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批接一批的人,從山下浩蕩而來。


    腳下這座山,並不算特別高。


    在京城,甚至排不上名號。


    但站在這座破爛道觀前,我卻能夠看見每一個上山之人的長相。


    待他們依次來到我麵前。


    有人拱手向前。


    “金陵伏羲會,上下兩百六十人有餘,甘願追隨王家子孫,護國祚之春秋,為萬世開太平!”


    “邯鄲藥王莊,舉莊前來拜會王家子孫,今日山頭相聚,不求榮華富貴,隻求家國安寧,願赴湯蹈火,在所不辭!”


    “洛邑飛沙氏,全族精英盡出,特來拜見王家血脈,吾等雖以風沙為伴,遊走於江湖之遠,但心係家國,願護王家之威,共築盛世,風雨同舟!”


    “巴蜀唐門,隱秘於世,卻聞王家之名,此番我唐門上下,攜秘製毒藥與解毒聖方,誓與王家並肩作戰。不為權勢所誘,隻為天下蒼生謀福祉,保一方水土安寧,雖萬死而不辭!”


    “嶺南獨劍派,聞王家子孫有振興華夏之誌,我派願以手中之劍,護王家前行之路,誓守安寧!”


    “東海龍翔幫,隻為家國義氣連,望與王家人共赴前程……”


    “西嶺雪狐門,誓與王家共患難……”


    “南粵雷火堂……”


    “京華風雲會……”


    一個接一個的自報來路,一張接一張義氣橫秋的臉龐,直勾勾看著我!


    不知為何,此時此刻的我,心中多了一股豪氣壯誌。


    比起接見那一百單八將時完全不同,因為此時此刻我所麵對的,是全國各地,是整個華夏,所有趕往京城的江湖勢力!


    今天的一言一行,恐怕如同左丘陵所說的那樣,必然會奠定未來華夏之江湖變局。


    在光州,在媚城,在那小小的翻身巷,我王黎從未想過,會有這麽一天,站在這些江湖勢力的麵前,聽他們一個個表上敬意。


    成為江湖中的王,便是這般感覺?


    我想,遠遠不是。


    “諸位好漢,諸位豪傑,我王黎自認還遠遠不夠資格,成為你們共敬之對象,今日能在此匯聚一堂,想必諸位也並非是因為我。”


    “而是因為,那五大國之重器。”


    “因為,那國祚之強盛。”


    說到這,我停頓下來。


    所有人的目光。


    都集中在我身上。


    沒人說話。


    “我泱泱華夏,曆來便動蕩多發,偏是古往今來,無數前輩前仆後繼,方才換來今日之太平,卻仍有蠻夷在外,亡我華夏之心不死!”


    “吾等雖為江湖中人,縱有恩怨情仇在前,但也有維護此方天地之抉擇、擔當!!”


    “我王家幸不辱命,能被選中為那百年、千年之基業作定棋,理當身先卒,人先死!”


    “可唯我一人,心有餘,力不足,此番引領諸位而來,非為權柄之爭,亦非個人榮辱,隻求將來子孫後代,在瞧見那強盛邦國之際,能換一個心安理得。”


    “諸位弟兄,可敢跟我王黎,幹上一票大的?”


    “哪怕身死道消,哪怕丟盔棄甲。”


    “也心甘情願,肩扛這萬世太平之責?”


    說到最後,我胸有激雷。


    下方。


    卻是一片寂靜。


    十秒。


    二十秒。


    三十秒後……


    “願認王家子孫,共奉江湖盟主,為此番天地開太平!!”


    “願認王家子孫,共奉江湖盟主,為此番天地開太平!!”


    “願認王家子孫,共奉江湖盟主,為此番天地開太平!!”


    人海茫茫,共喝此聲。


    我王黎從此刻起,便算是真真切切……


    成了那江湖盟主!


    半天過後。


    一幅寫上了今日出現在此的所有門派之名的紅花冊,出現在了我的眼前。


    上麵的每一個字,都鏗鏘有力。


    “一共九十八個門派,天南地北各有,大多都是各省的龍頭存在,得知我等是為了延續國祚方才集其五大國之重器時,無一例外都願意鼎力相助。”


    “王老天師說的沒錯,如今的江湖雖然不如百年前旺盛,初心卻仍然不會變。”


    “家國當頭,誰人能放得下這份責任?”


    “小黎,你先前的發言,很是不錯。”


    左丘陵笑嗬嗬看著我,將那紅花冊遞給我:“來,去給你爺爺還個願,今日過後,我們的任務就算是完成了。”


    “你是該帶著那些東西,進京麵聖了。”


    我看著手中的紅花冊,走到爺爺的塑像前,恭恭敬敬鞠了三下。


    “爺爺,孫兒王黎來了……”


    話音剛落。


    泥塑像瞬間倒塌。


    四分五裂。


    “小心!”


    莫離趕忙抓住我。


    往後退了兩步。


    我看著這些泥塑像,一時間還不明白怎麽回事,以為爺爺可能降下責怪,隨後卻看到在那損毀之處,有個石箱暴露出來。


    身後。


    跟我長相一模一樣的紀海,便走上前去,伸出手在那石箱上敲了幾下。


    嘩啦啦。


    石箱表麵破裂開來。


    他伸出手去,從裏麵拿出了一個貼滿了符篆的瑪瑙杯。


    我愣了一下:“這是……”


    “唐朝獸首瑪瑙杯。”


    “最後一件。”


    “齊了。”


    紀海對著我微微一笑,隨後解釋道:“這東西是你爺爺主動放在這裏的,除了你之外任何碰了它或者毀壞它的人,必然會遭到風水反噬。”


    “隻有你來了,我才能拿出來。”


    我這才明白過來,喃喃道:“就是說,這東西到手,五大國之重器,就基本上全在你手裏了?”


    紀海淡淡點頭:“對。”


    我問道:“我何時進京?”


    紀海說道:“明日午時。”


    話音落下,他便轉身離去。


    我想要再問些什麽,左丘陵卻拍了拍我的肩膀,告知我最好準備一番,因為明日一旦踏入京城,便是這幾十年來的大局,最終落成之時。


    到時候會發生什麽,沒人知道。


    如同我爺爺當年進京一樣。


    我深吸了一口氣,腦海中仍然有一種仿佛在做夢的感覺,原以為這趟來京,還要周旋許久,卻沒想到爺爺早就替我鋪好了路。


    恐怕從我進入京城的那一刻起,一切就已經是注定好的事情了。


    省心?談不上。


    比起這些,真正對我來說極具壓力的,如同左丘陵所說,正是明日進京的日子。


    這一晚上,我幾乎合不上眼,直到莫離鑽進我的被子裏,將腦袋輕輕貼在我的胸膛前,我才睡得安穩了很多。


    次日,上午。


    我換上了一身幹淨樸素的中山裝,將亂糟糟的頭發剃了個幹淨,整個人看上去精神十足。


    我找到左丘陵,問他接下來如何進京?


    雖說那些江湖勢力,已經被肅清、招攬了個遍,但想要這麽進入京城內部,可不是簡單說說就能做到的吧?


    左丘陵叫我不必擔心,他和宋江二人,會親自送我進去,一切都已經安排好了,不會有人阻攔。


    隻不過今時不同往日,當年我爺爺進京的時候,有專人專車護送,如今我再進去,不會有這麽大的動靜,具體原因不可表露。


    我沒說什麽,這次出發,我仍然選擇帶上莫離一人,等到了那熟悉的紫禁城外,正好是午時,沒多久就有一輛車停了下來。


    紀海從車上走下,後備箱裏拿出拖車,有幾個大小不一,用黑布包裹著的箱子,被放在了拖車上。


    “走吧。”


    他朝著我笑了笑。


    看上去。


    並不緊張。


    我卻從他臉上,看到了一劃而過的決然。


    “等等,還有個人。”


    我叫住了他,而後看了一眼街道上,那個用名單換取同行的外國老頭,已經穿著一身病服,坐著輪椅緩緩到了我麵前。


    沒有多少廢話。


    在諸多遊客的餘光之下,我、莫離、紀海、宋江、左丘陵、外國老頭幾人,就這樣拉著推車,一路進了那熟悉的紅磚牆,一步步往深處進入。


    過程中。


    我倒是見到一些目光淩銳的男子,在我們身上掃視來,掃視去。


    但沒人出來阻攔。


    直至我們走上那青石板。


    看著眼前那偌大的“建極綏猷”四個大字。


    我便仿佛在那日光之下,瞧見了爺爺站在我對麵,對我微笑的場景。


    “你就是王黎?”


    “去吧。”


    “司天台,那位老人已經在等你了。”


    耳邊。


    突然傳來一道緩和的聲音。


    我回頭看去,隻見一位身著西裝,戴著黑框眼鏡,臉上有著隨和笑容的老者,上下打量著我,從他年紀上看,少說也有接近八十歲了。


    “這位是當年接你爺爺進京的老領導。”


    耳邊傳來左丘陵的輕聲細語。


    我沒有多說什麽,微微鞠躬之後,便前往了司天台。


    這所謂的司天台,我來之前便有所了解,並非皇宮大殿,反而是坐落在西南角的一座院子裏,早在幾百年前,此地被當做夜觀星象的寶地。


    古往今來,帝王家屢次來此。


    我們到了之後,此處也沒有任何多餘的守衛,但所有人都停下了腳步,都不打算跟我一起進去,包括那個外國老人,也隻是等在門口。


    唯有紀海拍了拍我的肩膀。


    我和他一同,帶著那五大國之重器。


    走進了這座存在了幾百年的院子。


    裏麵並沒有多麽花裏胡哨的裝潢和擺設,更沒有什麽人影,唯獨隻有早已幹涸了的井在一旁擺放著,更沒有我爺爺提起過的蛟龍像。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做局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鉛筆小說網隻為原作者恰靈小道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恰靈小道並收藏做局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