衛飛隻覺得手腳發冷,四肢無力,一顆心不受控製的跳得幾乎便要裂開一般。使勁在胸口拍了一下,扭頭間卻見沈郎呆呆的舉著火把,站在旁邊。顯然還沒有從剛才陳楓的話中回過神來,他自是不知易道與旗門之間有什麽關聯和秘密,但陳楓所講的那些,也足夠他震撼的了。
看著這位夫子道的門人,一副癡癡呆呆的樣子,衛飛突然心中一動,大腦之中泥丸處仿佛被針刺了一下,猛得爆出一團燦爛的光華來,隨即《增廣賢文》中的段落湧現出來,“集韻增廣,多見多聞……賢乃國之寶,儒為席上珍,農工與商賈,皆宜敦五倉,孝弟為先務,本立而道生。尊師以重道,愛眾而親仁……得趣於木落草枯,聲稀味淡中,才覓得一些真消息。聖賢言語,雅俗並集,人能體此,萬無一失。”
通篇的《增廣賢文》過後,緊接著衛飛的腦海中竟又閃現出那唐詩宋詞,以及無數的古言警句,便仿佛做夢一般,衛飛根本無法控製這些莫名湧現出來的詩詞段句,也不知過了多久,終於待得最後一段正宗的心法口訣跳出來,衛飛恍然頓悟,這些竟然便是夫子道的修煉心法。
易道之中的夫子道,修煉的乃是文功!那些詩詞古言,俱都是古人精心錘鍊而出,又經過了千百年無數人的傳誦,便已經聚集了無可估量的意念之力,而這股意念之力,絕不在佛家所說的願力之下。簡單來說,夫子道所修的心法,就隻兩個字:“意境!”,那些唐詩宋詞,驚艷華美的詩句所要表述的意境,便是一種境界,而道法神通修的同樣也是境界,靈力慧力法力,都需要在各自境界之中的心境感受,才能使得出來。
便如同佛家《金剛經》中的神通“金剛法相”一般,其中的我相、人相、眾生相、壽者相等人間萬相,都可以在“金剛法相”中顯現出來。而夫子道也是同理,那些古詩古詞的意境,便也有種種法相之力。所以那首《寒食書事》的後兩句,便能化解掉了那人龍脈之氣的攻擊。
剎那之間,衛飛便領悟了夫子道的心法,卻不由得奇怪起來,旗門之中都隻字不提的,屬於那神秘無比縹緲無間的易道之中的修煉法訣,就這麽便被自己參悟了出來?想到旗門,衛飛的腦海中突然又針刺般的疼了一下,靈光慧力閃爍之下,一段隱隱約約,似乎一直都藏在靈識深處的口訣,再次突兀的跳上了心頭,“是也非也,亦是亦非,納諸家而越百門,然旗開令至,是故飄然旗幡……”
衛飛心頭大震,似有所悟,但不知為何,頭忽然劇烈的疼了起來,竟然一時間什麽都無法去想,隻能任由一副副斷斷續續的畫麵飄過腦海,雲霧繚繞的亭台樓閣,似是漂浮在半空之中的山峰,渾身散發著霞光的奇禽異獸,一個麵目普通的不能再普通的中年男人……同時伴隨著無數的心法口訣,星星點點,仿若漫天的大雪,鋪天蓋地的紛紛而來。而這一切,是那麽的熟悉,卻又似是那麽的遙遠。
衛飛並不知道,此刻在腦海中出現的一幕,卻是他自己的親身經歷。在靈寶門的謝甘明成功啟動“三龍大遁”之時,那個來自西藏的中年婦女卓碼,以其恐怖的念力襲擊了衛飛,隨後衛飛的意識便玄之又玄的到了一處無法形容的奇妙所在。在那裏,正是這個普通至極的中年人,似乎想用一種無上的法力,來喚醒衛飛的某些記憶,但那時的衛飛剛剛通靈不久,靈識之中還不能容納如此多的信息。隻不過,衛飛醒來以後,完全無從憶起。(詳情請見旗門係列第一部《旗門之風生水起》)而此時此刻,充斥在他腦海中的法決,便是那中年男人曾經嚐試無果的,深深的隱藏在衛飛神識內,遙遠的記憶。
五十八、四逆日之來龍去脈(上)
此時的陳楓,正在強迫自己不要再去想任何有關於旗門與易道之間的事,也不願多知道任何哪怕隻是一丁點兒的關於易道的秘密,即使旗門裏還有著更加翔實的記載.雖然剛才的那一番推測,很有可能無限的接近了事實的真相,但正因為如此,陳楓更是清楚,不管旗門與易道有著什麽樣的關係,也不管易道究竟是一個怎麽樣的存在,總而言之,對這個易道知道的越多,便會有越多的危險相伴而來。
僅僅是傳說中擁有了超越道家金丹大道,與佛家大乘的頓悟心法,但凡道門之中知道有旗門的,無不都想盡得旗門之秘,而易道這個顯然比旗門擁有著更可怕人脈力量的宗門,無疑則是人人都欲得之而後快的宗門一脈了,尤其是現在早已是個物慾橫流的現實世界,那些道門之中宗派的山門,雖說歷經了千百年的光陰而不倒,仍然健在存立於世,可是正如龍遊派老王頭的感嘆那樣,世俗間的一切都是過眼雲煙,時世變遷,今夕何夕,這個世上還幾個是真正的在修心養性呢?便是陳楓自己,也不敢就說在得知了易道的秘密後,不會不受誘惑的生出些什麽非分之想來。
心頭之中無比艱難的暗自掙紮著,陳楓突然發現,衛飛雙手抱頭,滿臉的痛苦之色,但他的眉心位置卻有一點奪目的活潑燦燦的光亮,很似行周天修金丹到了產大藥階段時的性光,而衛飛的頭頂之上,也有一道紫氣沖天而起,五彩的流光環繞在衛飛的身周。瞬間一驚過後,陳楓立刻放下心來,連帶著也將那易道之事,暫時拋到了腦後,全副的心神都被衛飛身上的異狀吸引過去。
看著這位夫子道的門人,一副癡癡呆呆的樣子,衛飛突然心中一動,大腦之中泥丸處仿佛被針刺了一下,猛得爆出一團燦爛的光華來,隨即《增廣賢文》中的段落湧現出來,“集韻增廣,多見多聞……賢乃國之寶,儒為席上珍,農工與商賈,皆宜敦五倉,孝弟為先務,本立而道生。尊師以重道,愛眾而親仁……得趣於木落草枯,聲稀味淡中,才覓得一些真消息。聖賢言語,雅俗並集,人能體此,萬無一失。”
通篇的《增廣賢文》過後,緊接著衛飛的腦海中竟又閃現出那唐詩宋詞,以及無數的古言警句,便仿佛做夢一般,衛飛根本無法控製這些莫名湧現出來的詩詞段句,也不知過了多久,終於待得最後一段正宗的心法口訣跳出來,衛飛恍然頓悟,這些竟然便是夫子道的修煉心法。
易道之中的夫子道,修煉的乃是文功!那些詩詞古言,俱都是古人精心錘鍊而出,又經過了千百年無數人的傳誦,便已經聚集了無可估量的意念之力,而這股意念之力,絕不在佛家所說的願力之下。簡單來說,夫子道所修的心法,就隻兩個字:“意境!”,那些唐詩宋詞,驚艷華美的詩句所要表述的意境,便是一種境界,而道法神通修的同樣也是境界,靈力慧力法力,都需要在各自境界之中的心境感受,才能使得出來。
便如同佛家《金剛經》中的神通“金剛法相”一般,其中的我相、人相、眾生相、壽者相等人間萬相,都可以在“金剛法相”中顯現出來。而夫子道也是同理,那些古詩古詞的意境,便也有種種法相之力。所以那首《寒食書事》的後兩句,便能化解掉了那人龍脈之氣的攻擊。
剎那之間,衛飛便領悟了夫子道的心法,卻不由得奇怪起來,旗門之中都隻字不提的,屬於那神秘無比縹緲無間的易道之中的修煉法訣,就這麽便被自己參悟了出來?想到旗門,衛飛的腦海中突然又針刺般的疼了一下,靈光慧力閃爍之下,一段隱隱約約,似乎一直都藏在靈識深處的口訣,再次突兀的跳上了心頭,“是也非也,亦是亦非,納諸家而越百門,然旗開令至,是故飄然旗幡……”
衛飛心頭大震,似有所悟,但不知為何,頭忽然劇烈的疼了起來,竟然一時間什麽都無法去想,隻能任由一副副斷斷續續的畫麵飄過腦海,雲霧繚繞的亭台樓閣,似是漂浮在半空之中的山峰,渾身散發著霞光的奇禽異獸,一個麵目普通的不能再普通的中年男人……同時伴隨著無數的心法口訣,星星點點,仿若漫天的大雪,鋪天蓋地的紛紛而來。而這一切,是那麽的熟悉,卻又似是那麽的遙遠。
衛飛並不知道,此刻在腦海中出現的一幕,卻是他自己的親身經歷。在靈寶門的謝甘明成功啟動“三龍大遁”之時,那個來自西藏的中年婦女卓碼,以其恐怖的念力襲擊了衛飛,隨後衛飛的意識便玄之又玄的到了一處無法形容的奇妙所在。在那裏,正是這個普通至極的中年人,似乎想用一種無上的法力,來喚醒衛飛的某些記憶,但那時的衛飛剛剛通靈不久,靈識之中還不能容納如此多的信息。隻不過,衛飛醒來以後,完全無從憶起。(詳情請見旗門係列第一部《旗門之風生水起》)而此時此刻,充斥在他腦海中的法決,便是那中年男人曾經嚐試無果的,深深的隱藏在衛飛神識內,遙遠的記憶。
五十八、四逆日之來龍去脈(上)
此時的陳楓,正在強迫自己不要再去想任何有關於旗門與易道之間的事,也不願多知道任何哪怕隻是一丁點兒的關於易道的秘密,即使旗門裏還有著更加翔實的記載.雖然剛才的那一番推測,很有可能無限的接近了事實的真相,但正因為如此,陳楓更是清楚,不管旗門與易道有著什麽樣的關係,也不管易道究竟是一個怎麽樣的存在,總而言之,對這個易道知道的越多,便會有越多的危險相伴而來。
僅僅是傳說中擁有了超越道家金丹大道,與佛家大乘的頓悟心法,但凡道門之中知道有旗門的,無不都想盡得旗門之秘,而易道這個顯然比旗門擁有著更可怕人脈力量的宗門,無疑則是人人都欲得之而後快的宗門一脈了,尤其是現在早已是個物慾橫流的現實世界,那些道門之中宗派的山門,雖說歷經了千百年的光陰而不倒,仍然健在存立於世,可是正如龍遊派老王頭的感嘆那樣,世俗間的一切都是過眼雲煙,時世變遷,今夕何夕,這個世上還幾個是真正的在修心養性呢?便是陳楓自己,也不敢就說在得知了易道的秘密後,不會不受誘惑的生出些什麽非分之想來。
心頭之中無比艱難的暗自掙紮著,陳楓突然發現,衛飛雙手抱頭,滿臉的痛苦之色,但他的眉心位置卻有一點奪目的活潑燦燦的光亮,很似行周天修金丹到了產大藥階段時的性光,而衛飛的頭頂之上,也有一道紫氣沖天而起,五彩的流光環繞在衛飛的身周。瞬間一驚過後,陳楓立刻放下心來,連帶著也將那易道之事,暫時拋到了腦後,全副的心神都被衛飛身上的異狀吸引過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