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自十八師團的北上支隊,暫時被擋在花橋一線。雖然日軍北上支隊兵力雄厚,但是花橋一帶的地形條件限製了其兵力的展開。除非日軍士兵能夠忍受在冬日泡水的稻田內打滾,要不日軍規模的巨大優勢根本施展不開。
至於國崎支隊,哪怕是小青山與坨塘陣地各抽了一個營,依然能穩穩的將其阻擋陣地之外。
目前四十七軍在當塗的戰鬥,可以說還遊刃有餘。當然這也與日軍重心放在南京這邊有非常重要的關係。要不然將四十七軍放南京試試就是全員去了,也會被日軍重兵集團爆錘。
此時南京守軍這邊非常不好過。
日軍於12月1日,由大本營下達“大陸第8號令”,命令華中方麵軍與海軍協同,兵分三路,啟動了南京進攻方案。
12月8日,日軍占領了南京的大勝關、牛首山、方山、淳化鎮、青龍山、棲霞山至烏龍山要塞所有外圍陣地,形成了對南京的三麵包圍。
12月9日,誌得意滿的日軍指揮官鬆井石根向南京城內空投了投降勸告書,要求中國軍隊在12月10日以前投降,不過被圍在南京的中國軍隊斷然拒絕。
於是從10日起,日軍向雨花台、通濟門、光華門、紫金山等內線陣地,發起了猛烈的攻勢。
雨花台方麵,日軍2個師團主力和步、炮、坦克及航空兵協同攻擊,將第88師右翼第一線陣地全部摧毀。殘部退守第二線陣地。
11日,日軍第16師團猛攻紫金山的教導總隊陣地,激戰整日,16師團毫無進展,惟其右翼部隊攻占了第2軍防守的楊坊山、銀孔山陣地,進至堯化門附近。眼見紫金山難以攻克,日軍又從正在鎮江等船渡江的第13師團中調山田支隊 ,向烏龍山、幕府山炮台進攻,試圖從教導總隊防守的紫金山右翼打開突破口。
此外114師團及第6師團主力繼續猛攻雨花台,第88師的第二線陣地又被摧毀,守軍被迫據守核心陣地。
此時南京防線已經搖搖欲墜,麵對這種危局,撤退已經成為必須考慮的選擇。
漫天的炮火,以及來自天空的威脅,讓南京城內的居民攜家帶口,躲避來自炸彈的威脅。
此時羅卓英快步走進南京衛戍司令部內。
此時司令部內人來人往,忙碌不停。
“喂喂喂,是88師嗎?”
“你們通濟門那邊什麽情況……”
“唐司令在哪裏?”
此時羅卓英攔住一名軍官,詢問起來。
“司令在作戰室裏。”
“知道了。”
此時羅卓英立刻趕往作戰室,此時這位南京衛戍司令正研究著地圖。
“唐司令,你找我。”
羅卓英快步走到其麵前,向其招呼起來。
“尤青,你來了。的確有事情找你。”
此時唐生智看到羅卓英來到自己麵前,立刻招呼起對方。
“是這樣的,現在我軍局麵想必你也是看到的,我軍目前已經退到城牆防守了,而且各部傷亡很大。之前你向我提出的撤退一事,我已經上報在武漢的軍事委員會。委員長已經發來電報,稱讓我們自行考慮伺機撤退,現在上頭已經同意了,所以我們需要準備一個撤退的方案。”
說起來,唐生智這位南京衛戍司令其實做得憋屈,因為在南京根本沒有他的湘軍部隊。不是中央軍嫡係就是投靠中央的旁係粵軍、東北軍部隊等。
再加上某些人的遙控指揮,這也導致他這位衛戍司令非常難受,而且連製定個作戰計劃什麽的,都需要某些人過問。
當然這位指揮水平也很差,不然誰會搞出將船隻收集起來,不讓民眾渡江逃離的愚蠢決定。
此時終於從唐生智口中聽到可以撤退的話,羅卓英說出目前撤退的難點。
“目前我守軍被日軍三麵圍困,陸地通道已經斷絕,目前退路隻有渡江一條路。不過該怎麽安排撤退這是一個問題,需要好生製定一下。”
沒錯,目前哪怕是最精銳的中央軍,對於撤退也是心有餘悸。看看淞滬會戰怎麽撤退的,簡直就是一團糟,直接導致潰敗。
這導致國府花重金,耗時3年才基本完工的國防線——吳福線和錫澄線,拱手讓給了日軍,根本沒有發揮該有的作用。
“對了,尤青。”
“還請唐長官示下。”
麵對唐生智,作為土木係大佬的羅卓英,該有的尊重還是要給的。
“目前收集的船隻都被四十七軍掌握,你能不能發一份電報給武漢,讓其下令歸還。”
好嘛,這位唐長官也是夠憋屈的。
“這個沒問題,我給武漢發電報。”
此時羅卓英沒有多想,一口就應下了。
事關數萬中央軍官兵的安危,此時他這位中將副司令責無旁貸。
忙碌的不止是南京,深夜的當塗同樣也在忙碌著。
“464團和465團撤完沒有,還有多少部隊沒撤回來。”
此時在姑溪河畔,彭剛此時看著不斷通過鐵路橋不斷退回來的士兵,開口向身邊的李山亮詢問著。
“軍座,目前464團已經全部退回來了。465團還有三營在八裏鬆沒退,他們等其他部隊都渡河之後,才能撤退。”
“很好,接應部隊安排沒有。”
“安排了,由303團的二營負責接應他們。”
“另外安排撤退的士兵休息,讓他們養足精神,今天日軍肯定會接近當塗,接下來的戰鬥會更加激烈。”
經過李縣長等一幹政府人員的動員,目前當塗大部分居民已經逃離了這裏,有人逃到了鄉下,不過大部分人還是聽勸,渡江進入北麵的和縣境內。
\"是,都安排好了。城裏那麽多空出來的房子,足夠讓士兵們休息。”
沒錯,此時彭剛正在組織的撤退,是將花橋和小青山的守軍撤回來,沿姑溪河防禦。
造成花橋僅防守三天就撤退的主要原因,還是465團傷亡太大。或許是因為高團長殲滅日軍戰車隊的原因吧,第二天,十八師團僅在蕪湖留下一個聯隊,全員向花橋來襲。
而日軍增援抵達花橋一線之後,立刻一改之前的進攻風格。十八師團向花橋、太白村和八家村發起了全麵進攻,一波又一波的不停進攻,讓防守的465團壓力倍增。
在短短一天半的時間裏,465團就傷亡上千人,這還不包括彭剛派去支援的一個營。
麵對十八師團的亡命攻擊,如果四十七軍全員在此,彭剛要讓對方知道花兒為什麽這麽紅。但他此時手中的部隊隻有178師以及一些軍屬部隊,根本說不起這樣的硬話,隻能讓465團和464團撤出小青山和花橋,靠著蘇溪河防守。
“報告,武漢來電。”
正當彭剛在看著撤回來的官兵有序通過鐵路橋時,一名通訊軍官跑過來報告著。
“拿過來。”
“啪。”
旁邊一名軍官立刻打開手電筒,為彭剛照明著。
這是一封來自軍事委員會的電報,電報上要求他將存在慈湖鎮的船隻,交由南京衛戍司令部,不得有誤。
“給武漢以及南京發電,告訴他們,明日一早船隊將抵達下關碼頭。”
彭剛當然不會拒絕武漢來的這份命令,這些船隻本就是為南京準備的。當然這批船也不會全交,他會留一些,為自己撤離做準備。
至於國崎支隊,哪怕是小青山與坨塘陣地各抽了一個營,依然能穩穩的將其阻擋陣地之外。
目前四十七軍在當塗的戰鬥,可以說還遊刃有餘。當然這也與日軍重心放在南京這邊有非常重要的關係。要不然將四十七軍放南京試試就是全員去了,也會被日軍重兵集團爆錘。
此時南京守軍這邊非常不好過。
日軍於12月1日,由大本營下達“大陸第8號令”,命令華中方麵軍與海軍協同,兵分三路,啟動了南京進攻方案。
12月8日,日軍占領了南京的大勝關、牛首山、方山、淳化鎮、青龍山、棲霞山至烏龍山要塞所有外圍陣地,形成了對南京的三麵包圍。
12月9日,誌得意滿的日軍指揮官鬆井石根向南京城內空投了投降勸告書,要求中國軍隊在12月10日以前投降,不過被圍在南京的中國軍隊斷然拒絕。
於是從10日起,日軍向雨花台、通濟門、光華門、紫金山等內線陣地,發起了猛烈的攻勢。
雨花台方麵,日軍2個師團主力和步、炮、坦克及航空兵協同攻擊,將第88師右翼第一線陣地全部摧毀。殘部退守第二線陣地。
11日,日軍第16師團猛攻紫金山的教導總隊陣地,激戰整日,16師團毫無進展,惟其右翼部隊攻占了第2軍防守的楊坊山、銀孔山陣地,進至堯化門附近。眼見紫金山難以攻克,日軍又從正在鎮江等船渡江的第13師團中調山田支隊 ,向烏龍山、幕府山炮台進攻,試圖從教導總隊防守的紫金山右翼打開突破口。
此外114師團及第6師團主力繼續猛攻雨花台,第88師的第二線陣地又被摧毀,守軍被迫據守核心陣地。
此時南京防線已經搖搖欲墜,麵對這種危局,撤退已經成為必須考慮的選擇。
漫天的炮火,以及來自天空的威脅,讓南京城內的居民攜家帶口,躲避來自炸彈的威脅。
此時羅卓英快步走進南京衛戍司令部內。
此時司令部內人來人往,忙碌不停。
“喂喂喂,是88師嗎?”
“你們通濟門那邊什麽情況……”
“唐司令在哪裏?”
此時羅卓英攔住一名軍官,詢問起來。
“司令在作戰室裏。”
“知道了。”
此時羅卓英立刻趕往作戰室,此時這位南京衛戍司令正研究著地圖。
“唐司令,你找我。”
羅卓英快步走到其麵前,向其招呼起來。
“尤青,你來了。的確有事情找你。”
此時唐生智看到羅卓英來到自己麵前,立刻招呼起對方。
“是這樣的,現在我軍局麵想必你也是看到的,我軍目前已經退到城牆防守了,而且各部傷亡很大。之前你向我提出的撤退一事,我已經上報在武漢的軍事委員會。委員長已經發來電報,稱讓我們自行考慮伺機撤退,現在上頭已經同意了,所以我們需要準備一個撤退的方案。”
說起來,唐生智這位南京衛戍司令其實做得憋屈,因為在南京根本沒有他的湘軍部隊。不是中央軍嫡係就是投靠中央的旁係粵軍、東北軍部隊等。
再加上某些人的遙控指揮,這也導致他這位衛戍司令非常難受,而且連製定個作戰計劃什麽的,都需要某些人過問。
當然這位指揮水平也很差,不然誰會搞出將船隻收集起來,不讓民眾渡江逃離的愚蠢決定。
此時終於從唐生智口中聽到可以撤退的話,羅卓英說出目前撤退的難點。
“目前我守軍被日軍三麵圍困,陸地通道已經斷絕,目前退路隻有渡江一條路。不過該怎麽安排撤退這是一個問題,需要好生製定一下。”
沒錯,目前哪怕是最精銳的中央軍,對於撤退也是心有餘悸。看看淞滬會戰怎麽撤退的,簡直就是一團糟,直接導致潰敗。
這導致國府花重金,耗時3年才基本完工的國防線——吳福線和錫澄線,拱手讓給了日軍,根本沒有發揮該有的作用。
“對了,尤青。”
“還請唐長官示下。”
麵對唐生智,作為土木係大佬的羅卓英,該有的尊重還是要給的。
“目前收集的船隻都被四十七軍掌握,你能不能發一份電報給武漢,讓其下令歸還。”
好嘛,這位唐長官也是夠憋屈的。
“這個沒問題,我給武漢發電報。”
此時羅卓英沒有多想,一口就應下了。
事關數萬中央軍官兵的安危,此時他這位中將副司令責無旁貸。
忙碌的不止是南京,深夜的當塗同樣也在忙碌著。
“464團和465團撤完沒有,還有多少部隊沒撤回來。”
此時在姑溪河畔,彭剛此時看著不斷通過鐵路橋不斷退回來的士兵,開口向身邊的李山亮詢問著。
“軍座,目前464團已經全部退回來了。465團還有三營在八裏鬆沒退,他們等其他部隊都渡河之後,才能撤退。”
“很好,接應部隊安排沒有。”
“安排了,由303團的二營負責接應他們。”
“另外安排撤退的士兵休息,讓他們養足精神,今天日軍肯定會接近當塗,接下來的戰鬥會更加激烈。”
經過李縣長等一幹政府人員的動員,目前當塗大部分居民已經逃離了這裏,有人逃到了鄉下,不過大部分人還是聽勸,渡江進入北麵的和縣境內。
\"是,都安排好了。城裏那麽多空出來的房子,足夠讓士兵們休息。”
沒錯,此時彭剛正在組織的撤退,是將花橋和小青山的守軍撤回來,沿姑溪河防禦。
造成花橋僅防守三天就撤退的主要原因,還是465團傷亡太大。或許是因為高團長殲滅日軍戰車隊的原因吧,第二天,十八師團僅在蕪湖留下一個聯隊,全員向花橋來襲。
而日軍增援抵達花橋一線之後,立刻一改之前的進攻風格。十八師團向花橋、太白村和八家村發起了全麵進攻,一波又一波的不停進攻,讓防守的465團壓力倍增。
在短短一天半的時間裏,465團就傷亡上千人,這還不包括彭剛派去支援的一個營。
麵對十八師團的亡命攻擊,如果四十七軍全員在此,彭剛要讓對方知道花兒為什麽這麽紅。但他此時手中的部隊隻有178師以及一些軍屬部隊,根本說不起這樣的硬話,隻能讓465團和464團撤出小青山和花橋,靠著蘇溪河防守。
“報告,武漢來電。”
正當彭剛在看著撤回來的官兵有序通過鐵路橋時,一名通訊軍官跑過來報告著。
“拿過來。”
“啪。”
旁邊一名軍官立刻打開手電筒,為彭剛照明著。
這是一封來自軍事委員會的電報,電報上要求他將存在慈湖鎮的船隻,交由南京衛戍司令部,不得有誤。
“給武漢以及南京發電,告訴他們,明日一早船隊將抵達下關碼頭。”
彭剛當然不會拒絕武漢來的這份命令,這些船隻本就是為南京準備的。當然這批船也不會全交,他會留一些,為自己撤離做準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