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14章 漢14
大秦:父皇,我隻想鹹魚一生 作者:風波靜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劉據出逃後,武帝責問禦史大夫暴勝之擅自阻止丞相斬殺釋放太子出城的田仁,暴勝之因惶恐而自殺。任安因懷二心,與田仁同處以腰斬之刑。莽通捕獲反將如侯,以及長安男子景通抓獲太子少傅石德,功勞最大,分別被封為重合侯與德侯,商丘成力戰張光封為秺侯。
太子的眾門客,曾經出入宮門的一律處死;凡是跟隨太子發兵的,一律按謀反罪滅族;官吏和士兵有乘亂搶劫的,全部流放到敦煌郡。因太子逃亡在外,所以開始在長安各城門設置屯守軍隊。一連串的誅罰使得群臣憂心懼怕,不知如何是好。壺關三老令孤茂上《訟太子冤書》於武帝。說:“我聽說:父親就好比是天,母親就好比是地,兒子就好比是天地間的萬物,所以隻有上天平靜,大地安然,萬物才能茂盛;隻有父慈,母愛,兒子才能孝順。
如今皇太子本是漢朝的合法繼承人,將承繼萬世大業,執行祖宗的重托,論關係又是皇上的嫡長子。江充本為一介平民,不過是個市井中的奴才罷了,陛下卻對他尊顯重用,讓他挾至尊之命來迫害皇太子,糾集一批奸邪小人,對皇太子進行欺詐栽贓、逼迫陷害,使陛下與太子的父子至親關係隔塞不通。太子進則不能麵見皇上,退則被亂臣的陷害困擾,獨自蒙冤,無處申訴,忍不住忿恨的心情,起而殺死江充,卻又害怕皇上降罪,被迫逃亡。
太子作為陛下的兒子,盜用父親的軍隊,不過是為了救難,使自己免遭別人的陷害罷了,臣認為並非有什麽險惡的用心。《詩經》上說:綠蠅往來落籬笆,謙謙君子不信讒。否則讒言無休止,天下必然出大亂。
以往,江充曾以讒言害死趙太子,天下人無不知曉。而今陛下不加調查,就過分地責備太子,發雷霆之怒,征調大軍追捕太子,還命丞相親自指揮,致使智慧之人不敢進言,善辯之士難以張口,我心中實在感到痛惜。希望陛下放寬心懷,平心靜氣,不要苛求自己的親人,不要對太子的錯誤耿耿於懷,立即結束對太子的征討,不要讓太子長期逃亡在外!
我以對陛下的一片忠心,隨時準備獻出我短暫的性命,待罪於建章宮外。”奏章遞上去,漢武帝見到後受到感動而醒悟,但還沒有公開頒布赦免。劉據向東逃到隸屬京兆尹的湖縣,隱藏在泉鳩裏的一戶人家。此地西距潼關三十裏、長安三百裏,東距函穀關八十裏,緊靠當時貫通關內關外的交通驛道,又隱藏在峽穀中,位置非常險要。
主人家境貧寒,經常織賣草鞋來奉養太子。後來劉據聽說有一位富有的舊相識住在湖縣,便派人去尋找他,卻導致消息泄露。八月辛亥日,地方官圍捕太子。國儲副君三十八載的劉據不願被陷他至此的佞臣捉拿受辱,自經而死。前來搜捕的兵卒中,有一山陽男子名叫張富昌,用腳踹開房門。新安縣令史李壽跑上前去,將太子抱住解下。
主人與搜捕太子的人格鬥而死,二位跟隨太子出逃的皇孫也一同遇害。衛太子敗後,其妻史良娣、長子劉進、子婦王翁須、女兒(皇女孫)皆在長安遇害。
身後之事,子弄父兵。
征和三年(公元前90年),武帝對巫蠱之冤有所察覺,知道太子起兵乃惶恐而無他意,並非蘇文、李廣利等人報告於他的謀反,卻難以為太子起兵而開脫。
看守高帝廟的小郎官田千秋正好在此時上書為太子鳴冤:“作兒子的擅自動用父親的軍隊,其罪應受鞭笞。天子的兒子誤殺了人,又有什麽罪呢!我夢見一位白發老翁,教我上此奏章。”於是漢武帝霍然醒悟,召見田千秋,對他說:“我們父子之間的事,別人難以插言,隻有你知道其間的不實之處。這是高祖皇帝的神靈派您來指教於我,您應當擔任我的輔佐大臣。”
於是拜田千秋為大鴻臚。歸來望思漢武帝任命田千秋為大鴻臚之後,開始對參與巫蠱案、陷害太子的臣子進行嚴懲。江充已死,武帝憤而恢複了自文帝起已廢除近百年的夷族之刑,夷江充三族。又仿太子燒死胡巫,將蘇文燒死在橫橋之上。功勞最大的莽通被處死;曾在泉鳩裏對太子兵刃相加的人,最初被任命為北地太守,後來也被族滅。
因與太子戰而獲封侯的商丘成、張富昌和李壽分別自殺、被賊人殺及被武帝誅殺。誣陷太子的李廣利與劉屈氂皆被滅族。漢武帝晚年喪子,憐惜劉據無辜遭害,修建思子宮以寄哀思;又在湖縣修建了一座歸來望思之台,望而思之,期魂來歸。天下人聽說這件事後,都很悲傷。
追諡曰戾。
元平元年(公元前74年)七月,劉據之孫劉詢即位。本始元年(公元前73年)六月,劉詢頒布詔書。詔曰:“故皇太子在湖,未有號諡、歲時祠。其議諡,置園邑。”諡劉據曰“戾”,所以劉據又稱“戾太子”。以湖縣閿鄉邪裏聚為戾園,改葬劉據,陵園設置長、丞等官職,設置周衛供奉守護。八年後的元康元年(公元前65年),增加戾園的采地民戶滿三百家。
關於劉據的諡號“戾”,據《逸周書 諡法解》:不悔前過曰戾;不思順受曰戾;知過不改曰戾。《逸周書》是周朝古書,其中《諡法解》是現存最早、沿用最久的關於諡法的文獻。董仲舒曰:有其功無其意謂之戾,無其功有其意謂之罪。
東漢著作《說文》:“戾。曲也,從犬出戶下。戾者身曲戾也。”故而“戾”字應取蒙冤受屈之意。劉據諡“戾”,死在湖,“戾”字加上“水(氵)”就是“淚”(“淚”的繁體字寫法)。臣瓚在《漢書·宣帝紀》中有注解:“太子誅江充以除讒賊,而事不見明。後武帝覺寤,遂族充家,宣帝不得以加惡諡也。”
太子嶽鼻傳說。衛太子鼻子大,漢武帝在甘泉宮養病時太子去看望。江充告訴太子說:“太子不要進去,陛下有詔說厭惡太子的大鼻子,進去須用紙蓋住鼻子。”後來太子走後,江充對武帝說:“太子不想聞陛下的身上的味道,故此掩鼻。”武帝因此遷怒太子。[皇天塢,皇天塢在閿鄉的東南方向。傳說衛太子兵敗逃亡之時,曾大哭流淚仰首呼喚皇天。
百姓憐惜太子的命運,因此用皇天命名此處,取作皇天塢。失兒河全鳩澗水,今名十二裏河。古名泉鳩澗、全節水、全鳩水、泉鳩澗水、鳩水。北魏·《水經注》:“泉鳩裏,在縣(古閿鄉縣)東南十二裏。漢戾太子之匿處。有泉鳩澗,一名全節水,亦名全鳩水,北流入河,戾太子塚在澗東。”漢武帝失兒於此,故傳說漢武帝晚年將此水改為失兒河。
方遂冒充太子劉據自殺十年後,漢昭帝始元五年(公元前82年),有一個男子乘著黃犢車,插著畫有龜蛇圖案的黃旗幟,身穿黃色長衣,頭戴黃帽,來到北闕,自稱是衛太子。公車令將此事上奏昭帝,昭帝下詔讓公卿、將軍、中二千石等高官一起去辨認真偽。長安城中官吏百姓圍觀者達數萬人。正在人情浮動,難以克止之時,右將軍率軍隊來到宮城下,防備發生意外情況。
而前來辨認的官吏中,丞相田千秋並未見過衛太子沒有表態,禦史大夫桑弘羊亦不表態,其餘中二千石等官吏都不敢表態,害怕這是真衛太子。相持之下,最終京兆尹雋不疑以衛太子“得罪先帝”為由,將此人送往詔獄,解決了這場鬧劇。經廷尉審查,這位冒充衛太子之人果然是個騙子。
此人原是夏陽人,叫成方遂,居住在湖縣,以占卜為生。劉據的一位太子舍人曾向方遂問卜,他見到成方遂後說:“您的相貌長得很像衛太子。”方遂聽了這話後就生出冒充之心,想以此求取富貴,於是詐稱衛太子而至闕門外。廷尉傳喚鄉裏認識他的張宗祿等人前來作證,方遂於是坐誣罔不道之罪被腰斬於東市。一說這位冒充者姓張名延年。
曆史評價。
班固:巫蠱之禍,豈不哀哉!此不唯一江充之辜,亦有天時,非人力所致焉。建元六年,蚩尤之旗見,其長竟天。後遂命將出征,略取河南,建置朔方。其春,戾太子生。自是之後,師行三十年,兵所誅屠夷滅死者不可勝數。及巫蠱事起,京師流血,僵屍數萬,太子子父皆敗。故太子生長於兵,與之終始,何獨一嬖臣哉!秦始皇即位三十九年,內平六國,外攘四夷,死人如亂麻,暴骨長城之下,頭盧相屬於道,不一日而無兵。由是山東之難興,四方潰而逆秦。秦將吏外畔,賊臣內發,亂作蕭牆,禍成二世。故曰“兵猶火也,弗戢必自焚”,信矣。是以倉頡作書,“止”“戈”為“武”。聖人以武禁暴整亂,止息兵戈,非以為殘而興縱之也。
《易》曰:“天子所助者順也,人之所助者信也;君子履信思順,自天佑之,吉無不利也。”故車千秋指明蠱情,章太子之冤。千秋材知未必能過人也,以其銷惡運,遏亂原,因衰激極,道迎善氣,傳得天人之佑助雲。司馬光:古之明王教養太子,為之擇方正敦良之士以為保傅、師友、使朝夕與之遊處。左右前後無非正人,出入起居無非正道,然猶有淫放邪僻而陷於禍敗者焉。今乃使太子自通賓客,從其所好。夫正直難親,諂諛易合,此固中人之常情,宜太子之不終也!
閻纘:漢戾太子稱兵拒命,言者猶曰罪當笞耳。張皓:昔賊臣江充造構讒逆,傾覆戾園,孝武久乃覺寤,雖追前失,悔之何及。韋湊:漢戾太子困於江充之讒,發忿殺充,雖興兵交戰,非圍逼君父也;兵敗而死,及其孫為天子,始得改葬,猶諡曰戾。況重俊可諡之曰節湣乎!張九齡:漢武帝信江充之誣罪戾太子,京城流血。康熙帝:爾奏引戾太子為比。戾太子父子間隔,朕於二阿哥常遣內監往視,賜食賜物。今二阿哥顏貌豐滿,其子七八人,朕常留養宮中,何得比戾太子?
戾太子墓,根據史書記載,劉據死後,其二子皆葬於湖縣。戾太子墓位於位於河南省靈寶縣西50公裏的豫靈鎮底董村南約2公裏處。位於最南麵的墓東西長約150米,南北寬約50米,高約50米,占地麵積10餘畝,為武帝太子劉據之墓塚。與太子塚西北相接處有皇孫塚兩個,乃是劉據之子塚,俗稱“皇孫塚”。三塚規模呈由南向北等量遞減之勢。遠遠望去,太子塚東西兩原對峙,東麵是屬於故縣鎮的馮家原,西邊是屬於豫靈鎮的安頭原,兩原相距不過一裏,南麵的太子一塚橫亙東西,一條小河依塚而過,由此向南不足十裏便是巍巍秦嶺,往北不足十裏便是滔滔黃河。
戾太子墓北約1.5公裏處,有一石碑,原碑高1.6米,寬0.85米,厚0.1米,正麵刻著“漢台風雨”四個大字。西北2.5公裏處,原有“歸來望思台”和“思子宮”,為漢武帝時所建,以表漢武大帝對太子的哀思,唐時尤存。曆朝曆代劉姓子孫祭拜不斷,香火旺盛,引來遊客絡繹不絕,是原閿鄉縣八大景之首,現為靈寶十三景之重,屬國家級文物重點保護景觀。
西漢諸陵墓規模之大、修建之豪華應屬茂陵為其中之最。茂陵是漢武帝劉徹的陵墓,位於興平縣城東北12公裏處。漢武帝建元二年(公元前139年)開始建築陵墓,武帝在位54年,茂陵就營建了53年。陵高“違規超限”達46.5米,頂端東西長39.25米,南北寬40.60米,四周邊長達千米,狀如覆鬥。
據《關中記》載:“漢諸陵皆高12丈,方120丈,惟茂陵高14丈,方140丈。”太子塚比茂陵猶高,可見武帝晚年之悔。
劉閎(出生年月日不詳-公元前110年), 雍州長安(今陝西省西安市)人。 漢朝宗室,漢武帝劉徹的次子,母為王夫人。元狩六年(公元前117年),受封齊王。元封元年(公元前110年)去世,,諡號為\"懷\"。年少無子,封國被收。
生平少封王,劉閎(hong),漢武帝次子,生年不詳,但按照記錄了其母王夫人具體得幸時間的《史記·衛將軍驃騎列傳》。元朔六年(公元前123年),是時王夫人方幸於上 。劉閎的母親王夫人,得到漢武帝的寵愛。因此,劉閎尤其受漢武帝的寵幸 。元狩二年(公元前121年),王夫人早卒 。元狩五年(公元前118年),漢武帝將元朔二年便廢除為郡的齊國複置為國 。同年將元朔元年被廢除為郡的燕國複置 。將江都國更名為廣陵國 。
元狩六年(公元前117年),漢武帝的三位皇子劉閎、劉旦、劉胥(時劉髆、劉弗陵尚未出生)已能行趨拜之禮,但尚無封號爵位,也未設師傅官 。這年三月,由大司馬霍去病帶頭,禦史兼尚書令霍光上奏,眾臣上疏請武帝封皇子劉閎、劉旦、劉胥三人為諸侯王,諸侯王必須\"就國\"(即去封地居住而不能留在長安) 。這一年的夏四月乙巳日,武帝立次子劉閎為齊王,三子劉旦為燕王,四子劉胥為廣陵王。
立齊王策曰:\"元狩六年四月乙巳日,皇帝使禦史大夫張湯告廟立皇子劉閎為齊王。聖旨道:嗚呼,兒子劉閎,接受這包青色社土!我繼承祖先之帝業,根據先王之製,封你國家,封在東方,世代為漢藩籬輔臣。嗚呼,你要念此勿忘!要敬受我的詔令,要想到天命不是固定不變的。人能愛好善德,才能昭顯光明。若不圖德義,就會使輔臣懈怠。竭盡你的心力,真心實意地執持中正之道,就能永保天祿。如有邪曲不善,就會傷害你的國家,傷害你自身。嗚呼,保護國家,養護人民,能不敬慎嗎!齊王你一定要戒慎。 \"
去世國除。
元鼎年間,漢武帝以卜式樸實忠厚,拜卜式為齊王太傅,又轉任為齊國丞相 。元鼎六年(公元前111年),卜式前往長安擔任禦史大夫一職 。第二年的元封元年(公元前110年),即封王第八年,劉閎去世,諡號為懷(根據《逸周書·諡法解》,主持正義讚揚善事的諡號\"懷\",慈惠仁德而短壽的諡號\"懷\"。)。因其年少,沒有子嗣,死後封國廢絕,變為郡。
天下人都說,齊地不宜封王 。劉閎從元狩六年封王,到元封元年去世,八年中並沒有從封地到長安的來朝記錄 。折疊編輯本段軼事典故褚少孫補記《史記·三王世家》中提到,劉閎將要封王之前,王夫人正在病中,武帝問王夫人:\"你兒子應當封王,你想把他封在哪裏?\"王夫人說:\"有陛下在,我又有什麽可說的呢。\"
武帝說:\"雖然如此,就你的願望來說,想封他到什麽地方為王?\"王夫人說:\"希望封在雒陽。\"武帝說:\"雒陽有武庫敖倉,是天下要衝之地,是漢朝的大都城。從先帝以來,沒有一個皇子封在雒陽為王的。除了雒陽,其他地方都可以。\"王夫人沒有作聲。武帝說:\"關東的國家,沒有比齊國更大的。齊國東邊靠海,而且城郭大,古時隻臨菑城就有十萬戶,天下肥沃的土地沒有比齊國更多的了。\"王夫人因病倒在床,不能起身謝恩,便以手擊頭,謝武帝曰:\"幸甚。
史籍記載《史記·三王世家》六年三月戊申朔,乙亥,禦史臣霍光守尚書令、丞非,下禦史書到,言:\"丞相臣青翟、禦史大夫臣湯、太常臣充、大行令臣息、太子少傅臣安,行宗正事昧死上言:大司馬霍去病上疏曰:''陛下過聽,使臣去病待罪行間。宜專邊塞之思慮,暴骸中野無以報,乃敢惟他議以幹用事者,誠見陛下憂勞天下,哀憐百姓以自忘,虧膳貶樂,損郎員。
皇子賴天,能勝衣趨拜,至今無號位師傅官。陛下恭讓不恤,群臣私望,不敢越職而言。臣竊不勝犬馬心,昧死原陛下詔有司,因盛夏吉時定皇子位。唯原陛下幸察。''製曰''下禦史''。臣謹與中二千石、二千石臣賀等議:古者裂地立國,並建諸侯以承天於,所以尊宗廟重社稷也。今臣去病上疏,不忘其職,因以宣恩,乃道天子卑讓自貶以勞天下,慮皇子未有號位。臣青翟、臣湯等宜奉義遵職,愚憧而不逮事。
方今盛夏吉時,臣青翟、臣湯等昧死請立皇子臣閎、臣旦、臣胥為諸侯王。昧死請所立國名。丞相臣青翟、太仆臣賀、行禦史大夫事太常臣充、太子少傅臣安行宗正事昧死言:臣青翟等前奏大司馬臣去病上疏言,皇子未有號位,臣謹與禦史大夫臣湯、中二千石、二千石、諫大夫、博士臣安等昧死請立皇子臣閎等為諸侯王。
陛下讓文武,躬自切,及皇子未教。群臣之議,儒者稱其術,或誖其心。陛下固辭弗許,家皇子為列侯。臣青翟等竊與列侯臣壽成等二十七人議,皆曰以為尊卑失序。高皇帝建天下,為漢太祖。王子孫,廣支輔。先帝法則弗改,所以宣至尊也。
臣請令史官擇吉日,具禮儀上,禦史奏輿地圖,他皆如前故事。\"製曰:\"可。\"四月丙申,奏未央宮。\"太仆臣賀行禦史大夫事昧死言:太常臣充言卜入四月二十八日乙巳,可立諸侯王。臣昧死奏輿地圖,請所立國名。禮儀別奏。臣昧死請。\"製曰:\"立皇子閎為齊王,旦為燕王,胥為廣陵王。\"
太子的眾門客,曾經出入宮門的一律處死;凡是跟隨太子發兵的,一律按謀反罪滅族;官吏和士兵有乘亂搶劫的,全部流放到敦煌郡。因太子逃亡在外,所以開始在長安各城門設置屯守軍隊。一連串的誅罰使得群臣憂心懼怕,不知如何是好。壺關三老令孤茂上《訟太子冤書》於武帝。說:“我聽說:父親就好比是天,母親就好比是地,兒子就好比是天地間的萬物,所以隻有上天平靜,大地安然,萬物才能茂盛;隻有父慈,母愛,兒子才能孝順。
如今皇太子本是漢朝的合法繼承人,將承繼萬世大業,執行祖宗的重托,論關係又是皇上的嫡長子。江充本為一介平民,不過是個市井中的奴才罷了,陛下卻對他尊顯重用,讓他挾至尊之命來迫害皇太子,糾集一批奸邪小人,對皇太子進行欺詐栽贓、逼迫陷害,使陛下與太子的父子至親關係隔塞不通。太子進則不能麵見皇上,退則被亂臣的陷害困擾,獨自蒙冤,無處申訴,忍不住忿恨的心情,起而殺死江充,卻又害怕皇上降罪,被迫逃亡。
太子作為陛下的兒子,盜用父親的軍隊,不過是為了救難,使自己免遭別人的陷害罷了,臣認為並非有什麽險惡的用心。《詩經》上說:綠蠅往來落籬笆,謙謙君子不信讒。否則讒言無休止,天下必然出大亂。
以往,江充曾以讒言害死趙太子,天下人無不知曉。而今陛下不加調查,就過分地責備太子,發雷霆之怒,征調大軍追捕太子,還命丞相親自指揮,致使智慧之人不敢進言,善辯之士難以張口,我心中實在感到痛惜。希望陛下放寬心懷,平心靜氣,不要苛求自己的親人,不要對太子的錯誤耿耿於懷,立即結束對太子的征討,不要讓太子長期逃亡在外!
我以對陛下的一片忠心,隨時準備獻出我短暫的性命,待罪於建章宮外。”奏章遞上去,漢武帝見到後受到感動而醒悟,但還沒有公開頒布赦免。劉據向東逃到隸屬京兆尹的湖縣,隱藏在泉鳩裏的一戶人家。此地西距潼關三十裏、長安三百裏,東距函穀關八十裏,緊靠當時貫通關內關外的交通驛道,又隱藏在峽穀中,位置非常險要。
主人家境貧寒,經常織賣草鞋來奉養太子。後來劉據聽說有一位富有的舊相識住在湖縣,便派人去尋找他,卻導致消息泄露。八月辛亥日,地方官圍捕太子。國儲副君三十八載的劉據不願被陷他至此的佞臣捉拿受辱,自經而死。前來搜捕的兵卒中,有一山陽男子名叫張富昌,用腳踹開房門。新安縣令史李壽跑上前去,將太子抱住解下。
主人與搜捕太子的人格鬥而死,二位跟隨太子出逃的皇孫也一同遇害。衛太子敗後,其妻史良娣、長子劉進、子婦王翁須、女兒(皇女孫)皆在長安遇害。
身後之事,子弄父兵。
征和三年(公元前90年),武帝對巫蠱之冤有所察覺,知道太子起兵乃惶恐而無他意,並非蘇文、李廣利等人報告於他的謀反,卻難以為太子起兵而開脫。
看守高帝廟的小郎官田千秋正好在此時上書為太子鳴冤:“作兒子的擅自動用父親的軍隊,其罪應受鞭笞。天子的兒子誤殺了人,又有什麽罪呢!我夢見一位白發老翁,教我上此奏章。”於是漢武帝霍然醒悟,召見田千秋,對他說:“我們父子之間的事,別人難以插言,隻有你知道其間的不實之處。這是高祖皇帝的神靈派您來指教於我,您應當擔任我的輔佐大臣。”
於是拜田千秋為大鴻臚。歸來望思漢武帝任命田千秋為大鴻臚之後,開始對參與巫蠱案、陷害太子的臣子進行嚴懲。江充已死,武帝憤而恢複了自文帝起已廢除近百年的夷族之刑,夷江充三族。又仿太子燒死胡巫,將蘇文燒死在橫橋之上。功勞最大的莽通被處死;曾在泉鳩裏對太子兵刃相加的人,最初被任命為北地太守,後來也被族滅。
因與太子戰而獲封侯的商丘成、張富昌和李壽分別自殺、被賊人殺及被武帝誅殺。誣陷太子的李廣利與劉屈氂皆被滅族。漢武帝晚年喪子,憐惜劉據無辜遭害,修建思子宮以寄哀思;又在湖縣修建了一座歸來望思之台,望而思之,期魂來歸。天下人聽說這件事後,都很悲傷。
追諡曰戾。
元平元年(公元前74年)七月,劉據之孫劉詢即位。本始元年(公元前73年)六月,劉詢頒布詔書。詔曰:“故皇太子在湖,未有號諡、歲時祠。其議諡,置園邑。”諡劉據曰“戾”,所以劉據又稱“戾太子”。以湖縣閿鄉邪裏聚為戾園,改葬劉據,陵園設置長、丞等官職,設置周衛供奉守護。八年後的元康元年(公元前65年),增加戾園的采地民戶滿三百家。
關於劉據的諡號“戾”,據《逸周書 諡法解》:不悔前過曰戾;不思順受曰戾;知過不改曰戾。《逸周書》是周朝古書,其中《諡法解》是現存最早、沿用最久的關於諡法的文獻。董仲舒曰:有其功無其意謂之戾,無其功有其意謂之罪。
東漢著作《說文》:“戾。曲也,從犬出戶下。戾者身曲戾也。”故而“戾”字應取蒙冤受屈之意。劉據諡“戾”,死在湖,“戾”字加上“水(氵)”就是“淚”(“淚”的繁體字寫法)。臣瓚在《漢書·宣帝紀》中有注解:“太子誅江充以除讒賊,而事不見明。後武帝覺寤,遂族充家,宣帝不得以加惡諡也。”
太子嶽鼻傳說。衛太子鼻子大,漢武帝在甘泉宮養病時太子去看望。江充告訴太子說:“太子不要進去,陛下有詔說厭惡太子的大鼻子,進去須用紙蓋住鼻子。”後來太子走後,江充對武帝說:“太子不想聞陛下的身上的味道,故此掩鼻。”武帝因此遷怒太子。[皇天塢,皇天塢在閿鄉的東南方向。傳說衛太子兵敗逃亡之時,曾大哭流淚仰首呼喚皇天。
百姓憐惜太子的命運,因此用皇天命名此處,取作皇天塢。失兒河全鳩澗水,今名十二裏河。古名泉鳩澗、全節水、全鳩水、泉鳩澗水、鳩水。北魏·《水經注》:“泉鳩裏,在縣(古閿鄉縣)東南十二裏。漢戾太子之匿處。有泉鳩澗,一名全節水,亦名全鳩水,北流入河,戾太子塚在澗東。”漢武帝失兒於此,故傳說漢武帝晚年將此水改為失兒河。
方遂冒充太子劉據自殺十年後,漢昭帝始元五年(公元前82年),有一個男子乘著黃犢車,插著畫有龜蛇圖案的黃旗幟,身穿黃色長衣,頭戴黃帽,來到北闕,自稱是衛太子。公車令將此事上奏昭帝,昭帝下詔讓公卿、將軍、中二千石等高官一起去辨認真偽。長安城中官吏百姓圍觀者達數萬人。正在人情浮動,難以克止之時,右將軍率軍隊來到宮城下,防備發生意外情況。
而前來辨認的官吏中,丞相田千秋並未見過衛太子沒有表態,禦史大夫桑弘羊亦不表態,其餘中二千石等官吏都不敢表態,害怕這是真衛太子。相持之下,最終京兆尹雋不疑以衛太子“得罪先帝”為由,將此人送往詔獄,解決了這場鬧劇。經廷尉審查,這位冒充衛太子之人果然是個騙子。
此人原是夏陽人,叫成方遂,居住在湖縣,以占卜為生。劉據的一位太子舍人曾向方遂問卜,他見到成方遂後說:“您的相貌長得很像衛太子。”方遂聽了這話後就生出冒充之心,想以此求取富貴,於是詐稱衛太子而至闕門外。廷尉傳喚鄉裏認識他的張宗祿等人前來作證,方遂於是坐誣罔不道之罪被腰斬於東市。一說這位冒充者姓張名延年。
曆史評價。
班固:巫蠱之禍,豈不哀哉!此不唯一江充之辜,亦有天時,非人力所致焉。建元六年,蚩尤之旗見,其長竟天。後遂命將出征,略取河南,建置朔方。其春,戾太子生。自是之後,師行三十年,兵所誅屠夷滅死者不可勝數。及巫蠱事起,京師流血,僵屍數萬,太子子父皆敗。故太子生長於兵,與之終始,何獨一嬖臣哉!秦始皇即位三十九年,內平六國,外攘四夷,死人如亂麻,暴骨長城之下,頭盧相屬於道,不一日而無兵。由是山東之難興,四方潰而逆秦。秦將吏外畔,賊臣內發,亂作蕭牆,禍成二世。故曰“兵猶火也,弗戢必自焚”,信矣。是以倉頡作書,“止”“戈”為“武”。聖人以武禁暴整亂,止息兵戈,非以為殘而興縱之也。
《易》曰:“天子所助者順也,人之所助者信也;君子履信思順,自天佑之,吉無不利也。”故車千秋指明蠱情,章太子之冤。千秋材知未必能過人也,以其銷惡運,遏亂原,因衰激極,道迎善氣,傳得天人之佑助雲。司馬光:古之明王教養太子,為之擇方正敦良之士以為保傅、師友、使朝夕與之遊處。左右前後無非正人,出入起居無非正道,然猶有淫放邪僻而陷於禍敗者焉。今乃使太子自通賓客,從其所好。夫正直難親,諂諛易合,此固中人之常情,宜太子之不終也!
閻纘:漢戾太子稱兵拒命,言者猶曰罪當笞耳。張皓:昔賊臣江充造構讒逆,傾覆戾園,孝武久乃覺寤,雖追前失,悔之何及。韋湊:漢戾太子困於江充之讒,發忿殺充,雖興兵交戰,非圍逼君父也;兵敗而死,及其孫為天子,始得改葬,猶諡曰戾。況重俊可諡之曰節湣乎!張九齡:漢武帝信江充之誣罪戾太子,京城流血。康熙帝:爾奏引戾太子為比。戾太子父子間隔,朕於二阿哥常遣內監往視,賜食賜物。今二阿哥顏貌豐滿,其子七八人,朕常留養宮中,何得比戾太子?
戾太子墓,根據史書記載,劉據死後,其二子皆葬於湖縣。戾太子墓位於位於河南省靈寶縣西50公裏的豫靈鎮底董村南約2公裏處。位於最南麵的墓東西長約150米,南北寬約50米,高約50米,占地麵積10餘畝,為武帝太子劉據之墓塚。與太子塚西北相接處有皇孫塚兩個,乃是劉據之子塚,俗稱“皇孫塚”。三塚規模呈由南向北等量遞減之勢。遠遠望去,太子塚東西兩原對峙,東麵是屬於故縣鎮的馮家原,西邊是屬於豫靈鎮的安頭原,兩原相距不過一裏,南麵的太子一塚橫亙東西,一條小河依塚而過,由此向南不足十裏便是巍巍秦嶺,往北不足十裏便是滔滔黃河。
戾太子墓北約1.5公裏處,有一石碑,原碑高1.6米,寬0.85米,厚0.1米,正麵刻著“漢台風雨”四個大字。西北2.5公裏處,原有“歸來望思台”和“思子宮”,為漢武帝時所建,以表漢武大帝對太子的哀思,唐時尤存。曆朝曆代劉姓子孫祭拜不斷,香火旺盛,引來遊客絡繹不絕,是原閿鄉縣八大景之首,現為靈寶十三景之重,屬國家級文物重點保護景觀。
西漢諸陵墓規模之大、修建之豪華應屬茂陵為其中之最。茂陵是漢武帝劉徹的陵墓,位於興平縣城東北12公裏處。漢武帝建元二年(公元前139年)開始建築陵墓,武帝在位54年,茂陵就營建了53年。陵高“違規超限”達46.5米,頂端東西長39.25米,南北寬40.60米,四周邊長達千米,狀如覆鬥。
據《關中記》載:“漢諸陵皆高12丈,方120丈,惟茂陵高14丈,方140丈。”太子塚比茂陵猶高,可見武帝晚年之悔。
劉閎(出生年月日不詳-公元前110年), 雍州長安(今陝西省西安市)人。 漢朝宗室,漢武帝劉徹的次子,母為王夫人。元狩六年(公元前117年),受封齊王。元封元年(公元前110年)去世,,諡號為\"懷\"。年少無子,封國被收。
生平少封王,劉閎(hong),漢武帝次子,生年不詳,但按照記錄了其母王夫人具體得幸時間的《史記·衛將軍驃騎列傳》。元朔六年(公元前123年),是時王夫人方幸於上 。劉閎的母親王夫人,得到漢武帝的寵愛。因此,劉閎尤其受漢武帝的寵幸 。元狩二年(公元前121年),王夫人早卒 。元狩五年(公元前118年),漢武帝將元朔二年便廢除為郡的齊國複置為國 。同年將元朔元年被廢除為郡的燕國複置 。將江都國更名為廣陵國 。
元狩六年(公元前117年),漢武帝的三位皇子劉閎、劉旦、劉胥(時劉髆、劉弗陵尚未出生)已能行趨拜之禮,但尚無封號爵位,也未設師傅官 。這年三月,由大司馬霍去病帶頭,禦史兼尚書令霍光上奏,眾臣上疏請武帝封皇子劉閎、劉旦、劉胥三人為諸侯王,諸侯王必須\"就國\"(即去封地居住而不能留在長安) 。這一年的夏四月乙巳日,武帝立次子劉閎為齊王,三子劉旦為燕王,四子劉胥為廣陵王。
立齊王策曰:\"元狩六年四月乙巳日,皇帝使禦史大夫張湯告廟立皇子劉閎為齊王。聖旨道:嗚呼,兒子劉閎,接受這包青色社土!我繼承祖先之帝業,根據先王之製,封你國家,封在東方,世代為漢藩籬輔臣。嗚呼,你要念此勿忘!要敬受我的詔令,要想到天命不是固定不變的。人能愛好善德,才能昭顯光明。若不圖德義,就會使輔臣懈怠。竭盡你的心力,真心實意地執持中正之道,就能永保天祿。如有邪曲不善,就會傷害你的國家,傷害你自身。嗚呼,保護國家,養護人民,能不敬慎嗎!齊王你一定要戒慎。 \"
去世國除。
元鼎年間,漢武帝以卜式樸實忠厚,拜卜式為齊王太傅,又轉任為齊國丞相 。元鼎六年(公元前111年),卜式前往長安擔任禦史大夫一職 。第二年的元封元年(公元前110年),即封王第八年,劉閎去世,諡號為懷(根據《逸周書·諡法解》,主持正義讚揚善事的諡號\"懷\",慈惠仁德而短壽的諡號\"懷\"。)。因其年少,沒有子嗣,死後封國廢絕,變為郡。
天下人都說,齊地不宜封王 。劉閎從元狩六年封王,到元封元年去世,八年中並沒有從封地到長安的來朝記錄 。折疊編輯本段軼事典故褚少孫補記《史記·三王世家》中提到,劉閎將要封王之前,王夫人正在病中,武帝問王夫人:\"你兒子應當封王,你想把他封在哪裏?\"王夫人說:\"有陛下在,我又有什麽可說的呢。\"
武帝說:\"雖然如此,就你的願望來說,想封他到什麽地方為王?\"王夫人說:\"希望封在雒陽。\"武帝說:\"雒陽有武庫敖倉,是天下要衝之地,是漢朝的大都城。從先帝以來,沒有一個皇子封在雒陽為王的。除了雒陽,其他地方都可以。\"王夫人沒有作聲。武帝說:\"關東的國家,沒有比齊國更大的。齊國東邊靠海,而且城郭大,古時隻臨菑城就有十萬戶,天下肥沃的土地沒有比齊國更多的了。\"王夫人因病倒在床,不能起身謝恩,便以手擊頭,謝武帝曰:\"幸甚。
史籍記載《史記·三王世家》六年三月戊申朔,乙亥,禦史臣霍光守尚書令、丞非,下禦史書到,言:\"丞相臣青翟、禦史大夫臣湯、太常臣充、大行令臣息、太子少傅臣安,行宗正事昧死上言:大司馬霍去病上疏曰:''陛下過聽,使臣去病待罪行間。宜專邊塞之思慮,暴骸中野無以報,乃敢惟他議以幹用事者,誠見陛下憂勞天下,哀憐百姓以自忘,虧膳貶樂,損郎員。
皇子賴天,能勝衣趨拜,至今無號位師傅官。陛下恭讓不恤,群臣私望,不敢越職而言。臣竊不勝犬馬心,昧死原陛下詔有司,因盛夏吉時定皇子位。唯原陛下幸察。''製曰''下禦史''。臣謹與中二千石、二千石臣賀等議:古者裂地立國,並建諸侯以承天於,所以尊宗廟重社稷也。今臣去病上疏,不忘其職,因以宣恩,乃道天子卑讓自貶以勞天下,慮皇子未有號位。臣青翟、臣湯等宜奉義遵職,愚憧而不逮事。
方今盛夏吉時,臣青翟、臣湯等昧死請立皇子臣閎、臣旦、臣胥為諸侯王。昧死請所立國名。丞相臣青翟、太仆臣賀、行禦史大夫事太常臣充、太子少傅臣安行宗正事昧死言:臣青翟等前奏大司馬臣去病上疏言,皇子未有號位,臣謹與禦史大夫臣湯、中二千石、二千石、諫大夫、博士臣安等昧死請立皇子臣閎等為諸侯王。
陛下讓文武,躬自切,及皇子未教。群臣之議,儒者稱其術,或誖其心。陛下固辭弗許,家皇子為列侯。臣青翟等竊與列侯臣壽成等二十七人議,皆曰以為尊卑失序。高皇帝建天下,為漢太祖。王子孫,廣支輔。先帝法則弗改,所以宣至尊也。
臣請令史官擇吉日,具禮儀上,禦史奏輿地圖,他皆如前故事。\"製曰:\"可。\"四月丙申,奏未央宮。\"太仆臣賀行禦史大夫事昧死言:太常臣充言卜入四月二十八日乙巳,可立諸侯王。臣昧死奏輿地圖,請所立國名。禮儀別奏。臣昧死請。\"製曰:\"立皇子閎為齊王,旦為燕王,胥為廣陵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