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怎麽說,這件事情,都已經拉開了序幕。
大概是聽出了趙婉婷話語裏的揶揄之意,司馬寧一時語塞。
“寧王子,”趙昭婷試著這樣寬慰道,“若真有難言的苦衷,或是不便於說與外人,民女也不勉強。”
這一招,其實是把皮球踢給了對方。
帶著一絲訕笑,司馬寧沉吟道:“其實,有些話語,本王一直深藏於心。現如今,既蒙趙姑娘垂詢,本王思忖再三,於此也就鬥膽陳述一二。確實,先祖司馬師在世之時,膝下並無男丁。隻是,其父司馬懿、其弟司馬昭看在眼裏,就不會有所想法,有所表示嗎?有鑒於此,司馬昭將次子司馬攸過繼給兄長,以繼其後……”
趙婉婷心頭一驚,暗自思忖道:此前,這位寧王子支支吾吾的,一副欲言又止的樣子,原來是因為這個緣故。看來,對於正統、嫡庶之類的觀念,他還是頗為在意的。
“這司馬攸嘛,民女也算是略有聽聞。”趙婉婷接過話語,“據說,他性情溫和、恭儉孝悌,且長於文藝、書法,文帝司馬昭甚是喜愛,一度也想著傳位於他……”
一不做二不休!她隻想著,再套出一點話語來。
“唉……”的一聲長歎之後,司馬寧慨歎道:“果真如此,其後百餘年的曆史,多半就要重寫了!司馬昭或許也真有此心,然而,他手下的那些文武大臣,未必就這樣想了。單是一個嫡長子繼承製,就足以讓文帝大費躊躇的了。更何況,長子司馬炎英武睿智,膽識過人,在大局未定之時,自然更為時人所看好。平心而論,亂世出英雄,其後的一連串事實也表明,在迫使曹魏禪讓、平定東吳方麵,如果沒有司馬炎,未必就能夠如此順利。當然,由於司馬攸一直身居幕後,他的膽識、才幹如何,也就無法驗證了。唉,這些陳年往事,不說也罷。”
趙婉婷暗自尋思道:這位寧王子,盡管來了一句“不說也罷”,實則,依然在為司馬攸鳴不平。隻是,那過去的一幕幕,早就成了定局,無法再改寫了。所謂的“如果”“如若”怎樣怎樣,甚至就有點牢騷怪話的嫌疑了。當然,作為後人,憑吊前朝古跡軼事之時,宣泄一番,也無可厚非。
那麽,他為什麽要對我說起這些呢?
“你,你就是司馬攸的後人?”心念及此,趙婉婷衝口而出。
緩緩地吐出一口長氣之後,司馬寧這樣說道:“其實,對於武帝司馬炎,我一向都是極為仰慕的。隻是,趙姑娘,你想過沒有,從平定東吳到故都淪陷,大晉一統天下的時間,尚不足四十年!其中,是不是哪個最為關鍵的環節,出了大問題了呢?”
皺了皺眉頭之後,趙婉婷這樣說道:“寧王子,你,你的意思是說,武帝的後人,實在是太不爭氣了,才導致大晉社稷的淪亡?”
環視一番,確認無人環伺之後,司馬寧才這樣說道:“武帝的繼任者,到底有多差勁,本王甚至都不願意再回首!馬背上打下的社稷,依然想著馬背上治理。如此一來,種種橫征暴斂,隻為了一己的窮奢極侈。老百姓饑寒交迫、顛沛流離,那位仁兄,居然說出了‘何不食肉糜’的混賬話!如今想來,那‘八王之亂’,還隻是上層的爭權奪利,真正讓大晉走向窮途末路的,還是這種視百姓如草芥的舉措。失去了民心,背離了民意,最終隻能自取其辱,慘淡收場。思忖再三,本王覺得,如果當初武帝傳位於先祖司馬攸,或許,當不至於此……”
“砰——”的一聲,說到這兒,他猛然擊打了那亭柱一下。
一怔之下,趙昭婷一時也想不起要上前勸慰一番。自然,連那開口詳詢的念頭,也不曾再次湧起。
暗暗地吸了一口涼氣之後,她暗自揣度著:寧王子這番話語,是在張望了一番之後,才說出口的。可見,一開始,他還是有所顧忌的。不過,那種種憤懣、委屈、不甘,就像一塊大石頭,壓在他心坎上,於是,他還是一吐為快了。不難想象,對於武帝司馬炎,由於最終完成了一統天下的大業,權衡利弊,他還是可以接受的。
然而,對於其後的繼任者,他不僅不以為然,甚至,在恨鐵不成鋼之餘,還有點深惡痛絕了!
這也難怪,如果其後的這什麽惠帝、懷帝、慜帝,哪怕隻有一絲半毫開國之主的襟懷、膽識、才幹,就不會出現百年之前,那古都殘破、宗廟淪喪的一幕幕了!
是啊,回想到這些事情的時候,他恨不得能夠早生一百年,回到昔日的大晉王朝,力挽狂瀾於既倒。
這一次,他叫我來,就是為了訴說這些陳年舊賬,一吐為快?
不,不會的!
他心裏很清楚,以前的事,再怎麽耿耿於懷,也都已經過去了。你就算是喊破天,也改變不了什麽!
也就是說,重提往事,隻是為了如今和以後?
果真如此的話,對他,倒是要刮目相看了……
想到這兒,她下意識地將目光轉向對方。
“趙姑娘,”隻聽司馬寧歉然道,“此前,本王一時激動,有點失態了,尚請,尚請見諒。”
趙婉婷心頭一暖:這位寧王子,倒不是那種意氣用事之輩啊!如此“拿得起,放得下”之人,確實不容小覷。
“寧王子,”她試著這樣說道,“往事不堪回首,不過,我們所要著眼的,應該是眼前吧?”
司馬寧點了點頭,緩緩說道:“嗯,此言甚是!武帝之後的那三個君主,德不配位,最終導致了大晉社稷的淪喪。與此同時,這也意味著,先祖司馬攸縱有經天緯地之才,也是無緣補天了。正所謂‘前車之覆,後車之鑒’,晉室衣冠南渡之後,這一百年的時間裏,又是怎樣的呢?唉……”
霎時,趙婉婷的心裏,就像是打翻了五味瓶:如今的這晉室嘛,從享國的長短來看,比那大一統的前代,翻了一倍有餘。隻是,這百年之久,又有多少值得一提,或者說拿得出手的功績呢?
說得不客氣一點,也就是憑借著天塹之利,守住了半壁河山,苟延殘喘而已。早年,那位聞雞起舞的祖逖,在北伐一事上,殫精竭慮,可謂是不遺餘力了。然而,那些上層人物,對此並不熱心,甚至,還頗有疑慮、猜忌。最終,祖逖也隻能是鬱鬱而終。
最近這幾年,劉大將軍重整山河,似乎也算是頗有成效了。隻是,天不如人願,這北定中原,始終還是功虧一簣。
能夠見到這司馬寧,究竟意味著什麽呢?
他的真實身份,確實出乎我的意料。
以前,對於司馬攸,我的了解,是相當有限的。簡單說來,隻是覺得,由於不便於與長兄司馬炎相爭,他隻是一個宮廷裏的失意者而已。現如今,對司馬寧再有所了解之後,我還會這樣想嗎?
是啊,就算司馬攸不在意,他的後人,真的就能夠不在意?
想想也是,司馬炎一係,如果能夠帶來江山社稷的長治久安,那還好說。隻是,實際上,卻是江河日下,一代不如一代,甚至導致了亡國!如此一來,司馬攸一係,就不會心有微詞嗎?
是啊,司馬寧心有不甘,又能怎樣呢?
盡管已經是多年以前的事情了,司馬寧心中的意難平,未必就會隨風而去了吧,依然是不難想象的。
以前,我把大晉王朝簡單化了。
那麽,司馬寧的心目之中,真正想說的,究竟是什麽呢?
或許,他是這樣想的,如果司馬炎駕崩之前,能夠還證於司馬攸一係,那麽,以後那些不堪回首的一幕幕,就不會上演了。
當然,這隻是某種如果了。
如果從司馬寧個人的角度來說,應該也就意味著身份地位的變化了吧?是啊,現如今的司馬寧,隻是頂著一個晉室宗親的名號,卻沒能有所作為,卻隻能眼看著王朝的衰微,卻隻能夠長籲短歎,徒呼奈何。
以前,對於“命運”這個詞語,我的感受,還說不上有多深。此時此刻,如果能夠深入司馬寧的內心,應該是別有一番滋味了吧?
司馬寧遠離權力中樞,先是過了好幾年無所事事、百無聊賴的日子,然而,終於有一天,他清醒過來了。冥思苦想一段時間之後,他就想著,無論如何,都要振作起來,要有所作為。
隻是,光是這樣想,就足夠了嗎?
四下打量、東張西望好一陣子之後,他才發現,自己不過是形影相伴,孤身一人罷了。勢單力薄,是難以做出一點像樣的事情來的。對於這一點,他還是能夠體會得到的。
然後,他就靜下心來,開始想辦法了。
不過,由於長期久居深宮,跟外界脫節,好長的一段時間裏,他也沒能想出什麽辦法來。直到有一天,他想起了相府,想起了劉大將軍?
然而,對於這種想法,他依然是頗為遲疑的。
是啊,你司馬寧又不是聖上,人家劉大將軍憑什麽聽你的?
由於不知劉大將軍的底細,於是,閑著無事,他就在相府一帶漫無目的地閑逛著。想想也是,那天遇險的時候,他手裏的那兩根竹鞭兒,又從何而來呢?他身上佩有寶劍,這也沒什麽好奇怪的。帶著寶劍以作防身,也說得過去。因此,應該是這樣的:考慮到這一帶,或許會有長蛇出沒,於是,他就用寶劍,事先削了兩枝竹鞭兒,以備不時之需。
事情也算是湊巧了吧,剛好,他就遇見了我和青兒。於是,那兩枝長鞭兒,就派上了用場。是啊,對於毒蛇,他也是頗為忌憚的。因此,在那一刻,如果能夠各自退讓一步,能夠不動手,那是再好不過的了。
當然,換一個角度說,這位寧王子,也有著寬厚仁慈的一麵。因為,民間也有這樣的說法,“見蛇不打三分罪,打蛇不死七分罪”,而他呢,卻以善罷甘休為念,人與蛇之間,互不侵犯,各走各路,那是再好不過的了。而對於我來說,在當時,我也是認可他的這種做法的。說真的,就算是竹鞭在手,我依然是被嚇得毛骨悚然,自然也就不敢輕易出手了。
此刻回想起來,我自然也可以這樣想,這位寧王子,不免有幾分婦人之仁吧?反正,他不像那些民間的捕蛇高手。而另一方麵,對於能否取勝,他也沒有多少信心。梳理出這樣的一條線索,也不至於太離譜吧?反正,我總覺得,這件事情的前因後果,沒那麽簡單。
“趙姑娘,”那一刻,他這樣說道,“本王從不強人所難。嗯,如若真有心,我,我們就約個時間吧?”
是啊,在第一次見麵之後,他就想著,下一步該如何行動了?
當然,他說起話來,還是極為委婉且得體的。
而我呢,既然初步得知了他的身份,自然也就不會輕易放棄。對於劉大將軍那邊,我一直在想著,總有需要交差的時候。
“寧王子既有此意,”遲疑片刻之後,我這樣回應道,“恭敬不如從命。接下來的事情,但說無妨……”
正因為有這番對話,接下來的事情,才會順理成章。
於是,才出現這次相約。
到這一刻為止,事情的進展,也還算順利吧?
畢竟,對於這位寧王子,我的了解,又深入了些。
仔細想來,和寧王子這種身份的人打交道,如果一開始,你就想著順風順水,那也是不現實的。再說,交淺言深,一直都是某個人一廂情願的想法而已。如果對方頭腦太簡單,說不定,你又會覺得,這樣的人,不值得深交。很多事情,其實都是走一步看一步的。
少不經事,才會把世事想得太簡單,就像那清澈見底的小溪水……
此外,這一刻,對於我來說,在這位寧王子與劉大將軍之間,似乎正隔著些什麽呢?
大概是聽出了趙婉婷話語裏的揶揄之意,司馬寧一時語塞。
“寧王子,”趙昭婷試著這樣寬慰道,“若真有難言的苦衷,或是不便於說與外人,民女也不勉強。”
這一招,其實是把皮球踢給了對方。
帶著一絲訕笑,司馬寧沉吟道:“其實,有些話語,本王一直深藏於心。現如今,既蒙趙姑娘垂詢,本王思忖再三,於此也就鬥膽陳述一二。確實,先祖司馬師在世之時,膝下並無男丁。隻是,其父司馬懿、其弟司馬昭看在眼裏,就不會有所想法,有所表示嗎?有鑒於此,司馬昭將次子司馬攸過繼給兄長,以繼其後……”
趙婉婷心頭一驚,暗自思忖道:此前,這位寧王子支支吾吾的,一副欲言又止的樣子,原來是因為這個緣故。看來,對於正統、嫡庶之類的觀念,他還是頗為在意的。
“這司馬攸嘛,民女也算是略有聽聞。”趙婉婷接過話語,“據說,他性情溫和、恭儉孝悌,且長於文藝、書法,文帝司馬昭甚是喜愛,一度也想著傳位於他……”
一不做二不休!她隻想著,再套出一點話語來。
“唉……”的一聲長歎之後,司馬寧慨歎道:“果真如此,其後百餘年的曆史,多半就要重寫了!司馬昭或許也真有此心,然而,他手下的那些文武大臣,未必就這樣想了。單是一個嫡長子繼承製,就足以讓文帝大費躊躇的了。更何況,長子司馬炎英武睿智,膽識過人,在大局未定之時,自然更為時人所看好。平心而論,亂世出英雄,其後的一連串事實也表明,在迫使曹魏禪讓、平定東吳方麵,如果沒有司馬炎,未必就能夠如此順利。當然,由於司馬攸一直身居幕後,他的膽識、才幹如何,也就無法驗證了。唉,這些陳年往事,不說也罷。”
趙婉婷暗自尋思道:這位寧王子,盡管來了一句“不說也罷”,實則,依然在為司馬攸鳴不平。隻是,那過去的一幕幕,早就成了定局,無法再改寫了。所謂的“如果”“如若”怎樣怎樣,甚至就有點牢騷怪話的嫌疑了。當然,作為後人,憑吊前朝古跡軼事之時,宣泄一番,也無可厚非。
那麽,他為什麽要對我說起這些呢?
“你,你就是司馬攸的後人?”心念及此,趙婉婷衝口而出。
緩緩地吐出一口長氣之後,司馬寧這樣說道:“其實,對於武帝司馬炎,我一向都是極為仰慕的。隻是,趙姑娘,你想過沒有,從平定東吳到故都淪陷,大晉一統天下的時間,尚不足四十年!其中,是不是哪個最為關鍵的環節,出了大問題了呢?”
皺了皺眉頭之後,趙婉婷這樣說道:“寧王子,你,你的意思是說,武帝的後人,實在是太不爭氣了,才導致大晉社稷的淪亡?”
環視一番,確認無人環伺之後,司馬寧才這樣說道:“武帝的繼任者,到底有多差勁,本王甚至都不願意再回首!馬背上打下的社稷,依然想著馬背上治理。如此一來,種種橫征暴斂,隻為了一己的窮奢極侈。老百姓饑寒交迫、顛沛流離,那位仁兄,居然說出了‘何不食肉糜’的混賬話!如今想來,那‘八王之亂’,還隻是上層的爭權奪利,真正讓大晉走向窮途末路的,還是這種視百姓如草芥的舉措。失去了民心,背離了民意,最終隻能自取其辱,慘淡收場。思忖再三,本王覺得,如果當初武帝傳位於先祖司馬攸,或許,當不至於此……”
“砰——”的一聲,說到這兒,他猛然擊打了那亭柱一下。
一怔之下,趙昭婷一時也想不起要上前勸慰一番。自然,連那開口詳詢的念頭,也不曾再次湧起。
暗暗地吸了一口涼氣之後,她暗自揣度著:寧王子這番話語,是在張望了一番之後,才說出口的。可見,一開始,他還是有所顧忌的。不過,那種種憤懣、委屈、不甘,就像一塊大石頭,壓在他心坎上,於是,他還是一吐為快了。不難想象,對於武帝司馬炎,由於最終完成了一統天下的大業,權衡利弊,他還是可以接受的。
然而,對於其後的繼任者,他不僅不以為然,甚至,在恨鐵不成鋼之餘,還有點深惡痛絕了!
這也難怪,如果其後的這什麽惠帝、懷帝、慜帝,哪怕隻有一絲半毫開國之主的襟懷、膽識、才幹,就不會出現百年之前,那古都殘破、宗廟淪喪的一幕幕了!
是啊,回想到這些事情的時候,他恨不得能夠早生一百年,回到昔日的大晉王朝,力挽狂瀾於既倒。
這一次,他叫我來,就是為了訴說這些陳年舊賬,一吐為快?
不,不會的!
他心裏很清楚,以前的事,再怎麽耿耿於懷,也都已經過去了。你就算是喊破天,也改變不了什麽!
也就是說,重提往事,隻是為了如今和以後?
果真如此的話,對他,倒是要刮目相看了……
想到這兒,她下意識地將目光轉向對方。
“趙姑娘,”隻聽司馬寧歉然道,“此前,本王一時激動,有點失態了,尚請,尚請見諒。”
趙婉婷心頭一暖:這位寧王子,倒不是那種意氣用事之輩啊!如此“拿得起,放得下”之人,確實不容小覷。
“寧王子,”她試著這樣說道,“往事不堪回首,不過,我們所要著眼的,應該是眼前吧?”
司馬寧點了點頭,緩緩說道:“嗯,此言甚是!武帝之後的那三個君主,德不配位,最終導致了大晉社稷的淪喪。與此同時,這也意味著,先祖司馬攸縱有經天緯地之才,也是無緣補天了。正所謂‘前車之覆,後車之鑒’,晉室衣冠南渡之後,這一百年的時間裏,又是怎樣的呢?唉……”
霎時,趙婉婷的心裏,就像是打翻了五味瓶:如今的這晉室嘛,從享國的長短來看,比那大一統的前代,翻了一倍有餘。隻是,這百年之久,又有多少值得一提,或者說拿得出手的功績呢?
說得不客氣一點,也就是憑借著天塹之利,守住了半壁河山,苟延殘喘而已。早年,那位聞雞起舞的祖逖,在北伐一事上,殫精竭慮,可謂是不遺餘力了。然而,那些上層人物,對此並不熱心,甚至,還頗有疑慮、猜忌。最終,祖逖也隻能是鬱鬱而終。
最近這幾年,劉大將軍重整山河,似乎也算是頗有成效了。隻是,天不如人願,這北定中原,始終還是功虧一簣。
能夠見到這司馬寧,究竟意味著什麽呢?
他的真實身份,確實出乎我的意料。
以前,對於司馬攸,我的了解,是相當有限的。簡單說來,隻是覺得,由於不便於與長兄司馬炎相爭,他隻是一個宮廷裏的失意者而已。現如今,對司馬寧再有所了解之後,我還會這樣想嗎?
是啊,就算司馬攸不在意,他的後人,真的就能夠不在意?
想想也是,司馬炎一係,如果能夠帶來江山社稷的長治久安,那還好說。隻是,實際上,卻是江河日下,一代不如一代,甚至導致了亡國!如此一來,司馬攸一係,就不會心有微詞嗎?
是啊,司馬寧心有不甘,又能怎樣呢?
盡管已經是多年以前的事情了,司馬寧心中的意難平,未必就會隨風而去了吧,依然是不難想象的。
以前,我把大晉王朝簡單化了。
那麽,司馬寧的心目之中,真正想說的,究竟是什麽呢?
或許,他是這樣想的,如果司馬炎駕崩之前,能夠還證於司馬攸一係,那麽,以後那些不堪回首的一幕幕,就不會上演了。
當然,這隻是某種如果了。
如果從司馬寧個人的角度來說,應該也就意味著身份地位的變化了吧?是啊,現如今的司馬寧,隻是頂著一個晉室宗親的名號,卻沒能有所作為,卻隻能眼看著王朝的衰微,卻隻能夠長籲短歎,徒呼奈何。
以前,對於“命運”這個詞語,我的感受,還說不上有多深。此時此刻,如果能夠深入司馬寧的內心,應該是別有一番滋味了吧?
司馬寧遠離權力中樞,先是過了好幾年無所事事、百無聊賴的日子,然而,終於有一天,他清醒過來了。冥思苦想一段時間之後,他就想著,無論如何,都要振作起來,要有所作為。
隻是,光是這樣想,就足夠了嗎?
四下打量、東張西望好一陣子之後,他才發現,自己不過是形影相伴,孤身一人罷了。勢單力薄,是難以做出一點像樣的事情來的。對於這一點,他還是能夠體會得到的。
然後,他就靜下心來,開始想辦法了。
不過,由於長期久居深宮,跟外界脫節,好長的一段時間裏,他也沒能想出什麽辦法來。直到有一天,他想起了相府,想起了劉大將軍?
然而,對於這種想法,他依然是頗為遲疑的。
是啊,你司馬寧又不是聖上,人家劉大將軍憑什麽聽你的?
由於不知劉大將軍的底細,於是,閑著無事,他就在相府一帶漫無目的地閑逛著。想想也是,那天遇險的時候,他手裏的那兩根竹鞭兒,又從何而來呢?他身上佩有寶劍,這也沒什麽好奇怪的。帶著寶劍以作防身,也說得過去。因此,應該是這樣的:考慮到這一帶,或許會有長蛇出沒,於是,他就用寶劍,事先削了兩枝竹鞭兒,以備不時之需。
事情也算是湊巧了吧,剛好,他就遇見了我和青兒。於是,那兩枝長鞭兒,就派上了用場。是啊,對於毒蛇,他也是頗為忌憚的。因此,在那一刻,如果能夠各自退讓一步,能夠不動手,那是再好不過的了。
當然,換一個角度說,這位寧王子,也有著寬厚仁慈的一麵。因為,民間也有這樣的說法,“見蛇不打三分罪,打蛇不死七分罪”,而他呢,卻以善罷甘休為念,人與蛇之間,互不侵犯,各走各路,那是再好不過的了。而對於我來說,在當時,我也是認可他的這種做法的。說真的,就算是竹鞭在手,我依然是被嚇得毛骨悚然,自然也就不敢輕易出手了。
此刻回想起來,我自然也可以這樣想,這位寧王子,不免有幾分婦人之仁吧?反正,他不像那些民間的捕蛇高手。而另一方麵,對於能否取勝,他也沒有多少信心。梳理出這樣的一條線索,也不至於太離譜吧?反正,我總覺得,這件事情的前因後果,沒那麽簡單。
“趙姑娘,”那一刻,他這樣說道,“本王從不強人所難。嗯,如若真有心,我,我們就約個時間吧?”
是啊,在第一次見麵之後,他就想著,下一步該如何行動了?
當然,他說起話來,還是極為委婉且得體的。
而我呢,既然初步得知了他的身份,自然也就不會輕易放棄。對於劉大將軍那邊,我一直在想著,總有需要交差的時候。
“寧王子既有此意,”遲疑片刻之後,我這樣回應道,“恭敬不如從命。接下來的事情,但說無妨……”
正因為有這番對話,接下來的事情,才會順理成章。
於是,才出現這次相約。
到這一刻為止,事情的進展,也還算順利吧?
畢竟,對於這位寧王子,我的了解,又深入了些。
仔細想來,和寧王子這種身份的人打交道,如果一開始,你就想著順風順水,那也是不現實的。再說,交淺言深,一直都是某個人一廂情願的想法而已。如果對方頭腦太簡單,說不定,你又會覺得,這樣的人,不值得深交。很多事情,其實都是走一步看一步的。
少不經事,才會把世事想得太簡單,就像那清澈見底的小溪水……
此外,這一刻,對於我來說,在這位寧王子與劉大將軍之間,似乎正隔著些什麽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