薛城(臨城)、趙莊一線是徐州北大門之一,也是最重要的門戶。


    津浦線支線臨趙鐵路通過這個與隴海線相連,成為津浦線與隴海線第二個交匯點,也讓魯南淮北有了一條環線鐵路,這極大的方便了當地人的出行,同樣也讓該地區繁榮起來。


    尤其是作為臨趙鐵路起點的薛城(臨城),更是成為戰略要點。


    至於為什麽在之前日軍進攻中,薛城為什麽會那麽快丟失,說起來又要將那位不戰而退的韓複渠挖出來鞭屍。


    要不是他帶著第三集團軍不戰而退,導致第五戰區各部隊集結過慢,才讓日軍占領了臨城棗莊一線。當然那位湯司令也要承擔部分責任,正是這位部隊跟進不及時,導致日軍輕易的占據了這裏。


    不過現在,日軍想要占據薛城不付出血的代價是不可能的了,因為戰鬥力強悍的四十七軍已經在這裏駐防多日,並且圍繞著薛城以及棗莊一線,構築了大量的陣地工事。


    這些陣地雖然大部分都是土木工事,但是基本都是得到了結構加強。


    就以重機槍陣地來說,目前國軍中依然有很多部隊的重機槍陣地是沒有頂的。這是習慣了國內的戰鬥,還沒有遇到日軍的結果。雖然這樣的部隊已經不多了,但依然是還有。


    至於得到歐洲陣地戰真傳四十七軍,其修建工事的能力可謂出類拔萃,光是機槍陣地就達到兩層土木頂蓋,能抵禦75毫米山炮的炮彈攻擊。至於輕機槍陣地,也必須要求抵擋擲彈筒的攻擊。


    雖然這也導致工事修建難度加大,所需要的各式材料多出近一倍。但對四十七軍來說,這都是修建工事必不可少的。要不然四十七軍憑什麽能打得日軍嗷嗷叫,都是一步步從防禦戰中練出來。


    不練出能和日軍多年訓練的老兵抗衡的精銳士兵,哪來四十七軍赫赫戰功。


    隻是此時的薛城卻有些不一樣,因為此時在這些陣地上,多出了很多帶著亞德裏安盔的官兵。他們在戴著m35式頭盔的四十七軍官兵指引下,熟悉陣地上的每一處,不僅要知道用途,還需要知道該如何使用。


    而對於這些工事的講解,四十七軍的官兵都傾囊相授,力求讓他們聽懂。


    於是你可以看到,戴著德法兩國頭盔的軍人,在親切友好的交流,在這個時代絕對是一景。


    “彭軍長,多謝貴部增援的武器彈藥。”


    此時在薛城四十七軍指揮部,馬上就是六十軍指揮部內,盧漢盧軍長此時正向彭剛表達著感謝之情。說起來六十軍裝備精良,戰鬥力也很不錯,但是有一個難題卡的他們非常難受,那就是他們使用的法械,國內補充不易。


    要說國內軍隊的槍械,那可是五花八門,哪國的都有。但是軍械用量最多的兩種,是德日兩國的武器。英法美蘇等國武器雖然有,但都比較小眾。


    尤其是法式武器,以價高而著稱,對於貧瘠的民國各武裝而言,根本用不起。


    至於滇軍使用法式武器,這都是因為老傳統了。在清末時,法國占據越南之後將雲南視為自己的勢力範圍,於是大量的法式武器被滇軍使用。


    不過除了滇軍之外,法式武器國內其他地方就相當不成規模。這也導致六十軍遭遇到一個非常尷尬的事情,他們想要在外補充彈藥很難,隻能從雲南輸送過來,這也導致六十軍彈藥補充有難題。


    對於六十軍的問題,李長官當然也是清楚的,所以在魯南戰役結束之後,第五戰區就為其補充了一批武器彈藥,隻不過第五戰區儲備有限,而且戰區急需武器彈藥的部隊較多,所以隻能分了三百支步槍給六十軍,而且還是漢陽造。


    這也是沒辦法的事,戰區手中武器彈藥本就不算多。雖然在魯南地區打了一個大大的勝仗,但是戰區雲集的部隊更多,而且調來部隊大部分都是雜牌軍,這些部隊彈藥武器奇缺,一來戰區就嗷嗷叫著補充武器彈藥。李長官也是巧婦難為無米之炊,隻能撒胡椒麵一樣多少都要給一點,所以這也導致了六十軍沒得到多少武器補充。


    而經過魯南戰役之後,六十軍人力和武器彈藥都有所不足,所以在得到彭剛的四十七軍的武器彈藥資助之後,自然是心懷感激。畢竟除了槍支彈藥之外之外,四十七軍還給他們留下了急缺的火炮。雖然是老舊的三八式野炮,但是對於目前僅有10門克虜伯山炮的六十軍而言,這的確是他們急缺的管身炮。


    而麵對一臉感激的盧軍長,彭剛則內心有些五味雜陳。因為六十軍接替他們的任務是負責阻攔北麵的日軍,為其他部隊撤離爭取時間。


    這種斷後的任務,難度不用說了,九死一生,搞不好還很容易導致自己全軍覆滅。


    而麵對這種有些帶送死的任務,滇軍將士根本沒有皺眉頭,而是義無反顧的前來接任。


    對於六十軍如此不懼危險的舉動,彭剛本人也是略帶愧疚的。


    這表明,他雖然已經已經是國內外知名的抗日將領,但是覺悟卻還不夠,做不到為抗戰拋頭顱灑熱血的程度。或許也與彭剛來自後世有關。


    在明知道隻需要經過八年抗戰,日本人就會投降的時候,彭剛很難產生與日寇拚命的心態。所以在麵對願意視死如歸的六十軍時,彭剛才會起愧疚之心。


    不過雖然他內心有所愧疚,但如果讓四十七軍堅守這裏,他卻不願。這倒不是怕四十七軍有所損失,而是代價太大。


    因為四十七軍出色的戰績,在日軍那邊都掛上號了。如果四十七軍在薛城、棗莊一帶布防,肯定要與日軍不死不休。而四十七軍是重裝部隊,雖然這為四十七軍帶來了出色的戰鬥力,但也意味其對道路依賴較高。


    那麽在這種情況下,想要擺脫日軍來自空中的襲擊,就比較困難。所以在種種考慮之下,四十七軍的確不適合作為墊後部隊。


    在與盧漢將軍交談一番之後,彭剛返回了自己的辦公室。


    “將郭處長叫來。”


    “是,軍座。”


    一返回自己辦公室,彭剛就讓副官將參謀處的郭長明上校叫來。


    “軍座,你找我。”


    很快這位郭處長就來了。


    “長明,目前六十軍已經前來接防,目前各部的撤離工作做得怎麽樣了?”


    一見到這位郭處長,彭剛立刻開口問出自己關心的問題。


    “軍座,目前機步師、重炮團、已經趕往徐州,準備乘車前往鄭州。騎兵團也準備動身,輜重團則需要將我們的彈藥運輸之後就出發。不過戰區後勤處那邊來了電報,希望能夠留下六十輛卡車,方便他們運輸物資。至於剩下的部隊,則是以新兵先行,178師隨後、185師其次、182師最後的走。”


    “是李長官發的電報?”


    “不是,是後勤處的嚴處長。”


    “好,我知道了,你去忙吧。”


    “是,軍座。”


    等郭處長離開之後,彭剛看著窗外的景色,陷入了沉思。


    沒錯,四十七軍馬上就要離開了。


    雖然某人有著各種各樣的問題,但是有一點是公認的,那就是他對自己手中的嫡係部隊非常好。而彭剛這個半路出家的嫡係,雖然在其內部不太得到承認,但依然享受到嫡係的待遇。


    因為據他了解,這次四十七軍率先撤退,就是某人答應李長官第五戰區各部撤退的先決條件。


    所以誰敢說四十七軍不是黨國的心腹幹城。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抗戰川軍崛起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鉛筆小說網隻為原作者燒烤攤的饅頭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燒烤攤的饅頭並收藏抗戰川軍崛起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