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小姐在聽完陶立的講述之後陷入了沉思,她可以確定陶立是被那個李先生引誘的,是被利用的,但是她一時半會兒想不起來哪個李先生會如此仇恨張家以至於下此毒手。
“想來也是我命不該絕,大抵是上蒼仁慈,留我一條命為父母報仇。那日不知為何,我極其睏乏,飯也不想吃,讓下人們給我準備熱水沐浴。準備妥帖之後我讓他們都下去了,一個人在房間裏,誰知道後來竟然泡著泡著睡著了。也幸好是在沐浴,否則那晚我也非死不可。待我清醒的時候,隻見滔天的火光,和滾滾的濃煙,我也不知道發生了什麽,隻能匆匆抓了件近旁的衣服穿上,又躲在浴桶裏,中間有又被濃煙嗆的說不出話,更別提呼救了,後來也許是大火炙烤太過炎熱,我又轉醒,聽見人們的呼喊聲,我才找到機會逃出來。”
可能是想到了父母的死狀,張小姐悲從中來,嗚咽著轉身跑開了。
幕後黑手
知道了事情經過的眾人不勝唏噓,陶立本是無辜的,可是一步踏錯步步錯,最終把自己陷入絕境。雖然殺人縱火之人找到了,可更當緊的是抓住那,將他繩之以法。
見葉少淵去取了紙筆,宋幹安立刻懂了他的意圖,張口詢問“你說下那個李先生是什麽長相。”
不大一會兒,一幅人像就畫出來了,給陶立看了一下,又根據他的形容修修改改,直到最後陶立說像了才停下。
張小姐冷靜過後又回到了屋內,端起茶杯準備喝口熱茶,在看見這幅畫像之後,手中的茶杯倏然掉落,滾燙的茶水在地上開出一朵花,而那碎裂的瓷片則是襯托花朵的葉……
“怎麽了,身體不適?”宋大人看她狀態不好便張口詢問。
“不,那畫……那畫中人……”
“你認識他!”
“是……他是我叔叔的管家。先前說是姓李,我百般思索,毫無頭緒,我萬萬沒有想到會是他。真是荒謬,我們平日和小叔都不太來往,又怎會得罪一個管家,又能做什麽事情讓他不惜殺我全家……”
“沒有深仇大恨,那他會是為了個人利益嗎?算了,先去將人抓起來再說。”宋大人立刻就派衙役去將幕後黑手捉拿歸案了。
宋大人一行到小張府的時候,李管家正在訓斥幾個下人。看見衙役的到來,他隻是驚訝了一下而後又迅速的恢復鎮靜。
“不知宋大人今日前來是為何事?”
宋大人見他這樣裝模作樣,怒斥道:“明知故問!”
“小人確實不知,還望大人指點一二。”
“將人給我抓起來,帶走。”見這人還在虛與委蛇,宋大人氣不打一處來,懶得在這裏和他廢話,命衙役將人抓了起來帶回衙門審訊。
葉幹安覺得事情不會這麽簡單,李管家和張員外無冤無仇,不是仇殺,那難道是劫財?也不像,劫財的話不會滅人滿門。突然,福至心靈一般,他想起來了一個大家忽略已久的人物——張員外的弟弟,張小姐的小叔。這個人和張家關係不好,自己的兄長無故身亡,他也不甚在意,到底是血濃於水的親情,他怎會做到這個地步,連麵子功夫豆不做,任由自己的侄女流落在外。葉少淵越想越覺得這個人的行為不正常。
眼看著就要走出張家大門了,他悄悄的將宋幹安和宋大人叫住,而後三人走到一邊,悄聲交談。宋大人說要回衙門好好審理李管家,看能不能從他口中套出什麽消息。而葉少淵則說他要在府上問問下人們,畢竟主子們的私事也是他們茶餘飯後的一大談資,宋幹安自然是在此陪他。
二人準備先去和之前正被訓斥的幾人交談,那幾人還有些緊張,宋幹安出言安慰:“別怕,隻是和你們聊聊,你們知道些什麽如實說就好了。”
幾個小廝不安的點點頭,宋幹安先是為了李管家為何訓斥他們,一個膽子較大的小廝說“李管家許是有什麽煩心事,近來脾氣異常暴躁,我們隻是掃完地聚在一起說笑了兩句,被他看見了就抓著我們浦頭蓋臉就是一頓訓斥。”其他幾個人也隨聲附和。
“那李管家平日為人如何,和你們家老爺關係怎麽樣?”
“平日裏隻要我們聽話,做好自己的分內事,李管家待我們也比較客氣,不會隨意訓斥或打罵。他和老爺關係似乎不錯,有時老爺做什麽事情拿不定主意還會和他商量……”
“你家老爺去哪兒了,為何不見他的身影?”
“老爺生性風流,白天很少在家,大多數時候都是在外消磨時間,所以我們也都習慣了白天老爺不在家。”
另一名小廝補充到:“自從張員外去世後,老爺就出去的更勤了,但是聽小六說,哦,小六就是經常跟在老爺身邊伺候的。小六有天回來跟我們閑聊說是雖然老爺和張員外關係不好,但到底是親兄弟,張員外過世後,老爺連風月場所都不去了,倒是時常去張員外名下的產業巡查,還說興許是張員外的意外去世刺激了老爺,老爺沒準能發憤圖強呢。”
這些話從小廝嘴裏說出來是一個意思,可是聽在宋幹安和葉少淵耳朵裏可就是另外一個意思了。
這兩人又和小廝們閑聊了幾句,隨後就走了,回去的路上葉少淵和宋幹安一起分析了一下,都覺得這個小張老爺的表現有些奇怪,但是暫時又找不到直接證據表明他有問題,隻能回去看看宋大人有沒有從李管家那裏審出什麽新的線索或者最好他能直接坦白。
天色已晚,但這件案子已經拖得太久,牽扯的人也很多,宋大人已經不想再拖了遂決定連夜審問李管家。
葉幹安心裏已經對這場火災的起因有了一定的猜測但他還是想圍觀一下,想完完整整的知道事情的經過。
眾人也顧不上晚飯了,直接在地牢的刑房裏審起了李管家。起初李管家死活不承認,一直故意岔開話題,裝作自己什麽都不知道,直到宋大人讓衙役們將陶立帶上來,他才鬆口說出了事情。
和他們之前調查猜想的一樣,李管家早就想對張員外家下手了,苦於沒有機會,他才一直蟄伏著,一直想找合適的機會。直到有一次他看見陶立出了張府後來到賭場,便跟旁人打探了他的消息,後來了解之後覺得這是一枚可用的棋子,於是便盯上了他。
就像那個賭場老闆說的一樣,他找上了老闆,假裝自己是張家管家,矇騙老闆,又答應事成之後給老闆一定的好處,老闆最終答應了他的合作請求,而陶立則在不知不覺中入了別人的套。
後來李管家猜到陶立會不敢藥死自己的主子,怕買□□留下蛛絲馬跡,就讓陶立去買,而後又假裝給陶立蒙汗藥,實際上隻是將那包□□在自己手上轉了一圈,隨後又給了陶立,陶立則因為太過害怕,沒有細看,後來下了藥之後發現不對勁已經太晚了。這時的陶立已經是和李管家綁在一條繩上的螞蚱了,他後悔卻沒有辦法改變現狀,隻能暫避風頭,期盼日後有機會逃走。
“想來也是我命不該絕,大抵是上蒼仁慈,留我一條命為父母報仇。那日不知為何,我極其睏乏,飯也不想吃,讓下人們給我準備熱水沐浴。準備妥帖之後我讓他們都下去了,一個人在房間裏,誰知道後來竟然泡著泡著睡著了。也幸好是在沐浴,否則那晚我也非死不可。待我清醒的時候,隻見滔天的火光,和滾滾的濃煙,我也不知道發生了什麽,隻能匆匆抓了件近旁的衣服穿上,又躲在浴桶裏,中間有又被濃煙嗆的說不出話,更別提呼救了,後來也許是大火炙烤太過炎熱,我又轉醒,聽見人們的呼喊聲,我才找到機會逃出來。”
可能是想到了父母的死狀,張小姐悲從中來,嗚咽著轉身跑開了。
幕後黑手
知道了事情經過的眾人不勝唏噓,陶立本是無辜的,可是一步踏錯步步錯,最終把自己陷入絕境。雖然殺人縱火之人找到了,可更當緊的是抓住那,將他繩之以法。
見葉少淵去取了紙筆,宋幹安立刻懂了他的意圖,張口詢問“你說下那個李先生是什麽長相。”
不大一會兒,一幅人像就畫出來了,給陶立看了一下,又根據他的形容修修改改,直到最後陶立說像了才停下。
張小姐冷靜過後又回到了屋內,端起茶杯準備喝口熱茶,在看見這幅畫像之後,手中的茶杯倏然掉落,滾燙的茶水在地上開出一朵花,而那碎裂的瓷片則是襯托花朵的葉……
“怎麽了,身體不適?”宋大人看她狀態不好便張口詢問。
“不,那畫……那畫中人……”
“你認識他!”
“是……他是我叔叔的管家。先前說是姓李,我百般思索,毫無頭緒,我萬萬沒有想到會是他。真是荒謬,我們平日和小叔都不太來往,又怎會得罪一個管家,又能做什麽事情讓他不惜殺我全家……”
“沒有深仇大恨,那他會是為了個人利益嗎?算了,先去將人抓起來再說。”宋大人立刻就派衙役去將幕後黑手捉拿歸案了。
宋大人一行到小張府的時候,李管家正在訓斥幾個下人。看見衙役的到來,他隻是驚訝了一下而後又迅速的恢復鎮靜。
“不知宋大人今日前來是為何事?”
宋大人見他這樣裝模作樣,怒斥道:“明知故問!”
“小人確實不知,還望大人指點一二。”
“將人給我抓起來,帶走。”見這人還在虛與委蛇,宋大人氣不打一處來,懶得在這裏和他廢話,命衙役將人抓了起來帶回衙門審訊。
葉幹安覺得事情不會這麽簡單,李管家和張員外無冤無仇,不是仇殺,那難道是劫財?也不像,劫財的話不會滅人滿門。突然,福至心靈一般,他想起來了一個大家忽略已久的人物——張員外的弟弟,張小姐的小叔。這個人和張家關係不好,自己的兄長無故身亡,他也不甚在意,到底是血濃於水的親情,他怎會做到這個地步,連麵子功夫豆不做,任由自己的侄女流落在外。葉少淵越想越覺得這個人的行為不正常。
眼看著就要走出張家大門了,他悄悄的將宋幹安和宋大人叫住,而後三人走到一邊,悄聲交談。宋大人說要回衙門好好審理李管家,看能不能從他口中套出什麽消息。而葉少淵則說他要在府上問問下人們,畢竟主子們的私事也是他們茶餘飯後的一大談資,宋幹安自然是在此陪他。
二人準備先去和之前正被訓斥的幾人交談,那幾人還有些緊張,宋幹安出言安慰:“別怕,隻是和你們聊聊,你們知道些什麽如實說就好了。”
幾個小廝不安的點點頭,宋幹安先是為了李管家為何訓斥他們,一個膽子較大的小廝說“李管家許是有什麽煩心事,近來脾氣異常暴躁,我們隻是掃完地聚在一起說笑了兩句,被他看見了就抓著我們浦頭蓋臉就是一頓訓斥。”其他幾個人也隨聲附和。
“那李管家平日為人如何,和你們家老爺關係怎麽樣?”
“平日裏隻要我們聽話,做好自己的分內事,李管家待我們也比較客氣,不會隨意訓斥或打罵。他和老爺關係似乎不錯,有時老爺做什麽事情拿不定主意還會和他商量……”
“你家老爺去哪兒了,為何不見他的身影?”
“老爺生性風流,白天很少在家,大多數時候都是在外消磨時間,所以我們也都習慣了白天老爺不在家。”
另一名小廝補充到:“自從張員外去世後,老爺就出去的更勤了,但是聽小六說,哦,小六就是經常跟在老爺身邊伺候的。小六有天回來跟我們閑聊說是雖然老爺和張員外關係不好,但到底是親兄弟,張員外過世後,老爺連風月場所都不去了,倒是時常去張員外名下的產業巡查,還說興許是張員外的意外去世刺激了老爺,老爺沒準能發憤圖強呢。”
這些話從小廝嘴裏說出來是一個意思,可是聽在宋幹安和葉少淵耳朵裏可就是另外一個意思了。
這兩人又和小廝們閑聊了幾句,隨後就走了,回去的路上葉少淵和宋幹安一起分析了一下,都覺得這個小張老爺的表現有些奇怪,但是暫時又找不到直接證據表明他有問題,隻能回去看看宋大人有沒有從李管家那裏審出什麽新的線索或者最好他能直接坦白。
天色已晚,但這件案子已經拖得太久,牽扯的人也很多,宋大人已經不想再拖了遂決定連夜審問李管家。
葉幹安心裏已經對這場火災的起因有了一定的猜測但他還是想圍觀一下,想完完整整的知道事情的經過。
眾人也顧不上晚飯了,直接在地牢的刑房裏審起了李管家。起初李管家死活不承認,一直故意岔開話題,裝作自己什麽都不知道,直到宋大人讓衙役們將陶立帶上來,他才鬆口說出了事情。
和他們之前調查猜想的一樣,李管家早就想對張員外家下手了,苦於沒有機會,他才一直蟄伏著,一直想找合適的機會。直到有一次他看見陶立出了張府後來到賭場,便跟旁人打探了他的消息,後來了解之後覺得這是一枚可用的棋子,於是便盯上了他。
就像那個賭場老闆說的一樣,他找上了老闆,假裝自己是張家管家,矇騙老闆,又答應事成之後給老闆一定的好處,老闆最終答應了他的合作請求,而陶立則在不知不覺中入了別人的套。
後來李管家猜到陶立會不敢藥死自己的主子,怕買□□留下蛛絲馬跡,就讓陶立去買,而後又假裝給陶立蒙汗藥,實際上隻是將那包□□在自己手上轉了一圈,隨後又給了陶立,陶立則因為太過害怕,沒有細看,後來下了藥之後發現不對勁已經太晚了。這時的陶立已經是和李管家綁在一條繩上的螞蚱了,他後悔卻沒有辦法改變現狀,隻能暫避風頭,期盼日後有機會逃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