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時候大約四五歲的年紀吧,那時候夏沐晴和父母還住在村子裏,能寫會算的爸爸在隊上當了幹部。家裏種的那片向日葵成了沐晴的樂園,她童年的夏天,最幸福的時光就是穿梭在綻放花朵的向日葵園裏,唱童謠背唐詩做遊戲,有時也和小夥伴捉迷藏。
這時候,她家屋後那一戶人家就會冒出來一個清瘦的小男孩,大約八九歲。他總是睜著忽閃忽閃的大眼睛看著她們玩。一顆黑色的小痣,不偏不倚長在他的右邊眉毛中間,他說他的母親說算命先生說他眉裏藏珠,將來是大富大貴之命。但母親卻阻止她和那個男孩遊戲玩樂,說那男孩的父親是個不折不扣的壞人,當年在村上當幹部時,害死了她老實本分的爺爺,留下父親孤兒寡母兩人,一直受到村裏人的欺淩,繼而父親慈愛的母親亦鬱鬱離去,讓父親成了無父無母的孤兒,在寄人籬下的生活中度過了孤苦無依的童年。
這座村子留給父親的是愛是恨,是苦難?還是難言的酸澀抑或心靈的寄託?夏沐晴無從知曉。雖然父親從未有過片言隻語地抱怨,一切關於他的酸甜苦辣,都是從母親那兒得知。然而在這座村莊短暫的幾年生活,卻給沐晴的記憶裏留下了快樂的片段,她和夥伴們在葵花地裏捉迷藏、走迷宮、唱兒歌、背古詩,當然也有後麵那戶人家的那個清瘦的小男孩。他帶著她和小夥伴們欣賞金蟬脫殼,捕捉向日葵上鳴叫的蟬,有些還是小小的蟬,閃動著草綠色的薄薄的蟬翼。他用線綁住蟬的細細的腿,把這些戰利品慷慨地送給了小夥伴。當然沐晴也得到了一隻,她就小心翼翼地捧著青蟬回家,想在香甜的睡夢中也能聽到蟬兒的歌唱……
當夏沐晴把自已去村子支教的想法告訴父母時,平時慈祥的父親卻滿臉陰雲密布,竭力阻止女兒去那個雖然離開了十多年卻仍令他心有戚戚焉的地方。
“為什麽要去那個地方”母親心疼女兒,不解地問。
“那裏有我兒時的快樂啊……誰不愛自己的老家呢?老媽,你說是不是嘛?”沐晴興猶未盡,滔滔不絕。
“不許去!你堂堂一個大學生還去村上當孩子王,你不嫌丟人我還嫌丟人!去了就休想回來!別想進咱家的門!”父親氣得咬牙切齒,怒不可遏打斷了她的話。
一直被父親寵作掌上明珠的夏沐晴,委屈的淚水在眼眶裏打轉,她咬牙忍住沒讓眼淚流出來。倔強的她怎麽能理解父親呢?她困惑而委曲,卻還是一意孤行。在金色的九月,夏沐晴拉著行李箱去淩雲小學報到,把父親氣得心絞痛發作了,母親也悶悶不樂。沒人送行,她隻好單槍匹馬乘上了去那個山村的大巴車。
青翠欲滴的柏樹林,掩映著白牆青瓦的學堂。那座座落於山樑上的淩雲小學,雖然是一座二層小樓,有四間教室,一間辦公室,一個寢室。操場上綠草如茵,一個藍球架孤零零地屹立著,還有兩個桌球檯。環境還不錯,卻隻有三個班級共40多名學生。一對40多歲的夫妻任代課教師,加上她共三人。
這個兒時記憶中純樸美麗的小山村,沒有網絡,沒有年青人,沒有了童年記憶中的熱鬧,隻有一些老人和留守孩子。
班上的孩子們天真活潑,也非常喜歡這個美麗溫柔多才多藝的女老師,她教他們寫字、畫畫、唱歌、跳舞,課間和他們做遊戲,這個寂寥的山村有了歡歌笑語。
可是初為人師的熱情沒過幾周,夏沐晴卻有點茫然了。在夜闌人靜之時,她躺在寢室冰冷簡陋的床上,眼睛呆呆地凝視著房頂上的青瓦,百無聊賴地研究著瓦片上的花紋,這片瓦上像一片煙雨朦朧的竹林,那一片像一座連綿起伏的雲霧中的仙山……
她翻來覆去也睡不著,捫心自問:難道我的選擇錯了嗎?這偏僻的山村,兒時繁華熱鬧的小山村,怎麽就變成了今天這寂寥冷清之地,白天還好,有孩子們陪伴,一到晚上真成了破壇冷廟。學校居然沒有自來水,做飯還要去水井提水回來,對於手無縛雞之力的夏沐晴來說,簡直是一項苦不堪言的力氣活。
學校旁邊有一座青瓦白牆的老房子,院子裏有幾棵高大的棗樹。正是秋高氣爽瓜果飄香時節。那紅通通的棗子像一顆顆紅寶石高掛在樹梢,泛著幽幽的光澤,勾住了孩子們的腳步。
聽那對夫妻老師講,那裏住著兩位老人,一個80多歲,據說是一位腦子不好使的瘋婆婆,已是風燭殘年,平時深居簡出;一位老人年近60來歲,是那位瘋婆婆的兒子,是小鎮中學的校長,姓淩。淩家幾個兒子讀書特別厲害,一家供出了幾個大學生,在這樣一個今年都未有讀書人的村莊裏一時風光無限。老校長剛退休不久,不願去大城市兒子那裏居住,要守著他家的風水寶地,陪伴他那在鄉村呆了一輩子的老母親。平時經常坐在院子裏藤椅上看書,打發漫長的時光,十分悠閑自得。
淩家院子前有一口水井,上麵用石板砌成的井台,已經長滿了青苔。井水清涼深幽。沐晴做飯要去那口井打水,提回來已累得氣喘籲籲,一張眉清目秀的小臉憋得通紅,可憐了這二十年來在家十指不沾陽春水的女兒家。
更可怕的是晚上,那對夫妻老師要回自己家住,學校隻有夏沐晴一個人。學校位置居高臨下,無風時,萬籟俱靜,一片黑暗襲來,是無邊的孤獨;風大時,呼呼刮過後山的樹木,沒有光亮,陰森詭異。旁邊那戶人家也未點燈,歇息得很早。每每此時沐晴嚇得瑟瑟發抖,驚悚片中鬼哭狼嚎的場景不停地閃現在腦海裏,嚇得她抓緊被子蒙住頭,輾轉反側難以入眠。
這時候,她家屋後那一戶人家就會冒出來一個清瘦的小男孩,大約八九歲。他總是睜著忽閃忽閃的大眼睛看著她們玩。一顆黑色的小痣,不偏不倚長在他的右邊眉毛中間,他說他的母親說算命先生說他眉裏藏珠,將來是大富大貴之命。但母親卻阻止她和那個男孩遊戲玩樂,說那男孩的父親是個不折不扣的壞人,當年在村上當幹部時,害死了她老實本分的爺爺,留下父親孤兒寡母兩人,一直受到村裏人的欺淩,繼而父親慈愛的母親亦鬱鬱離去,讓父親成了無父無母的孤兒,在寄人籬下的生活中度過了孤苦無依的童年。
這座村子留給父親的是愛是恨,是苦難?還是難言的酸澀抑或心靈的寄託?夏沐晴無從知曉。雖然父親從未有過片言隻語地抱怨,一切關於他的酸甜苦辣,都是從母親那兒得知。然而在這座村莊短暫的幾年生活,卻給沐晴的記憶裏留下了快樂的片段,她和夥伴們在葵花地裏捉迷藏、走迷宮、唱兒歌、背古詩,當然也有後麵那戶人家的那個清瘦的小男孩。他帶著她和小夥伴們欣賞金蟬脫殼,捕捉向日葵上鳴叫的蟬,有些還是小小的蟬,閃動著草綠色的薄薄的蟬翼。他用線綁住蟬的細細的腿,把這些戰利品慷慨地送給了小夥伴。當然沐晴也得到了一隻,她就小心翼翼地捧著青蟬回家,想在香甜的睡夢中也能聽到蟬兒的歌唱……
當夏沐晴把自已去村子支教的想法告訴父母時,平時慈祥的父親卻滿臉陰雲密布,竭力阻止女兒去那個雖然離開了十多年卻仍令他心有戚戚焉的地方。
“為什麽要去那個地方”母親心疼女兒,不解地問。
“那裏有我兒時的快樂啊……誰不愛自己的老家呢?老媽,你說是不是嘛?”沐晴興猶未盡,滔滔不絕。
“不許去!你堂堂一個大學生還去村上當孩子王,你不嫌丟人我還嫌丟人!去了就休想回來!別想進咱家的門!”父親氣得咬牙切齒,怒不可遏打斷了她的話。
一直被父親寵作掌上明珠的夏沐晴,委屈的淚水在眼眶裏打轉,她咬牙忍住沒讓眼淚流出來。倔強的她怎麽能理解父親呢?她困惑而委曲,卻還是一意孤行。在金色的九月,夏沐晴拉著行李箱去淩雲小學報到,把父親氣得心絞痛發作了,母親也悶悶不樂。沒人送行,她隻好單槍匹馬乘上了去那個山村的大巴車。
青翠欲滴的柏樹林,掩映著白牆青瓦的學堂。那座座落於山樑上的淩雲小學,雖然是一座二層小樓,有四間教室,一間辦公室,一個寢室。操場上綠草如茵,一個藍球架孤零零地屹立著,還有兩個桌球檯。環境還不錯,卻隻有三個班級共40多名學生。一對40多歲的夫妻任代課教師,加上她共三人。
這個兒時記憶中純樸美麗的小山村,沒有網絡,沒有年青人,沒有了童年記憶中的熱鬧,隻有一些老人和留守孩子。
班上的孩子們天真活潑,也非常喜歡這個美麗溫柔多才多藝的女老師,她教他們寫字、畫畫、唱歌、跳舞,課間和他們做遊戲,這個寂寥的山村有了歡歌笑語。
可是初為人師的熱情沒過幾周,夏沐晴卻有點茫然了。在夜闌人靜之時,她躺在寢室冰冷簡陋的床上,眼睛呆呆地凝視著房頂上的青瓦,百無聊賴地研究著瓦片上的花紋,這片瓦上像一片煙雨朦朧的竹林,那一片像一座連綿起伏的雲霧中的仙山……
她翻來覆去也睡不著,捫心自問:難道我的選擇錯了嗎?這偏僻的山村,兒時繁華熱鬧的小山村,怎麽就變成了今天這寂寥冷清之地,白天還好,有孩子們陪伴,一到晚上真成了破壇冷廟。學校居然沒有自來水,做飯還要去水井提水回來,對於手無縛雞之力的夏沐晴來說,簡直是一項苦不堪言的力氣活。
學校旁邊有一座青瓦白牆的老房子,院子裏有幾棵高大的棗樹。正是秋高氣爽瓜果飄香時節。那紅通通的棗子像一顆顆紅寶石高掛在樹梢,泛著幽幽的光澤,勾住了孩子們的腳步。
聽那對夫妻老師講,那裏住著兩位老人,一個80多歲,據說是一位腦子不好使的瘋婆婆,已是風燭殘年,平時深居簡出;一位老人年近60來歲,是那位瘋婆婆的兒子,是小鎮中學的校長,姓淩。淩家幾個兒子讀書特別厲害,一家供出了幾個大學生,在這樣一個今年都未有讀書人的村莊裏一時風光無限。老校長剛退休不久,不願去大城市兒子那裏居住,要守著他家的風水寶地,陪伴他那在鄉村呆了一輩子的老母親。平時經常坐在院子裏藤椅上看書,打發漫長的時光,十分悠閑自得。
淩家院子前有一口水井,上麵用石板砌成的井台,已經長滿了青苔。井水清涼深幽。沐晴做飯要去那口井打水,提回來已累得氣喘籲籲,一張眉清目秀的小臉憋得通紅,可憐了這二十年來在家十指不沾陽春水的女兒家。
更可怕的是晚上,那對夫妻老師要回自己家住,學校隻有夏沐晴一個人。學校位置居高臨下,無風時,萬籟俱靜,一片黑暗襲來,是無邊的孤獨;風大時,呼呼刮過後山的樹木,沒有光亮,陰森詭異。旁邊那戶人家也未點燈,歇息得很早。每每此時沐晴嚇得瑟瑟發抖,驚悚片中鬼哭狼嚎的場景不停地閃現在腦海裏,嚇得她抓緊被子蒙住頭,輾轉反側難以入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