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帆布手套啊……”說完吉敷沉思了片刻,接著又說道,“被害者河合夫婦的血型分別是a型和b型,如果把他們倆的血交替灑到文件上,再做鑑定,很可能會誤認為存在ab血型吧?”
“嗯,有這種可能。”
“就這件案子而言呢?”
“這件案子確實需要特別留意。首先是a型血,之後是b型血,但兩者濺上的時間卻相差無幾,兩種血液發生了互溶。我當時先用紗布小心地採下上層血液,接著又對下層進行採樣鑑定。但如果光這麽做的話,鑑定結果就是ab型了。原因是表層血樣已經徹底被汙染了。”
“那又該怎麽做呢?”
“當然是要進行更進一步的調查。隻要仔細觀察一下,就會發現血跡的邊緣部分存在a型或b型的血液單體。而兩種血型交疊的地方,有些因為濺到的血量很少,血液得以迅速凝結,接著我們又從這些地方中篩選出兩次濺血時間差最大的地方進行取樣鑑定。就得出了結論,最初濺上的是a型血,然後是b型。因此首先遇害的是河合的妻子,之後才是丈夫。而且沒有女兒的ab血型。至少我檢查過的室內物品上沒有。寺崎老師也得出了相同的結論。”
“河合夫婦都是被人砍斷頸動脈而死,如此一來,出血量應該不少吧?”
“嗯,保險箱和文件上都沾滿了血跡。”
“如此說來,兇手身上應該也濺到了大量鮮血吧?”
“這種可能性很大。”
“您在審判時是否提到過這一點呢?”
“沒有。因為沒人問起,我也就沒說。”
“哦……”
確實,當時被告根本沒對指控進行過爭辯。
“我記得老師您曾說過,發現河合屍體的地方就是他被人砍下頭顱的地方,對吧?”
“嗯,我說過。”
“有什麽根據嗎?”
“我會這麽說,是因為河合是突然死亡的。這一點是根據現場照片和證物上所看到的出血量判斷的。在突然死亡的情況下,體內的血液一時還不會凝固,不像病死,血液會迅速凝固。因此,不管何種方式造成的突然兀亡,血液都會噴湧而出。”
“這是為什麽呢?”
“因為在突然死亡的情況下,身體內的酶還未遭到破壞,所以血液不會迅速凝固。因此,即便是在河合死亡一段時間後再去切斷他的頸部,也會有大量血液流出。而從現場照片來看,發現屍體的地方確實有大量血跡,如果是在其他地方發生的,就無法解釋這麽大的出血量了。”
“原來如此。”吉敷點了點頭,這樣的說法很有道理,“老師您覺得兇手為何要砍斷屍體的頭,並將它帶走呢?”
“這我就不大清楚了。這並非我的專業,我也沒有任何資格發表意見。”
“檢察方說,兇手作案後又提著死者的頭到北上川河邊清洗兇器,並將頭顱掩埋在了那裏。”
“是嗎?如果能讓我親眼看一下死者的頭部,或許還能進行一番推測。可光憑這幾句話,我實在是無能為力。”
“剛才您說過,突然死亡的屍體,血液是不會立刻凝固的,對吧?”
“對。”
“那麽,要是皮膚上沾到這具屍體流出的血,會不會也很難凝固呢……”
“啊,不是的。這種情況下,血液同樣會在七分鍾左右凝結。”
“是嗎?但當時出血量很大,兇手必須找個地方清洗,這一推測沒錯吧?”
“這一點應該沒錯。”
“所以檢查方才說兇手去了北上川……在村川老師看來,是否有什麽可以反駁這一推測的證據呢?”
“沒有。”村川邊說邊搖了搖頭。
6
由紀子在身邊做著語文作業。雖然通子在二樓單獨給她弄了一個房間,但她卻總愛在樓下的飯桌上做作業,估計是想和媽媽在一起吧。通子說過很多次,讓她回自己的房間去做作業,但隻要一有機會,由紀子還是會跑下來,在飯桌上攤開教科書和作業本。所以最近通子也懶得再說她了。家教之類的問題,適可而止就好。隧她去吧。
由紀子最擅長的科目是語文,因此做起來很快。看圖寫話、作文、番茄幼苗的生長觀察日記,不到半小時她就都能寫好,這一點倒挺值得讚賞。這和通子小時候完全不同。通子在像由紀子這麽大的時候,語文可沒有這麽好。不,或許可以說通子並不喜歡語文。雖然喜歡構思故事,卻從沒想過要把自己想的故事寫成作文交給老師。通子覺得學校裏的解答永遠是一成不變的,設法迎合老師們的想法而寫出的東西沒有一點意思。
然而由紀子卻很享受做語文作業時的感覺。寫完語文作業她又在通子給她的本子上畫起畫來,畫完還在旁邊配上文字。但通子其實想讓由紀子別弄這些與學習無關的事,要麽做做其他科目的練習,要麽預習一下新課程。不過想到平日裏學校布置的作業已經夠多的了,通子又心生不忍,話到嘴邊又吞了回去。由紀子有時會把畫好的畫折好塞進信封,煞有介事地遞給通子,並認真地囑咐通子過一會兒再拆,接著匆忙跑上二樓。待通子一個人不解地把信拆開,才發現裏邊是一張通子製作雕金作品時的畫像,旁邊還寫著一行小字:媽媽加油!這是護身符。通子瞬間熱淚盈眶,同時內心欣喜不已,慶幸自己剛才沒有叱責由紀子。這張畫仿佛清潔了她的心靈,讓她不由得開始反省自己的生活態度。
由紀子是個很乖的孩子,有時通子甚至會驚奇,自己這樣一個人,居然會生下如此乖巧的孩子。女兒性格直率,與自己完全不同。自己小時候從未對父親或母親德子做過這樣的事。當時的自己隻注重效率,感覺就像以前的日本小企業一樣,覺得隻要把成績搞上去,就能換來父母的喜悅。人生的競爭那麽嚴酷,與其浪費時間給父母寫一封信、畫一幅畫,還不如去多背幾個公式。
想來父母應該也這麽想。如果自己像由紀子那樣給母親寫封信,母親八成隻會無動於衷地告訴通子以後別幹這種事了,做這個的時間不如拿來好好學習,這樣子母親才會更加開心。母親肯定會這麽說的。現在心情不好時,通子也會想對由紀子說這樣的話。母親留在自己身上的烙印如此之深,很難改變。
母親會有那種心理,原因出在那個時代上,社會中普遍存在著一種長輩要嚴厲對待晚輩和下屬的風潮。雖然如今的日本人已經明白這是一種錯誤想法,學校的教育也崇尚讓學習變得更快樂、實用一些。比如在語文課上學了新的字,就在給父母寫的信中用好了。這樣不光能記住字的寫法,還能讓父母感動開心。漢字本來就是要寫給別人看的,並不是為了在學校裏取得好分數。
看到由紀子這樣,通子不由得感激起吉敷來。這都是吉敷遺傳給由紀子的美德,他雖然並不這麽善於表達,性格中卻確實有拯救他人、幫助弱者的因子。而且他的這種想法並不是什麽大道理的產物,而是與生俱來的特質,與他所從事的職業沒有半點關聯。想去做的人,不用人說自然會去做,不想去做的人,怎樣都不會去做的,僅此而已。
“嗯,有這種可能。”
“就這件案子而言呢?”
“這件案子確實需要特別留意。首先是a型血,之後是b型血,但兩者濺上的時間卻相差無幾,兩種血液發生了互溶。我當時先用紗布小心地採下上層血液,接著又對下層進行採樣鑑定。但如果光這麽做的話,鑑定結果就是ab型了。原因是表層血樣已經徹底被汙染了。”
“那又該怎麽做呢?”
“當然是要進行更進一步的調查。隻要仔細觀察一下,就會發現血跡的邊緣部分存在a型或b型的血液單體。而兩種血型交疊的地方,有些因為濺到的血量很少,血液得以迅速凝結,接著我們又從這些地方中篩選出兩次濺血時間差最大的地方進行取樣鑑定。就得出了結論,最初濺上的是a型血,然後是b型。因此首先遇害的是河合的妻子,之後才是丈夫。而且沒有女兒的ab血型。至少我檢查過的室內物品上沒有。寺崎老師也得出了相同的結論。”
“河合夫婦都是被人砍斷頸動脈而死,如此一來,出血量應該不少吧?”
“嗯,保險箱和文件上都沾滿了血跡。”
“如此說來,兇手身上應該也濺到了大量鮮血吧?”
“這種可能性很大。”
“您在審判時是否提到過這一點呢?”
“沒有。因為沒人問起,我也就沒說。”
“哦……”
確實,當時被告根本沒對指控進行過爭辯。
“我記得老師您曾說過,發現河合屍體的地方就是他被人砍下頭顱的地方,對吧?”
“嗯,我說過。”
“有什麽根據嗎?”
“我會這麽說,是因為河合是突然死亡的。這一點是根據現場照片和證物上所看到的出血量判斷的。在突然死亡的情況下,體內的血液一時還不會凝固,不像病死,血液會迅速凝固。因此,不管何種方式造成的突然兀亡,血液都會噴湧而出。”
“這是為什麽呢?”
“因為在突然死亡的情況下,身體內的酶還未遭到破壞,所以血液不會迅速凝固。因此,即便是在河合死亡一段時間後再去切斷他的頸部,也會有大量血液流出。而從現場照片來看,發現屍體的地方確實有大量血跡,如果是在其他地方發生的,就無法解釋這麽大的出血量了。”
“原來如此。”吉敷點了點頭,這樣的說法很有道理,“老師您覺得兇手為何要砍斷屍體的頭,並將它帶走呢?”
“這我就不大清楚了。這並非我的專業,我也沒有任何資格發表意見。”
“檢察方說,兇手作案後又提著死者的頭到北上川河邊清洗兇器,並將頭顱掩埋在了那裏。”
“是嗎?如果能讓我親眼看一下死者的頭部,或許還能進行一番推測。可光憑這幾句話,我實在是無能為力。”
“剛才您說過,突然死亡的屍體,血液是不會立刻凝固的,對吧?”
“對。”
“那麽,要是皮膚上沾到這具屍體流出的血,會不會也很難凝固呢……”
“啊,不是的。這種情況下,血液同樣會在七分鍾左右凝結。”
“是嗎?但當時出血量很大,兇手必須找個地方清洗,這一推測沒錯吧?”
“這一點應該沒錯。”
“所以檢查方才說兇手去了北上川……在村川老師看來,是否有什麽可以反駁這一推測的證據呢?”
“沒有。”村川邊說邊搖了搖頭。
6
由紀子在身邊做著語文作業。雖然通子在二樓單獨給她弄了一個房間,但她卻總愛在樓下的飯桌上做作業,估計是想和媽媽在一起吧。通子說過很多次,讓她回自己的房間去做作業,但隻要一有機會,由紀子還是會跑下來,在飯桌上攤開教科書和作業本。所以最近通子也懶得再說她了。家教之類的問題,適可而止就好。隧她去吧。
由紀子最擅長的科目是語文,因此做起來很快。看圖寫話、作文、番茄幼苗的生長觀察日記,不到半小時她就都能寫好,這一點倒挺值得讚賞。這和通子小時候完全不同。通子在像由紀子這麽大的時候,語文可沒有這麽好。不,或許可以說通子並不喜歡語文。雖然喜歡構思故事,卻從沒想過要把自己想的故事寫成作文交給老師。通子覺得學校裏的解答永遠是一成不變的,設法迎合老師們的想法而寫出的東西沒有一點意思。
然而由紀子卻很享受做語文作業時的感覺。寫完語文作業她又在通子給她的本子上畫起畫來,畫完還在旁邊配上文字。但通子其實想讓由紀子別弄這些與學習無關的事,要麽做做其他科目的練習,要麽預習一下新課程。不過想到平日裏學校布置的作業已經夠多的了,通子又心生不忍,話到嘴邊又吞了回去。由紀子有時會把畫好的畫折好塞進信封,煞有介事地遞給通子,並認真地囑咐通子過一會兒再拆,接著匆忙跑上二樓。待通子一個人不解地把信拆開,才發現裏邊是一張通子製作雕金作品時的畫像,旁邊還寫著一行小字:媽媽加油!這是護身符。通子瞬間熱淚盈眶,同時內心欣喜不已,慶幸自己剛才沒有叱責由紀子。這張畫仿佛清潔了她的心靈,讓她不由得開始反省自己的生活態度。
由紀子是個很乖的孩子,有時通子甚至會驚奇,自己這樣一個人,居然會生下如此乖巧的孩子。女兒性格直率,與自己完全不同。自己小時候從未對父親或母親德子做過這樣的事。當時的自己隻注重效率,感覺就像以前的日本小企業一樣,覺得隻要把成績搞上去,就能換來父母的喜悅。人生的競爭那麽嚴酷,與其浪費時間給父母寫一封信、畫一幅畫,還不如去多背幾個公式。
想來父母應該也這麽想。如果自己像由紀子那樣給母親寫封信,母親八成隻會無動於衷地告訴通子以後別幹這種事了,做這個的時間不如拿來好好學習,這樣子母親才會更加開心。母親肯定會這麽說的。現在心情不好時,通子也會想對由紀子說這樣的話。母親留在自己身上的烙印如此之深,很難改變。
母親會有那種心理,原因出在那個時代上,社會中普遍存在著一種長輩要嚴厲對待晚輩和下屬的風潮。雖然如今的日本人已經明白這是一種錯誤想法,學校的教育也崇尚讓學習變得更快樂、實用一些。比如在語文課上學了新的字,就在給父母寫的信中用好了。這樣不光能記住字的寫法,還能讓父母感動開心。漢字本來就是要寫給別人看的,並不是為了在學校裏取得好分數。
看到由紀子這樣,通子不由得感激起吉敷來。這都是吉敷遺傳給由紀子的美德,他雖然並不這麽善於表達,性格中卻確實有拯救他人、幫助弱者的因子。而且他的這種想法並不是什麽大道理的產物,而是與生俱來的特質,與他所從事的職業沒有半點關聯。想去做的人,不用人說自然會去做,不想去做的人,怎樣都不會去做的,僅此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