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章 [倒v]
進到九月, 先前河工案牽連的人家多多少少都有了結果。殺頭的很有幾個, 削官奪爵的亦不在少數, 光抄家抄得的金銀便夠上賑災並兩季軍餉。朝堂之上堂官們說話都柔和許多,各部俱一門心思想著如何多從國庫討要些出來,尤其工部, 就差拿個碗見天去戶部尚書家裏蹭飯。明年開春漲不漲水誰也不知,現徵調役夫也拿不準能不能在入冬上凍前把堤壩重新修起來, 這裏頭零零碎碎如何算都是錢,正所謂一文錢難倒英雄漢,莫過於此。恰在此時又有北方邊軍來報,說是外頭蠻人頻頻派了小股遊騎騷擾堡壘,或不是今冬雪落後便會大舉南侵, 忽地舉國上下內憂外患竟一齊冒了出來。
朝堂上如何且幹係不到各家女眷, 因著先薛老爺冥壽將近, 薛太太又帶了女兒去大慈恩寺聽老師傅們講經做法事。因流民之亂漸平, 薛蟠倒也放心,一早兒吩咐管家上心伺候便出去衙門打雜, 寶釵且坐在車裏陪薛太太有一句沒一句聊著, 辰時末就到了山門下,有小沙彌跑出來將人迎進去。先是去齋堂用罷齋飯,晌午為先薛老爺做法事, 完了薛太太自帶了幾個下人擁簇著去聽法會,白鷺並鶯兒跟著寶釵在客院園子裏坐著等。
此時正是金秋時節,園子裏幾樹梧桐亭亭如蓋, 葉子有蒲扇大小,邊緣盡顯焦黃之色,叫那乍暖還寒的秋風一送,飄飄灑灑就往下落。寶釵正賞著這方秋色,院門口又有細細碎碎腳步傳來,想是有其他女客來了。大慈恩寺乃是京城周圍最大的寺廟群,早年間還有宗室送子弟前來修行,權貴人家多半喜歡來這裏布施兼做法事,這客院忙時亦不能隻供一家之用,少不得大家一起坐了歇歇腳。
果不其然,三兩妙齡少女嬉笑著相攜而來,還有一個身穿素色衣裳的跟在後頭慢悠悠從門外間轉進來。寶釵忙起了身,那些女孩兒見這裏已有人在也不見怪,自有小沙彌上前互相介紹一番。這個是某大人家千金,那個是某學士家的孫女兒,等等等等,到留在最後穿素色衣裳的那個,小沙彌猶豫一番道:“這位姑娘乃是南陽侯府家的小姐。”
寶釵依禮與眾人互相福了福,聽得她是皇商家的姑娘,女孩兒們麵兒上倒還笑著,隻慢慢都坐到院子另一角避著她。寶釵也不和一群小姑娘置氣,仍舒舒服服坐在自己位置上賞景兒,那一直跟在幾人後頭的女孩子卻是有趣,直直坐了寶釵對臉兒粲然一笑道:“薛妹妹好?”寶釵且愣了一下,因不知人姓名隻得含笑看著她,果然那女孩兒又道:“我姓楊,家父乃南陽侯府出的庶子,喊我楊姐姐便是。”寶釵心下納罕,隻笑了點頭道:“楊姐姐好。”她心裏倒對嫡出庶出什麽的不甚在意,賈家姐妹裏頭迎春探春均是庶出,也不見哪個粗鄙奸滑,可見不能將人一概論之。
見她深色如常並無半分鄙薄躲閃之意,這楊姑娘似乎極高興,回頭喊了個才留頭的丫頭過來奉茶擺果子。寶釵一見忙讓鶯兒跟著去忙活,身邊隻留了白鷺守著。說來這楊姑娘也怪,談吐倒是光明磊落,且能看得出胸襟曠達,就隻聊的東西不是經濟仕途就是盤帳點庫,若對麵坐著萬先生這麽說話一點也不稀罕,隻她一個嬌滴滴的姑娘家如此,於世人眼中便頗有幾分放蕩不羈了。
寶釵暗道也不知這楊姑娘所為何來,且陪著她談天說地一番,越說這姑娘眼睛越亮,到最後竟伸手拉著她不放了:“好容易叫我遇見如此投契之姊妹,過幾日少不得下帖子請你玩兒。”說著連姓名亦通過來,隻道家裏開了家棋社賴以為生,又約寶釵過幾日賞菊。寶釵也沒往心裏去,隻虛應幾句便罷了,又略坐了坐便有薛太太打發的婆子過來道:“稟姑娘,那邊兒法會預備散了,太太叫您先擱車上等著,小心莫教人唐突了。”寶釵便起身對名叫楊絮縈的楊姑娘道了惱,扶著白鷺帶了鶯兒和那婆子又福了福才往馬車處走。
等寶釵人影兒都不見了,這邊楊絮縈才起身帶了自己那個剛留頭的丫頭往大雄寶殿走,一個穿了家常衣服的中年男子正站在大殿外頭,見了她便笑道:“阿縈,那薛家女如何?”絮縈道:“這薛家生孩子的時候也忒偏心了點兒,哥哥蠢得跟頭牛似的,妹妹卻一通百通博覽群書,最難得心思通透,是個聰明人。”那中年男子隻搖頭道:“總是當爹的沒本事,叫你隻能往下頭屈就。薛家雖然帶了商字,眼下已是入了上麵人的眼,那薛蟠為人魯莽粗鄙,卻又是個難得顧家之人,如今咱們已是顧不上麵子,隻求裏子實惠,為父總不願把你給你伯父嫁去五皇子府上做小,能叫五皇子略收收手的四王八公諸勛貴子弟,薛蟠在這裏頭已算是矮子裏頭□□的大個兒,且有你林叔父看著,比旁家竟還算是上選。這庶出的苦楚我一人吃盡便可,定得讓你給人做平頭正臉的大娘子才是。”
那楊絮縈嘆了口氣也不言語,跟在父親身後便往外頭走。南陽侯府嫡支這一代沒有姑娘,想要跟五皇子搭上關係更進一步便隻能把眼睛盯在旁支的姑娘身上。當日老南陽候去的時候嫡子襲了爵,各庶子每人一千兩銀子一處鋪子便打發出去,後來還是靠媳婦嫁妝才熬了過來。楊絮縈之父早先亦是上過金鑾殿的士子,彼時年輕氣盛隻想著闖蕩個出人頭地的名聲,豈知走的太快招了親爹忌諱,生怕叫庶支做大成了亂家之源,竟忍痛將這傳臚之才的兒子右手活生生敲斷。金鑾殿上不站殘缺之人早是定例,這庶子隻有忍氣吞聲領了城西一套宅子並一間棋社搬出去別居。世間從無子告父,不忍也得忍,就這麽忍了十來年,如今現在的南陽候又想著借人女兒一用,拗不得父親還拗不得這著三不著兩的兄弟,這楊傳臚咬牙託了同榜探花林如海給尋個敢和皇子槓的人招做女婿,這個卯才點到了薛大呆子頭上。
進到九月, 先前河工案牽連的人家多多少少都有了結果。殺頭的很有幾個, 削官奪爵的亦不在少數, 光抄家抄得的金銀便夠上賑災並兩季軍餉。朝堂之上堂官們說話都柔和許多,各部俱一門心思想著如何多從國庫討要些出來,尤其工部, 就差拿個碗見天去戶部尚書家裏蹭飯。明年開春漲不漲水誰也不知,現徵調役夫也拿不準能不能在入冬上凍前把堤壩重新修起來, 這裏頭零零碎碎如何算都是錢,正所謂一文錢難倒英雄漢,莫過於此。恰在此時又有北方邊軍來報,說是外頭蠻人頻頻派了小股遊騎騷擾堡壘,或不是今冬雪落後便會大舉南侵, 忽地舉國上下內憂外患竟一齊冒了出來。
朝堂上如何且幹係不到各家女眷, 因著先薛老爺冥壽將近, 薛太太又帶了女兒去大慈恩寺聽老師傅們講經做法事。因流民之亂漸平, 薛蟠倒也放心,一早兒吩咐管家上心伺候便出去衙門打雜, 寶釵且坐在車裏陪薛太太有一句沒一句聊著, 辰時末就到了山門下,有小沙彌跑出來將人迎進去。先是去齋堂用罷齋飯,晌午為先薛老爺做法事, 完了薛太太自帶了幾個下人擁簇著去聽法會,白鷺並鶯兒跟著寶釵在客院園子裏坐著等。
此時正是金秋時節,園子裏幾樹梧桐亭亭如蓋, 葉子有蒲扇大小,邊緣盡顯焦黃之色,叫那乍暖還寒的秋風一送,飄飄灑灑就往下落。寶釵正賞著這方秋色,院門口又有細細碎碎腳步傳來,想是有其他女客來了。大慈恩寺乃是京城周圍最大的寺廟群,早年間還有宗室送子弟前來修行,權貴人家多半喜歡來這裏布施兼做法事,這客院忙時亦不能隻供一家之用,少不得大家一起坐了歇歇腳。
果不其然,三兩妙齡少女嬉笑著相攜而來,還有一個身穿素色衣裳的跟在後頭慢悠悠從門外間轉進來。寶釵忙起了身,那些女孩兒見這裏已有人在也不見怪,自有小沙彌上前互相介紹一番。這個是某大人家千金,那個是某學士家的孫女兒,等等等等,到留在最後穿素色衣裳的那個,小沙彌猶豫一番道:“這位姑娘乃是南陽侯府家的小姐。”
寶釵依禮與眾人互相福了福,聽得她是皇商家的姑娘,女孩兒們麵兒上倒還笑著,隻慢慢都坐到院子另一角避著她。寶釵也不和一群小姑娘置氣,仍舒舒服服坐在自己位置上賞景兒,那一直跟在幾人後頭的女孩子卻是有趣,直直坐了寶釵對臉兒粲然一笑道:“薛妹妹好?”寶釵且愣了一下,因不知人姓名隻得含笑看著她,果然那女孩兒又道:“我姓楊,家父乃南陽侯府出的庶子,喊我楊姐姐便是。”寶釵心下納罕,隻笑了點頭道:“楊姐姐好。”她心裏倒對嫡出庶出什麽的不甚在意,賈家姐妹裏頭迎春探春均是庶出,也不見哪個粗鄙奸滑,可見不能將人一概論之。
見她深色如常並無半分鄙薄躲閃之意,這楊姑娘似乎極高興,回頭喊了個才留頭的丫頭過來奉茶擺果子。寶釵一見忙讓鶯兒跟著去忙活,身邊隻留了白鷺守著。說來這楊姑娘也怪,談吐倒是光明磊落,且能看得出胸襟曠達,就隻聊的東西不是經濟仕途就是盤帳點庫,若對麵坐著萬先生這麽說話一點也不稀罕,隻她一個嬌滴滴的姑娘家如此,於世人眼中便頗有幾分放蕩不羈了。
寶釵暗道也不知這楊姑娘所為何來,且陪著她談天說地一番,越說這姑娘眼睛越亮,到最後竟伸手拉著她不放了:“好容易叫我遇見如此投契之姊妹,過幾日少不得下帖子請你玩兒。”說著連姓名亦通過來,隻道家裏開了家棋社賴以為生,又約寶釵過幾日賞菊。寶釵也沒往心裏去,隻虛應幾句便罷了,又略坐了坐便有薛太太打發的婆子過來道:“稟姑娘,那邊兒法會預備散了,太太叫您先擱車上等著,小心莫教人唐突了。”寶釵便起身對名叫楊絮縈的楊姑娘道了惱,扶著白鷺帶了鶯兒和那婆子又福了福才往馬車處走。
等寶釵人影兒都不見了,這邊楊絮縈才起身帶了自己那個剛留頭的丫頭往大雄寶殿走,一個穿了家常衣服的中年男子正站在大殿外頭,見了她便笑道:“阿縈,那薛家女如何?”絮縈道:“這薛家生孩子的時候也忒偏心了點兒,哥哥蠢得跟頭牛似的,妹妹卻一通百通博覽群書,最難得心思通透,是個聰明人。”那中年男子隻搖頭道:“總是當爹的沒本事,叫你隻能往下頭屈就。薛家雖然帶了商字,眼下已是入了上麵人的眼,那薛蟠為人魯莽粗鄙,卻又是個難得顧家之人,如今咱們已是顧不上麵子,隻求裏子實惠,為父總不願把你給你伯父嫁去五皇子府上做小,能叫五皇子略收收手的四王八公諸勛貴子弟,薛蟠在這裏頭已算是矮子裏頭□□的大個兒,且有你林叔父看著,比旁家竟還算是上選。這庶出的苦楚我一人吃盡便可,定得讓你給人做平頭正臉的大娘子才是。”
那楊絮縈嘆了口氣也不言語,跟在父親身後便往外頭走。南陽侯府嫡支這一代沒有姑娘,想要跟五皇子搭上關係更進一步便隻能把眼睛盯在旁支的姑娘身上。當日老南陽候去的時候嫡子襲了爵,各庶子每人一千兩銀子一處鋪子便打發出去,後來還是靠媳婦嫁妝才熬了過來。楊絮縈之父早先亦是上過金鑾殿的士子,彼時年輕氣盛隻想著闖蕩個出人頭地的名聲,豈知走的太快招了親爹忌諱,生怕叫庶支做大成了亂家之源,竟忍痛將這傳臚之才的兒子右手活生生敲斷。金鑾殿上不站殘缺之人早是定例,這庶子隻有忍氣吞聲領了城西一套宅子並一間棋社搬出去別居。世間從無子告父,不忍也得忍,就這麽忍了十來年,如今現在的南陽候又想著借人女兒一用,拗不得父親還拗不得這著三不著兩的兄弟,這楊傳臚咬牙託了同榜探花林如海給尋個敢和皇子槓的人招做女婿,這個卯才點到了薛大呆子頭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