做事的六皇子?
丹陛之下那天家父子見下頭無人接話隻顧著互相看,臉色一徑沉得往下掉,胸中正一團怒氣燒灼,就見下頭禮部尚書林如海站出來爽快接了詔,這才把皇帝並六皇子的臉麵從地上給接了起來。整好林如海如今手裏掌著禮部,主責天下禮儀典籍詔書之屬,順手便接了書寫詔書之事。
隻見林如海接過宮人奉上之筆墨,就地揮灑文字寫就禪位詔書,內閣老大人們看都到這會子了皇帝也無反對之意,便就納頭拜倒認下此事,抬了原先的六皇子變做如今皇位上的聖人,前麵的那位自然就成了太上皇。
當官當到能站在這裏,俱不是傻的,眾人都知道十五晚間這場宮亂沒那麽簡單,否則今日如何不見五皇子來的?隻怕這甄貴妃之死亦有問題,隻沒人敢提出來說罷了。既然上麵是前頭的說法,那下麵不妨稀裏糊塗統一口徑,也好與皇家遮一遮羞。
幾位內閣老大人心下暗道終究後生可畏,方才這林如海站得好,站得妙,恰恰站到前後兩位天子心尖尖上。先前大家都沒反應過來,這空出的時間整好讓上麵人看了不覺得他是個見風使舵的牆頭草,又痛快利索一副忠君體國模樣。對前麵那一位來說,這就是大大的忠臣,對後頭那一位來說,又是大大的能吏,裏外裏叫他做得兩麵淨光,你還無甚可挑剔。待禪位之事定下之後,上皇因著精神短缺便又叫宮人扶著去休息,隻留了新皇對著諸臣工商討接下來該如何安撫百官乃至天下百姓。
如今內閣之下隱隱以林如海為首,儼然便是已經一腳邁進了宰輔行列的光景。方才新皇說了,舊事暫且先不論,首要先緊著拿出個章程開了戒嚴才是,剛出年節便出了這檔子事兒,任誰臉上都無光,正著急找一床大被掩了方好見人。是以林如海對奏不如先拿太妃喪儀做由頭,穩住局麵及上皇心情,再騰出手慢慢兒做旁的。事緩則圓,如今隻能暫且這番,京中人家但凡不傻的,都不會在皇帝心情不虞的節骨眼上冒這個尖兒出來。緊接著又聽他奏道:“如今諸事繁雜,臣請先發上皇禪位之詔以安百官之心,再論太妃薨逝,敕諭天下。按例年後當賞去歲勞苦臣工,宜加封宗室,有上元無辜受戮者蔭其嗣子以安宗室。再責三司之屬徹查這些惡徒出處,與眾宗室及天下人一個交代。”洋洋灑灑無非求個“穩”字,倒也不失為良策。
當下又有諸大臣林林總總出列說些補充之事,直從正月十六論到正月十七,方才將樁樁件件安排妥當。於是正月十七下晌街上便有零零星星行人急匆匆行走,更有些人家偷偷開後門遣了下人出去給親戚鄰裏家送東西的,種種不一而論。如今剛出年節,這一戒嚴不少人家怕是屋裏燒得炭都找不來,即便現去坊市尋也無人開市,還不知道要打甚麽饑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