剛回家,他一倒在床上,便抱著他夫人的棉衣深深地睡去了。
醒來的時候,天色已經早亮了。心尖不住地狂跳,前腦非常沉重,而且隱隱作痛。他口渴得什麽似的,幾次想起床尋茶水喝,但都沒有勇氣。最後他終竟忍耐不住,推開棉被抬起半身來時,他才看見桌上正放著茶壺和茶杯,原來芳塢在他睡時已經給他預備好了。啊,友情的甘露!他接連呷了幾杯,一股清涼的滋味一直透進他的心底。他想趁勢起床,但頭腦總是沉重得難耐,他又依然倒下去睡著。
——“愛牟,怎麽樣了?還不起來。”芳塢走進房來催他。
他說:“不行,我頭痛,你和尼特兩人去罷,我今天不能去了。”
——“起來喲,趕快,你起來便會好的。已經七點鍾,趕七點三十分鍾的車還來得及。”
芳塢說著便下樓去了,他在床上還遲疑了一會,結局還是坐了起來。不去覺得對不住朋友,便留在家中也還是一樣受苦,他便決心起了床。但是,頭總是昏騰騰地作痛,走起路來總覺得有點搖晃的意思。
七點三十分的車他們也趕不及了,便又改乘九點半鍾的快車。上車的時候,三等車的人已經坐滿,芳塢和尼特隻在車外站著,愛牟一個人卻去找到了一個座位來坐下了。他隻呆呆地坐著,鄰近的人都向他投視一瞥疑怪的眼光。他心裏時常起著不平的抗議。車出上海以後,窗外一片荒涼的平原,躺在淡淡的陽光裏,他覺得這種風光就和他自己的心境一樣。
車到蘇州時,下車的人很多,芳塢和尼特才得走進車來。
——“愛牟,你怎麽樣了?腦子不痛了嗎?”芳塢一進車來便關心著他。
——“已經不痛了,究竟還是來了的好。假使呆在家裏,包管有兩三天是不會舒服的。”
談不兩句話,愛牟又沉默著了。他看見尼特坐在車隅看書,芳塢貪看著車外的景物,心裏很羨慕他們的自由,隻他自己是在繭中牢束著的蠶蛹。灰色的蘇州古城漸漸移到車後去了,愛牟隨著車輪的聲音低低地謳吟了起來,聲音高的時候,聽得的是“……吳山點點愁……恨到歸時方始休……”的幾句。
無錫的惠山遠從荒茫中迎接前來,錫山上未完成的白塔依然還是四年前的光景。四年前愛牟本在惠山下住過。他因為生活的不安,在那年的四月,向學校告了半年的假離別了他的妻子,從日本跑回了上海。上海的煩囂不宜於他著述的生涯,他就好象灼熱的沙漠上折了翅膀的一隻小鳥,他心中焦的得什麽似的。一直到七月,因友人盛稱惠山的風光,並因鄉下生活的簡易,他便決計遷來。起初原擬在山下靜靜地譯述一兩部著作,但是惠山的童裸,山下村落的穢雜,蚊蚋的猖狂,竟使他大失所望。他住不兩天接到從上海轉寄來的他夫人的信,說是因為房金欠了兩個月,房主人迫著他們遷徙了。他拿著信,一個人走上頭茅峰去,對著曉霧蒙蒙中的旭日,思念著他寄留在東海島上的可憐的妻兒,他的眼淚流在臉上,知道他的苦痛的怕隻有頭茅峰上的石頭。他那時終竟不能安定,便在當日又匆匆地折回了上海。
頭茅峰上的石頭已漸漸可以辨別了,新愁舊恨一時湧上心頭,愛牟又苦到不能忍耐了,“啊啊,我為什麽到這裏來!我是來尋樂的嗎?現在是該我尋樂的時候嗎?這兒是可以尋樂的地點嗎?我為什麽到這裏來?我想做的長篇不是還全未著手嗎?啊,我這糊塗蟲!……”他一麵悔恨著,但不容情的火車已把他拖進了無錫車站。芳塢和尼特催著他下了車,他在月台上走著,打算就改乘同時到站的下行車,折回上海;遲遲疑疑地走到出口處時,嘉華和瘦蒼兩人又早捉著了他的兩手了。
嘉華和瘦蒼兩人在車站上已經等了他們半天了,另外聽說還有,一位朋友想私下見他們一麵的,也同在車站上等著,他為友人們的濃情所激動,他的精神才漸漸蘇活了轉來,“啊,真醜!真醜!我簡直沒有骨頭!”他們握著手一直走到繁華的市上,在一家飯館裏用了中飯,便同路繞道惠山,再向太湖出發。
童童的惠山,淺淺的惠山,好象睡著了幾條獐子一樣的惠山,一直把他們招引到了腳底。他們走過了運河了,一千四百年前隋煬帝的二百裏錦帆空遺下一江昏水。“啊,榮華到了帝王的絕頂,又有什麽?隻可惜這昏昏的江水中還吞沒了許多藝術家的心血呢!……你錫山上的白塔,你永遠不能完成的白塔,你就那樣也盡有殘缺的美,你也莫用怨人的棄置了。……叢雜的祠堂和生人在山下爭隙;這兒隻合是死人的住所,但是在這茫茫天地之間,古今來又真有幾個生人存在呢?……永流不涸的惠泉喲,你是哀憐人世的清淚,你是哀憐宇宙的清淚,我的影子落在你的眼中,我願常在這樣的淚泉裏浸洗。……”
空氣是很清新的,在冷冷的感觸中已經含有幾分溫意。走向太湖的路上沿途多栽桑木,農人已在鋸伐枝條,預備替綠女紅男養織出遊春的資料。迎麵成群的學子欣欣歸來,梅影湖光雖還保留在他們健康的頰上,但在他們匆匆的步武聲中已在預告著明朝的課堂鈴響了。隻有幽閑拓大的水牛,間或有一二隻放在空蕪的草地上,帶著個形上學家的麵孔,好象在嘲笑人生忙碌的光景。路雖寬廣,但因小石麵就,畢竟崎嶇不平,愛牟右腳上的皮鞋,因在腳底正中早已穿破了一個窟窿,他走起路來總覺得腳心有些微痛。他跛蹇著跟在同人的後頭,行路是很緩慢的。他們約摸走了一個鍾頭的光景,將近要到茶巷了。瘦蒼止住腳,叫嘉華引他們到東大池去,他到茶巷去尋人力車來再往太湖。
——“東大池?是什麽名勝地嗎?”愛牟忍不住向嘉華發問了。
——“這裏有一家別墅,是我們去年替你找就的。去年我們幾次寫信給你,叫你來你總不來,現刻還空著呢。我們去看一看罷,你看了定會滿意。”
去年愛牟回國的時候,本打算不住在上海,想在鄰近的鄉下卜居,以便從事著作並領略些江南風味。嘉華們聽了,便邀他往無錫。但是無錫他是到過的地方,三年前失望的經驗使他生了戒心,所以終竟沒有放下決心。在再將近一年,無錫他不曾來,別處他也不曾去,蟄居在上海市中使他從前的計劃歸了泡影,連他自己的妻兒也不能不折回日本去了。這是他失敗史中的一頁,從此不能扯去的一頁!
瘦蒼走向茶巷去了,四人改途向北,折入田地中的一條支路上去。路直趨山麓,走不多遠有小學校舍一間,校門都是嚴閉著的。轉過校舍後現出一麵溶溶的大池,池水碧綠而不能見底。池形如象倒打一個問號一樣,在撇尾的一點處,一座大理石的洋亭,是兩疊兩進的結構。亭下有石檻臨池,左右有月橋,下通溪水。池之彼岸有鬆木成林,樹雖不古而幽雅成趣。三麵環山,左右形如環抱。愛牟和芳塢尼特都驚異了起來。
——“啊,有這樣好的地方!”
醒來的時候,天色已經早亮了。心尖不住地狂跳,前腦非常沉重,而且隱隱作痛。他口渴得什麽似的,幾次想起床尋茶水喝,但都沒有勇氣。最後他終竟忍耐不住,推開棉被抬起半身來時,他才看見桌上正放著茶壺和茶杯,原來芳塢在他睡時已經給他預備好了。啊,友情的甘露!他接連呷了幾杯,一股清涼的滋味一直透進他的心底。他想趁勢起床,但頭腦總是沉重得難耐,他又依然倒下去睡著。
——“愛牟,怎麽樣了?還不起來。”芳塢走進房來催他。
他說:“不行,我頭痛,你和尼特兩人去罷,我今天不能去了。”
——“起來喲,趕快,你起來便會好的。已經七點鍾,趕七點三十分鍾的車還來得及。”
芳塢說著便下樓去了,他在床上還遲疑了一會,結局還是坐了起來。不去覺得對不住朋友,便留在家中也還是一樣受苦,他便決心起了床。但是,頭總是昏騰騰地作痛,走起路來總覺得有點搖晃的意思。
七點三十分的車他們也趕不及了,便又改乘九點半鍾的快車。上車的時候,三等車的人已經坐滿,芳塢和尼特隻在車外站著,愛牟一個人卻去找到了一個座位來坐下了。他隻呆呆地坐著,鄰近的人都向他投視一瞥疑怪的眼光。他心裏時常起著不平的抗議。車出上海以後,窗外一片荒涼的平原,躺在淡淡的陽光裏,他覺得這種風光就和他自己的心境一樣。
車到蘇州時,下車的人很多,芳塢和尼特才得走進車來。
——“愛牟,你怎麽樣了?腦子不痛了嗎?”芳塢一進車來便關心著他。
——“已經不痛了,究竟還是來了的好。假使呆在家裏,包管有兩三天是不會舒服的。”
談不兩句話,愛牟又沉默著了。他看見尼特坐在車隅看書,芳塢貪看著車外的景物,心裏很羨慕他們的自由,隻他自己是在繭中牢束著的蠶蛹。灰色的蘇州古城漸漸移到車後去了,愛牟隨著車輪的聲音低低地謳吟了起來,聲音高的時候,聽得的是“……吳山點點愁……恨到歸時方始休……”的幾句。
無錫的惠山遠從荒茫中迎接前來,錫山上未完成的白塔依然還是四年前的光景。四年前愛牟本在惠山下住過。他因為生活的不安,在那年的四月,向學校告了半年的假離別了他的妻子,從日本跑回了上海。上海的煩囂不宜於他著述的生涯,他就好象灼熱的沙漠上折了翅膀的一隻小鳥,他心中焦的得什麽似的。一直到七月,因友人盛稱惠山的風光,並因鄉下生活的簡易,他便決計遷來。起初原擬在山下靜靜地譯述一兩部著作,但是惠山的童裸,山下村落的穢雜,蚊蚋的猖狂,竟使他大失所望。他住不兩天接到從上海轉寄來的他夫人的信,說是因為房金欠了兩個月,房主人迫著他們遷徙了。他拿著信,一個人走上頭茅峰去,對著曉霧蒙蒙中的旭日,思念著他寄留在東海島上的可憐的妻兒,他的眼淚流在臉上,知道他的苦痛的怕隻有頭茅峰上的石頭。他那時終竟不能安定,便在當日又匆匆地折回了上海。
頭茅峰上的石頭已漸漸可以辨別了,新愁舊恨一時湧上心頭,愛牟又苦到不能忍耐了,“啊啊,我為什麽到這裏來!我是來尋樂的嗎?現在是該我尋樂的時候嗎?這兒是可以尋樂的地點嗎?我為什麽到這裏來?我想做的長篇不是還全未著手嗎?啊,我這糊塗蟲!……”他一麵悔恨著,但不容情的火車已把他拖進了無錫車站。芳塢和尼特催著他下了車,他在月台上走著,打算就改乘同時到站的下行車,折回上海;遲遲疑疑地走到出口處時,嘉華和瘦蒼兩人又早捉著了他的兩手了。
嘉華和瘦蒼兩人在車站上已經等了他們半天了,另外聽說還有,一位朋友想私下見他們一麵的,也同在車站上等著,他為友人們的濃情所激動,他的精神才漸漸蘇活了轉來,“啊,真醜!真醜!我簡直沒有骨頭!”他們握著手一直走到繁華的市上,在一家飯館裏用了中飯,便同路繞道惠山,再向太湖出發。
童童的惠山,淺淺的惠山,好象睡著了幾條獐子一樣的惠山,一直把他們招引到了腳底。他們走過了運河了,一千四百年前隋煬帝的二百裏錦帆空遺下一江昏水。“啊,榮華到了帝王的絕頂,又有什麽?隻可惜這昏昏的江水中還吞沒了許多藝術家的心血呢!……你錫山上的白塔,你永遠不能完成的白塔,你就那樣也盡有殘缺的美,你也莫用怨人的棄置了。……叢雜的祠堂和生人在山下爭隙;這兒隻合是死人的住所,但是在這茫茫天地之間,古今來又真有幾個生人存在呢?……永流不涸的惠泉喲,你是哀憐人世的清淚,你是哀憐宇宙的清淚,我的影子落在你的眼中,我願常在這樣的淚泉裏浸洗。……”
空氣是很清新的,在冷冷的感觸中已經含有幾分溫意。走向太湖的路上沿途多栽桑木,農人已在鋸伐枝條,預備替綠女紅男養織出遊春的資料。迎麵成群的學子欣欣歸來,梅影湖光雖還保留在他們健康的頰上,但在他們匆匆的步武聲中已在預告著明朝的課堂鈴響了。隻有幽閑拓大的水牛,間或有一二隻放在空蕪的草地上,帶著個形上學家的麵孔,好象在嘲笑人生忙碌的光景。路雖寬廣,但因小石麵就,畢竟崎嶇不平,愛牟右腳上的皮鞋,因在腳底正中早已穿破了一個窟窿,他走起路來總覺得腳心有些微痛。他跛蹇著跟在同人的後頭,行路是很緩慢的。他們約摸走了一個鍾頭的光景,將近要到茶巷了。瘦蒼止住腳,叫嘉華引他們到東大池去,他到茶巷去尋人力車來再往太湖。
——“東大池?是什麽名勝地嗎?”愛牟忍不住向嘉華發問了。
——“這裏有一家別墅,是我們去年替你找就的。去年我們幾次寫信給你,叫你來你總不來,現刻還空著呢。我們去看一看罷,你看了定會滿意。”
去年愛牟回國的時候,本打算不住在上海,想在鄰近的鄉下卜居,以便從事著作並領略些江南風味。嘉華們聽了,便邀他往無錫。但是無錫他是到過的地方,三年前失望的經驗使他生了戒心,所以終竟沒有放下決心。在再將近一年,無錫他不曾來,別處他也不曾去,蟄居在上海市中使他從前的計劃歸了泡影,連他自己的妻兒也不能不折回日本去了。這是他失敗史中的一頁,從此不能扯去的一頁!
瘦蒼走向茶巷去了,四人改途向北,折入田地中的一條支路上去。路直趨山麓,走不多遠有小學校舍一間,校門都是嚴閉著的。轉過校舍後現出一麵溶溶的大池,池水碧綠而不能見底。池形如象倒打一個問號一樣,在撇尾的一點處,一座大理石的洋亭,是兩疊兩進的結構。亭下有石檻臨池,左右有月橋,下通溪水。池之彼岸有鬆木成林,樹雖不古而幽雅成趣。三麵環山,左右形如環抱。愛牟和芳塢尼特都驚異了起來。
——“啊,有這樣好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