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五章 時間差
權傾朝野你忌憚,我走你哭啥 作者:兮如風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當徐威重新回到朔州時,看到當地的百姓臉上都是笑容,朔州的主城也繁榮了不少。
雖然路麵不如秦國那麽暢通,但是時不時會有商人前來。
這都是他過去,根本沒看到過的景象。
“自從改了郡,咱們生活倒是好多了啊。”
“對呀,有了郡尉,安全也好了很多……”
一路上都是這樣的話。
當即,徐威就有了不好的預感。
他拋棄馬車,一路快馬加鞭從邊境朔州一路北上。
短短一個多月,楊束到底幹了什麽事情?
不對,大皇子到底在做什麽?
這些事情都不阻止,難道要等著楊束牢牢掌握燕國的大權嗎?
而在徐威飛馬往北趕的時候,已經來不及了。
他還沒到薊京,楊束和紅霓已經在燕帝的書房中,討論結果了。
“陛下,六部改善可能還需要時間,不過這段時間,下放的軍隊已經雷厲風行地進行了地方改革。”
楊束說著看向紅霓。
“父皇,這是改變以後的燕國地圖。”
“原本規劃不清的地方,全部有了序列。”
紅霓一邊說一邊拿出現在的燕國地圖。
“除了薊京周圍六村,其他地方均已改製。”
隨後她介紹起來:
燕國除去薊京周圍,守邊雁門鎮除外,一共兩州八郡十七縣。
以幽州和朔州為主,設立刺史一職,州丞和州尉負責管理和安全。
“如今八郡十七縣已經全部整改到位。”
“加上北邊牛羊引進,基本上解決了糧食問題。”
楊束負責輔助解釋。
糧食問題如果靠種田,需要一年才能慢慢解決。但是有北方的牛羊加上當地的雞鴨,就能在短時間解決掉。
當然長久來說,還是要靠種田解決糧食短缺。
“短短一個月,為何能做這麽多?”
“楊師,當年在秦國,你花了多久?”
看到現在的燕國地圖,連燕帝都驚歎無比。
一些連他都不知道小村子,現在已經改成縣,有了具體的規劃和分派的官員。
若要說大皇子牢牢把持朝政,那麽楊束就是幫助紅霓奪得整個燕國。
“陛下,燕國和秦國不同。”
“秦國用的是武力,而燕國用的是善舉。”
即便楊束對於當地百姓是一片好心,但也無法改變當年他是靠打仗拿下土地的事實。
“秦國是靠軍隊的威懾,而燕國是用百姓對紅霓的信任。”
這話不全對,如果沒有楊束的綱要和一些方法,光是秦國軍隊的威懾,還真不至於讓秦國強盛。
“最後就是時間。”
“秦國土地大,用了三年。”
楊束繼續說明,“燕國土地小,其實隻用了八個月。”
“莫非……”
燕帝這才回想起來,楊束和紅霓應該遊曆的時候,就已經解決了不少的問題。
民心歸附,現在法令和製度推行下去自然可行!
“朕還有疑問。”
“大皇兒,這次沒有出麵阻止你?”
麵對燕帝的疑惑,紅霓笑了出來。
“皇兄啊,現在忙著和百官扯皮呢。”
紅霓笑道。
“陛下,這一個月的機會實在是難得。”楊束緩緩解釋道,“在背後指點大皇子殿下之人,姓徐名威,乃是秦國人。”
“徐威……”
聽到這話,燕帝立刻皺起眉頭,“怎麽是他?”
“所謂不打無準備之仗,我在一開始就發現了徐威在指點大皇子。”
楊束將他們這次能夠成功的全過程,給燕帝複盤。
在燕帝讓人放出西邊鬧饑荒的假消息之後,徐威就假借調查的理由,跑到秦國去報告。
“本來我想著是他回來的時候,讓人阻攔他一段時間。”
紅霓開口道,“不過他這麽晚回來,也就無所謂了。”
燕帝這才明白。
楊束打了一個時間差,再靠著派出去的軍隊,雷厲風行進行改革。
“在其中,主要還是紅霓的功勞,我隻是從旁協助。”
說完這些,楊束往後退了一步。
“朕給你一個虛職,都能做到這個地步,真是厲害。”
燕帝微微點頭,“不過你就不怕,朕這大皇兒反應過來嗎?”
“父皇,老師說,這叫做陽謀。”
“就是給皇兄做選擇。”
紅霓立即開口。
如果大皇子要阻止地方改製,那他必然疲於奔命,最後朝中六部先開始改革。
如果大皇子像現在這樣,專心於六部,那麽他根本無暇顧及地方上的事情。
“無論怎麽選,我們都有改革的餘地。”
說罷,紅霓笑了笑。
這下,連燕帝都震撼了。
這麽絕妙的辦法,也隻有楊束才教得出來。
“好!”
除了這個字,燕帝真的想不如用什麽詞匯,來表達自己心中的激動。
短短半年多,快八個月,竟然能讓燕國煥然一新。
“兩個楊束”的威力果然凶猛!
過去,燕帝是在隻知道爭權得勢的大皇子,和隻知道帶兵的紅霓之間選繼任者……
那麽,現在根本不用選。
精通帶兵又會治理國家,甚至爭權得勢都不輸給大皇子的紅霓,已經是最佳人選。
想到現在形勢,大皇子必然會跟紅霓有一戰,燕帝再次發問。
“那現在燕國,能承受得了戰爭嗎?”
“承受不了。”
楊束搖頭道。
“父皇,如今隻是短時間解決了燕國的糧食問題,長遠來看,還是得靠收成來解決問題。”
“還是再多等一會兒。”
紅霓勸告道,“等到六部成型,上下能夠一體,那我就不怕皇兄了。”
為了燕國好,現在依然不能開戰。
“現在還有一件事情沒有解決。”
楊束補充道。
“是六部?”
聽到燕帝的問題,紅霓和楊束一同搖頭,“父皇,是修路!”
“有內衛部暗中監視,六部的問題遲早能夠解決。”
“現在唯一的問題就是,要將道路給修出來。”
紅霓解釋道,“老師說了,在商路打通之前,燕國依然半死不活。”
“所以我派出去的這些兵,在整頓完地方後,全部開始修路。”楊束補充道,“等到修路修好了,四萬兵馬就會回到薊京。”
“這些事情,你們就放心去做。”
“朕盡可能維持朝中的穩定。”
燕帝點頭道。
雖然路麵不如秦國那麽暢通,但是時不時會有商人前來。
這都是他過去,根本沒看到過的景象。
“自從改了郡,咱們生活倒是好多了啊。”
“對呀,有了郡尉,安全也好了很多……”
一路上都是這樣的話。
當即,徐威就有了不好的預感。
他拋棄馬車,一路快馬加鞭從邊境朔州一路北上。
短短一個多月,楊束到底幹了什麽事情?
不對,大皇子到底在做什麽?
這些事情都不阻止,難道要等著楊束牢牢掌握燕國的大權嗎?
而在徐威飛馬往北趕的時候,已經來不及了。
他還沒到薊京,楊束和紅霓已經在燕帝的書房中,討論結果了。
“陛下,六部改善可能還需要時間,不過這段時間,下放的軍隊已經雷厲風行地進行了地方改革。”
楊束說著看向紅霓。
“父皇,這是改變以後的燕國地圖。”
“原本規劃不清的地方,全部有了序列。”
紅霓一邊說一邊拿出現在的燕國地圖。
“除了薊京周圍六村,其他地方均已改製。”
隨後她介紹起來:
燕國除去薊京周圍,守邊雁門鎮除外,一共兩州八郡十七縣。
以幽州和朔州為主,設立刺史一職,州丞和州尉負責管理和安全。
“如今八郡十七縣已經全部整改到位。”
“加上北邊牛羊引進,基本上解決了糧食問題。”
楊束負責輔助解釋。
糧食問題如果靠種田,需要一年才能慢慢解決。但是有北方的牛羊加上當地的雞鴨,就能在短時間解決掉。
當然長久來說,還是要靠種田解決糧食短缺。
“短短一個月,為何能做這麽多?”
“楊師,當年在秦國,你花了多久?”
看到現在的燕國地圖,連燕帝都驚歎無比。
一些連他都不知道小村子,現在已經改成縣,有了具體的規劃和分派的官員。
若要說大皇子牢牢把持朝政,那麽楊束就是幫助紅霓奪得整個燕國。
“陛下,燕國和秦國不同。”
“秦國用的是武力,而燕國用的是善舉。”
即便楊束對於當地百姓是一片好心,但也無法改變當年他是靠打仗拿下土地的事實。
“秦國是靠軍隊的威懾,而燕國是用百姓對紅霓的信任。”
這話不全對,如果沒有楊束的綱要和一些方法,光是秦國軍隊的威懾,還真不至於讓秦國強盛。
“最後就是時間。”
“秦國土地大,用了三年。”
楊束繼續說明,“燕國土地小,其實隻用了八個月。”
“莫非……”
燕帝這才回想起來,楊束和紅霓應該遊曆的時候,就已經解決了不少的問題。
民心歸附,現在法令和製度推行下去自然可行!
“朕還有疑問。”
“大皇兒,這次沒有出麵阻止你?”
麵對燕帝的疑惑,紅霓笑了出來。
“皇兄啊,現在忙著和百官扯皮呢。”
紅霓笑道。
“陛下,這一個月的機會實在是難得。”楊束緩緩解釋道,“在背後指點大皇子殿下之人,姓徐名威,乃是秦國人。”
“徐威……”
聽到這話,燕帝立刻皺起眉頭,“怎麽是他?”
“所謂不打無準備之仗,我在一開始就發現了徐威在指點大皇子。”
楊束將他們這次能夠成功的全過程,給燕帝複盤。
在燕帝讓人放出西邊鬧饑荒的假消息之後,徐威就假借調查的理由,跑到秦國去報告。
“本來我想著是他回來的時候,讓人阻攔他一段時間。”
紅霓開口道,“不過他這麽晚回來,也就無所謂了。”
燕帝這才明白。
楊束打了一個時間差,再靠著派出去的軍隊,雷厲風行進行改革。
“在其中,主要還是紅霓的功勞,我隻是從旁協助。”
說完這些,楊束往後退了一步。
“朕給你一個虛職,都能做到這個地步,真是厲害。”
燕帝微微點頭,“不過你就不怕,朕這大皇兒反應過來嗎?”
“父皇,老師說,這叫做陽謀。”
“就是給皇兄做選擇。”
紅霓立即開口。
如果大皇子要阻止地方改製,那他必然疲於奔命,最後朝中六部先開始改革。
如果大皇子像現在這樣,專心於六部,那麽他根本無暇顧及地方上的事情。
“無論怎麽選,我們都有改革的餘地。”
說罷,紅霓笑了笑。
這下,連燕帝都震撼了。
這麽絕妙的辦法,也隻有楊束才教得出來。
“好!”
除了這個字,燕帝真的想不如用什麽詞匯,來表達自己心中的激動。
短短半年多,快八個月,竟然能讓燕國煥然一新。
“兩個楊束”的威力果然凶猛!
過去,燕帝是在隻知道爭權得勢的大皇子,和隻知道帶兵的紅霓之間選繼任者……
那麽,現在根本不用選。
精通帶兵又會治理國家,甚至爭權得勢都不輸給大皇子的紅霓,已經是最佳人選。
想到現在形勢,大皇子必然會跟紅霓有一戰,燕帝再次發問。
“那現在燕國,能承受得了戰爭嗎?”
“承受不了。”
楊束搖頭道。
“父皇,如今隻是短時間解決了燕國的糧食問題,長遠來看,還是得靠收成來解決問題。”
“還是再多等一會兒。”
紅霓勸告道,“等到六部成型,上下能夠一體,那我就不怕皇兄了。”
為了燕國好,現在依然不能開戰。
“現在還有一件事情沒有解決。”
楊束補充道。
“是六部?”
聽到燕帝的問題,紅霓和楊束一同搖頭,“父皇,是修路!”
“有內衛部暗中監視,六部的問題遲早能夠解決。”
“現在唯一的問題就是,要將道路給修出來。”
紅霓解釋道,“老師說了,在商路打通之前,燕國依然半死不活。”
“所以我派出去的這些兵,在整頓完地方後,全部開始修路。”楊束補充道,“等到修路修好了,四萬兵馬就會回到薊京。”
“這些事情,你們就放心去做。”
“朕盡可能維持朝中的穩定。”
燕帝點頭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