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想著她就看到麵前的兩人中間擺著一隻不大不小的箱子。
“嗨,我說呢,正找它呢,原來在這裏。”葉嬤嬤忽然道。
齊元澄睜了睜眼:“嬤嬤認識這個?”
齊子鈺沒有作聲,但也看著葉嬤嬤,準備聽她開口。
“裏頭是夫人嫁過來時的頭麵,一向是夫人自己收著的,不知道少爺是從哪裏尋來的?”
如此而已?
齊元澄同齊子鈺對視一眼,皆是驚訝。
沒等齊元澄問出其他,葉嬤嬤就繼續說了下去:“這個箱子是夫人自己的,不是陪嫁的東西,我看著夫人裝進去的。”
“那嬤嬤可曾見過這根金釵。”齊子鈺聽到齊元澄的問話,便順著他的話把手裏的東西亮了一亮。
葉嬤嬤眯著眼瞧了瞧,回道:“這……從來沒見過。”
“確定?”
“確實不曾見。”葉嬤嬤回答。
這麽說有問題的是這根金釵?齊子鈺想著又端詳了一番手中的東西,忽然間,她腦中好像有什麽閃了一閃。卻又,轉瞬消失,摸不著更抓不住。
葉嬤嬤抱著箱子出去了,想是要去同齊子緒回話。
倒是齊元澄開口道:“葉嬤嬤說沒有見過。”
“那你說這東西屬於母親的可能性有多大?”他又接著說道。
“很小。”齊子鈺說道,忽然,她頓了一下,終於想起什麽來。
她這時候才明白過來,自己剛剛忽略了什麽。她走到妝檯邊上,找到自己適才靠著的地方,摩挲幾下,才探到了剛剛的那個小孔。
齊子鈺將金釵插,入孔中,隻聽到輕輕的一聲哢噠響過,從一旁彈出一個窄窄的小抽屜。
齊元澄麵上浮出一絲驚訝,走上前來。這根金釵可以打開陳氏屋中的匣子,那這麽說來這確實是陳氏的首飾?
他年紀小,比齊子鈺還矮了半個頭,站在齊子鈺身邊就顯得有些嬌小。
他怨念的退開一步,看著齊子鈺將裏頭的東西拿了出來。
是薄薄的幾張紙,看上去有些年份了,紙麵發黃,摺痕略深有些毛毛的視感,這是時常翻看的緣故。
齊子鈺看了他一眼,齊元澄會意,做了個請的動作,示意齊子鈺先行查看。
齊子鈺捏著薄薄的紙,看到第一行字愣了下,是信的格式。她下意識的念出了聲:“陳氏十二惠鑒……”
……
“陳氏?哪個陳?荊州那個陳?”外院那邊,邊則青正有些好奇的問道。
邊攬:“不是,是江北的那個漕運陳家。”
“哦,不是世家麽?”
“清流。”邊攬的話頓了一頓,隨即抱臂冷笑:“也不算清,或許比一些世家都要黑一些。”
作者有話要說:
感謝蔡糰子的地雷~~
第23章 世家清流
“黑?你是說陳家在這漕運上頭有問題?”邊則青是個聰明人,聽到邊攬這樣說,立刻有了些許猜測。
為著少惹些事端,他被楚鏡逼著認了不少朝中權貴。
說是逼的,其實也不算,他也不想給邊攬添麻煩,隻是這些心思從來不與人說罷了。
“嗯。”邊攬寡言,卻也沒有想在這些暫時還沒有確鑿憑據的事情上多言的意思,遂止了口。
……
薄薄的十數張信紙,上頭的字數寥寥,齊子鈺讀了兩遍,末了嘆了口氣,才將它遞給齊元澄。
沒想到當年陳氏嫁到齊家的經過,竟然是這樣……
當年方陳兩家比鄰而居,方家是為江北世家,而陳家不過剛剛發家,那族譜比齊家的還短。陳家老太爺科舉探花出身,正是與齊太爺同科。
兩人投緣,又皆是科舉出身,沒有後台,是為清流一派。
當時兩人都有意結為姻親,成就秦晉之好,便許諾了兒女的親事。
時間推移,直到二十年前,陳氏與方家的姑娘交好,隨後陳宜情結識方家十二子方靜,方家八女方瀾,幾人都是年幼,玩的來,這交情自然不必說。
待到年歲漸長,陳宜情與方靜之間也還有聯繫,按照齊元澄的話來說,一來二的去成了筆友。
一年後方家主母拗不過兒子,透出結親的意思,可此時齊老太爺卻因著齊清源官拜尚書令,又生出將女兒嫁到齊家的意思。
這事捂不住,陳家長子很快得知,並且也暗示父親假作忘了當年與齊家的約定,畢竟隻是口頭之言,做不得數。一半是為了妹妹的心思,一半也是為著方家的門第,與仕途上的助力。
陳老太爺原也是動了心思,再者他早年因齊老太爺被貶職而推脫過齊家的暗示,此時又因齊清源的官途重又平穩,而想要把女兒塞過去當個繼室未免有些難看。
但不巧的是,當年正好發生十五案,世家與清流之間的矛盾一觸即發。
方家灑脫,並不將此事放在眼中,可陳老太爺卻堅持拒絕了方家的親事,要將女兒嫁到滄州。
就此,才有了齊家的繼室陳氏,老夫人為著陳氏父親的反覆無信與攀附權貴之心,連帶著對陳氏也是不喜,更不用說婚後無子,膝下隻有一個呆兒了。
而那陳氏原本生性冷淡,因這種種變故更是心灰意冷,從此長居別莊,不問世事。
“嗨,我說呢,正找它呢,原來在這裏。”葉嬤嬤忽然道。
齊元澄睜了睜眼:“嬤嬤認識這個?”
齊子鈺沒有作聲,但也看著葉嬤嬤,準備聽她開口。
“裏頭是夫人嫁過來時的頭麵,一向是夫人自己收著的,不知道少爺是從哪裏尋來的?”
如此而已?
齊元澄同齊子鈺對視一眼,皆是驚訝。
沒等齊元澄問出其他,葉嬤嬤就繼續說了下去:“這個箱子是夫人自己的,不是陪嫁的東西,我看著夫人裝進去的。”
“那嬤嬤可曾見過這根金釵。”齊子鈺聽到齊元澄的問話,便順著他的話把手裏的東西亮了一亮。
葉嬤嬤眯著眼瞧了瞧,回道:“這……從來沒見過。”
“確定?”
“確實不曾見。”葉嬤嬤回答。
這麽說有問題的是這根金釵?齊子鈺想著又端詳了一番手中的東西,忽然間,她腦中好像有什麽閃了一閃。卻又,轉瞬消失,摸不著更抓不住。
葉嬤嬤抱著箱子出去了,想是要去同齊子緒回話。
倒是齊元澄開口道:“葉嬤嬤說沒有見過。”
“那你說這東西屬於母親的可能性有多大?”他又接著說道。
“很小。”齊子鈺說道,忽然,她頓了一下,終於想起什麽來。
她這時候才明白過來,自己剛剛忽略了什麽。她走到妝檯邊上,找到自己適才靠著的地方,摩挲幾下,才探到了剛剛的那個小孔。
齊子鈺將金釵插,入孔中,隻聽到輕輕的一聲哢噠響過,從一旁彈出一個窄窄的小抽屜。
齊元澄麵上浮出一絲驚訝,走上前來。這根金釵可以打開陳氏屋中的匣子,那這麽說來這確實是陳氏的首飾?
他年紀小,比齊子鈺還矮了半個頭,站在齊子鈺身邊就顯得有些嬌小。
他怨念的退開一步,看著齊子鈺將裏頭的東西拿了出來。
是薄薄的幾張紙,看上去有些年份了,紙麵發黃,摺痕略深有些毛毛的視感,這是時常翻看的緣故。
齊子鈺看了他一眼,齊元澄會意,做了個請的動作,示意齊子鈺先行查看。
齊子鈺捏著薄薄的紙,看到第一行字愣了下,是信的格式。她下意識的念出了聲:“陳氏十二惠鑒……”
……
“陳氏?哪個陳?荊州那個陳?”外院那邊,邊則青正有些好奇的問道。
邊攬:“不是,是江北的那個漕運陳家。”
“哦,不是世家麽?”
“清流。”邊攬的話頓了一頓,隨即抱臂冷笑:“也不算清,或許比一些世家都要黑一些。”
作者有話要說:
感謝蔡糰子的地雷~~
第23章 世家清流
“黑?你是說陳家在這漕運上頭有問題?”邊則青是個聰明人,聽到邊攬這樣說,立刻有了些許猜測。
為著少惹些事端,他被楚鏡逼著認了不少朝中權貴。
說是逼的,其實也不算,他也不想給邊攬添麻煩,隻是這些心思從來不與人說罷了。
“嗯。”邊攬寡言,卻也沒有想在這些暫時還沒有確鑿憑據的事情上多言的意思,遂止了口。
……
薄薄的十數張信紙,上頭的字數寥寥,齊子鈺讀了兩遍,末了嘆了口氣,才將它遞給齊元澄。
沒想到當年陳氏嫁到齊家的經過,竟然是這樣……
當年方陳兩家比鄰而居,方家是為江北世家,而陳家不過剛剛發家,那族譜比齊家的還短。陳家老太爺科舉探花出身,正是與齊太爺同科。
兩人投緣,又皆是科舉出身,沒有後台,是為清流一派。
當時兩人都有意結為姻親,成就秦晉之好,便許諾了兒女的親事。
時間推移,直到二十年前,陳氏與方家的姑娘交好,隨後陳宜情結識方家十二子方靜,方家八女方瀾,幾人都是年幼,玩的來,這交情自然不必說。
待到年歲漸長,陳宜情與方靜之間也還有聯繫,按照齊元澄的話來說,一來二的去成了筆友。
一年後方家主母拗不過兒子,透出結親的意思,可此時齊老太爺卻因著齊清源官拜尚書令,又生出將女兒嫁到齊家的意思。
這事捂不住,陳家長子很快得知,並且也暗示父親假作忘了當年與齊家的約定,畢竟隻是口頭之言,做不得數。一半是為了妹妹的心思,一半也是為著方家的門第,與仕途上的助力。
陳老太爺原也是動了心思,再者他早年因齊老太爺被貶職而推脫過齊家的暗示,此時又因齊清源的官途重又平穩,而想要把女兒塞過去當個繼室未免有些難看。
但不巧的是,當年正好發生十五案,世家與清流之間的矛盾一觸即發。
方家灑脫,並不將此事放在眼中,可陳老太爺卻堅持拒絕了方家的親事,要將女兒嫁到滄州。
就此,才有了齊家的繼室陳氏,老夫人為著陳氏父親的反覆無信與攀附權貴之心,連帶著對陳氏也是不喜,更不用說婚後無子,膝下隻有一個呆兒了。
而那陳氏原本生性冷淡,因這種種變故更是心灰意冷,從此長居別莊,不問世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