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s:我讀者人數不夠,所以我本來就沒有全勤一說,更新全憑自覺,而這本書從一開始到現在,哪怕每天1000字,我也堅持每天更下去了。


    ——————


    ——————


    其實相較於後世,龍漢和白鷹聯邦在坦克的運用上都十分的保守和古板,對於白鷹聯邦來說,坦克的唯一價值就是用來當作移動炮台,並搭載人員,因此他們的坦克可以攜帶數名成員,而與此相對的,龍漢的坦克現在就是個火力支援車,負責給步兵提供強而有力的直射火力支援,或者抵近步兵難以接近的掩體和工事,近距離摧毀它。


    相比起後世大名鼎鼎的“閃電戰”,龍漢現在缺失的東西還是太多了,從工程車輛,維修車輛到各種支援車輛龍漢現在都是空缺的,而墨西哥地區的環境又讓戰車和坦克的威力被無限縮減。


    實際上,真正製約龍漢軍隊裝甲部隊的作戰能力的,一方麵除了可靠性這個老生常談的問題以外,就是裝甲車輛現在自身脆弱的問題了。


    實際上坦克這個東西在索姆河第一次亮相之後,威力就已經沒那麽大了,德國人為了對抗協約國的坦克群,在資源有限的情況下充分發揮了自己的“聰明才智”,要知道整個戰爭期間協約國生產的坦克數量上千近萬,反而是德國人並沒有造出太多的坦克,然而直到戰爭結束,戰線還依舊在法國境內。


    這並不是說德國人人均雅利安超人手撕坦克。


    德國人1917年的戰術手冊當中有一條很重要的信息,那就是“集火坦克,他就會停下來”。


    這是因為這個時代的坦克從各方麵上來說都稱得上是趕工趕出來的,你隻要集火打上去,總會有問題的。


    當然,最核心的問題,一就在於這些坦克的可靠性。


    龍漢現在論精加工還算不得世界第一,龍漢現在所能造出來的車也僅僅是在這個時代的工業水平下極限迭代的產物,這代表著無論他看起來有多先進,跑三十公裏路他照樣在那兒不動彈。


    很多人都對於這玩意兒的可靠性有一種誤解,那就是我隻要在後方集中100輛坦克,那到前線至少還能有三分之一。


    然而事實上,這根本就是謠言。


    因為能到達預設陣地的坦克大概占總數的1\/3,在這個基礎上能夠發起進攻的坦克大約是這個數量的1\/3,然後能衝進對麵陣地的還得再x三分之一,也就是實際上來說,你集結100輛坦克,那麽能衝到對麵臉上的有三輛。


    所以,美洲戰場上南約總計投入了150輛戰車,迄今為止有1輛被正兒八經的擊毀,“平均每日損毀”數量大概在50-60輛之間,所有的坦克部隊基本上就是修車——趕路——修車——繼續趕路——繼續修車——繼續趕路,事實上這些部隊的進攻速度遠不如步兵。


    在一輪對墨西哥城外圍防線的進攻中,龍漢投入了總計16輛“成熟可靠”的白馬式輕型坦克,16輛車有15輛掉進了反坦克壕溝。


    什麽?你說還有最後一輛?


    那一輛還沒出發就“噗”的一聲放了個屁原地趴窩了。


    而在這方麵,采用木頭包鐵皮的白鷹聯邦居然意外的領先了一節,龍漢的車輛可靠性大約3%的話,那麽白鷹聯邦的坦克可靠性大概有個5%吧,畢竟木頭框架輕的很,半裸露的發動機和開放式炮塔也沒什麽複雜可言,渾身上下最複雜的也就是履帶和傳動結構了。


    所以說吧,龍漢在這片戰場上的坦克存在感並不高,甚至前來觀戰的不列顛尼亞,日耳曼尼亞等國家對於這玩意兒的實用性表示了質疑。


    然而,當這種新式的實驗坦克被拉上戰場之後,一切都改變了。


    因為這種看起來就像是倆大鐵盒子,方方正正疊在一起的戰車可靠性無與倫比的高!被狠狠的提高了!


    提高了多少呢?


    提高了整整5%,達到了驚世駭俗的8%!


    偉大!無需多言!


    你不要看不起這8%,實驗坦克總計投入30輛,8%就意味著整整兩輛車衝了進去!


    可喜可賀可喜可賀!


    而且憑借堅固的軀體,這兩輛車就仿佛是倆石頭一樣又臭又硬,白鷹聯邦發現重炮打不進城內,而不是重炮拿這玩意兒一點用都沒有!


    就像是一坨屎拉到一半被夾斷了一樣,卡在直腸裏上不去下不來。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海權時代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鉛筆小說網隻為原作者瑩與哀傷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瑩與哀傷並收藏海權時代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