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算卦結果讓懿仲打定了主意,把女兒許配給了陳完,就這樣,改為田姓的陳完家族,從此確立了和齊國王室的姻親關係。正如卦象上所說,陳完家族開始興盛,起於陳完身後的第五代。


    陳完的五世孫陳虛無被齊莊公冊封為正卿,這個家族也因此取得了在齊國國內和高、鮑等世家大族平等的高貴地位。陳虛無去世後,他的兒子田桓子繼承了爵位,此人,正是田氏代齊過程中的一大關鍵人物。


    齊國滅亡的原因《史記》記載的齊國遺民回憶說:\"五國滅亡,秦兵卒入臨淄,民莫敢格者。王建遂降,遷於共。\"烙印在齊人心頭的事實邏輯是:因為齊民完全沒有了抵抗意誌,所以齊王降秦了。


    國破城破,素來勇武的齊國民眾卻不敢與敵軍搏殺,說明了什麽?至少,可以說明兩個問題:其一,齊國民眾早已經對這個國家絕望了,無動於衷了;其二,齊人長期安樂,鬥誌彌散,雄武民氣已經消失殆盡了。


    在百餘年之後的司馬遷時期,齊國遺民尚能清晰地記得當時的疲軟,足見當時國民孱弱烙印之深。這一事實的評價意義在於,齊人從對事實的回顧中,已經將亡國的真實原因指向了齊國自己。\"


    國雖大,好戰必亡。天下雖安,忘戰必危。\"戰國時期的齊國有一個所有國家都沒有的現象:末期四十餘年沒有發生過戰爭,此前十四年也可以說基本沒有戰爭。也就是說,一百三十八年的曆史中,齊國的後三分之一多的歲月,是在和平康樂中度過的,五十餘年沒打過仗。


    孤立抽象地說,和平康樂自然是好事,也是人類在各個曆史時期都會生發的基本理想之一,無疑應當肯定。然則,在戰國這樣一個風雲激蕩的大爭時代,一個大國五十餘年無戰,無異於夢幻式的奇跡。


    作為一種曆史現象,史家無疑是注意到了這一基本事實。司馬遷在回顧齊國曆史時說:\"始,君王後賢,事秦謹,與諸侯信。齊亦東邊海上,秦日夜攻三晉燕楚,五國各自救於秦,以故,(齊)王(田)建立四十餘年不受兵……客皆為反間,勸王去從朝秦,不修攻占之備。\"


    田氏專權


    公元前532年,惠公後代的欒氏、高氏被鮑氏、田氏聯合所滅,欒施和高強奔魯,齊國公族勢力大大減弱。田氏為陳厲公媯佗後代,始祖為田完,因在陳國內被排斥,流亡至齊國,被齊桓公任命為工正。田完傳五世至田桓子田無宇,田氏施惠於民,民心向歸田氏,田氏因而強大,晏嬰曾暗地裏對叔向說:\"齊國之政卒歸於田氏矣。\"。


    田氏的支係子孫田穰苴因打敗晉、燕兩軍被任命為大司馬,因田氏勢力擴大而警惕的高張、國夏對齊景公說穰苴的壞話,司馬穰苴被免官。田僖子田乞立誌要除掉高氏和國氏。公元前500年,晏嬰去世。由高、國兩家把持朝政。


    公元前489年,景公病重,遺命國夏、高張扶立少子公子荼為太子,驅逐群公子,遷他們至東萊。不久,田乞發動宮廷政變,滅高、國兩家,高張被殺、國夏奔莒、晏圉奔魯。田乞弑殺安孺子,與鮑牧及諸大夫另立年齡較長的公子陽生為國君,是為悼公。


    公元前485年,田成子田恒唆使大夫鮑息弑殺齊悼公,立公子壬為國君,是為簡公。公元前481年,田恒發動政變,殺死了闞止和簡公,擁立簡公弟弟公子驁為國君,是為平公。自此之後,田恒獨攬齊國大權,盡誅鮑、晏諸族。


    田氏家族專權於齊國平公、宣公、康公三代。


    田氏代齊


    公元前391年,齊康公被田和放逐於臨海的海島上,\"食一城,以奉其先祀\",田和自立為國君,是為齊太公。公元前386年,田和被周安王列為諸侯,薑姓齊國為田氏取代,田和正式稱侯,仍沿用齊國名號、世稱\"田齊\"以顯示別於薑姓齊國,史稱\"田氏代齊\",成為\"戰國七雄\"之一。


    公元前379年,齊康公死,田氏並其食邑,薑太公至此絕祀。戰國稱王太公三傳至其孫威王時,威王任用鄒忌為相改革政治,任用田忌、孫臏為將,齊國遂變得強大。


    公元前353年,齊國大敗魏國於桂陵。公元前341年,齊又大敗魏軍於馬陵。公元前334年,威王與魏惠王\"會徐州相王\",正式稱王。威王晚年,國相鄒忌與將軍田忌爭政。


    公元前322年,田忌中了反間計攻打臨淄、謀取鄒忌,戰敗後逃亡至楚國。直至宣王即位後,才召他回國恢複舊職。


    秦齊稱帝


    公元前314年,燕國發生\"子之之亂\"。在孟軻勸說下,宣王命匡章率 \"五都之兵\"、\"北地之眾\"大敗燕國。公元前301年,齊聯合韓、魏國攻楚,大敗楚國。公元前298年-公元前296年,齊聯合韓、魏連年攻秦,攻入函穀關,迫秦求和。


    公元前288年十月,秦王稱西帝,遣使立湣王為東帝,欲約 與共伐趙。蘇代勸說湣王後,湣王稱帝二日後而複歸王號。同年十二月,呂禮自齊入秦,秦王亦去帝複稱為王。公元前286年,湣王滅宋國,南侵楚國,西侵三晉,齊國勢到達巔峰。湣王意欲吞並二周,成為天子。


    樂毅破齊


    公元前284年,燕昭王以樂毅為上將軍,合燕、秦、韓、趙、魏攻齊,攻入臨淄,連下七十餘城,齊城不下者隻有莒和即墨。湣王逃入莒,被淖齒殺死。王孫賈與莒人殺淖齒,立湣王子法章為齊襄王。


    田單複國


    燕軍引兵東圍即墨,城中推舉田單為將。雙方相持達五年。公元前279年,燕昭王逝世,燕惠王繼位,田單使用反間計,使得樂毅被廢除職務,燕惠王改派騎劫代替樂毅為將領,樂毅被迫出奔趙國。


    田單組織反攻,以\"火牛陣\"大敗燕軍,收複失地。齊雖複國,但元氣大傷,無力再與秦抗衡。


    秦滅齊國


    公元前265年,齊襄王死後由其子田建即位,由母親君王後輔政。公元前249年,君王後逝世後,王後的族弟後勝執政。後勝為人貪婪,在秦國不斷賄賂之下,齊王建聽信了後勝的主張,對其餘五國袖手旁觀,也不加強戰備。終於到五國滅亡後,齊王才頓感到秦國的威脅,慌忙將軍隊集結到西部邊境,準備抵禦秦軍的進攻。


    公元前221年,秦王在滅亡韓、趙、魏、楚、燕之後,以齊拒絕秦使者訪齊為由,命王賁率領秦軍伐齊,秦軍避開了齊軍西部主力,由原來的燕國南部南下直奔齊都臨淄。齊軍麵對秦軍突然從北麵來攻,措手不及,土崩瓦解。


    齊王建出城投降,齊國滅亡。秦國統一天下,在齊地設置齊郡和琅邪郡。自此秦國統一天下,並建立秦朝。曆史記載:田齊國\"君主的先公,為陳國君主。陳厲公(媯躍)之子媯完,後稱田完,也作陳完,諡號\"敬仲\",史稱\"田敬仲\"。


    齊國(公元前1046年—公元前221年)是中國曆史上從西周到春秋戰國時期的一個諸侯國,被周天子封為侯爵,分為薑齊和田齊兩個時期,疆域位於現今山東省大部,河北省南部。始封君為太公望呂尚(薑子牙)。


    公元前1046年,薑子牙輔佐周武王滅商後,被封國建邦。自太公望封國建邦以來,煮鹽墾田,富甲一方、兵甲數萬,傳至齊桓公時,已經是疆域瀕臨大海的東方大國,齊桓公通過“尊王攘夷”,成為春秋五霸之首,齊國被當時的人稱為海王之國。[


    齊康公時,大夫田和放逐齊康公於臨海的海島上,“食一城,以奉其先祀”。田和自立為國君,是為田齊太公。公元前386年,田和被周安王列為諸侯,呂齊為田齊取代,田和正式稱侯,仍沿用齊國名號,世稱“田齊”,成為戰國七雄之一。


    公元前334年,齊侯田因齊稱王。齊湣王時期,齊國對外擴張,南吞宋國,西卻強秦,是齊國疆域最遼闊的時期。前221年,齊王建向秦王政投降,齊國覆滅,秦建立了統一的封建王齊國的疆域最初隻在今山東北部,東與紀、萊,西南與魯,北與燕、衛為鄰;春秋晚期,齊國疆域已包括今膠東半島,西至聊城,南至泰沂山係以南的部分地區。[


    齊國國都是臨淄(今山東省淄博市臨淄區),齊胡公時曾遷都至薄姑(臨淄西北五十裏),田氏代齊之後,仍以臨淄為都城。


    對於齊國國號的由來一般學者認為也是沿襲商代已有的名稱。在南宋《路史·國名記一》中就提到商代已有齊國,周武王立國後將呂尚封在齊地,國號仍為齊。在甲骨文卜辭中也提到“齊師”,對於甲骨文中提到的齊,郭沫若認為:“齊當即齊國之前身,蓋殷時舊國,周人滅之,別立新國而仍其舊稱也。”


    齊國早在西周時期已出現,當時周武王為了酬謝周朝的功臣和宗室,大行分封製度,首封身為師父的功臣呂尚於營丘(後改稱臨淄),國名為齊。因國君為薑姓呂氏,且為了與後來的田氏齊國區分,故又稱為呂氏齊國。太公東去就國,近鄰的萊子率軍與太公爭奪營丘。太公至營丘後,因應當地風俗,簡化禮節而修政。發展工商業,利用當地魚鹽之利,人口大增,使齊國成為大國。


    齊國在諸侯中地位崇高,周成王曾在三監之亂後,使召康公命薑太公曰:“東至海, 西至河,南至穆陵,北至無棣,五侯九伯,實得征之。”齊國由此得到征伐之權,成為大國,建都於營丘。


    周康王時期,周康王分別以珍寶之器分給齊丁公呂汲、衛國第二代君主衛康伯及晉國第二代君主晉侯燮和周公旦之子魯公伯禽。


    齊丁公三傳至齊哀公,因受紀侯在周夷王麵前進讒言被周夷王烹殺。哀公死後,他的異母弟呂靜被立為齊君,是為齊胡公。前866年,齊胡公為防紀國暗算,從營丘遷都至薄姑(臨淄西北五十裏)。此舉令齊人震動及有怨言,齊哀公同母弟公子山與私黨率營丘人殺死胡公,將胡公之子驅逐出境,又把都城從薄姑遷回到臨淄,是為齊獻公。


    獻公兩傳至其孫厲公,厲公昏憒暴虐,國民痛恨他,遂聯絡齊胡公之子入齊國攻殺厲公。胡公之子皆戰死,齊人擁立厲公之子呂赤為國君,是為齊文公。齊文公把參與殺厲公的七十人全部處死,結束長達四十餘年的宮廷內亂。


    春秋時期征伐不斷,齊國的疆域多有變化,齊桓公時的疆域較初封之時有所擴大,《左傳》中管仲曾說齊國的疆域東至於海,西至於河,南至於穆陵,北至於無棣。也就是北臨渤海,東與南並臨黃海;西至於河是指古黃河到所經之地,即今南樂冠縣西,大名東,堂邑博平北,館陶清平南;南至於穆陵指今山東臨朐縣南百五十裏的穆陵關;北至於無棣指今河北鹽山縣即古無棣。


    到了齊景公時,齊國的疆域進一步擴大。《左傳》中晏子提到齊國的疆域是“聊、攝以東,姑、尤以西”,也就是東到今山東聊城市西北,茌平西;西到今山東半島中部的大姑河,小姑河。大至上擴至今山東冠縣、臨清市以東,大沽河以西。至此,膠萊河以東包括今整個膠東半島在內的絕大部分地域,便全部納入了齊國的版圖。[27] [28]


    戰國時期


    戰國時期,各諸侯國之間征伐不斷,疆土時伸時縮,難有定數。齊國北境與東境均臨海,戰國時期疆域的變化主要是在西部和南部。戰國時期齊在西部主要與魏、衛、趙 、燕等國為鄰, 南部主要與魯、宋、衛 、魏 、楚等國為鄰,其疆界的變動即是這些國家彼此之間征戰的結果。


    以齊宣王公元前409年為例,當時齊西境大體以河水為界與燕 、趙、魏、衛等國接境, 有:饒安 、麥丘、高唐、靈丘、博陵 、平陰 、薛陵 、阿 、馬陵等地 ;南境則達泗水流域, 有 :莒、陽關 、郕、平陸、桑丘 (山東平原西 ) 、廩丘 、陽晉 、甄 (鄄 ) 、毋丘 、薛 (徐州 ) 、剛 、壽等地。到了齊威王公元前332年時,西部增加桑丘 (河北徐水西南 ) ;南境增加襄陵 、甄 (鄄 )和南城。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大秦:父皇,我隻想鹹魚一生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鉛筆小說網隻為原作者風波靜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風波靜並收藏大秦:父皇,我隻想鹹魚一生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