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有話要說: 暖氣管道終於接通了,立刻躲在屋子裏不肯出去,聽窗戶外麵西北風呼呼刮,暖洋洋的實在是太舒服了。
第46章 [倒v]
薛太太早叫人在正房花廳裏擺了個十六扇紫檀福如東海透雕大屏風,且派大管家把薛蟠從禮部衙門給請了回來。既是養女亡父定下的親事, 輕易悔不得, 不管之前梅家態度如何, 總之現下人已經攜了禮登門,薛家拿也得拿出個樂意結親的模樣兒出來。
寶釵回去就見寶琴正擱自己院子廂房裏跟推磨似的走來走去, 懷裏兔子叫摸的毛都快禿嚕了。畫眉站在旁邊伺候著, 聽見響動就扭頭來看, 見是寶釵回來了忙屈膝往下福了福通報:“琴姑娘,大姑娘回來了。”寶琴聽了一蹦三跳撲過來,急著催要姐姐去換衣裳。寶釵笑戳了她一記,依言去內室換了家常衣服, 又抿抿頭髮稍微洗漱一番, 這才又命了個婆子去前麵與薛太太透個氣兒。
薛太太早坐在屏風後守著, 外頭自有薛蟠薛蝌堂兄弟倆陪著梅翰林家公子坐著談天說地。這梅家的哥兒穿了身兒竹青色長衫,行禮的時候已經把外頭大衣服去了,此時看著果然如蘭芝玉樹般斯文俊逸。小老太太最喜歡白淨乖巧的孩子, 一見這梅氏子便稀罕得不得了, 連聲吩咐廚房拿出看家本事招待頭一回上門兒的養女女婿, 雖是家中小宴卻亦極顯根底。
梅問鶴坐在席間且看不出心思,早年父親給定的這位薛家小姐好壞且不論, 其長兄薛蟠一眼就能看出是個蠢物,親兄薛蝌倒是個赤誠君子可惜整日算盤不離身,商戶人家果然底蘊薄了些。隻怕這薛家是那種滿門皆幫不上甚忙,卻又看著不像是個扯後腿的, 著實雞肋之屬。年後家中預備著讓他出仕,這官場上的來往,除了看仕子自己的手段,妻族實力亦不容小覷。當年薛寶琴之父於梅家有恩,梅翰林便做主為獨子定了他家幼女為妻,又賭咒發誓必如親女待之。話既已說了出去,無論如何是收不回來。況薛家早早就把姑娘帶來京城好生教養,亦有嫁妝無數,便是挑揀也挑揀不出何處不是。
他自己心裏還是想另求一名門淑女為妻,然父親梅翰林嚴令今日必得上薛家門好生見一回禮,萬般無奈下才由著房裏貼身大丫鬟收拾齊整了過來。他這人麵相極好,看著便招人喜歡,一時之間薛家眾人倒也沒注意旁的,隻殷勤勸酒勸菜。
那邊寶釵使喚婆子去與薛太太通過氣兒方才帶了寶琴往正房來。兩人從西廂房拐進內室,又從內室偷摸著走去正廳,打眼一看薛太太正笑著坐在屏風後頭等她們。薛太太一見兩個姑娘來了,忙伸手在嘴前麵比劃著名要她們小著點聲兒,挪出個地方讓寶釵寶琴坐下小心往外看。寶釵倒還好,寶琴看了一眼便紅臉低頭捏著帕子小聲兒嘻嘻嘻的笑,眼看是十二分的滿意了。
寶釵伸手拍了寶琴一下,又隔著透雕的空隙往外看。這梅問鶴早聽見屏風後麵細細碎碎的響動,心知怕是薛家姑娘在後頭看。他亦聽說過京中前段時間盛傳薛家大姑娘艷冠群芳,想必二姑娘不遜其姐,當下坐得越發挺拔,看上去賣相甚好。寶釵不好盯著人臉使勁看,大概掃了一回便看他身上衣衫料子去了,忽見得腰間衣裳皺褶裏頭耷拉著露出個如意合歡圖樣的荷包,當下便皺了眉不出聲要薛太太也去看。待薛太太看清圖樣便也沉了臉色,在屏風後頭輕輕咳了一聲。外間兒薛蝌聽了腦子一懵,全不知這梅問鶴哪裏不得意,倒也沒說什麽,依舊殷勤招待。
等天色漸晚,梅問鶴起身告辭而去,薛家還特特命下人備了回禮交給他身邊跟著的長隨。梅問鶴騎上馬一路往城南去,走了約莫一個半時辰方到一門臉不大的三進宅子外。那早間與他整理衣衫的貼身丫鬟正站在門口翹首以盼,見著人回來滿臉喜色便往前迎道:“大爺可算回來了,老爺太太問了好幾遍,隻擔心您叫薛家欺負了去。”說著梅問鶴翻身下馬把鞭子和坐騎俱交給後麵的長隨,拉了她一路往正房邊走邊道:“這麽冷的天兒,難為你在外麵等著,先進屋再說。”說著兩人便進了主院兒,梅家二老正在上房著急,見了兒子也忙著圍上來問他冷不冷,薛家待人如何。
梅問鶴脫了外頭鬥篷,旁邊婆子立刻端上熱茶叫她抱在手裏捂著,還不等說話,那邊管家從長隨處把薛家的回禮給抬了進來。這回禮是寶釵叫人預備的,無甚金銀華彩之物,隻些實惠有用的結實布料,點心幹果並幾斤上好的銀霜炭,另外還有一份兒筆墨,尋常人家裏絕對拿得出手,且不令梅家為難下次如何走禮。梅翰林看了回禮點頭道:“薛家厚道,並無以錢驕人之意,我看這門親事確實做得。”梅太太倒是撇了撇嘴不虞:“我常聽聞薛家大女兒在外頭的名聲兒,閨中好女哪有這樣兒的。若不是你當年一意孤行,今日又如何要委屈我兒娶個商戶之女。且那薛姑娘,聽聞小時候跟著父母哪裏都去過,怕不是早就養得野了心,能不能守住清貧過安分日子也未可知。現下家裏又不肯扶持,隻這些吃的用的,竟打發叫花子呢!”梅翰林勃然大怒正欲與老妻辯駁,梅問鶴忙起身攔了父親道:“父親且先息怒,母親亦是為了兒子好,不必為一外人傷了自家情分。”
梅翰林這才坐下氣得粗喘了道:“當初薛家入京時,我確是不看好這戶人家。好端端的賴在親戚家不走,忒是商人嘴臉。然而如今其子薛蟠補錄了禮部郎官,又與禮部尚書有師生之誼,且其姻親賈家如今又是皇親國戚,便是想要退親,也無處尋得由頭。況且媳婦子娶回來,如何調、教還看婆家功力,我梅家亦是書香門第,如何還教養不好一個兒媳婦了!”梅問鶴端了熱茶與梅翰林,坐在下手處嘆道:“兒子今日見了薛家薛蟠薛蝌兩兄弟。那薛蟠乃是徹頭徹尾的蠢物,無非傻人有傻福,運氣使然罷了,若說今後能有何建樹,恐怕這輩子也就那樣兒。倒是薛姑娘之胞兄薛蝌是個人物,可惜整日行那商人之事,委實不知於仕途有何益處。”梅翰林咳了一聲斥道:“沒見識的,那薛蟠是個蠢物朝中何人不知?正因為他是蠢物才妙,不然好事哪裏輪得到旁人頭上。莫說那薛蝌行商人之事,等你出了仕自然明白為父今日苦心。”
第46章 [倒v]
薛太太早叫人在正房花廳裏擺了個十六扇紫檀福如東海透雕大屏風,且派大管家把薛蟠從禮部衙門給請了回來。既是養女亡父定下的親事, 輕易悔不得, 不管之前梅家態度如何, 總之現下人已經攜了禮登門,薛家拿也得拿出個樂意結親的模樣兒出來。
寶釵回去就見寶琴正擱自己院子廂房裏跟推磨似的走來走去, 懷裏兔子叫摸的毛都快禿嚕了。畫眉站在旁邊伺候著, 聽見響動就扭頭來看, 見是寶釵回來了忙屈膝往下福了福通報:“琴姑娘,大姑娘回來了。”寶琴聽了一蹦三跳撲過來,急著催要姐姐去換衣裳。寶釵笑戳了她一記,依言去內室換了家常衣服, 又抿抿頭髮稍微洗漱一番, 這才又命了個婆子去前麵與薛太太透個氣兒。
薛太太早坐在屏風後守著, 外頭自有薛蟠薛蝌堂兄弟倆陪著梅翰林家公子坐著談天說地。這梅家的哥兒穿了身兒竹青色長衫,行禮的時候已經把外頭大衣服去了,此時看著果然如蘭芝玉樹般斯文俊逸。小老太太最喜歡白淨乖巧的孩子, 一見這梅氏子便稀罕得不得了, 連聲吩咐廚房拿出看家本事招待頭一回上門兒的養女女婿, 雖是家中小宴卻亦極顯根底。
梅問鶴坐在席間且看不出心思,早年父親給定的這位薛家小姐好壞且不論, 其長兄薛蟠一眼就能看出是個蠢物,親兄薛蝌倒是個赤誠君子可惜整日算盤不離身,商戶人家果然底蘊薄了些。隻怕這薛家是那種滿門皆幫不上甚忙,卻又看著不像是個扯後腿的, 著實雞肋之屬。年後家中預備著讓他出仕,這官場上的來往,除了看仕子自己的手段,妻族實力亦不容小覷。當年薛寶琴之父於梅家有恩,梅翰林便做主為獨子定了他家幼女為妻,又賭咒發誓必如親女待之。話既已說了出去,無論如何是收不回來。況薛家早早就把姑娘帶來京城好生教養,亦有嫁妝無數,便是挑揀也挑揀不出何處不是。
他自己心裏還是想另求一名門淑女為妻,然父親梅翰林嚴令今日必得上薛家門好生見一回禮,萬般無奈下才由著房裏貼身大丫鬟收拾齊整了過來。他這人麵相極好,看著便招人喜歡,一時之間薛家眾人倒也沒注意旁的,隻殷勤勸酒勸菜。
那邊寶釵使喚婆子去與薛太太通過氣兒方才帶了寶琴往正房來。兩人從西廂房拐進內室,又從內室偷摸著走去正廳,打眼一看薛太太正笑著坐在屏風後頭等她們。薛太太一見兩個姑娘來了,忙伸手在嘴前麵比劃著名要她們小著點聲兒,挪出個地方讓寶釵寶琴坐下小心往外看。寶釵倒還好,寶琴看了一眼便紅臉低頭捏著帕子小聲兒嘻嘻嘻的笑,眼看是十二分的滿意了。
寶釵伸手拍了寶琴一下,又隔著透雕的空隙往外看。這梅問鶴早聽見屏風後麵細細碎碎的響動,心知怕是薛家姑娘在後頭看。他亦聽說過京中前段時間盛傳薛家大姑娘艷冠群芳,想必二姑娘不遜其姐,當下坐得越發挺拔,看上去賣相甚好。寶釵不好盯著人臉使勁看,大概掃了一回便看他身上衣衫料子去了,忽見得腰間衣裳皺褶裏頭耷拉著露出個如意合歡圖樣的荷包,當下便皺了眉不出聲要薛太太也去看。待薛太太看清圖樣便也沉了臉色,在屏風後頭輕輕咳了一聲。外間兒薛蝌聽了腦子一懵,全不知這梅問鶴哪裏不得意,倒也沒說什麽,依舊殷勤招待。
等天色漸晚,梅問鶴起身告辭而去,薛家還特特命下人備了回禮交給他身邊跟著的長隨。梅問鶴騎上馬一路往城南去,走了約莫一個半時辰方到一門臉不大的三進宅子外。那早間與他整理衣衫的貼身丫鬟正站在門口翹首以盼,見著人回來滿臉喜色便往前迎道:“大爺可算回來了,老爺太太問了好幾遍,隻擔心您叫薛家欺負了去。”說著梅問鶴翻身下馬把鞭子和坐騎俱交給後麵的長隨,拉了她一路往正房邊走邊道:“這麽冷的天兒,難為你在外麵等著,先進屋再說。”說著兩人便進了主院兒,梅家二老正在上房著急,見了兒子也忙著圍上來問他冷不冷,薛家待人如何。
梅問鶴脫了外頭鬥篷,旁邊婆子立刻端上熱茶叫她抱在手裏捂著,還不等說話,那邊管家從長隨處把薛家的回禮給抬了進來。這回禮是寶釵叫人預備的,無甚金銀華彩之物,隻些實惠有用的結實布料,點心幹果並幾斤上好的銀霜炭,另外還有一份兒筆墨,尋常人家裏絕對拿得出手,且不令梅家為難下次如何走禮。梅翰林看了回禮點頭道:“薛家厚道,並無以錢驕人之意,我看這門親事確實做得。”梅太太倒是撇了撇嘴不虞:“我常聽聞薛家大女兒在外頭的名聲兒,閨中好女哪有這樣兒的。若不是你當年一意孤行,今日又如何要委屈我兒娶個商戶之女。且那薛姑娘,聽聞小時候跟著父母哪裏都去過,怕不是早就養得野了心,能不能守住清貧過安分日子也未可知。現下家裏又不肯扶持,隻這些吃的用的,竟打發叫花子呢!”梅翰林勃然大怒正欲與老妻辯駁,梅問鶴忙起身攔了父親道:“父親且先息怒,母親亦是為了兒子好,不必為一外人傷了自家情分。”
梅翰林這才坐下氣得粗喘了道:“當初薛家入京時,我確是不看好這戶人家。好端端的賴在親戚家不走,忒是商人嘴臉。然而如今其子薛蟠補錄了禮部郎官,又與禮部尚書有師生之誼,且其姻親賈家如今又是皇親國戚,便是想要退親,也無處尋得由頭。況且媳婦子娶回來,如何調、教還看婆家功力,我梅家亦是書香門第,如何還教養不好一個兒媳婦了!”梅問鶴端了熱茶與梅翰林,坐在下手處嘆道:“兒子今日見了薛家薛蟠薛蝌兩兄弟。那薛蟠乃是徹頭徹尾的蠢物,無非傻人有傻福,運氣使然罷了,若說今後能有何建樹,恐怕這輩子也就那樣兒。倒是薛姑娘之胞兄薛蝌是個人物,可惜整日行那商人之事,委實不知於仕途有何益處。”梅翰林咳了一聲斥道:“沒見識的,那薛蟠是個蠢物朝中何人不知?正因為他是蠢物才妙,不然好事哪裏輪得到旁人頭上。莫說那薛蝌行商人之事,等你出了仕自然明白為父今日苦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