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和元年(366年)十月,司馬昱進位丞相、錄尚書事,賜“入朝不趨,讚拜不名,劍履上殿”的榮譽,又賜羽葆、鼓吹及持班劍的武士六十人,司馬昱又堅決辭讓。18


    太和四年十一月二十五日(370年),在桓溫北伐失敗後,司馬昱與桓溫在塗中會麵,共同商議之後的行動。19


    登基為帝


    太和六年十一月十五日(372年1月6日),大司馬桓溫廢司馬奕為東海王,並於同日率百官到會稽王府奉迎司馬昱,司馬昱在朝堂更換服裝,戴平頂頭巾,穿單衣,麵朝東方流涕,叩拜接受皇帝的印璽綬帶,即日便即位為帝,改年號鹹安。桓溫臨時住在中堂,分派兵力屯駐守衛。20


    憂憤辭世


    桓溫及後寫了講辭,打算向司馬昱陳述自己廢立皇帝的本意。但司馬昱接見他不停流淚,令桓溫戰戰兢兢,居然一句話都說不出來。21


    司馬昱雖處在帝位,垂拱無為、持守常道而已,常懼廢黜。當時,司馬昱見熒惑入太微垣,因晉廢帝被廢時亦有同樣天象,故此十分不安,對桓溫親信也是自己昔日僚屬的郗超問桓溫會否再行廢立之事。郗超斷言道:“大司馬正在對內穩定國家,對外開拓江山,臣願用全家百餘口來擔保,不會發生不正常的事變。”等到郗超急於請假回去看望他的父親(郗愔,忠於晉室)時,司馬昱說:“告訴尊父,宗族國家之事,竟到了這種地步,是因為朕不能用道德去匡正守衛的緣故,慚愧慨歎之深,怎能用語言來表達!”接著便詠庾闡之詩:“誌士痛朝危,忠臣哀主辱。”吟誦得潸然淚下,打濕了衣襟。22


    司馬昱也因而憂憤得病。


    鹹安二年七月甲寅(372年9月7日),司馬昱因病重召桓溫入朝輔政,一天一夜連發四道詔令,桓溫都推辭不到。23


    二十八日(9月12日),司馬昱立司馬曜為太子。臨終前,司馬昱寫了遺詔,要桓溫依周公先例居攝,又寫道:“少子可輔者輔之,如不可,君自取之。”王坦之在司馬昱麵前親手撕毀遺詔,司馬昱說:“晉室天下,隻是因好運而意外獲得,你又對這個決定有什麽不滿呢!”王坦之卻說:“晉室天下,是宣帝(司馬懿)和元帝(司馬睿)建立的,怎由陛下獨斷獨行!”司馬昱於是命王坦之改寫遺詔,寫道:“家國事都稟報給大司馬,如諸葛武侯(諸葛亮)、王丞相(王導)的舊例。”桓溫看到後大失所望。同日,司馬昱在東堂駕崩,享年五十三歲。十月初八(11月19日),葬於高平陵,24


    廟號太宗,諡號簡文皇帝。


    為政舉措


    政治


    司馬昱即位為帝後,桓溫主控朝政,一步步要消滅反對勢力,首先要對付的就是行徑囂張的司馬昱同父異母兄司馬曦。司馬昱即位不久,桓溫就誣陷司馬曦謀反將其免官,及後逼令新蔡王司馬晃自誣與司馬曦及殷涓、庾倩等人謀反,以求翦滅陳郡殷氏和穎川庾氏在朝中的勢力。隨後桓溫指示禦史中丞司馬恬奏請司馬昱依法處死司馬曦,司馬昱不肯,下令再作議論。


    桓溫再次上奏求誅司馬曦,言詞十分嚴厲急切,司馬昱於是親手寫詔給桓溫說:“如果晉室國祚長久,那麽你就應該依從早前的詔命從事;如晉室大勢已去,那你就讓我退位讓賢吧。”桓溫看後害怕到流汗色變,於是不敢再逼,隻上奏廢掉司馬曦和他三名兒子,並流放其家屬。殷涓、庾倩、庾柔等人被滅族,殷氏和庾氏一蹶不振,桓溫的威勢達至高峰。


    26


    司馬昱一方麵應付桓溫,另一方麵延續之前的措施,又引王坦之、謝安等人與桓溫抗衡,而二人不負眾望,最終也成功挽救了晉室。


    外交


    鹹安二年(372年)正月,百濟和林邑各自遣使進貢土產。六月,司馬昱遣使拜百濟王餘句為鎮東將軍,領樂浪太守。28


    主要作品


    司馬昱有文集五卷。《淳化閣帖》又收錄有其書法作品《慶賜帖》六行。


    曆史評價


    郭璞:興晉祚者,必此人也。29


    司馬睿:子昱仁明有智度。29


    司馬嶽:會稽王叔履尚清虛,誌道無倦,優遊上列,諷議朝肆。29


    劉遐、王胡之:會稽王令德雅望,國之周公也。30


    習鑿齒:生平所未見。31


    褚蒜子:丞相、錄尚書、會稽王體自中宗,明德劭令,英秀玄虛,神棲事外。以具瞻允塞,故阿衡三世。道化宣流,人望攸歸,為日已久。29


    王珣:1相王作輔,自然湛若神君。2皇矣簡文,於昭於天。靈明若神,周淡如淵。衝應其來,實與其遷。亹亹心化,日用不言。易而有親,簡而可傳。觀流彌遠,求本逾玄。32


    檀道鸞:帝弱而惠異,中宗深器焉,及長,美風姿,好清言,舉止端詳,器服簡素,與劉惔王蒙等為布衣之遊。33


    既廢昏立明,民人悅服。然恭己南麵,政自溫出。帝性韻深沉雅有局鎮,嚐與太宰武陵王曦、桓溫同乘至板橋。溫密敕令,無因而鳴角鼓噪,部伍並皆驚馳。溫佯(原注﹕一作陽)為駭異,曦大震驚,急求下車。帝舉止自若,音顏無變。溫每以此稱其德量,故論者謂溫服憚之深也。若假帝修年,則溫篡逆之圖絕矣。59


    房玄齡:1簡皇以虛白之姿,在屯如之會,政由桓氏,祭則寡人。29


    2君若綴旒,道非交泰。簡皇凝寂,不貽伊害。29


    3帝雖神識恬暢,而無濟世大略,故謝安稱為惠帝(晉惠帝)之流,清談差勝耳。沙門支道林嚐言‘會嶴有遠體而無遠神’。謝靈運跡其行事,亦以為赧(周赧王)獻(漢獻帝)之輩雲。


    司馬光:帝美風儀,善容止,留心典籍,凝塵滿席,湛如也。雖神識恬暢,然無濟世大略,謝安以為惠帝之流,但清淡差勝耳。34


    《南齊書》:昔宣帝中興漢室,簡文重延晉祀,庶我鴻基,於茲永固。言念家國,感慶載懷。60


    王應麟:晉簡文詠庾闡詩雲:“誌士痛朝危,忠臣憂主辱。”東魏靜帝詠謝靈運詩曰:“韓亡子房奮,秦帝魯連恥。本自江海人,忠義動君子。”至今使人流涕。 35


    王世貞:自三代而後,人主文章之美,無過於漢武帝魏文帝者,其次則漢文宣光武明肅、魏高貴鄉公、晉簡文、劉宋文帝孝武明帝、元魏孝文孝靜、梁武簡文元帝、陳陵後主、隋煬帝、唐文皇明皇德宗文宗、南唐元宗後主、蜀主衍、孟主昶、宋徽高孝,凡二十九主。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大秦:父皇,我隻想鹹魚一生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鉛筆小說網隻為原作者風波靜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風波靜並收藏大秦:父皇,我隻想鹹魚一生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