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家海軍目前麵對的最大問題是什麽?


    那就是前衛戰打不贏,大艦隊有沒有把握打贏龍漢大艦隊。


    這其中的核心並不是皇家海軍的規模不夠,也不是皇家海軍素質不行。


    核心就是因為缺錢。


    皇家海軍對於艦艇質量的追求從未停止過,而海軍上將級戰列巡洋艦從誕生的一開始就注定背負了皇家海軍的榮耀。


    強大,快速,美麗,殉爆......劃掉!


    相比起另一個時空在建造過程中修改設計的胡德,本時空的德德醬可以說是史詩級的加強了。


    從某種程度上而言,海軍上將級的對戰目標很簡單,就是對標龍武級戰列巡洋艦,然後擊敗他!


    為此,海軍上將用上了不列顛尼亞推算中的龍武級戰列巡洋艦同款配置,320mm傾斜10度的裝甲麵對15英寸級別的火炮,在這個時代完全就是歎息之牆,15英寸的炮塔正麵和12英寸的司令塔,再加上15英寸的英國傳家寶,可以說是強而有力,而因為之前積攢許久的特別經費的動用,不列顛尼亞在海軍上將級戰列巡洋艦的建造資金問題上前所未有的寬裕,這也讓這一世界的胡德級終於彌補了很多防禦上的漏洞。


    而胡德級戰列巡洋艦也將會一口氣直接下7艘的訂單,並保持追加一艘訂單的權力。


    但問題是現在就算是下訂單船廠也不夠了。


    而這也是大英帝國真正感到難堪和疲憊的核心原因——國力不濟。


    費舍爾已經感受到了這種衰敗,因為現在的大英帝國就連繼續維持他的全球政策都難以做到,在龍漢宣布兩條奧斯曼土耳其軍艦加入龍漢海軍之後,就算是大英帝國也不得不開始放行,隨後這兩艘船順利的加入了土耳其海軍。


    現在的大英帝國可不想和龍漢爆發一場軍事衝突。


    而大英帝國不開工16英寸級炮艦的理由純粹是因為來不及。


    真的來不及。


    隨著伊麗莎白女王,複仇級的訂單塞滿了所有的船廠,就連海軍上將級在各方麵都確認了之後,海軍居然不能現在就下水他們的大玩具。


    可以說是十分的可惜。


    像龍漢那樣在一個船塢裏並排搞兩條船純粹就是一種赤裸裸的炫耀——你看我的船廠多大啊!


    而且和大多數人想的不一樣,盡管在計劃中將會由7艘海軍上將級戰列巡洋艦開工,但是這7艘戰列巡洋艦當中會有3艘部署到印度洋,作為戰略威懾。


    有人曾經質疑過費舍爾這樣做的含義,因為將皇家海軍最強大的三艘戰列巡洋艦派到印度洋這種看起來已經完全不可能守住的位置去,完全就是在搞笑。


    然而費舍爾駁回了的反對意見,他把手放在了桌子上,並表示:


    “保衛印度,就是在保衛大英帝國。”


    “龍漢帝國大洋艦隊主力必須在美洲地區保持震懾,這就給了我們機會,他們最強大的主力艦將會被迫在美洲地區,對美利堅合眾國保持優勢,我們隻需要3艘海軍上將級戰列巡洋艦,就可以在印度洋地區對龍漢海軍形成絕對優勢——這種優勢就好比龍漢的全27節艦隊麵對我們一樣。”


    “而龍漢迄今為止也沒有超過32節的主力艦,這就是同樣的道理——非對稱對抗和局部優勢,龍漢使用這種方法擊碎了我們的海軍霸權,但是同樣的,我們可以用這樣的方式在印度洋地區保證絕對優勢。”


    “紳士們,我們必須要保衛印度,如果我們連印度都失去了,那麽大英帝國甚至可能會輸掉未來的戰爭!”


    實話說,費舍爾的言論不無不可,甚至可以說是十分有道理的。


    德意誌帝國海軍在已經全麵開始爆產能的大英帝國皇家海軍麵前威脅開始下降,德意誌帝國海軍雖然拿到了神秘的東方技術,而且威脅不可同日而語,畢竟曆史上沒有超無畏艦,但是隨著大英帝國更早的拉出自己的造船產能,德國顯然已經逐漸在海軍競賽中落入下風。


    隨著特別海軍經費的注入和強大的造船業開動,1912-1913年將會是大英帝國的豐收之年,兩條聲望,五條女王和五條複仇將會全部完成建造,屆時大英帝國將會擁有整整13條戰列巡洋艦,8艘快速戰列艦(25節)和26艘慢速戰列艦,如果世界大戰依舊在預期的時間點爆發的話大英帝國甚至還能下水1-2條胡德。


    而與此相比,盡管德國海軍在這個時空空前強大,但很可惜依舊略遜一籌,哪怕戰爭依舊在曆史上的時間點爆發,他們也隻能有21條戰列艦和11條戰巡——這個數字已經被提高了很多了,因為在曆史上德國可沒有機會把巴伐利亞和馬肯森造完,更何況馬肯森會扛起380mm的重炮了。


    就算是這樣,在艦艇總數上,英國人在艦艇數量上是德國人的150%。


    你的質量優勢在我絕對的數量優勢麵前十分可笑。


    當然了,威脅也不是沒有的。


    得益於龍漢和德國雙方在海軍上麵的“密切”合作,德國人遠比曆史上更重視戰列巡洋艦,無論是扛起了350mm艦炮的德芙,還是380mm的馬肯森都可以說是強大無比,雖然麵對海軍上將有點遜色,但和本世界聲望相比也基本在伯仲之間。


    海蒂·希萊姆在德國內部翻譯了的《速度的戰略價值》(章北海著)這本書引起了較大的反響,這位曆史上的地中海魔術師本來就是德國海軍當中能力最強的那批,而這也直接導致德意誌帝國的快速艦隊受到了更多的資源傾斜。


    然而,更重要的問題是......費舍爾的印度戰略在某種程度是一廂情願的,因為這一切的前提在於龍武不會出現在印度洋,出現了這倆也是同級別的船。


    那我問你:


    你真的不會出現嗎?


    還有,這倆真的是同級嗎?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海權時代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鉛筆小說網隻為原作者瑩與哀傷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瑩與哀傷並收藏海權時代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