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非善惡終有報,人間正義自非輕。
刀光劍影,輝映朝陽。
隻見韓昭、林榮刀勢沉雄,一左一右,分別攻向夏侯衡和龐曉霞。而一旁的黎影兒,則劍走輕靈,以遊鬥為主,飄忽不定,伺機攻取“山水相依”劍陣中的破綻。
再凝神片刻之後,我看出其中的關竅來了:夏侯衡與龐曉霞的劍陣,雖說攻守兼備,相輔相成,然而,從招式上看,依然是沉穩有餘而靈動不足。單就這套劍法而論,麵對著韓林二人的雙刀聯手,即便是再拆上兩三百個回合,依然可以立於不敗之地。
然而,問題也就出現在這兒了:這名為“山水相依”的劍陣,創製之時,想得更多的,是如何抵擋對手人多勢眾時的攻擊力,伺機反擊方麵,則考慮得較少。因此,夏侯衡和龐曉霞聯手之際,固然無懼於一左一右兩把單刀的攻勢,隻是,一旦黎影兒長劍閃爍,避實就虛,伺機而動之時,這“山水相依”的劍陣,就不免有左支右絀之嫌了。
原本就守強攻弱,自顧不暇之際,何來順勢反擊?
眼見我方以三敵二,至少也可以保住勢均力敵之勢,我也就鬆了一口氣,不急於上前助戰,而是悄立一旁,苦思破敵之策。
再看了二十餘招,我確認,我方目前的打法,確實是行之有效的。而對手之所以遲遲不露敗象,隻是因為,他們所受到的襲擾,力度不足。
“黎家妹子,我來助你——”大喊一聲之後,我長劍在手,加入戰團。
再拆了十餘招之後,場上的局勢,漸漸變成我和韓昭專攻夏侯衡,龐曉霞則需要獨立應對林榮與黎影兒的刀劍聯手。
至此,這“山水相依”的劍陣,逐漸褪去了攻守一體的光環,演變成夏侯衡和龐曉霞各持一劍,以少敵多,漸顯頹勢。
我心頭暗自欣喜,招呼黎影兒加強攻勢。
再過了十餘招,我看準時機,一招見龍在田,劍尖指向夏侯衡小腹。
這一招的厲害之處就在於,劍尖攻取的,是對手的中路要害。若是單獨與我對陣,夏侯衡回刀自救,一招鐵索橫江,封住中路,也算正路。然而,這一瞬間,正值韓昭單刀上的攻勢,正顯出摧枯拉朽之勢,因此,夏侯衡回刀護住中路的時刻,也就稍稍遲緩了些。
“當——”的一聲響過,兩柄長劍撞在了一起。也就在夏侯衡勉強擋住我劍招攻擊之際,尚未緩過一口氣來,韓昭單刀進襲,猛力砍向他右腕。夏侯衡劍招已然使老,再也來不及變招應對,手中的長劍“咣當”一聲,被韓昭的單刀擊落於地!
我踏上一步,劍尖指向他的咽喉!
夏侯衡的眼裏,懊喪、驚疑、恐懼、不甘……諸般神情,走馬燈一般閃過。
再過片刻,他又緩緩地籲了一口氣,露出一絲苦澀的笑意來。
因為,他看清楚了,我的劍尖,在離他咽喉寸許之處,就凝住了。
也就是說,他已經意識到,隻要他站在原處,沒有反抗或者逃跑之類的舉動,自己的咽喉,還是不會被劍尖刺穿的。
韓昭搶上幾步,雙手左右開弓,“啪啪啪啪啪——“數聲響過,他一連扇了對手好幾個耳光。
“夏侯衡,償命去吧……”韓昭說著,單刀高舉,就要把對手的腦袋砍下來。
夏侯衡神情漠然,掃了那刀口一眼之後,閉上了雙眼。
“韓昭,韓將軍,”我這樣說道,“這報仇雪恨之事,也不急在一時……”
一愣之後,韓昭像是想起了什麽,放下單刀,在路邊找了幾根藤條,將夏侯衡捆了起來。
也就在這一刻,林榮和黎影兒聯手,擒獲了龐曉霞。
其後,在韓昭、林榮、龐曉霞三人麵前,我說出了自己的想法:這一次,我方是跟晉王聯合行動的,如果就這樣解決了這兩名要犯,晉王那兒,多半是心有微詞的。
既然是這樣,倒不如把這兩個人送到晉王那兒,由晉王發落。我方此舉,至少也暗含著這樣一層意思,我方既然送你這麽大的一個人情,以後,如果真有什麽事情,這人情債,總是要還的吧?
這三個人都知道,既然後主都還在晉王手裏,用這夏侯衡和龐曉霞去做個順水人情,至少也是聊勝於無。再說,對於這樣兩名要犯,如若不肯歸降,晉王還會心慈手軟嗎?
自古人情大過債,既然是這樣,這順水人情,還是要送一下的。
也就在我方力戰夏侯衡三人之時,那群龍無首的諜情營,在晉王大軍的攻擊之下,很快就土崩瓦解了。
至此,晉王司馬炎與那傳國玉璽之間的距離,又近了一大步。
接下來發生的一些事情,主要是由梁鳳兒轉告於我的。
那一天,晉王司馬炎佩劍直闖後宮,魏主曹奐慌忙下禦塌相迎接。
再過一些時日,事情的結果,就已經是家喻戶曉了。
因為,魏主再築受禪壇,將傳國玉璽授予晉王。這樣的一件事情,確實是在光天化日之下發生的。
晉朝自此立國,曹魏至此謝幕。
這樣的一個夜晚,我再次回想起這些事情,到底是為了什麽呢?
確實,諜情營土崩瓦解之後,晉王帶劍入朝,那就更是司空見慣了。隻不過,這一次,晉王要跟魏主說起的,是那麽一件大事。
晉王這樣問道:如今這大魏的天下,是誰出的力呢?
魏主有點尷尬了,隻能如實回應:“皆晉王父祖之賜耳。”
魏主的回答,倒也是實情。
而且,麵對著帶劍入宮的晉王,如果他不照直說,還能夠怎樣呢?當傀儡的滋味,不好受啊!
也就是從這一刻開始,他跟晉王的交鋒,就處於下風了。
由於魏主已經多日不上朝,晉王借題發揮道:“本王眼中的陛下,文不能論道,武不能經邦,為何不讓有才德者主之?”
這可說到魏主的痛處和短處了,是啊,既然已經是德不配位,有負天下蒼生,那就隻能是退位讓賢了吧?
接下來的一些事情,在一些曹魏舊臣看來,晉王做得過分了。隻是,平心而論,當初曹操挾天子以令諸侯之時,又是怎樣對待漢獻帝的呢?更何況,這四十多年以來,就算是加上曹丕,曆代魏主,配得上這九五之尊的,又有誰呢?
這種一代不如一代的局麵,讓人看在眼裏,進而生出那覬覦之心,也不足為奇吧?
不過,當時,魏主手下,有一位大臣,還是如此喝問晉王:“如今的大魏天下,乃昔日魏武祖皇帝,東征西討,南戰北伐而至。如今的魏主,有德無罪,何故將天下讓與他人?”
晉王就告訴他,如今的社稷,原本就是大漢的社稷。當年,曹操挾天子以令諸侯,自立為魏王,篡奪漢室,如今有人要把這社稷討回,不是很正常的嗎?
那位大臣自然聽得出來,晉王所說的這個人,也就是晉王自己了!於是,他就斥責晉王,此等行徑,實為“篡國之賊”。
晉王司馬炎不為所動,表示“本王為漢室報仇,有何不可?”
接著,下令手下將這位大臣,打死於大殿之下。
魏主驚懼不已,隻得泣淚求告。
作為“旁人”,我們也不妨這樣想,那位大臣忠於魏室,也不無道理。隻是,在晉王看來,自其祖父、伯父父親,再到自己,已曆三代。數十年以來,如果沒有司馬氏的輔佐,曹魏的天下,未必就能夠延續至今。因此,如今為大漢討回天下,也是理所當然的。
然而,如果夏侯衡的諜情營,就環衛在四周,晉王敢這樣說話嗎?
那一刻,麵對著帶劍入宮的晉王,魏主手無寸鐵,還真是“孤家寡人”了。當初,他的上一任,也就是那位高貴鄉公曹髦,為何會身敗人亡,他怎麽可能就忘了呢?看來,在權勢、武力和利劍麵前,某些君臣之道,也是說不清楚的啊!
於是,鹹煕二年十二月甲子日,魏主曹奐親自捧著傳國玉璽,將其授予晉王司馬炎。至此,曹魏社稷,換了主人。
司馬炎接過玉璽之後,改國號為大晉。
與此同時,封曹奐為陳留王,即刻前往金墉城,“非宣詔不許入京”。
遙想當初,曹丕篡漢之時,封漢獻帝為陳留王。而四十多年以後,司馬炎吞並曹魏,同樣封末代魏主曹奐為陳留王。對於這一切,旁人除了湧上某種似曾相識的感覺,又會再說些什麽呢?
如果套用民間的那句話,或許就是,你曹魏作得了初一,人家司馬氏也會作十五的啊!
曹操若泉下有知,對於那“三馬共食一槽”的夢境,也該有一番新的領悟和感慨了吧?
看來,這“三馬”,更應該是指司馬懿、司馬師、司馬昭,他們在世之時,把曹魏的社稷,也吞食得差不多了。而到了司馬炎,做得更為徹底,索性連傳國玉璽也奪了過來,以晉代魏了。
若從我自身的經曆來看,以夏侯衡為首的諜情營,全軍覆沒之後,曹魏天下的最後一根救命稻草,就此失去,魏主曹奐縱然心有不甘,也是無力回天了。
現如今我們所做的一切,或許隻是曆史長河中一朵小小的不起眼的浪花,她不引人注目,也鮮為人知,不過,千百年以來,能夠名留青史的人,又有幾個呢?
隻要我們能夠秉持正義,所作所為,但求無愧於天地良知,無愧於蒼生黎庶,也就不枉此生了。
對於司馬炎,我們又該說些什麽呢?
他的那一句“為漢室報仇”,也算是說到我們的心坎上了。
此前,對於跟司馬炎合作,我們的心裏,還是有某些障礙的。不過,從其後的情況來看,司馬炎並沒有擺出那種征服者的趾高氣揚的樣子,給了我們某些顏麵。從這一點看,他跟司馬昭,還是有所不同的。司馬昭戲耍、奚落、作弄蜀漢後主,純粹從做人的角度看,也是不厚道的。蜀漢後主的那一句“此間樂,不思蜀也”,包含著多少的無奈、苦澀和心酸啊!
我也曾為此而寢食難安,就去尋找後主,要他給一個說法。
甚至,也可以這樣說,奉旨破案緝凶的故事,就是那樣開始的。
這樣的一段故事,到了這一刻,也即將告一段落了。
司馬炎審時度勢,以“為漢室報仇”相號召,我們蜀漢一方,跟他合作起來,就不那麽尷尬了。
不過,我也不時這樣想,所謂的“為漢室報仇”,更多的,更像是某種策略、某種口號吧?
因此,既然說是“為蜀漢報仇”,那麽,將魏主趕下台之後,為什麽不恢複大漢這一國號呢?
一種解釋就是,因為司馬氏被封為晉王,所以就以大晉為國號,以表示對魏統的承續。然而,曹魏源於大漢,直接改為、改回大漢,不是更名正言順嗎?因此,司馬炎此舉,也不能完全相信吧?
當然,我們就算心有不甘,又能怎樣呢?
人家司馬氏打下的江山,要取什麽樣的國號,那也是人家的事情。我們管不了,也不能管。
看來,事情也到此為止了。
我們稍稍感到安慰的,其實就是,當初篡漢的曹魏,如今也遭到了報應,被司馬炎趕下去了。
再退一步說,改朝換代什麽的,更多的,是某些人的權勢之爭。而對於普通的老百姓來說,更為關注的,更是自己的衣食住行,日常生活。
當司馬炎登基之後,又一個時代,就算是結束了。
當然,我更希望,這是一個全新的開始。
名利地位什麽的,其實也沒多大意思。此前,身為蜀漢的錦官主管,名利的益處,我沒多少體會。真正讓我頭疼的,就是那些從前線傳回來的消息,要求我們加班加點,趕製軍被軍需……
其實,在參與此事之初,我們也曾經意識到,我們即將要做的事情,多半也隻是為人作嫁。不過,由於心中還有所牽掛與希冀,我們還是義無反顧,盡力而為了……
刀光劍影,輝映朝陽。
隻見韓昭、林榮刀勢沉雄,一左一右,分別攻向夏侯衡和龐曉霞。而一旁的黎影兒,則劍走輕靈,以遊鬥為主,飄忽不定,伺機攻取“山水相依”劍陣中的破綻。
再凝神片刻之後,我看出其中的關竅來了:夏侯衡與龐曉霞的劍陣,雖說攻守兼備,相輔相成,然而,從招式上看,依然是沉穩有餘而靈動不足。單就這套劍法而論,麵對著韓林二人的雙刀聯手,即便是再拆上兩三百個回合,依然可以立於不敗之地。
然而,問題也就出現在這兒了:這名為“山水相依”的劍陣,創製之時,想得更多的,是如何抵擋對手人多勢眾時的攻擊力,伺機反擊方麵,則考慮得較少。因此,夏侯衡和龐曉霞聯手之際,固然無懼於一左一右兩把單刀的攻勢,隻是,一旦黎影兒長劍閃爍,避實就虛,伺機而動之時,這“山水相依”的劍陣,就不免有左支右絀之嫌了。
原本就守強攻弱,自顧不暇之際,何來順勢反擊?
眼見我方以三敵二,至少也可以保住勢均力敵之勢,我也就鬆了一口氣,不急於上前助戰,而是悄立一旁,苦思破敵之策。
再看了二十餘招,我確認,我方目前的打法,確實是行之有效的。而對手之所以遲遲不露敗象,隻是因為,他們所受到的襲擾,力度不足。
“黎家妹子,我來助你——”大喊一聲之後,我長劍在手,加入戰團。
再拆了十餘招之後,場上的局勢,漸漸變成我和韓昭專攻夏侯衡,龐曉霞則需要獨立應對林榮與黎影兒的刀劍聯手。
至此,這“山水相依”的劍陣,逐漸褪去了攻守一體的光環,演變成夏侯衡和龐曉霞各持一劍,以少敵多,漸顯頹勢。
我心頭暗自欣喜,招呼黎影兒加強攻勢。
再過了十餘招,我看準時機,一招見龍在田,劍尖指向夏侯衡小腹。
這一招的厲害之處就在於,劍尖攻取的,是對手的中路要害。若是單獨與我對陣,夏侯衡回刀自救,一招鐵索橫江,封住中路,也算正路。然而,這一瞬間,正值韓昭單刀上的攻勢,正顯出摧枯拉朽之勢,因此,夏侯衡回刀護住中路的時刻,也就稍稍遲緩了些。
“當——”的一聲響過,兩柄長劍撞在了一起。也就在夏侯衡勉強擋住我劍招攻擊之際,尚未緩過一口氣來,韓昭單刀進襲,猛力砍向他右腕。夏侯衡劍招已然使老,再也來不及變招應對,手中的長劍“咣當”一聲,被韓昭的單刀擊落於地!
我踏上一步,劍尖指向他的咽喉!
夏侯衡的眼裏,懊喪、驚疑、恐懼、不甘……諸般神情,走馬燈一般閃過。
再過片刻,他又緩緩地籲了一口氣,露出一絲苦澀的笑意來。
因為,他看清楚了,我的劍尖,在離他咽喉寸許之處,就凝住了。
也就是說,他已經意識到,隻要他站在原處,沒有反抗或者逃跑之類的舉動,自己的咽喉,還是不會被劍尖刺穿的。
韓昭搶上幾步,雙手左右開弓,“啪啪啪啪啪——“數聲響過,他一連扇了對手好幾個耳光。
“夏侯衡,償命去吧……”韓昭說著,單刀高舉,就要把對手的腦袋砍下來。
夏侯衡神情漠然,掃了那刀口一眼之後,閉上了雙眼。
“韓昭,韓將軍,”我這樣說道,“這報仇雪恨之事,也不急在一時……”
一愣之後,韓昭像是想起了什麽,放下單刀,在路邊找了幾根藤條,將夏侯衡捆了起來。
也就在這一刻,林榮和黎影兒聯手,擒獲了龐曉霞。
其後,在韓昭、林榮、龐曉霞三人麵前,我說出了自己的想法:這一次,我方是跟晉王聯合行動的,如果就這樣解決了這兩名要犯,晉王那兒,多半是心有微詞的。
既然是這樣,倒不如把這兩個人送到晉王那兒,由晉王發落。我方此舉,至少也暗含著這樣一層意思,我方既然送你這麽大的一個人情,以後,如果真有什麽事情,這人情債,總是要還的吧?
這三個人都知道,既然後主都還在晉王手裏,用這夏侯衡和龐曉霞去做個順水人情,至少也是聊勝於無。再說,對於這樣兩名要犯,如若不肯歸降,晉王還會心慈手軟嗎?
自古人情大過債,既然是這樣,這順水人情,還是要送一下的。
也就在我方力戰夏侯衡三人之時,那群龍無首的諜情營,在晉王大軍的攻擊之下,很快就土崩瓦解了。
至此,晉王司馬炎與那傳國玉璽之間的距離,又近了一大步。
接下來發生的一些事情,主要是由梁鳳兒轉告於我的。
那一天,晉王司馬炎佩劍直闖後宮,魏主曹奐慌忙下禦塌相迎接。
再過一些時日,事情的結果,就已經是家喻戶曉了。
因為,魏主再築受禪壇,將傳國玉璽授予晉王。這樣的一件事情,確實是在光天化日之下發生的。
晉朝自此立國,曹魏至此謝幕。
這樣的一個夜晚,我再次回想起這些事情,到底是為了什麽呢?
確實,諜情營土崩瓦解之後,晉王帶劍入朝,那就更是司空見慣了。隻不過,這一次,晉王要跟魏主說起的,是那麽一件大事。
晉王這樣問道:如今這大魏的天下,是誰出的力呢?
魏主有點尷尬了,隻能如實回應:“皆晉王父祖之賜耳。”
魏主的回答,倒也是實情。
而且,麵對著帶劍入宮的晉王,如果他不照直說,還能夠怎樣呢?當傀儡的滋味,不好受啊!
也就是從這一刻開始,他跟晉王的交鋒,就處於下風了。
由於魏主已經多日不上朝,晉王借題發揮道:“本王眼中的陛下,文不能論道,武不能經邦,為何不讓有才德者主之?”
這可說到魏主的痛處和短處了,是啊,既然已經是德不配位,有負天下蒼生,那就隻能是退位讓賢了吧?
接下來的一些事情,在一些曹魏舊臣看來,晉王做得過分了。隻是,平心而論,當初曹操挾天子以令諸侯之時,又是怎樣對待漢獻帝的呢?更何況,這四十多年以來,就算是加上曹丕,曆代魏主,配得上這九五之尊的,又有誰呢?
這種一代不如一代的局麵,讓人看在眼裏,進而生出那覬覦之心,也不足為奇吧?
不過,當時,魏主手下,有一位大臣,還是如此喝問晉王:“如今的大魏天下,乃昔日魏武祖皇帝,東征西討,南戰北伐而至。如今的魏主,有德無罪,何故將天下讓與他人?”
晉王就告訴他,如今的社稷,原本就是大漢的社稷。當年,曹操挾天子以令諸侯,自立為魏王,篡奪漢室,如今有人要把這社稷討回,不是很正常的嗎?
那位大臣自然聽得出來,晉王所說的這個人,也就是晉王自己了!於是,他就斥責晉王,此等行徑,實為“篡國之賊”。
晉王司馬炎不為所動,表示“本王為漢室報仇,有何不可?”
接著,下令手下將這位大臣,打死於大殿之下。
魏主驚懼不已,隻得泣淚求告。
作為“旁人”,我們也不妨這樣想,那位大臣忠於魏室,也不無道理。隻是,在晉王看來,自其祖父、伯父父親,再到自己,已曆三代。數十年以來,如果沒有司馬氏的輔佐,曹魏的天下,未必就能夠延續至今。因此,如今為大漢討回天下,也是理所當然的。
然而,如果夏侯衡的諜情營,就環衛在四周,晉王敢這樣說話嗎?
那一刻,麵對著帶劍入宮的晉王,魏主手無寸鐵,還真是“孤家寡人”了。當初,他的上一任,也就是那位高貴鄉公曹髦,為何會身敗人亡,他怎麽可能就忘了呢?看來,在權勢、武力和利劍麵前,某些君臣之道,也是說不清楚的啊!
於是,鹹煕二年十二月甲子日,魏主曹奐親自捧著傳國玉璽,將其授予晉王司馬炎。至此,曹魏社稷,換了主人。
司馬炎接過玉璽之後,改國號為大晉。
與此同時,封曹奐為陳留王,即刻前往金墉城,“非宣詔不許入京”。
遙想當初,曹丕篡漢之時,封漢獻帝為陳留王。而四十多年以後,司馬炎吞並曹魏,同樣封末代魏主曹奐為陳留王。對於這一切,旁人除了湧上某種似曾相識的感覺,又會再說些什麽呢?
如果套用民間的那句話,或許就是,你曹魏作得了初一,人家司馬氏也會作十五的啊!
曹操若泉下有知,對於那“三馬共食一槽”的夢境,也該有一番新的領悟和感慨了吧?
看來,這“三馬”,更應該是指司馬懿、司馬師、司馬昭,他們在世之時,把曹魏的社稷,也吞食得差不多了。而到了司馬炎,做得更為徹底,索性連傳國玉璽也奪了過來,以晉代魏了。
若從我自身的經曆來看,以夏侯衡為首的諜情營,全軍覆沒之後,曹魏天下的最後一根救命稻草,就此失去,魏主曹奐縱然心有不甘,也是無力回天了。
現如今我們所做的一切,或許隻是曆史長河中一朵小小的不起眼的浪花,她不引人注目,也鮮為人知,不過,千百年以來,能夠名留青史的人,又有幾個呢?
隻要我們能夠秉持正義,所作所為,但求無愧於天地良知,無愧於蒼生黎庶,也就不枉此生了。
對於司馬炎,我們又該說些什麽呢?
他的那一句“為漢室報仇”,也算是說到我們的心坎上了。
此前,對於跟司馬炎合作,我們的心裏,還是有某些障礙的。不過,從其後的情況來看,司馬炎並沒有擺出那種征服者的趾高氣揚的樣子,給了我們某些顏麵。從這一點看,他跟司馬昭,還是有所不同的。司馬昭戲耍、奚落、作弄蜀漢後主,純粹從做人的角度看,也是不厚道的。蜀漢後主的那一句“此間樂,不思蜀也”,包含著多少的無奈、苦澀和心酸啊!
我也曾為此而寢食難安,就去尋找後主,要他給一個說法。
甚至,也可以這樣說,奉旨破案緝凶的故事,就是那樣開始的。
這樣的一段故事,到了這一刻,也即將告一段落了。
司馬炎審時度勢,以“為漢室報仇”相號召,我們蜀漢一方,跟他合作起來,就不那麽尷尬了。
不過,我也不時這樣想,所謂的“為漢室報仇”,更多的,更像是某種策略、某種口號吧?
因此,既然說是“為蜀漢報仇”,那麽,將魏主趕下台之後,為什麽不恢複大漢這一國號呢?
一種解釋就是,因為司馬氏被封為晉王,所以就以大晉為國號,以表示對魏統的承續。然而,曹魏源於大漢,直接改為、改回大漢,不是更名正言順嗎?因此,司馬炎此舉,也不能完全相信吧?
當然,我們就算心有不甘,又能怎樣呢?
人家司馬氏打下的江山,要取什麽樣的國號,那也是人家的事情。我們管不了,也不能管。
看來,事情也到此為止了。
我們稍稍感到安慰的,其實就是,當初篡漢的曹魏,如今也遭到了報應,被司馬炎趕下去了。
再退一步說,改朝換代什麽的,更多的,是某些人的權勢之爭。而對於普通的老百姓來說,更為關注的,更是自己的衣食住行,日常生活。
當司馬炎登基之後,又一個時代,就算是結束了。
當然,我更希望,這是一個全新的開始。
名利地位什麽的,其實也沒多大意思。此前,身為蜀漢的錦官主管,名利的益處,我沒多少體會。真正讓我頭疼的,就是那些從前線傳回來的消息,要求我們加班加點,趕製軍被軍需……
其實,在參與此事之初,我們也曾經意識到,我們即將要做的事情,多半也隻是為人作嫁。不過,由於心中還有所牽掛與希冀,我們還是義無反顧,盡力而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