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以那晚通子並沒有走進玄關,而是直接走到庭院中,朝簷廊而去。庭院很寬,種著不少樹木花草,但全都被壓在皚皚白雪之下。腳下的積雪很硬,已被無數的木屐印和鞋印弄得汙穢不堪。
雖然通子不喜歡這個家,唯獨一處地方能讓她歡喜的,就是鑲著玻璃門的簷廊。透過模糊的玻璃,可以看到房間白色的紙拉門。拉門後昏黃的燈泡散發出溫暖朦朧的光芒。再往前,則是麻衣子蹲著的身影。
在身處盛岡的那段少女時代的晦暗記憶中,麻衣子是唯一能讓通子內心感到平靜的人。那天傍晚發生那件事時通子還年幼,並且處於慌亂狀態之中,無法分清眼前的究竟是現實還是夢境。但通子模糊記得,自己當時腳步匆匆地踩過汙穢的積雪,向著麻衣子的身影走去。
透過玻璃門隻能看到輪廓的她,一定正在欣賞庭院裏的雪景吧。看到通子的身影突然出現,麻衣子嚇了一跳,趕忙起身拉開玻璃門的插銷。通子本想敲敲玻璃提醒麻衣子一聲,看來已無須如此。通子走進寒冷的庭院,呆呆地望著麻衣子,放下了懸著的心。
玻璃門嘩啦一聲打開。通子在石階上放好木屐,趕忙跑上簷廊。她稍微猶豫了一下,接著緩緩抱住麻衣子。母親時常斥責通子,不許她從簷廊進屋,讓她從玄關繞過去。但這時她已顧不得那麽多了,她跑進廚房,任由木屐那樣放著,把冰冷的臉頰深深埋進麻衣子的胸膛。
這已經不是通子和麻衣子的第一次相擁了。然而之前的每一次,都是麻衣子主動把通子擁入懷中,這是通子頭一次主動抱住麻衣子。究其原因,大概是因為麻衣子從東京到通子家還不到半年時間。
麻衣子身上有股很特別的氣味,要形容這種氣味很難。倒也算不上是什麽好聞的氣味,感覺像是長年臥病在床的人身上的那股味兒。也可以說是疾病的氣味。還摻雜些舊書、墨汁及宣紙的氣味。通子很喜歡這股味兒。每次聞到,她都感到心平氣靜。莫非這也是血緣相通的緣故?
通子沒有哭。過度的驚嚇讓她無法出聲。再加上是在麻衣子麵前,讓她有所保留。若換作母親,她或許會號啕大哭。但在父親和麻衣子麵前,不知為何,通子就是哭不出來。另外,如果和麻衣子太過親近的話,會惹得母親不開心。
通子在麻衣子的臂彎中不住地發抖。麻衣子緊緊抱著通子,艱難地關上玻璃門,重新坐回到坐墊上。麻衣子顯得很開心。她一邊笑著哄逗通子,一邊看準時機,詢問通子到底發生了什麽事。
她那獨特的東京腔,以及難以言喻的柔和聲調,讓通子緊張的心得到了幾分緩解。通子慢慢向她講述自己剛才經歷的難以置信的恐怖。不,是或許講述過。時至今日,那段內容早已記不清了。
現在回想起來,通子記得當時她心裏早已做好了遭人嘲笑的準備。為什麽會這麽想?既然真的體驗了那樣的恐懼,為什麽還會擔心被嘲笑?對方會替自己擔心倒是理所當然。不管麵對怎樣的事,孩子們所採取的行動,大致都會遭到大人們的這種對待。
然而,麻衣子絲毫沒有像通子所害怕的那樣嘲笑。她隻是一味地替通子擔心,用盡一切話語來安慰通子。通子為麻衣子的真誠感動不已。遺憾的是,如今通子怎麽都回憶不起當時麻衣子具體說些什麽了。
看到通子的雙手沾滿鮮血,麻衣子從懷裏掏出紙,小心翼翼地替通子擦拭。她是如此地心痛。看到她那副心疼的模樣,早已習慣了母親的粗野和跋扈的通子感到有些吃驚。麻衣子再次把通子緊緊擁入懷中。過了好一會兒,麻衣子才放開雙手,那一瞬,通子瞥到了麻衣子眼眶中噙著的淚花。從這一刻起,通子便對這個謎一般的女人產生了一種更勝於母親的信任感。
然而隨後麻衣子說出的話,不禁讓通子懷疑自己的耳朵。對,沒錯,通子清楚地記起來了。當時她的確說了句令人震驚的話,其他的一切都已忘卻,唯有她那句話,通子至今記憶猶新。
3
當時,麻衣子竟然對通子說了句“一起去看看吧”。
這話把通子嚇得顫抖起來,並堅決拒絕。因為她已下定決心,再也不去那裏了。那個被砍掉腦袋的男人,脖子汩汩地流出鮮血,向自己追來。最後終於被他追上,抱在懷裏。即便是在長大成人後的今天,讓她到那樣的地方去也是不敢想像的。更何況通子當時還是個孩子,就更是如此了。
然而麻衣子非常執拗。她用手帕幫通子擦幹淨眼淚,笑著說:“今天時間不早了,外麵挺黑的,而且馬上就要吃晚飯了。我們明天去看看吧,好嗎?”
麻衣子說了好幾次。她的好奇心很強,雖然通子不大情願,但還是認識到了這一點。
通子當然不願意去。但畢竟和麻衣子之間還不太熟,有點不好意思拒絕,所以當時她不置可否地點了點頭。
後來又發生了什麽呢?應該是和父親一起吃了晚飯,但通子已經全部記不起來了。估計那晚的餐桌也和往常一樣枯燥乏味吧。席間,有關之前自己所經歷的可怕事件,通子一句都沒對父母提起。打那以後,這更成了通子的一種慣常態度。開心也好、傷心也罷,通子隻會對麻衣子說,卻不會對父母說。麵對父母,除了生活中必要的交談外,通子從不多說一句話。究其原因,大概是母親的反應總是不溫不火,給人感覺囂張跋扈。對於通子平日的情緒,她根本毫無興趣。
第二天醒來之後又發生了什麽呢?腦海中已沒有準確的記憶,隻記得那天晴空萬裏,天氣很好。或許也正因如此,父親才會同意患病的麻衣子出門散步的吧。這種事一般都要父親點頭同意,這可能是父母之間達成的協議。
印象中的麻衣子體弱多病,被幽禁在家中,就連出去買些東西也無法隨心所欲。通子當時還是個孩子,多虧發生了那樣的事,她才知道麻衣子的情況。“啊,好開心,他同意我外出了。”通子記得麻衣子帶著自己離開家時,曾經這樣說過。
現在回想起來,這句話如同女學生說出的,十分幼稚。但當時通子心裏卻並沒有這樣的想法。對當時的通子而言,麻衣子是個比自己要年長許多的成年人。
事實上,當時的麻衣子也不過是個小姑娘罷了。當年通子六歲,麻衣子應該隻有二十歲。通子與麻衣子之間的年齡差,就隻有區區十四歲。
走出家門之後又往哪邊去了呢?從這裏開始,通子的記憶再次出現混亂,沒有絲毫真實感。走出家門後究竟是往左還是往右,如今通子已經完全想不起來了。
走在盛岡那堆滿積雪的冬日街道上,腳下的感覺就像在天堂漫步一樣飄忽。也可能是強烈的恐懼令通子產生了這樣的幻覺。或許這也是一種逃避方法吧。但因為逃避的作用沒能充分發揮出來,路上的風景反而在記憶中化為半透明。是現實?還是夢境?通子完全拿不準。
而且在通子的記憶中沒有冷的感覺。這一點讓她感覺非常不可思議。也沒有疲憊的感覺。記得當時她們倆走了很久,可自己那六歲的雙腿卻未感覺到絲毫疲憊。所以通子總覺得這段記憶很不真實。
雖然通子不喜歡這個家,唯獨一處地方能讓她歡喜的,就是鑲著玻璃門的簷廊。透過模糊的玻璃,可以看到房間白色的紙拉門。拉門後昏黃的燈泡散發出溫暖朦朧的光芒。再往前,則是麻衣子蹲著的身影。
在身處盛岡的那段少女時代的晦暗記憶中,麻衣子是唯一能讓通子內心感到平靜的人。那天傍晚發生那件事時通子還年幼,並且處於慌亂狀態之中,無法分清眼前的究竟是現實還是夢境。但通子模糊記得,自己當時腳步匆匆地踩過汙穢的積雪,向著麻衣子的身影走去。
透過玻璃門隻能看到輪廓的她,一定正在欣賞庭院裏的雪景吧。看到通子的身影突然出現,麻衣子嚇了一跳,趕忙起身拉開玻璃門的插銷。通子本想敲敲玻璃提醒麻衣子一聲,看來已無須如此。通子走進寒冷的庭院,呆呆地望著麻衣子,放下了懸著的心。
玻璃門嘩啦一聲打開。通子在石階上放好木屐,趕忙跑上簷廊。她稍微猶豫了一下,接著緩緩抱住麻衣子。母親時常斥責通子,不許她從簷廊進屋,讓她從玄關繞過去。但這時她已顧不得那麽多了,她跑進廚房,任由木屐那樣放著,把冰冷的臉頰深深埋進麻衣子的胸膛。
這已經不是通子和麻衣子的第一次相擁了。然而之前的每一次,都是麻衣子主動把通子擁入懷中,這是通子頭一次主動抱住麻衣子。究其原因,大概是因為麻衣子從東京到通子家還不到半年時間。
麻衣子身上有股很特別的氣味,要形容這種氣味很難。倒也算不上是什麽好聞的氣味,感覺像是長年臥病在床的人身上的那股味兒。也可以說是疾病的氣味。還摻雜些舊書、墨汁及宣紙的氣味。通子很喜歡這股味兒。每次聞到,她都感到心平氣靜。莫非這也是血緣相通的緣故?
通子沒有哭。過度的驚嚇讓她無法出聲。再加上是在麻衣子麵前,讓她有所保留。若換作母親,她或許會號啕大哭。但在父親和麻衣子麵前,不知為何,通子就是哭不出來。另外,如果和麻衣子太過親近的話,會惹得母親不開心。
通子在麻衣子的臂彎中不住地發抖。麻衣子緊緊抱著通子,艱難地關上玻璃門,重新坐回到坐墊上。麻衣子顯得很開心。她一邊笑著哄逗通子,一邊看準時機,詢問通子到底發生了什麽事。
她那獨特的東京腔,以及難以言喻的柔和聲調,讓通子緊張的心得到了幾分緩解。通子慢慢向她講述自己剛才經歷的難以置信的恐怖。不,是或許講述過。時至今日,那段內容早已記不清了。
現在回想起來,通子記得當時她心裏早已做好了遭人嘲笑的準備。為什麽會這麽想?既然真的體驗了那樣的恐懼,為什麽還會擔心被嘲笑?對方會替自己擔心倒是理所當然。不管麵對怎樣的事,孩子們所採取的行動,大致都會遭到大人們的這種對待。
然而,麻衣子絲毫沒有像通子所害怕的那樣嘲笑。她隻是一味地替通子擔心,用盡一切話語來安慰通子。通子為麻衣子的真誠感動不已。遺憾的是,如今通子怎麽都回憶不起當時麻衣子具體說些什麽了。
看到通子的雙手沾滿鮮血,麻衣子從懷裏掏出紙,小心翼翼地替通子擦拭。她是如此地心痛。看到她那副心疼的模樣,早已習慣了母親的粗野和跋扈的通子感到有些吃驚。麻衣子再次把通子緊緊擁入懷中。過了好一會兒,麻衣子才放開雙手,那一瞬,通子瞥到了麻衣子眼眶中噙著的淚花。從這一刻起,通子便對這個謎一般的女人產生了一種更勝於母親的信任感。
然而隨後麻衣子說出的話,不禁讓通子懷疑自己的耳朵。對,沒錯,通子清楚地記起來了。當時她的確說了句令人震驚的話,其他的一切都已忘卻,唯有她那句話,通子至今記憶猶新。
3
當時,麻衣子竟然對通子說了句“一起去看看吧”。
這話把通子嚇得顫抖起來,並堅決拒絕。因為她已下定決心,再也不去那裏了。那個被砍掉腦袋的男人,脖子汩汩地流出鮮血,向自己追來。最後終於被他追上,抱在懷裏。即便是在長大成人後的今天,讓她到那樣的地方去也是不敢想像的。更何況通子當時還是個孩子,就更是如此了。
然而麻衣子非常執拗。她用手帕幫通子擦幹淨眼淚,笑著說:“今天時間不早了,外麵挺黑的,而且馬上就要吃晚飯了。我們明天去看看吧,好嗎?”
麻衣子說了好幾次。她的好奇心很強,雖然通子不大情願,但還是認識到了這一點。
通子當然不願意去。但畢竟和麻衣子之間還不太熟,有點不好意思拒絕,所以當時她不置可否地點了點頭。
後來又發生了什麽呢?應該是和父親一起吃了晚飯,但通子已經全部記不起來了。估計那晚的餐桌也和往常一樣枯燥乏味吧。席間,有關之前自己所經歷的可怕事件,通子一句都沒對父母提起。打那以後,這更成了通子的一種慣常態度。開心也好、傷心也罷,通子隻會對麻衣子說,卻不會對父母說。麵對父母,除了生活中必要的交談外,通子從不多說一句話。究其原因,大概是母親的反應總是不溫不火,給人感覺囂張跋扈。對於通子平日的情緒,她根本毫無興趣。
第二天醒來之後又發生了什麽呢?腦海中已沒有準確的記憶,隻記得那天晴空萬裏,天氣很好。或許也正因如此,父親才會同意患病的麻衣子出門散步的吧。這種事一般都要父親點頭同意,這可能是父母之間達成的協議。
印象中的麻衣子體弱多病,被幽禁在家中,就連出去買些東西也無法隨心所欲。通子當時還是個孩子,多虧發生了那樣的事,她才知道麻衣子的情況。“啊,好開心,他同意我外出了。”通子記得麻衣子帶著自己離開家時,曾經這樣說過。
現在回想起來,這句話如同女學生說出的,十分幼稚。但當時通子心裏卻並沒有這樣的想法。對當時的通子而言,麻衣子是個比自己要年長許多的成年人。
事實上,當時的麻衣子也不過是個小姑娘罷了。當年通子六歲,麻衣子應該隻有二十歲。通子與麻衣子之間的年齡差,就隻有區區十四歲。
走出家門之後又往哪邊去了呢?從這裏開始,通子的記憶再次出現混亂,沒有絲毫真實感。走出家門後究竟是往左還是往右,如今通子已經完全想不起來了。
走在盛岡那堆滿積雪的冬日街道上,腳下的感覺就像在天堂漫步一樣飄忽。也可能是強烈的恐懼令通子產生了這樣的幻覺。或許這也是一種逃避方法吧。但因為逃避的作用沒能充分發揮出來,路上的風景反而在記憶中化為半透明。是現實?還是夢境?通子完全拿不準。
而且在通子的記憶中沒有冷的感覺。這一點讓她感覺非常不可思議。也沒有疲憊的感覺。記得當時她們倆走了很久,可自己那六歲的雙腿卻未感覺到絲毫疲憊。所以通子總覺得這段記憶很不真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