虞秋元卻是道:“官場之上事非多,倒不如閑雲野鶴來的自在。衛家的事我也聽說過,若是他入官場,被人抓一輩子把柄日子未必能舒服。還不如現在這樣,自己在沿邊豈不是更自在,想想羅二爺能封侯,衛船主若是曉得了也肯定會欣慰了。”


    衛連舟的那個把柄實在太大,入仕為官真不合適,時不時都要被人揪出來說事。現在是有功勞呢,但以後呢,官員不能指望著一個功勞過一輩子。再者戰爭並不常有,正經勛貴武官們還要看文官的臉色,更何況衛連舟身背這樣把柄的,哪裏行差踏錯,肯定會有人噴。


    “唉……”寧寒飛聽虞秋元如此說便嘆口氣,心裏也覺得有理,衛連舟也早無走仕途之意。有幾分自言自語的道:“也不知道衛策……”


    在最初沒有看到衛策屍體時,他也覺得衛策可能沒事,畢竟衛策的身手實在太高。隻是隨著時間的推移,這個希望似乎越來越渺茫。但要說衛策真死了,寧寒飛卻有幾分不敢相信。他自小跑海路,生死算看的極平常,但想到衛策,仍然覺得他不能死。


    虞秋元卻是聽得心念一動,衛策生死他並不是十分關心,他現在唯一感到好奇的,簫清和會是什麽結果。問:“那位簫探花,仍然是中書舍人?”


    “管他去死。”寧寒飛不岔的說著,要是依著他的個性,在回京的路上就想宰了簫清和,卻是被羅素攔住了。琉球回歸了,這就是最大的功勞,不管付出什麽樣的代價,哪怕死的人再多,都是值得的,這是大義。


    就在所有人都以為天熙皇帝要把簫清和留住養心殿一輩子時,突然間聖旨下來了,琉球設府,簫清和任第一知府,擇日上任。


    第228章


    琉球設府是正常的行政規劃,但簫清和任知府就是意料之外,前幾天天熙皇帝才在朝上發怒,直言說琉球回歸是大功勞,當臣子的能為國捐軀是大義。尤其是天熙皇帝那個意思,有意讓簫清和任兵部尚書,這讓大臣們更為恐惶。要不是想到天熙皇帝第一次庭杖就打出了人命,真想跪到大殿以死銘誌。


    就在文臣們無奈的時候,突然間聖旨下來,簫清和任琉球知府。知府是從四品,品級官位不能說小,主要是去的地方是琉球。琉球離京城千城之遠,又是剛剛收復,百廢待興實在是個清苦至極之地。有些此時待起復的官員有門路都在尋著門路,怕被抓壯丁抓到那裏去。


    結是簫清和去當這個和府了,文臣愣神之後立即開始狂歡,這樣的安排根本就是把簫清和流放了。收復琉球簫清和確實有大功,殺了他多少令天下忠臣良將寒心,現在說是給了四品官職,其實就是變相的流放,就是簫清和還活著,這輩子隻怕也回不了京城。隻要他不在朝中,對於許多憂心的文官來說就跟死了一樣。


    當然對與死了兒子的官員來說,以林大老爺為例,依然是恨不得把簫清和剝皮抽筋。隻是他再恨,也沒人跟他一起鬧,簫清和都流放了,對與官員們沒有妨礙了,再去跟皇帝鬧騰,純粹就是活得不耐煩了。


    四月中簫清和起程去琉球,沒有任何親友相送,天熙皇帝派了侍從跟隨。據宮裏的太監們說,簫清和走那天,天熙皇帝一個人在養心殿裏彈了半日的高山東流水。


    隨著簫清和的離開,朝堂上之上的硝煙味終於沒那麽濃了,不過林閣老卻是病勢加重。天熙皇帝念及他是兩朝原老,榜眼出身入內閣,便派了禦醫去診脈,幾日之後親自上林家探望病情。天熙皇帝這麽一去,官員們都曉得這林閣老是必死。禦駕探病這種榮耀向來是給將死之人,就像後宮裏的皇貴妃,當了一輩子貴妃,臨死之前加封一個皇貴妃,封了也就必死。


    果不其然,五月不到林閣老病逝,先頭林大爺為國捐軀是大喪,現在林閣老去世更是大喪。天熙皇帝派掌宮大太監代祭,親王貴戚們也都是路祭,浩浩蕩蕩的場麵看著林家實在是興旺。如此興旺的同時,就有官員覺出味了。


    這回前線陣亡的文官家裏多多少少都有封賞,比如像黃尚書這樣的二品大員,兩個兒子升了官,連成年的長孫都額外賞了五品官。再有其他的人家要麽賞兒子要麽賞兄弟,都有實際官職可得。


    林大爺的兩個嫡子都成年了,要是天熙皇帝真的要厚賞林家,大可以也賞他們官職。結果天熙皇帝隻是給林閣老無限的哀榮,看著是真風光,但林閣老死都死了,給再多對於後世子孫也沒有用。


    再想想除了被庭杖打死的那位外,也隻有林家沒得實際封賞,估摸著這與林大老爺前段時間叫的太歡有關係。簫清和都住到養心殿了,天熙皇帝幾乎就是在明示,林大老爺還聯合官員要彈劾簫清和,這如何能順皇帝之意。逼得皇帝把人趕了,皇帝這口氣如何能順,林大老爺隻是一般職位,林閣老這麽一倒頭,接下來林大老爺就是三年丁憂,林家的前程也就到此為止了。


    琉球收復,簫清和離京,對於許多臣子來說這一頁就是己經翻過去了。林家若是還有前程自然要親近,現在天熙皇帝看林家不順眼,那自然要遠離。


    林閣老停靈七七四十九天發喪出殯,林大老爺則要撫靈回老家。先是死兒子,後頭死老子,林大老爺都不知道要哭哪個好,倒是林大太太哭死過去好幾回。她本來兩個兒子活蹦亂跳,結果小的癱了,大的死了,就是還有兩個庶子,她平常都不多看一眼,如何能跟親生的比。


    林氏和齊太太兩個也是哭的死去活來,林大爺的死訊傳來之後,齊太太幾乎在林家住下了。林氏也很想住下,隻是榮太妃卻是派人傳了話。祭奠肯定可以,但是不要忘了自己的身份,兩回大祭之後,林氏便被拘在府裏不準出門。


    “大嫂這是做什麽,隻是三年孝而己,何必把這些粗笨傢夥都帶上。”齊太太走到林大奶奶院中,見林大奶奶正讓婆子把她屋裏的家俱都要帶上,便走向前來問著。是管事跟她說的,林大奶奶是把能帶的不能帶的全部都打包收拾了,一副不打算回來的模樣。林大太太哭的死去活來,凡事顧不上,齊太太在家裏便上前一問。


    林大爺的屍身早就由兒子們送回家鄉,此時林閣老的遺體,必然是林大老爺撫靈回鄉。林大奶奶便提出來同行,她想回老家帶著兒子們給林大爺守孝,這也算是情理之中。


    不過林大老爺早說過撫靈回鄉之後,他還是要回京城守孝,但林家還有兩個庶子在京城當小官,在京城守孝就好,並不用特意回鄉去。就是林大奶奶帶著兩個兒子要在老鄉守滿三年孝,也不用把這些粗笨東西都帶過去,帶著金銀細軟也就足夠了。


    林大奶奶讓婆子們繼續收拾著,她拉著齊太太進了裏間裏,把聲音也壓低了,一臉苦楚的道:“成王府都不準大姑奶奶過來了,二姑娘是明白人,難道到此時了還看不明白。”


    她出嫁時是國公府小姐,世襲到五世之後爵位收回,一家子全成了平民。要是一直是平民就算了,從勛貴變成平民,家裏敗落的就更快,許多還在位的親友根本就斷了聯絡。隻怕用不了多久別說平民區,弄不好就要混到城外去了。


    人走茶涼,世事涼薄這個道理她算是徹底明白了,不說別的,喪事上來的人多,但事後哪裏還有人再踏林家的門。還有成王府以前何曾管過林氏回娘家,此時卻把林家拘在家裏,這足夠說明問題了。


    齊太太聽得愣住了,要是論起智商來,齊太太雖然有性格弱點,智商卻不能說低。隻是家裏先死兄長後死祖父,悲傷之情過重,尤其是林大爺死對與林家可謂是毀滅性的打擊,兼之林大爺之死又是人為,林家的報復心又強,許多事情也就顧不上想。


    此時林大奶奶這麽一說,讓齊太太有種恍過神來的感覺,兩個庶弟都是捐的小官,根本就沒啥用。至於林大老爺的官職,丁憂起復之難了解最深莫過與齊家,齊二老太爺起復到現在,頭髮都花白了仍然無望。林家本來就是憑著林閣老中榜眼起的家,就是有些門生舊故,此時他死了,人家哪時還會上門。至於林家的姻親,哪有指望上的。


    林大奶奶說著眼淚也跟著掉下來,不禁道:“還望姑奶奶也勸勸太太,要自己保重才是。我己經想好,回了老家之後,我就讓兩個哥兒在老家好好讀書,以後若是能科舉出仕,也就是對不起大爺了。”


    其實她也勸過林大老爺,簫清和犯了眾怒,自然會有好事之人出頭。林大老爺就是有十二萬分的氣,也該忍耐了才是,所謂槍打出頭鳥,哪回鬧事不是要處置了首犯。本來林大爺去世文官參簫清和時都該避嫌,林大老爺還如此上趕著鬧。人家家都是賞賜官職,就林家給了哀榮。


    有時候林大奶奶也不明白林家人的報復心怎麽會這麽強,當初林四爺的事出來,細說起來都不該去怨羅家,結果個個恨不得把羅慕遠殺了吃肉。現在羅家一門雙爵,羅慕白又得爵位,要是當初林氏好好的在羅家,沒生這麽多事非,哪裏有後來的那些事。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虞家小姐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鉛筆小說網隻為原作者楚秋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楚秋並收藏虞家小姐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