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51章 趙世家8
大秦:父皇,我隻想鹹魚一生 作者:風波靜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趙武靈王四年(公元前322年),趙雍與韓宣王在區鼠相會。第二年(公元前321年),他迎娶韓國王室的女子為夫人。[]趙雍即位之初,趙國屢次敗於齊、秦之手,損失慘重。趙武靈王元年(公元前325年),就在趙雍即位的第二年,趙將趙護被魏國擊敗,韓舉被齊國在平邑擊敗,韓舉被俘(一說被殺),平邑、新城被攻占[]。
趙武靈王八年(公元前318年),趙國參與的五國合縱伐秦活動失敗,三晉聯軍攻至函穀關外,被秦軍擊退,隨後秦軍在庶長樗裏疾的率領下出函穀關長驅直入,於次年(公元前317年)大敗三晉聯軍於韓國的修魚(今河南原陽西南),聯軍被斬首八萬餘級,趙公子渴參與此役[]。同年,齊國乘趙、魏為秦大敗之時,於觀澤敗趙、魏軍[]。趙武靈王十年(公元前316年),趙國的中都和西陽被秦國攻占。趙武靈王十一年(公元前315年),一作趙武靈王十三年(公元前313年),秦將樗裏疾攻占藺地,俘虜趙將趙莊(一作“將軍英”[]“趙將泥”[]“莊豹”[])。趙武靈王十四年(公元前312年),趙將趙何攻魏。[][][]與此同時,趙雍利用燕、秦兩國局勢動蕩的機會,積極幹涉兩國的內政。
趙武靈王十一年(公元前315年),燕國相國子之掌權三年,燕太子平、將軍市被企圖聯係齊宣王攻子之,齊宣王同意。於是,太子平與市被攻擊子之,不勝。後擁戴子之的百姓發起反攻,太子平、市被戰死。趙雍聞訊,派人迎立在韓國的燕國質子公子職。齊將匡章引軍入燕,齊軍殺死了子之和燕王噲。齊軍獲勝後,並無撤回之意,且大肆擄掠,引起燕人的極大不滿[]。
齊國攻燕,使趙雍送公子職為燕王的計劃受阻,因而他派趙莊負責圖謀合縱伐齊,以保存燕國。同時采納樂毅的建議,以河東地向齊國交換燕地,激起楚、魏等國對齊的憎恨,兩國分別派出負責外交的召滑、惠施出使趙國,請求“伐齊而存燕”[]。自此,三國合縱達成。為配合這一行動,趙雍派樂池護送公子職回燕,遙立為王(即燕昭王)[]。此時,在內外壓力下,齊宣王被迫從燕國撤兵,由此使燕國得以保存。[
]趙武靈王十九年(公元前307年),秦武王在洛陽舉鼎絕臏而死。秦武王無子,故趙雍在他死後,派代相趙固到燕國迎接秦公子嬴稷回秦。最後嬴稷被立為秦王,即秦昭襄王。[]為改變趙國東西臨敵的不利局麵,趙雍在推行胡服騎射而攻取中山時,決定采用“結秦連宋之交”的策略。趙惠文王元年(公元前298年),當孟嚐君田文入秦以後,趙雍派大臣金投入秦,請秦昭襄王免除孟嚐君的相職,而代以趙國大臣樓緩,同時派仇赫入宋國為相。
樓緩曾讚助推行胡服而略取中山的措施,主張趙聯合秦、楚。而宋康王為了對抗齊的兼並,正很需要秦、趙兩大國的幫助。秦國為了打敗齊、韓、魏三國的合縱攻勢,也需要趙、宋兩國在東方對齊的牽製,因而秦、趙、宋和齊、韓、魏對峙的局勢就形成了。正如時人對周最所說:“仇赫之相宋,將以觀秦之應趙、宋,敗三國(齊、韓、魏)。”[
]趙惠文王四年(公元前295年),趙國感到聯合秦國對趙不利,再派仇赫到秦,請秦昭襄王罷去樓緩相位,改以魏冉為秦相[]。[]總的來說,趙雍這時采取聯秦抗齊的策略,目的在於防止齊、秦聯合而對趙不利,這樣可以維持齊、秦對峙戰鬥的局勢,使兩國都疲於戰鬥,無力幹預趙攻滅中山的戰事。實際上,趙雍巧妙利用了齊、秦鬥爭的局勢,順利推動了滅亡中山和攻略胡地,進一步推行胡服騎射的步伐,這為趙國的壯大創造了較好的外部環境。[
]胡服騎射
趙國東北同東胡相接,北麵同匈奴相鄰,西北又同林胡和樓煩接壤。這些遊牧部族經常以騎兵侵擾趙國,破壞趙國邊地的農業生產和人民生活。為加強邊防,趙武靈王十九年(公元前307年),趙雍實行軍事改革,命令軍隊采用胡人服飾,改穿短裝,束皮帶,用帶鉤,戴著插有貂尾或鳥羽的武冠,穿皮靴,藉以發展騎兵,訓練在馬上射箭的作戰技術。雖然這場改革側重於軍事方麵,實際上就是政治改革的進一步深入。
這時肥義等大臣是改革的支持者,貴族公子成、趙文、趙燕、趙造等人是反對者:公子成認為不該“襲遠方之服,變古之教”;趙文認為“衣服有常,禮之製也”;趙造認為“聖人不易民而教,智者不變俗而動”。趙雍駁斥了這些謬論,提出:“理世不必一道,便國不必法古”,“以古製今者,不達於事之變”。後來趙國在攻取原陽(今內蒙古呼和浩特東)之後,把它改為“騎邑”,用來訓練騎兵,大臣牛讚又出來反對,聲稱“國有固籍,兵有常經。變籍則亂,失經則弱”。
趙雍當即加以駁斥,認為“古今異利,遠近異用”,“今重甲修兵不可以逾險,仁義道德不可以來朝”。[]趙雍推行胡服是逐步推廣的,先是以身作則,推廣於家族中和朝廷上,再推廣到官府中和軍隊中。他嚴厲駁斥了貴族中原有守舊的思想,從而提倡革新進取的政策。胡服是胡人便於騎射的服裝,推行胡服是為了學習胡人騎射的戰鬥技術,從而增強趙國的兵力。
趙雍推行胡服騎射,是親自帶頭集中精力來進行的,是有計劃而親自逐步貫徹的。他不但攻取中山和攻略胡地,藉此擴大領土,而且使這些遊牧部族服從;還收編了林胡和樓煩的騎兵,藉以增強兵力,使趙國從此成為與齊、秦並列的強國之一。[]北向開疆戰國時期,北方的中山國正好楔在趙國的中央地帶,阻隔了趙國四個重鎮代郡、邯鄲、上黨郡與舊都晉陽(今山西太原西南)之間的交通。
且趙國是一個北為遊牧文明、南為農耕文明的國家,本來就存在嚴重的分裂趨勢,中山國的橫亙中央,使偏居南端邯鄲的趙國中央對全國的控製更加不力。因此,早在趙武靈王三年(公元前323年),趙雍在鄰近中山的鄗(今河北柏鄉北)築城,以防備參與“五國相王”活動的中山國。[][]趙武靈王六年(公元前320年),趙雍在鄰近中山、燕、齊的安平(今河北安平)設郡防守。[]趙武靈王十七年(公元前309年),趙雍改建邯鄲“大城”東北部已廢置的宮室為苑圃,取名九門,並在苑圃中新建供遊樂的叢台。他可以由此登高了望齊與中山之境。[]
趙武靈王十九年(公元前307年),就在施行“胡服騎射”的同年,攻中山到房子(今河北高邑西南)。趙雍還前往代地,再北至大草原(即古人稱“無窮”之地),西抵黃河,登上黃華山(有學者認為是今賀蘭山)頂,對所至地區進行考察[]。次年(公元前306年)攻中山到寧葭(河北石家莊西北)。同時,趙雍在攻取原陽、改設“騎邑”後,訓練大量騎兵,從而得以西取胡地到榆中(今陝西榆林以北地區),迫使遊牧於此的林胡王獻馬,歸屬於趙國;又命代相趙固兼管林胡部族,收編林胡的軍隊。
他還分別派樓緩出使秦國,仇液出使韓國,王賁出使楚國,富丁出使魏國,趙爵出使齊國,設法在外交上孤立中山國[]。[][]趙武靈王二十一年(公元前305年),趙大舉攻中山,由趙雍親率右(趙袑)、左(許鈞)、中(公子趙章)三軍,並由將軍牛翦率戰車、騎兵,趙希率林胡和代地的軍隊,會合於曲陽(今河北曲陽西北),向北攻到恒山的華陽,向南攻到石邑、封龍(今河北石家莊西南)、鄗(今河北高邑東)等地。中山王以割讓四座城邑為條件求和,趙雍允諾,罷兵回朝。[
][]趙武靈王二十二年(公元前304年),趙軍攻取了榆中以北黃河上遊的河宗氏和休溷諸貉之地,設置了九原郡(今內蒙古包頭西北)和雲中郡,將“吏大夫奴遷於九原”,並命將軍、大夫、適子、戍吏等一律穿當地貉族住民的服飾(貉服,與胡服大同小異)。[]此時,趙雍乘秦、齊二強對峙連年,兩國先後拉攏韓、魏發動合縱、連橫戰爭之時機,圖謀攻滅中山。先是乘孟嚐君田文合縱,齊、魏、韓連年伐楚之時,於趙武靈王二十三年(公元前303年)發兵攻中山。
同時,趙雍采取連結秦、楚、宋的策略,以牽製齊、魏、韓等國,得以從容連續進攻中山。趙武靈王二十五年(公元前301年),中山軍在趙國的攻勢下戰敗,中山君被迫逃奔齊國,次年(公元前300年),趙雍繼續攻取剩餘的中山城邑,使趙國疆土北至燕,西至雲中、九原(一說擴地於此的時間是趙武靈王二十四年,即公元前302年[][])。[]待齊、魏、韓三國合縱攻秦時,他采取觀望態度,並繼續攻擊中山,取扶柳(今河北冀縣西北)。
趙惠文王二年(公元前297年),趙雍巡行新得之地,出代地之後,在西河地區遭遇樓煩王,趁勢收編了樓煩的軍隊。趙惠文王三年(公元前298年)直抵橫貫中山的命脈滹沱河一帶[]。同年,趙國完全攻滅中山國,趙雍遷中山君尚於膚施(今陝西榆林南)[]。自此之後,從邯鄲到中山國都靈壽再到代地的道路暢通無阻。
趙雍凱旋後,論功行賞,大赦天下,設宴聚飲五日,以示慶祝。[][]]趙雍不但推行了胡服騎射,攻取得大片胡地和中山土地,拓地千裏[],而且收編了林胡和樓煩的軍隊,使趙國的軍事力量大為加強。[
]壯年退位
趙雍的第一位夫人韓氏是韓王的女兒,為趙武靈王生下公子趙章。後來,韓夫人去世。趙武靈王十六年(公元前310年),趙雍得到美女吳娃,深為寵愛。吳娃生一子趙何(後來的趙惠文王),而趙雍也將吳娃立為王後,後世稱“惠後”。趙武靈王二十五年(公元前301年),吳娃去世,趙雍派周袑身著胡服,教導趙何。[][]趙武靈王二十七年(公元前299年)五月,趙雍在東宮舉行盛大朝會,將王位禪讓給趙何。以肥義擔任國相,與群臣輔助新王。趙雍則使用主父的稱號。[]趙雍的本意是在趙國構建二元政治,即由趙何處理國政,自己則全心專注於趙國激烈的對外軍事鬥爭,以實現“身胡服將士大夫西北略胡地,而欲從雲中、九原直南襲秦”的誌向。[]他且在自己的有生之年就能把政權平穩的交給接班人。但是他的這番設想卻造成了趙國的內亂。
趙武靈王八年(公元前318年),趙國參與的五國合縱伐秦活動失敗,三晉聯軍攻至函穀關外,被秦軍擊退,隨後秦軍在庶長樗裏疾的率領下出函穀關長驅直入,於次年(公元前317年)大敗三晉聯軍於韓國的修魚(今河南原陽西南),聯軍被斬首八萬餘級,趙公子渴參與此役[]。同年,齊國乘趙、魏為秦大敗之時,於觀澤敗趙、魏軍[]。趙武靈王十年(公元前316年),趙國的中都和西陽被秦國攻占。趙武靈王十一年(公元前315年),一作趙武靈王十三年(公元前313年),秦將樗裏疾攻占藺地,俘虜趙將趙莊(一作“將軍英”[]“趙將泥”[]“莊豹”[])。趙武靈王十四年(公元前312年),趙將趙何攻魏。[][][]與此同時,趙雍利用燕、秦兩國局勢動蕩的機會,積極幹涉兩國的內政。
趙武靈王十一年(公元前315年),燕國相國子之掌權三年,燕太子平、將軍市被企圖聯係齊宣王攻子之,齊宣王同意。於是,太子平與市被攻擊子之,不勝。後擁戴子之的百姓發起反攻,太子平、市被戰死。趙雍聞訊,派人迎立在韓國的燕國質子公子職。齊將匡章引軍入燕,齊軍殺死了子之和燕王噲。齊軍獲勝後,並無撤回之意,且大肆擄掠,引起燕人的極大不滿[]。
齊國攻燕,使趙雍送公子職為燕王的計劃受阻,因而他派趙莊負責圖謀合縱伐齊,以保存燕國。同時采納樂毅的建議,以河東地向齊國交換燕地,激起楚、魏等國對齊的憎恨,兩國分別派出負責外交的召滑、惠施出使趙國,請求“伐齊而存燕”[]。自此,三國合縱達成。為配合這一行動,趙雍派樂池護送公子職回燕,遙立為王(即燕昭王)[]。此時,在內外壓力下,齊宣王被迫從燕國撤兵,由此使燕國得以保存。[
]趙武靈王十九年(公元前307年),秦武王在洛陽舉鼎絕臏而死。秦武王無子,故趙雍在他死後,派代相趙固到燕國迎接秦公子嬴稷回秦。最後嬴稷被立為秦王,即秦昭襄王。[]為改變趙國東西臨敵的不利局麵,趙雍在推行胡服騎射而攻取中山時,決定采用“結秦連宋之交”的策略。趙惠文王元年(公元前298年),當孟嚐君田文入秦以後,趙雍派大臣金投入秦,請秦昭襄王免除孟嚐君的相職,而代以趙國大臣樓緩,同時派仇赫入宋國為相。
樓緩曾讚助推行胡服而略取中山的措施,主張趙聯合秦、楚。而宋康王為了對抗齊的兼並,正很需要秦、趙兩大國的幫助。秦國為了打敗齊、韓、魏三國的合縱攻勢,也需要趙、宋兩國在東方對齊的牽製,因而秦、趙、宋和齊、韓、魏對峙的局勢就形成了。正如時人對周最所說:“仇赫之相宋,將以觀秦之應趙、宋,敗三國(齊、韓、魏)。”[
]趙惠文王四年(公元前295年),趙國感到聯合秦國對趙不利,再派仇赫到秦,請秦昭襄王罷去樓緩相位,改以魏冉為秦相[]。[]總的來說,趙雍這時采取聯秦抗齊的策略,目的在於防止齊、秦聯合而對趙不利,這樣可以維持齊、秦對峙戰鬥的局勢,使兩國都疲於戰鬥,無力幹預趙攻滅中山的戰事。實際上,趙雍巧妙利用了齊、秦鬥爭的局勢,順利推動了滅亡中山和攻略胡地,進一步推行胡服騎射的步伐,這為趙國的壯大創造了較好的外部環境。[
]胡服騎射
趙國東北同東胡相接,北麵同匈奴相鄰,西北又同林胡和樓煩接壤。這些遊牧部族經常以騎兵侵擾趙國,破壞趙國邊地的農業生產和人民生活。為加強邊防,趙武靈王十九年(公元前307年),趙雍實行軍事改革,命令軍隊采用胡人服飾,改穿短裝,束皮帶,用帶鉤,戴著插有貂尾或鳥羽的武冠,穿皮靴,藉以發展騎兵,訓練在馬上射箭的作戰技術。雖然這場改革側重於軍事方麵,實際上就是政治改革的進一步深入。
這時肥義等大臣是改革的支持者,貴族公子成、趙文、趙燕、趙造等人是反對者:公子成認為不該“襲遠方之服,變古之教”;趙文認為“衣服有常,禮之製也”;趙造認為“聖人不易民而教,智者不變俗而動”。趙雍駁斥了這些謬論,提出:“理世不必一道,便國不必法古”,“以古製今者,不達於事之變”。後來趙國在攻取原陽(今內蒙古呼和浩特東)之後,把它改為“騎邑”,用來訓練騎兵,大臣牛讚又出來反對,聲稱“國有固籍,兵有常經。變籍則亂,失經則弱”。
趙雍當即加以駁斥,認為“古今異利,遠近異用”,“今重甲修兵不可以逾險,仁義道德不可以來朝”。[]趙雍推行胡服是逐步推廣的,先是以身作則,推廣於家族中和朝廷上,再推廣到官府中和軍隊中。他嚴厲駁斥了貴族中原有守舊的思想,從而提倡革新進取的政策。胡服是胡人便於騎射的服裝,推行胡服是為了學習胡人騎射的戰鬥技術,從而增強趙國的兵力。
趙雍推行胡服騎射,是親自帶頭集中精力來進行的,是有計劃而親自逐步貫徹的。他不但攻取中山和攻略胡地,藉此擴大領土,而且使這些遊牧部族服從;還收編了林胡和樓煩的騎兵,藉以增強兵力,使趙國從此成為與齊、秦並列的強國之一。[]北向開疆戰國時期,北方的中山國正好楔在趙國的中央地帶,阻隔了趙國四個重鎮代郡、邯鄲、上黨郡與舊都晉陽(今山西太原西南)之間的交通。
且趙國是一個北為遊牧文明、南為農耕文明的國家,本來就存在嚴重的分裂趨勢,中山國的橫亙中央,使偏居南端邯鄲的趙國中央對全國的控製更加不力。因此,早在趙武靈王三年(公元前323年),趙雍在鄰近中山的鄗(今河北柏鄉北)築城,以防備參與“五國相王”活動的中山國。[][]趙武靈王六年(公元前320年),趙雍在鄰近中山、燕、齊的安平(今河北安平)設郡防守。[]趙武靈王十七年(公元前309年),趙雍改建邯鄲“大城”東北部已廢置的宮室為苑圃,取名九門,並在苑圃中新建供遊樂的叢台。他可以由此登高了望齊與中山之境。[]
趙武靈王十九年(公元前307年),就在施行“胡服騎射”的同年,攻中山到房子(今河北高邑西南)。趙雍還前往代地,再北至大草原(即古人稱“無窮”之地),西抵黃河,登上黃華山(有學者認為是今賀蘭山)頂,對所至地區進行考察[]。次年(公元前306年)攻中山到寧葭(河北石家莊西北)。同時,趙雍在攻取原陽、改設“騎邑”後,訓練大量騎兵,從而得以西取胡地到榆中(今陝西榆林以北地區),迫使遊牧於此的林胡王獻馬,歸屬於趙國;又命代相趙固兼管林胡部族,收編林胡的軍隊。
他還分別派樓緩出使秦國,仇液出使韓國,王賁出使楚國,富丁出使魏國,趙爵出使齊國,設法在外交上孤立中山國[]。[][]趙武靈王二十一年(公元前305年),趙大舉攻中山,由趙雍親率右(趙袑)、左(許鈞)、中(公子趙章)三軍,並由將軍牛翦率戰車、騎兵,趙希率林胡和代地的軍隊,會合於曲陽(今河北曲陽西北),向北攻到恒山的華陽,向南攻到石邑、封龍(今河北石家莊西南)、鄗(今河北高邑東)等地。中山王以割讓四座城邑為條件求和,趙雍允諾,罷兵回朝。[
][]趙武靈王二十二年(公元前304年),趙軍攻取了榆中以北黃河上遊的河宗氏和休溷諸貉之地,設置了九原郡(今內蒙古包頭西北)和雲中郡,將“吏大夫奴遷於九原”,並命將軍、大夫、適子、戍吏等一律穿當地貉族住民的服飾(貉服,與胡服大同小異)。[]此時,趙雍乘秦、齊二強對峙連年,兩國先後拉攏韓、魏發動合縱、連橫戰爭之時機,圖謀攻滅中山。先是乘孟嚐君田文合縱,齊、魏、韓連年伐楚之時,於趙武靈王二十三年(公元前303年)發兵攻中山。
同時,趙雍采取連結秦、楚、宋的策略,以牽製齊、魏、韓等國,得以從容連續進攻中山。趙武靈王二十五年(公元前301年),中山軍在趙國的攻勢下戰敗,中山君被迫逃奔齊國,次年(公元前300年),趙雍繼續攻取剩餘的中山城邑,使趙國疆土北至燕,西至雲中、九原(一說擴地於此的時間是趙武靈王二十四年,即公元前302年[][])。[]待齊、魏、韓三國合縱攻秦時,他采取觀望態度,並繼續攻擊中山,取扶柳(今河北冀縣西北)。
趙惠文王二年(公元前297年),趙雍巡行新得之地,出代地之後,在西河地區遭遇樓煩王,趁勢收編了樓煩的軍隊。趙惠文王三年(公元前298年)直抵橫貫中山的命脈滹沱河一帶[]。同年,趙國完全攻滅中山國,趙雍遷中山君尚於膚施(今陝西榆林南)[]。自此之後,從邯鄲到中山國都靈壽再到代地的道路暢通無阻。
趙雍凱旋後,論功行賞,大赦天下,設宴聚飲五日,以示慶祝。[][]]趙雍不但推行了胡服騎射,攻取得大片胡地和中山土地,拓地千裏[],而且收編了林胡和樓煩的軍隊,使趙國的軍事力量大為加強。[
]壯年退位
趙雍的第一位夫人韓氏是韓王的女兒,為趙武靈王生下公子趙章。後來,韓夫人去世。趙武靈王十六年(公元前310年),趙雍得到美女吳娃,深為寵愛。吳娃生一子趙何(後來的趙惠文王),而趙雍也將吳娃立為王後,後世稱“惠後”。趙武靈王二十五年(公元前301年),吳娃去世,趙雍派周袑身著胡服,教導趙何。[][]趙武靈王二十七年(公元前299年)五月,趙雍在東宮舉行盛大朝會,將王位禪讓給趙何。以肥義擔任國相,與群臣輔助新王。趙雍則使用主父的稱號。[]趙雍的本意是在趙國構建二元政治,即由趙何處理國政,自己則全心專注於趙國激烈的對外軍事鬥爭,以實現“身胡服將士大夫西北略胡地,而欲從雲中、九原直南襲秦”的誌向。[]他且在自己的有生之年就能把政權平穩的交給接班人。但是他的這番設想卻造成了趙國的內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