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列隊!”
在教官的命令聲中,原本休息的新兵立刻趕忙排起整齊的隊伍。
“報數。”
教官的四川口音並不影響這些新兵接收指令。畢竟四川口音屬於北方語係,這些山東淮南的新兵,隻要簡單熟悉之後就能聽懂。
於是帶著山東淮北口音的報數聲,不斷從隊列中響起,而擔任教官的四川軍官也在熟悉之後,同樣能聽懂手下這些新兵的話。
訓練場內隨著各式口令不斷在下達,分成一隊隊的新兵,在各自教官的指導下,完成著一項項的軍事訓練。
“目前訓練情況怎麽樣?”
此時在一側,彭剛看著訓練場內進行訓練的新兵,開口詢問著在自己身旁負責該訓練場的劉大川少校。
這位劉少校之前在南充時就負責新兵的訓練,其對新兵的訓練能力很不錯。後來四十七軍出川時,這位劉教官則被編入作訓處,主要負責新兵下連隊之後的訓練工作。
“軍座,訓練情況還不錯。目前我第三訓練場有1639名新兵以及37名教官,目前主要以隊列訓練為主,槍械知識為輔。經過半個月的訓練,隊列訓練完成40%,而槍械知識完成了60%。預計再過半個月,隊列訓練以及槍械等就可以完成了。”
“很好,你們用心了。”
聽完劉少校的訓練進度報告,彭剛很是滿意。
對於新兵的訓練,他一直都非常重視。也多虧了之前囤積的彈藥,才能讓這些新兵能夠獲得充足訓練之後再上戰場,讓四十七軍戰鬥力不會因為傷亡而降低。
“軍座,主要是這批新兵質量是真好,訓練起來方便多了。”
在南充就訓練新兵的劉少校,此時由衷的稱讚著這批新兵。
說實話,劉少校訓練了那麽多批新兵,就屬這批來自魯西淮南的新兵質量最高。
就以他訓練營的這批新兵來說,基本都識字,這還不算,其中大部分都讀完了小學。甚至有一成半讀完了中學。讀完高中都有近半成。甚至還有十幾個大學生。
而且這不止他負責的訓練營是這樣,其他各訓練營基本都是如此。
所以劉少校在私下與其他訓練營負責人交流的時候就不止一次說過,這可能是他們訓練最好的一批新兵了,以後估計都不會有這麽好的新兵給他們訓練了。
劉少校對這批新兵讚不絕口,其實在四十七軍高層,對於這批招募的高質量新兵也是有有諸多的考慮。
首先有一點可以確定,這批新兵不會像其他批次的新兵一樣,隻完成四個月訓練之後就下部隊。他們的訓練時間長達六個月 。
除了完成基本新兵訓練之外,他們這些新兵有很大一部分會被技術兵種給挑走,成為技術兵種。除此之外,這些新兵大部分還將接受班排以及的戰術培訓。雖然不會讓他們直接成為班排長,但是作為副手或者是軍士一級,還是可行的。
當然這也有可能帶來另一個問題,那就是地域歧視。別認為這個問題簡單,其實非常不簡單,畢竟你想想,一個班或者是一個排的軍官士兵基本都說川音,飲食、風俗等都一致,而突然來一個各方麵都不同的人,你要能誠心接納,甚至是一點情緒都沒有的聽從他命令,這才是有鬼呢。
不過作為四十七軍擺脫濃鬱川軍風格的最重要開端,以彭剛為首的高層也是想過很多辦法。
主要是兩條,其一讓這些新兵在訓練營開始吃川菜,能聽懂和說一些四川話,其次是讓其熟悉四川的一些習慣和風俗,避免其下部隊之後,與川籍官兵鬧出矛盾。
另外一方麵就是在軍中宣傳,讓官兵知道這些來自魯南淮北的新兵是其並肩作戰的戰友,降低官兵內心的抵觸情緒。
另外軍隊中高層等這批新兵下部隊之後,也需要注意部隊接受的情況,避免出現引發對立的言論和事件。
別認為這事不重要,這可不是民眾流動性非常大的後世,此時地域之間引發的歧視非常多,值得四十七軍上下引起重視。
而在訓練營視察的彭剛,並沒有待多久。在了解這批新兵的訓練情況,接見一些訓練優異者之後就返回了四十七軍的軍部。因為四十七軍現在事情太多,讓他並不能在各訓練營呆多久。
“軍座,這是徐州戰區司令部發來的電報。”
回到指揮部的彭剛,立刻就收到了李長官的電報。
接過電報的彭剛,立刻看了起來。
看到是李長官要求四十七軍做好戰鬥準備的電報之後,他轉頭對通訊軍官開口說道。“給李長官發電報,告訴他我四十七軍遵命。”
“是,軍座。”
“給各部隊下令,要求停止修整,各部官兵不得命令不許出營房。讓各部下發彈藥,官兵隨時做好戰鬥前的準備。”
“是,軍座。”
“另外讓軍務處的許上校過來,我有事情找他。”
“是。”
一連串的命令下達之後,彭剛又拿起戰區司令部的電報看了起來。
其他兄弟部隊在泰安一帶進展不順,日軍又源源不斷集結,彭剛其實也十分的擔心。
對於自己將徐州會戰攪的麵目全非,彭剛並沒有不滿。從曆史上抗戰和親身經曆,完全就是兩個概念。
當冰冷的數字變成活生生的人,讓彭剛對日本人變得深惡痛絕,他也理解了那些抗戰老兵對日本人的痛恨。現在誰要站在自己麵前說中日友好,他會直接掏槍將其軍法處置。
而此時彭剛才算完全融入這個時代,之前他都多少帶著一點過客的心態。現在他就是這個時代的人,前世已經成為一段記憶,無法忘懷的記憶。
至於說會戰勝利後的情況,彭剛對此了解的不多。因為前世主要關注的是徐州會戰本身,而對於後來日軍反撲,怎麽撤退,具體撤退的情況,彭剛對此了解的不多。唯一確定的是,日軍並沒有達成聚殲中國軍隊的目標。
基於這個情況,彭剛認為隻要李長官等戰區指揮官不出現嚴重失誤,那麽麵對接下來地區日軍反撲,其結果不會與曆史上有太大差距。
而李長官這份電報就表明了,其並沒有被勝利衝昏頭腦,這對四十七軍以及第五戰區其他部隊而言,自然是一件好事。
“報告,軍座你找我。”
此時軍務處處長許振山的出現,讓彭剛散發的思維收了回來。
“許處長,傷兵的運輸任務完成沒有?”
此時彭剛開口詢問許處長,自己關心的問題。
“軍座,已經運完了。最後一批重傷員在昨天晚上就通過火車,從徐州運往武漢。另外軍醫部門的徐中校也派出了手中四成的醫護人員,跟隨重傷員前往武漢照顧他們恢複。”
“你做的很好,下去吧。”
“是,軍座。”
將重傷員運到武漢休養,是彭剛做的提前做的準備。
魯南會戰那麽大的戰果,肯定會激怒日軍,再加上第五戰區的地形以及因為反攻不斷雲集的軍隊。必然讓日軍會接下來對第五戰區大打出手。
那麽接下來,將重傷員隨軍安置或者的集中到徐州安置就一點也不合適。目前來說,處於後方的武漢就是最佳的地點。
雖然彭剛知道日軍在打完徐州之後,下一個目標必然是武漢,但這至少是三四個月之後的事情了。此時大部分重傷員都已經康複了。而且72軍出川,這些恢複的重傷員,哪怕不補充到47軍,也可以就近補充到72軍中。
對於缺少老兵的72軍而言,有了這些傷愈的老兵,戰鬥力也會得到提高。
而為了讓這些重傷員送到武漢,彭剛還專門發了電報。得到同意之後,他才安排這些重傷員前往武漢。
另外,除了徐州這邊的重傷員之外,四十七軍還有一處重傷員安置點,那就是合肥。
這裏是合肥與當塗戰鬥時負傷重傷員,雖然大部分已經恢複了,但依然還有數百恢複慢的傷兵,這些傷兵也被彭剛一股腦的安排到武漢去。
大費周章的轉移重傷員,對於47軍來說是減輕負擔。
此時47軍在李長官的命令下,已經做好了戰鬥的準備。接下來就要看在泰安、淮河一線的中日軍隊,接下來的舉動而定了。
在教官的命令聲中,原本休息的新兵立刻趕忙排起整齊的隊伍。
“報數。”
教官的四川口音並不影響這些新兵接收指令。畢竟四川口音屬於北方語係,這些山東淮南的新兵,隻要簡單熟悉之後就能聽懂。
於是帶著山東淮北口音的報數聲,不斷從隊列中響起,而擔任教官的四川軍官也在熟悉之後,同樣能聽懂手下這些新兵的話。
訓練場內隨著各式口令不斷在下達,分成一隊隊的新兵,在各自教官的指導下,完成著一項項的軍事訓練。
“目前訓練情況怎麽樣?”
此時在一側,彭剛看著訓練場內進行訓練的新兵,開口詢問著在自己身旁負責該訓練場的劉大川少校。
這位劉少校之前在南充時就負責新兵的訓練,其對新兵的訓練能力很不錯。後來四十七軍出川時,這位劉教官則被編入作訓處,主要負責新兵下連隊之後的訓練工作。
“軍座,訓練情況還不錯。目前我第三訓練場有1639名新兵以及37名教官,目前主要以隊列訓練為主,槍械知識為輔。經過半個月的訓練,隊列訓練完成40%,而槍械知識完成了60%。預計再過半個月,隊列訓練以及槍械等就可以完成了。”
“很好,你們用心了。”
聽完劉少校的訓練進度報告,彭剛很是滿意。
對於新兵的訓練,他一直都非常重視。也多虧了之前囤積的彈藥,才能讓這些新兵能夠獲得充足訓練之後再上戰場,讓四十七軍戰鬥力不會因為傷亡而降低。
“軍座,主要是這批新兵質量是真好,訓練起來方便多了。”
在南充就訓練新兵的劉少校,此時由衷的稱讚著這批新兵。
說實話,劉少校訓練了那麽多批新兵,就屬這批來自魯西淮南的新兵質量最高。
就以他訓練營的這批新兵來說,基本都識字,這還不算,其中大部分都讀完了小學。甚至有一成半讀完了中學。讀完高中都有近半成。甚至還有十幾個大學生。
而且這不止他負責的訓練營是這樣,其他各訓練營基本都是如此。
所以劉少校在私下與其他訓練營負責人交流的時候就不止一次說過,這可能是他們訓練最好的一批新兵了,以後估計都不會有這麽好的新兵給他們訓練了。
劉少校對這批新兵讚不絕口,其實在四十七軍高層,對於這批招募的高質量新兵也是有有諸多的考慮。
首先有一點可以確定,這批新兵不會像其他批次的新兵一樣,隻完成四個月訓練之後就下部隊。他們的訓練時間長達六個月 。
除了完成基本新兵訓練之外,他們這些新兵有很大一部分會被技術兵種給挑走,成為技術兵種。除此之外,這些新兵大部分還將接受班排以及的戰術培訓。雖然不會讓他們直接成為班排長,但是作為副手或者是軍士一級,還是可行的。
當然這也有可能帶來另一個問題,那就是地域歧視。別認為這個問題簡單,其實非常不簡單,畢竟你想想,一個班或者是一個排的軍官士兵基本都說川音,飲食、風俗等都一致,而突然來一個各方麵都不同的人,你要能誠心接納,甚至是一點情緒都沒有的聽從他命令,這才是有鬼呢。
不過作為四十七軍擺脫濃鬱川軍風格的最重要開端,以彭剛為首的高層也是想過很多辦法。
主要是兩條,其一讓這些新兵在訓練營開始吃川菜,能聽懂和說一些四川話,其次是讓其熟悉四川的一些習慣和風俗,避免其下部隊之後,與川籍官兵鬧出矛盾。
另外一方麵就是在軍中宣傳,讓官兵知道這些來自魯南淮北的新兵是其並肩作戰的戰友,降低官兵內心的抵觸情緒。
另外軍隊中高層等這批新兵下部隊之後,也需要注意部隊接受的情況,避免出現引發對立的言論和事件。
別認為這事不重要,這可不是民眾流動性非常大的後世,此時地域之間引發的歧視非常多,值得四十七軍上下引起重視。
而在訓練營視察的彭剛,並沒有待多久。在了解這批新兵的訓練情況,接見一些訓練優異者之後就返回了四十七軍的軍部。因為四十七軍現在事情太多,讓他並不能在各訓練營呆多久。
“軍座,這是徐州戰區司令部發來的電報。”
回到指揮部的彭剛,立刻就收到了李長官的電報。
接過電報的彭剛,立刻看了起來。
看到是李長官要求四十七軍做好戰鬥準備的電報之後,他轉頭對通訊軍官開口說道。“給李長官發電報,告訴他我四十七軍遵命。”
“是,軍座。”
“給各部隊下令,要求停止修整,各部官兵不得命令不許出營房。讓各部下發彈藥,官兵隨時做好戰鬥前的準備。”
“是,軍座。”
“另外讓軍務處的許上校過來,我有事情找他。”
“是。”
一連串的命令下達之後,彭剛又拿起戰區司令部的電報看了起來。
其他兄弟部隊在泰安一帶進展不順,日軍又源源不斷集結,彭剛其實也十分的擔心。
對於自己將徐州會戰攪的麵目全非,彭剛並沒有不滿。從曆史上抗戰和親身經曆,完全就是兩個概念。
當冰冷的數字變成活生生的人,讓彭剛對日本人變得深惡痛絕,他也理解了那些抗戰老兵對日本人的痛恨。現在誰要站在自己麵前說中日友好,他會直接掏槍將其軍法處置。
而此時彭剛才算完全融入這個時代,之前他都多少帶著一點過客的心態。現在他就是這個時代的人,前世已經成為一段記憶,無法忘懷的記憶。
至於說會戰勝利後的情況,彭剛對此了解的不多。因為前世主要關注的是徐州會戰本身,而對於後來日軍反撲,怎麽撤退,具體撤退的情況,彭剛對此了解的不多。唯一確定的是,日軍並沒有達成聚殲中國軍隊的目標。
基於這個情況,彭剛認為隻要李長官等戰區指揮官不出現嚴重失誤,那麽麵對接下來地區日軍反撲,其結果不會與曆史上有太大差距。
而李長官這份電報就表明了,其並沒有被勝利衝昏頭腦,這對四十七軍以及第五戰區其他部隊而言,自然是一件好事。
“報告,軍座你找我。”
此時軍務處處長許振山的出現,讓彭剛散發的思維收了回來。
“許處長,傷兵的運輸任務完成沒有?”
此時彭剛開口詢問許處長,自己關心的問題。
“軍座,已經運完了。最後一批重傷員在昨天晚上就通過火車,從徐州運往武漢。另外軍醫部門的徐中校也派出了手中四成的醫護人員,跟隨重傷員前往武漢照顧他們恢複。”
“你做的很好,下去吧。”
“是,軍座。”
將重傷員運到武漢休養,是彭剛做的提前做的準備。
魯南會戰那麽大的戰果,肯定會激怒日軍,再加上第五戰區的地形以及因為反攻不斷雲集的軍隊。必然讓日軍會接下來對第五戰區大打出手。
那麽接下來,將重傷員隨軍安置或者的集中到徐州安置就一點也不合適。目前來說,處於後方的武漢就是最佳的地點。
雖然彭剛知道日軍在打完徐州之後,下一個目標必然是武漢,但這至少是三四個月之後的事情了。此時大部分重傷員都已經康複了。而且72軍出川,這些恢複的重傷員,哪怕不補充到47軍,也可以就近補充到72軍中。
對於缺少老兵的72軍而言,有了這些傷愈的老兵,戰鬥力也會得到提高。
而為了讓這些重傷員送到武漢,彭剛還專門發了電報。得到同意之後,他才安排這些重傷員前往武漢。
另外,除了徐州這邊的重傷員之外,四十七軍還有一處重傷員安置點,那就是合肥。
這裏是合肥與當塗戰鬥時負傷重傷員,雖然大部分已經恢複了,但依然還有數百恢複慢的傷兵,這些傷兵也被彭剛一股腦的安排到武漢去。
大費周章的轉移重傷員,對於47軍來說是減輕負擔。
此時47軍在李長官的命令下,已經做好了戰鬥的準備。接下來就要看在泰安、淮河一線的中日軍隊,接下來的舉動而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