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6章 楚國曆代君主12
大秦:父皇,我隻想鹹魚一生 作者:風波靜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結好鄭國楚平王為了與鄭國結好,派枝如子躬把犨、櫟兩縣還給鄭國。
犨近汝水,櫟近潁水,兩縣是楚國北方的重鎮,枝如子躬以為還給鄭國對楚國不利。因此,到了鄭國,他絕口不說割地。
鄭人倒是先已風聞,按捺不住,帶著試探的口氣說:“敝國道聽途說,貴國要把犨、櫟賜給寡君,就請大夫吩咐吧!枝如子躬斷然回答:“我不曾聽說有這個命令。”鄭人怏怏不樂,但又無可奈何。
回楚國後,平王問犨、櫟交割情況,枝如子躬脫掉官袍,表示待罪,說:臣有違命之過,沒有丟棄國土。
平王高興地拉著枝如子躬的手說:“你怎麽能如此自辱呢?你回去休息吧!以後寡人還有要事讓你去辦的。”一切順順當當,平王對局勢迅速穩定深為滿意。
可是,蔓成然居功自傲,貪得無厭,與當時的巨富養氏爭利,平王覺得對他是一個潛在的威脅。於公元前529年(平王元年)殺蔓成然,滅養氏。
事後,命蔓成然子鬥率為鄖公,以示不忘鬥氏功勳。既安撫元老,又收攬人心。;平王殺蔓成然而滅養氏,隻是為了鞏固自己的統治,全無懲治貪黷之意。平王在位期間,貪黷成為一種痼疾。
貴族都明白,貪黷無妨,隻要不冒犯平王就萬事大吉。平王貪黷比靈王有過之而無不及。
《新語·無為篇》說:“楚平王奢侈眾姿。”平王即位後,命伍舉子連尹伍奢為太傅,命寵臣費無極為少傅,太子建尊重奢而嫌惡費無極,費無忌暗自銜恨。
公元前527年,太子建年15,費無忌對平王說太子建可以成家了。平王為太子建聘秦女孟嬴為夫人,命費無極到秦國去迎親,費無極發現孟嬴貌美,當孟嬴到郢都後,費無極勸平王自娶。
平王好色,不管兒子作何感想,居然掉包,自娶孟嬴為夫人,由此,平王對費無極就格外寵信了。
公元前523年,平王采納費無忌的建議,派太子建去鎮守城父,名義是派太子建管方城以外,由平王自己管方城以內。次年費無忌誣告太子建與伍奢密謀以齊,晉為外援發動叛亂。
平王信以為真,召見伍奢,嚴加詰問。伍奢規勸平王不要親小臣而疏骨肉,平王執迷不悟,把伍奢關押起來,派城父司馬奮揚去殺死太子建。奮揚情知太子建無辜,暗中派人先去向太子建告密,自己不慌不忙上路。
太子建逃到宋國去了,奮揚才趕到城父。奮揚讓城父大夫把自己押送郢都去待罪,平王問奮揚:那個命令,出自寡人嘴裏,進到你的耳裏,是誰泄漏給太子建的?奮揚坦然地說:是臣。
大王曾經囑咐臣要像服侍大王一樣服侍太子,臣雖不才,不敢三心二意。臣按大王先前的囑咐執行,不忍心按大王後來的命令執行。臣把太子放跑,現後悔莫及。平王問:那麽,你怎麽還敢來見寡人呢?奮揚說:臣沒有完成大王的使命,如果不來,就是再次違命了,臣不敢。平王無奈,對奮揚說:回城父去,還像以前那樣做的官吧!;
公元前521年,宋元公與華氏由相惡而相攻,宋元公以齊、晉、衛3國為外援,華氏的外援隻有一個吳國,宋元公令華氏諸大夫及其同黨逃到楚國。
公元前519年,吳伐楚,公子光為元帥,楚令尹子瑕抱病偕司馬蒍越出征,子瑕死於途中,至雞父(今河南固始縣東南),楚師尚未列陣即行潰退,楚國損兵折將,失地丟人。
公元前518年,吳楚發生邊民糾紛,吳國邊邑卑梁(今安徽天長縣西北)與楚國邊邑鍾離(今安徽鳳台縣東北)毗連,都種桑育蠶,一吳女與一楚女因爭桑樹而扭打。事態越鬧越大,楚女家人殺死吳女家人,卑梁大夫征發邑兵進攻鍾離。
恰巧,楚國擴建了舟師,平王自將東巡,聞變,當即攻破梁。平王的隊伍浩浩蕩蕩地轉悠了一圈,以為達到了威懾吳人的目的,就奏凱回國了。
楚師剛撤離吳國就攻占了鍾離和巢邑。
曆史對他的人物評價是:司馬遷:棄疾以亂立,嬖淫秦女,甚乎哉,幾再亡國!丁耀亢:疾以亂立,以淫亡,而不免鞭屍之禍。無極逢惡工讒,卒亦不免於誅。天道明威,各以類應,可不畏哉!
楚昭王(約公元前523年—公元前489年),羋姓,熊氏,名壬,又名軫(珍),是春秋時期楚國的國君。他是楚平王與秦公主孟嬴之子。
公元前516年,楚平王去世,不滿十歲的太子壬繼位,是為楚昭王。楚昭王是楚國的一位中興之主。他在位期間,積極開展農業生產和水利建設,加強了楚國的經濟實力和軍事力量。他還積極與周、齊、晉等國進行外交,擴大了楚國的影響力。
楚昭王二十七年(公元前489年),病倒去世,享年34歲。他的後代繼續統治楚國,成為春秋時期楚國的重要王朝之一。
楚昭王(熊壬),本名熊壬,別名羋壬,在位時間是公元前516年―公元前489年,諡號為昭王。他是楚平王的兒子,出生時母親還是一名普通的宮女。
公元前516年,楚平王去世後,由於其兒子太子珍年紀尚幼,而其弟弟子西有仁義之心,因此子西主張立太子珍為楚昭王。然而,子西認為國家需要有一定的法則,改立君主就會引起禍亂,因此仍立太子珍為楚昭王。在位期間,楚昭王遭遇了多次危機。
公元前515年,吳國趁楚平王駕崩、國內局勢動蕩之機,派兵攻打楚國。吳軍後路被楚軍切斷,進退兩難。時遇吳國發生宮廷政變,公子掩餘逃奔徐國,公子燭庸奔鍾吾。
楚昭王熊壬是春秋時期楚國的君主,他的主要作品有《楚昭王問鼎》、《楚昭王遺弓》等。這些作品反映了楚昭王在位期間的一些政治、軍事活動和思想,對於了解當時楚國的曆史和文化具有重要的參考價值。
其中,《楚昭王問鼎》一文描述了楚昭王向周王朝詢問九鼎的重量,表現出他對於國家強盛的期望和追求;《楚昭王遺弓》則表達了楚昭王對於戰爭和和平的深刻思考,以及對於國家未來的憂慮和期望。
除了文學作品外,楚昭王在位期間還進行了一係列改革和措施,如推行法家政治、實行“量入計出”的財政政策等,對於楚國的發展和強盛產生了深遠的影響。
同時,他也是中國曆史上著名的軍事家和政治家之一,其政治智慧和軍事才能為後人所稱頌。楚昭王的主要成就是使楚國得以中興。
楚昭王是楚平王的兒子,原名熊壬,又名軫(珍),在位時間是公元前516年至公元前489年。
在他統治期間,楚國經曆了政治和軍事上的挑戰,但他成功地應對了這些挑戰,使楚國得以繼續發展和繁榮。
他的貢獻包括鞏固國家的政治基礎,加強軍事力量,提高經濟實力,以及發展文化和教育等方麵。這些成就為楚國的中興奠定了基礎,使得楚國在春秋時期成為了一個強盛的國家。
楚昭王二十七年(公元前489),吳國攻打陳國,楚昭王救助陳國,駐軍在城父。十月,昭王病倒在軍中。
臨終之際,楚昭王要子西繼為王,子西堅辭不受;要子期為王,子期的態度一如子西。子閭與子西、子期議決,封鎖消息,阻絕路口,秘密派精幹的使者回郢都,迎昭王子熊章到城父,立之為王。惠王即立,楚師才回國。隨後下葬昭王。
楚惠王(出生不詳—公元前432年),羋姓,熊氏,名章,《墨子》作楚獻惠王 ,楚昭王之子,母越姬(越王勾踐之女) ,春秋晚期、戰國初期的楚國國君,公元前488年―公元前432年在位。
楚惠王即位後,重用子西、子期、子閭等人,改革政治,與民休息,發展生產,使楚國國勢得以迅速複蘇。
先後平定白公勝之亂,滅亡陳國、蔡國、杞國,將楚國領土擴至東海、淮海、泗水一帶,成為一方強霸。
公元前432年,楚惠王去世,其子楚簡王繼位。在楚昭王十二年(公元前505年),吳軍攻破楚國都城郢都,楚昭王逃走,史稱“吳師入郢”。後來由於楚國軍民拚死抵抗,吳國三萬精銳不得不撤退。十月,楚昭王重回郢都。而此時的郢都已被吳軍摧毀得殘破不堪,使得楚昭王不得不遷都,仍稱新都為“郢”。
關於這次恥辱,楚昭王分析了原因。一是由於自己的父親楚平王重新奸臣費無忌,殺死了太子太傅伍奢全家。而伍奢兒子伍子胥逃到吳國,為吳王闔閭出謀獻策,造成了“吳師入郢”。
二是自己對危機來臨沒有絲毫察覺。打這以後,楚昭王勵精圖治,任用賢臣治國(如令尹子西等),而廢除或誅殺貪官汙吏和奸臣。
公元前486年,楚昭王病死,楚惠王即位。楚惠王延續了楚昭王的政策。他繼續任用令尹子西,同時擴大軍隊,改革法律。楚惠王42年,楚國滅亡蔡國;44年,滅杞國。楚國逐漸恢複到莊王時期的強盛。後來的宣王和威王延續了惠王的政策,且在威王時期楚國又滅了吞並吳國的越國。
越國餘部稱百越,年年向楚國朝拜進貢。
楚簡王(出生不詳―公元前408年),羋姓,熊氏,名中,楚惠王之子,戰國時期楚國國君,公元前431年―公元前408年在位。楚簡王,羋姓,熊氏,名中,是楚惠王之子。
楚惠王五十七年(公元前432年),楚惠王去世,楚簡王繼位。楚簡王元年(公元前431年),楚簡王出兵北伐,滅亡莒國(今山東莒縣) ,以莒為邑。
楚簡王立七年,宋悼公朝於楚,告以宋司城[立皮]之約(弱?)公室。王命莫敖陽為率師以定公室,城黃池,城雍丘。晉魏斯、趙浣、韓啟章率師圍黃池,[之童]迵而歸之於楚。二年,王命莫敖陽為率師侵晉,拕(奪)宜陽,圍赤岸,以複黃池之師。魏斯、趙浣、韓啟章率師救赤岸,楚人舍圍而還,與晉師戰於長城。
楚師無功,多棄旃幕,宵遁。楚以與晉固為怨。
楚簡王十九年(公元前413年),楚簡王派兵攻打魏國,攻至上洛(今陝西洛南)。
楚簡王二十四年(公元前408年),楚簡王去世,其子楚聲王繼位。
據\"北大簡\"《堪輿》記載楚簡王在位期間的主要大臣有:令尹子春 司馬昭叚字子位 其他大臣:城父公屈恒 昭甲 許尚·三月辛醜,王以祭世。令尹子春、司馬子位臨祠。許尚以帝諯瑞(顓頊)之法占之,以其當鬥以祭大神,王身無(無)咎,吉,臨祠不免。醜者,令尹位也。寅者,司馬位也。
東南受丙午,鬥參也,鬥至丙午,令尹以五月不吉。從丙午受壬子,鬥後也,司馬至十一月將不不免。若為不免,將必西南受丁巳,後七日大憂福,有(又)後七日大憂客至。
五月,令尹死(正)在楚國西南司馬昭叚以五月甲辰?(聚)眾於北方以城陽?(翟)。許尚占之,以其會丙午,事亟成,國不不吉。以歲厭辰,長吏有咎。且亡其民於北方,後而有(又)得之,以其?(聚)於壬子而有((又)?(聚)於丁巳之吉。其數至六月必至。
三月壬寅,王令城父公屈恒將郢徙,從陳至郢。許尚以帝諯瑞(顓頊)之法占之,胃(謂)城城父公將不免,不直不免,本不吉,以迎鬥行也。郢人不可盡稽,獨受其央(殃),若為不吉,其期以丙午。郢人皆至。
五月,城父公屈恒死。昭甲以三月辛卯亡。許尚占之,卯者木,辛者金,金入於木,所亡者劍。以其會丙午,劍在南方,以其日辰之吉,劍不得。歲為主人,星為所葬(藏),辰為亡所,視所會以期之。昭甲以九月戊寅起眾,作事西北。許尚占之,不吉。
以其會庚辰,昭甲得罪,以七月遊西南.四鄉(向)皆然。楚十三年,天一在卯,大(太)陰在醜,皆左行十二辰。·十年八月癸亥祠。·楚五年,天一在未。《協紀辨方書》卷四引《神樞經》:''太陰者,歲後也,常居歲後二辰。''\"由於北大簡《堪輿》前文的重點\"月厭\"十二辰實際上是右行的,所以此處特別強調了\"天一\"和\"太陰\"皆為左行。
楚簡王十三年為公元前416年.\"八月癸亥\"即公元前419年9月24日。\"十年\"則表明北大簡《堪輿》言楚事對應部分的時間起點。\"
楚五年,天一在未\"對應楚簡王五年(公元前424年),該年的年幹支為丁巳,是太陰在巳,天一在太陰前兩位,因此\"天一在未\"。
楚聲王(出生不詳--公元前402年),又作聲桓王,羋姓,熊氏,名當,楚簡王之子,東周時期楚國國君,在位僅六年(公元前407年―公元前402年在位)。在位時期,楚國社會動蕩不安,國事積弊日深。
楚聲王六年(公元前402年),楚聲王被\"盜\"所殺,其子熊疑繼位,是為楚悼王。楚聲王被盜而殺,不僅反映了當時的楚國,已經出現了較為嚴重的社會問題,而且從側麵反映了楚聲王的無能錯亂和窮兵黷武。所以,他死後,楚國為其諡號為\"聲\",稱為\"聲王\"。
《逸周書·諡法解》雲:\"不生其國曰聲。\"據出土楚簡記載楚聲王死後,其子熊疑與王子定爭奪王位,熊疑勝出,時為楚悼王,第二年王子定逃到魏國,楚悼王二年,三晉攻打楚國可能就是於此有關。
具清華簡《係年》記載主要大臣:三執珪之君《魯陽公,平夜君(諡號悼武),陽城君(諡號恒定)》,右尹昭之竢(si),景之賈,舒子共執珪應為爵位,有可能就是上執珪,因為楚懷王令尹昭陽再為令尹之前,就兼領柱國,封上爵執圭,因此三執珪之君應該就是令尹,柱國,司馬。
犨近汝水,櫟近潁水,兩縣是楚國北方的重鎮,枝如子躬以為還給鄭國對楚國不利。因此,到了鄭國,他絕口不說割地。
鄭人倒是先已風聞,按捺不住,帶著試探的口氣說:“敝國道聽途說,貴國要把犨、櫟賜給寡君,就請大夫吩咐吧!枝如子躬斷然回答:“我不曾聽說有這個命令。”鄭人怏怏不樂,但又無可奈何。
回楚國後,平王問犨、櫟交割情況,枝如子躬脫掉官袍,表示待罪,說:臣有違命之過,沒有丟棄國土。
平王高興地拉著枝如子躬的手說:“你怎麽能如此自辱呢?你回去休息吧!以後寡人還有要事讓你去辦的。”一切順順當當,平王對局勢迅速穩定深為滿意。
可是,蔓成然居功自傲,貪得無厭,與當時的巨富養氏爭利,平王覺得對他是一個潛在的威脅。於公元前529年(平王元年)殺蔓成然,滅養氏。
事後,命蔓成然子鬥率為鄖公,以示不忘鬥氏功勳。既安撫元老,又收攬人心。;平王殺蔓成然而滅養氏,隻是為了鞏固自己的統治,全無懲治貪黷之意。平王在位期間,貪黷成為一種痼疾。
貴族都明白,貪黷無妨,隻要不冒犯平王就萬事大吉。平王貪黷比靈王有過之而無不及。
《新語·無為篇》說:“楚平王奢侈眾姿。”平王即位後,命伍舉子連尹伍奢為太傅,命寵臣費無極為少傅,太子建尊重奢而嫌惡費無極,費無忌暗自銜恨。
公元前527年,太子建年15,費無忌對平王說太子建可以成家了。平王為太子建聘秦女孟嬴為夫人,命費無極到秦國去迎親,費無極發現孟嬴貌美,當孟嬴到郢都後,費無極勸平王自娶。
平王好色,不管兒子作何感想,居然掉包,自娶孟嬴為夫人,由此,平王對費無極就格外寵信了。
公元前523年,平王采納費無忌的建議,派太子建去鎮守城父,名義是派太子建管方城以外,由平王自己管方城以內。次年費無忌誣告太子建與伍奢密謀以齊,晉為外援發動叛亂。
平王信以為真,召見伍奢,嚴加詰問。伍奢規勸平王不要親小臣而疏骨肉,平王執迷不悟,把伍奢關押起來,派城父司馬奮揚去殺死太子建。奮揚情知太子建無辜,暗中派人先去向太子建告密,自己不慌不忙上路。
太子建逃到宋國去了,奮揚才趕到城父。奮揚讓城父大夫把自己押送郢都去待罪,平王問奮揚:那個命令,出自寡人嘴裏,進到你的耳裏,是誰泄漏給太子建的?奮揚坦然地說:是臣。
大王曾經囑咐臣要像服侍大王一樣服侍太子,臣雖不才,不敢三心二意。臣按大王先前的囑咐執行,不忍心按大王後來的命令執行。臣把太子放跑,現後悔莫及。平王問:那麽,你怎麽還敢來見寡人呢?奮揚說:臣沒有完成大王的使命,如果不來,就是再次違命了,臣不敢。平王無奈,對奮揚說:回城父去,還像以前那樣做的官吧!;
公元前521年,宋元公與華氏由相惡而相攻,宋元公以齊、晉、衛3國為外援,華氏的外援隻有一個吳國,宋元公令華氏諸大夫及其同黨逃到楚國。
公元前519年,吳伐楚,公子光為元帥,楚令尹子瑕抱病偕司馬蒍越出征,子瑕死於途中,至雞父(今河南固始縣東南),楚師尚未列陣即行潰退,楚國損兵折將,失地丟人。
公元前518年,吳楚發生邊民糾紛,吳國邊邑卑梁(今安徽天長縣西北)與楚國邊邑鍾離(今安徽鳳台縣東北)毗連,都種桑育蠶,一吳女與一楚女因爭桑樹而扭打。事態越鬧越大,楚女家人殺死吳女家人,卑梁大夫征發邑兵進攻鍾離。
恰巧,楚國擴建了舟師,平王自將東巡,聞變,當即攻破梁。平王的隊伍浩浩蕩蕩地轉悠了一圈,以為達到了威懾吳人的目的,就奏凱回國了。
楚師剛撤離吳國就攻占了鍾離和巢邑。
曆史對他的人物評價是:司馬遷:棄疾以亂立,嬖淫秦女,甚乎哉,幾再亡國!丁耀亢:疾以亂立,以淫亡,而不免鞭屍之禍。無極逢惡工讒,卒亦不免於誅。天道明威,各以類應,可不畏哉!
楚昭王(約公元前523年—公元前489年),羋姓,熊氏,名壬,又名軫(珍),是春秋時期楚國的國君。他是楚平王與秦公主孟嬴之子。
公元前516年,楚平王去世,不滿十歲的太子壬繼位,是為楚昭王。楚昭王是楚國的一位中興之主。他在位期間,積極開展農業生產和水利建設,加強了楚國的經濟實力和軍事力量。他還積極與周、齊、晉等國進行外交,擴大了楚國的影響力。
楚昭王二十七年(公元前489年),病倒去世,享年34歲。他的後代繼續統治楚國,成為春秋時期楚國的重要王朝之一。
楚昭王(熊壬),本名熊壬,別名羋壬,在位時間是公元前516年―公元前489年,諡號為昭王。他是楚平王的兒子,出生時母親還是一名普通的宮女。
公元前516年,楚平王去世後,由於其兒子太子珍年紀尚幼,而其弟弟子西有仁義之心,因此子西主張立太子珍為楚昭王。然而,子西認為國家需要有一定的法則,改立君主就會引起禍亂,因此仍立太子珍為楚昭王。在位期間,楚昭王遭遇了多次危機。
公元前515年,吳國趁楚平王駕崩、國內局勢動蕩之機,派兵攻打楚國。吳軍後路被楚軍切斷,進退兩難。時遇吳國發生宮廷政變,公子掩餘逃奔徐國,公子燭庸奔鍾吾。
楚昭王熊壬是春秋時期楚國的君主,他的主要作品有《楚昭王問鼎》、《楚昭王遺弓》等。這些作品反映了楚昭王在位期間的一些政治、軍事活動和思想,對於了解當時楚國的曆史和文化具有重要的參考價值。
其中,《楚昭王問鼎》一文描述了楚昭王向周王朝詢問九鼎的重量,表現出他對於國家強盛的期望和追求;《楚昭王遺弓》則表達了楚昭王對於戰爭和和平的深刻思考,以及對於國家未來的憂慮和期望。
除了文學作品外,楚昭王在位期間還進行了一係列改革和措施,如推行法家政治、實行“量入計出”的財政政策等,對於楚國的發展和強盛產生了深遠的影響。
同時,他也是中國曆史上著名的軍事家和政治家之一,其政治智慧和軍事才能為後人所稱頌。楚昭王的主要成就是使楚國得以中興。
楚昭王是楚平王的兒子,原名熊壬,又名軫(珍),在位時間是公元前516年至公元前489年。
在他統治期間,楚國經曆了政治和軍事上的挑戰,但他成功地應對了這些挑戰,使楚國得以繼續發展和繁榮。
他的貢獻包括鞏固國家的政治基礎,加強軍事力量,提高經濟實力,以及發展文化和教育等方麵。這些成就為楚國的中興奠定了基礎,使得楚國在春秋時期成為了一個強盛的國家。
楚昭王二十七年(公元前489),吳國攻打陳國,楚昭王救助陳國,駐軍在城父。十月,昭王病倒在軍中。
臨終之際,楚昭王要子西繼為王,子西堅辭不受;要子期為王,子期的態度一如子西。子閭與子西、子期議決,封鎖消息,阻絕路口,秘密派精幹的使者回郢都,迎昭王子熊章到城父,立之為王。惠王即立,楚師才回國。隨後下葬昭王。
楚惠王(出生不詳—公元前432年),羋姓,熊氏,名章,《墨子》作楚獻惠王 ,楚昭王之子,母越姬(越王勾踐之女) ,春秋晚期、戰國初期的楚國國君,公元前488年―公元前432年在位。
楚惠王即位後,重用子西、子期、子閭等人,改革政治,與民休息,發展生產,使楚國國勢得以迅速複蘇。
先後平定白公勝之亂,滅亡陳國、蔡國、杞國,將楚國領土擴至東海、淮海、泗水一帶,成為一方強霸。
公元前432年,楚惠王去世,其子楚簡王繼位。在楚昭王十二年(公元前505年),吳軍攻破楚國都城郢都,楚昭王逃走,史稱“吳師入郢”。後來由於楚國軍民拚死抵抗,吳國三萬精銳不得不撤退。十月,楚昭王重回郢都。而此時的郢都已被吳軍摧毀得殘破不堪,使得楚昭王不得不遷都,仍稱新都為“郢”。
關於這次恥辱,楚昭王分析了原因。一是由於自己的父親楚平王重新奸臣費無忌,殺死了太子太傅伍奢全家。而伍奢兒子伍子胥逃到吳國,為吳王闔閭出謀獻策,造成了“吳師入郢”。
二是自己對危機來臨沒有絲毫察覺。打這以後,楚昭王勵精圖治,任用賢臣治國(如令尹子西等),而廢除或誅殺貪官汙吏和奸臣。
公元前486年,楚昭王病死,楚惠王即位。楚惠王延續了楚昭王的政策。他繼續任用令尹子西,同時擴大軍隊,改革法律。楚惠王42年,楚國滅亡蔡國;44年,滅杞國。楚國逐漸恢複到莊王時期的強盛。後來的宣王和威王延續了惠王的政策,且在威王時期楚國又滅了吞並吳國的越國。
越國餘部稱百越,年年向楚國朝拜進貢。
楚簡王(出生不詳―公元前408年),羋姓,熊氏,名中,楚惠王之子,戰國時期楚國國君,公元前431年―公元前408年在位。楚簡王,羋姓,熊氏,名中,是楚惠王之子。
楚惠王五十七年(公元前432年),楚惠王去世,楚簡王繼位。楚簡王元年(公元前431年),楚簡王出兵北伐,滅亡莒國(今山東莒縣) ,以莒為邑。
楚簡王立七年,宋悼公朝於楚,告以宋司城[立皮]之約(弱?)公室。王命莫敖陽為率師以定公室,城黃池,城雍丘。晉魏斯、趙浣、韓啟章率師圍黃池,[之童]迵而歸之於楚。二年,王命莫敖陽為率師侵晉,拕(奪)宜陽,圍赤岸,以複黃池之師。魏斯、趙浣、韓啟章率師救赤岸,楚人舍圍而還,與晉師戰於長城。
楚師無功,多棄旃幕,宵遁。楚以與晉固為怨。
楚簡王十九年(公元前413年),楚簡王派兵攻打魏國,攻至上洛(今陝西洛南)。
楚簡王二十四年(公元前408年),楚簡王去世,其子楚聲王繼位。
據\"北大簡\"《堪輿》記載楚簡王在位期間的主要大臣有:令尹子春 司馬昭叚字子位 其他大臣:城父公屈恒 昭甲 許尚·三月辛醜,王以祭世。令尹子春、司馬子位臨祠。許尚以帝諯瑞(顓頊)之法占之,以其當鬥以祭大神,王身無(無)咎,吉,臨祠不免。醜者,令尹位也。寅者,司馬位也。
東南受丙午,鬥參也,鬥至丙午,令尹以五月不吉。從丙午受壬子,鬥後也,司馬至十一月將不不免。若為不免,將必西南受丁巳,後七日大憂福,有(又)後七日大憂客至。
五月,令尹死(正)在楚國西南司馬昭叚以五月甲辰?(聚)眾於北方以城陽?(翟)。許尚占之,以其會丙午,事亟成,國不不吉。以歲厭辰,長吏有咎。且亡其民於北方,後而有(又)得之,以其?(聚)於壬子而有((又)?(聚)於丁巳之吉。其數至六月必至。
三月壬寅,王令城父公屈恒將郢徙,從陳至郢。許尚以帝諯瑞(顓頊)之法占之,胃(謂)城城父公將不免,不直不免,本不吉,以迎鬥行也。郢人不可盡稽,獨受其央(殃),若為不吉,其期以丙午。郢人皆至。
五月,城父公屈恒死。昭甲以三月辛卯亡。許尚占之,卯者木,辛者金,金入於木,所亡者劍。以其會丙午,劍在南方,以其日辰之吉,劍不得。歲為主人,星為所葬(藏),辰為亡所,視所會以期之。昭甲以九月戊寅起眾,作事西北。許尚占之,不吉。
以其會庚辰,昭甲得罪,以七月遊西南.四鄉(向)皆然。楚十三年,天一在卯,大(太)陰在醜,皆左行十二辰。·十年八月癸亥祠。·楚五年,天一在未。《協紀辨方書》卷四引《神樞經》:''太陰者,歲後也,常居歲後二辰。''\"由於北大簡《堪輿》前文的重點\"月厭\"十二辰實際上是右行的,所以此處特別強調了\"天一\"和\"太陰\"皆為左行。
楚簡王十三年為公元前416年.\"八月癸亥\"即公元前419年9月24日。\"十年\"則表明北大簡《堪輿》言楚事對應部分的時間起點。\"
楚五年,天一在未\"對應楚簡王五年(公元前424年),該年的年幹支為丁巳,是太陰在巳,天一在太陰前兩位,因此\"天一在未\"。
楚聲王(出生不詳--公元前402年),又作聲桓王,羋姓,熊氏,名當,楚簡王之子,東周時期楚國國君,在位僅六年(公元前407年―公元前402年在位)。在位時期,楚國社會動蕩不安,國事積弊日深。
楚聲王六年(公元前402年),楚聲王被\"盜\"所殺,其子熊疑繼位,是為楚悼王。楚聲王被盜而殺,不僅反映了當時的楚國,已經出現了較為嚴重的社會問題,而且從側麵反映了楚聲王的無能錯亂和窮兵黷武。所以,他死後,楚國為其諡號為\"聲\",稱為\"聲王\"。
《逸周書·諡法解》雲:\"不生其國曰聲。\"據出土楚簡記載楚聲王死後,其子熊疑與王子定爭奪王位,熊疑勝出,時為楚悼王,第二年王子定逃到魏國,楚悼王二年,三晉攻打楚國可能就是於此有關。
具清華簡《係年》記載主要大臣:三執珪之君《魯陽公,平夜君(諡號悼武),陽城君(諡號恒定)》,右尹昭之竢(si),景之賈,舒子共執珪應為爵位,有可能就是上執珪,因為楚懷王令尹昭陽再為令尹之前,就兼領柱國,封上爵執圭,因此三執珪之君應該就是令尹,柱國,司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