陽泉是三晉門戶、晉冀要衡,尤其是在正太線開通之後,這是更是成為連接太原與石家莊的鐵路中樞,這也就注定了該地擁有極高的軍事戰略地位。
此時彭剛帶著四十七軍先頭部隊,182師已經抵達了陽泉。
“地圖。”
此時站在石盤村外的高地,彭剛正與斯沃博達將軍商量著陣地的部署工作。石盤村位於桃河畔,蜿蜒的正太線穿過這裏,就將進入平緩的陽泉盆地,所以這裏也是防守陽泉的主要戰場。
“這裏,還有這裏,以及這裏,都必須安排部隊修建堅固的工事。”
斯沃博達將軍連續點了好幾個地位,標明需要防守的位置。
他所標記的位置,都是鐵路沿線的山頭以及關鍵要點。這位捷克老頭子眼光毒辣,一眼就看出哪些位置最能卡得敵人難受。
“沒有問題,我已經讓部隊構築工事,另外我也讓人動員村民替我修建工事。”
此時在他們眼前,大量的中國軍民正扛著各種挖掘工具,在軍官的指揮下修建著陣地工事。
士兵就不用說了,彭剛特意購買的工兵鏟被這些訓練有素的士兵,使用的相當熟絡。而且軍中良好夥食以及長期的訓練,讓四十七軍將士們身上都非常有肉。幹起活來也是不帶喘氣的。
至於那些被召集而來的村民,則用家裏的鋤頭鎬頭,有說有笑的參與著這場建設。為了動員這些村民,彭剛讓四十七軍開出三天一塊現大洋的工錢,這個價格讓附近的村民樂開了花。隻要能動彈的,紛紛趕來幫忙。生怕來晚了就沒錢拿了一樣。
所以說,有時候動員也是挺簡單的。
另外山上的所剩不多的樹木也是遭了災,被砍伐之後用於加固各火力點。
對於修建陣地,有著斯沃博達將軍等一幹捷克顧問的四十七軍,說一句不客氣的話,四十七軍可謂是個中翹楚。
什麽前出戰壕、縱深防禦戰壕、梯形交通壕、火力陣地、防炮洞、指揮所等等,雖然還沒有被四十七軍玩出花來。但是也比目前國軍使用的直線戰壕、鐵絲網、地雷等強太多了。
而這場防禦戰對於斯沃博達將軍來說,根本就不是一個問題。
雖然他不知道為什麽其他中國軍隊,麵對日本軍隊時總是出現潰敗,但是他對四十七軍這支手把手教出來的部隊卻十分有信心。
打進攻戰他還不清楚,但是打防禦戰,他隻需要兩個師的兵力,再依托當前險峻的地形布置好堅固的陣地,就足夠頂住敵人的進攻。
別認為他這是拿大,在歐戰曆練多年的他,認為遠東這場戰爭,也就是一戰的水平。最多就是武器更先進了一些,但是兩方的戰術根本沒有脫離一戰。
四十七軍在陽泉一線忙著修建陣地,而在娘子關一帶作戰的國軍其他部隊,此時卻壓力很大。
10月中旬以來,日軍第20師團除第39旅團以逐次增兵方法進攻娘子關外,主力都集結在石家莊附近休整。
然而由於閻老西發狠,再加上國軍與八路鼎力相助,板垣征四郎帶著第五師團在忻口一帶陷入苦戰。
所以來自方麵軍的命令,要求第20師團盡快攻占娘子關進入陽泉,策應忻口一帶的第5師團。
為此20師團結束了休整,在師團長川岸文三郎的帶領下,他們於10月20日對娘子關一線的中國軍隊全力進攻。
而鑒於娘子關的地形,川岸文三郎將自己部隊分兩個縱隊向娘子關進攻。
右縱隊(原右翼支隊)沿井陘-新關-石門口大道及其以北攻擊敵人。左縱隊(步兵四個大隊、山炮兵一個大隊為基幹)沿微水鎮-側魚鎮-石門口大道地區前進,進行迂回進攻 ,像一記左勾拳一樣打守軍側翼。其餘部隊集結於井陘附近待命,作為後備增援準備。
10月20日,日軍右縱隊第39旅團一部在飛機掩護下,向北峪、大小龍窩一帶陣地進攻。經反複爭奪,守軍張金照第30師及馮安邦第27師傷亡慘重,陣地多被突破,僅能固守陣地內高地。21日到22日兩日右縱隊繼續猛烈攻擊1000高地,並攻陷東麵的北峪及東葛丹陣地。
10月22日早晨,右縱隊繼續猛攻,其在空軍的掩護下向27師1000高地及第30師潰泉陣地發起進攻。在武士敏的第169師支援下,守軍在潰泉陣地擋住了日軍的攻勢。不過連日來日軍步步緊逼,其右縱隊已經逼至娘子關的關隘口。雖然中國軍隊雖奮力抵禦,仍被迫日軍打的步步後退。
至於執行迂回作戰的的左縱隊,其四個大隊於10月21日從石家莊出發,經獲鹿縣、微水鎮、南橫口,22日晚步兵79聯隊主力到達南、北障城,先頭部隊抵達側魚鎮東北方高地。已經威脅到娘子關側翼的安全。
此時娘子關一帶的國軍陣地,已經被日軍衝擊的七零八落。
位於娘子關的前線指揮部內,黃紹竑、孫連仲、馮欽哉三人正商議著戰局。
“日軍攻勢太猛烈了,弟兄們傷亡太大,已經快要打不下去了。我剛剛從潰泉一線陣地返回來,30師還剩4000多人、27師還剩3000人不到。31師的池師長、第7師的曾師長都給我發電報稱,他們師可戰之兵僅剩一半。現在我手頭的部隊已經傷亡過半,這仗怎麽打。”
在指揮部內,孫連仲說著自己部隊的傷亡,更是一臉的痛心。這位西北軍出身的漢子,此時雙眼泛紅。
“我第7軍也是一樣,這才打多少天,我部隊傷亡就高達萬人之多。”
同為西北軍出身,但是在西安事變中背叛楊虎城的馮欽哉,此時提起自己帶的陝軍官兵傷亡,也是一臉的難看。
身為新桂係三巨頭之一的黃紹竑,從軍多年的他,哪能不知道這兩位的心思。
這是看到部隊傷亡太大,怕影響自己地位的兩人心生了退意。
“在擋兩天,目前第十七軍已經在我們後方的泉陽修建陣地了。等陣地建好我們就向閻長官發報要求撤離。”
雖然貴為桂係巨頭之一,但是手中沒有自己軍隊的黃紹竑,知道根本沒辦法強令兩人繼續打下去。隻能讓他們再堅持兩天,給在陽泉布防部隊爭取一下時間。
“黃長官,這可是你說的,要是兩天後還沒有撤退的命令,那我可就自行安排了。”
黃紹竑聽到這話被氣個半死,這些軍頭各有各的心思。打個仗就知道叫苦連天,要是換了桂軍,誰要敢這麽和他說話,直接當場撤了他職。
“好,兩天就兩天。接下來我們安排一下撤退的路線,這兵退下去可不能像散沙一樣。”
“好,我們就研究一下。”
得,一聽是研究撤退路線,兩位西北軍出身的漢子,立刻來了精神。
至於為什麽不將四十七軍直接調來增援娘子關一線,原因非常簡單,那就是後方沒有部隊了。
如果兵力全部集中在娘子關一線,一旦被突破,後果不堪設想。他們都是打老了仗的人,怎麽會不知道這一點。
另外聽聞四十七軍抵達陽泉就一個師,這兵力太少,直接拉來戰場也不頂用。
此時彭剛帶著四十七軍先頭部隊,182師已經抵達了陽泉。
“地圖。”
此時站在石盤村外的高地,彭剛正與斯沃博達將軍商量著陣地的部署工作。石盤村位於桃河畔,蜿蜒的正太線穿過這裏,就將進入平緩的陽泉盆地,所以這裏也是防守陽泉的主要戰場。
“這裏,還有這裏,以及這裏,都必須安排部隊修建堅固的工事。”
斯沃博達將軍連續點了好幾個地位,標明需要防守的位置。
他所標記的位置,都是鐵路沿線的山頭以及關鍵要點。這位捷克老頭子眼光毒辣,一眼就看出哪些位置最能卡得敵人難受。
“沒有問題,我已經讓部隊構築工事,另外我也讓人動員村民替我修建工事。”
此時在他們眼前,大量的中國軍民正扛著各種挖掘工具,在軍官的指揮下修建著陣地工事。
士兵就不用說了,彭剛特意購買的工兵鏟被這些訓練有素的士兵,使用的相當熟絡。而且軍中良好夥食以及長期的訓練,讓四十七軍將士們身上都非常有肉。幹起活來也是不帶喘氣的。
至於那些被召集而來的村民,則用家裏的鋤頭鎬頭,有說有笑的參與著這場建設。為了動員這些村民,彭剛讓四十七軍開出三天一塊現大洋的工錢,這個價格讓附近的村民樂開了花。隻要能動彈的,紛紛趕來幫忙。生怕來晚了就沒錢拿了一樣。
所以說,有時候動員也是挺簡單的。
另外山上的所剩不多的樹木也是遭了災,被砍伐之後用於加固各火力點。
對於修建陣地,有著斯沃博達將軍等一幹捷克顧問的四十七軍,說一句不客氣的話,四十七軍可謂是個中翹楚。
什麽前出戰壕、縱深防禦戰壕、梯形交通壕、火力陣地、防炮洞、指揮所等等,雖然還沒有被四十七軍玩出花來。但是也比目前國軍使用的直線戰壕、鐵絲網、地雷等強太多了。
而這場防禦戰對於斯沃博達將軍來說,根本就不是一個問題。
雖然他不知道為什麽其他中國軍隊,麵對日本軍隊時總是出現潰敗,但是他對四十七軍這支手把手教出來的部隊卻十分有信心。
打進攻戰他還不清楚,但是打防禦戰,他隻需要兩個師的兵力,再依托當前險峻的地形布置好堅固的陣地,就足夠頂住敵人的進攻。
別認為他這是拿大,在歐戰曆練多年的他,認為遠東這場戰爭,也就是一戰的水平。最多就是武器更先進了一些,但是兩方的戰術根本沒有脫離一戰。
四十七軍在陽泉一線忙著修建陣地,而在娘子關一帶作戰的國軍其他部隊,此時卻壓力很大。
10月中旬以來,日軍第20師團除第39旅團以逐次增兵方法進攻娘子關外,主力都集結在石家莊附近休整。
然而由於閻老西發狠,再加上國軍與八路鼎力相助,板垣征四郎帶著第五師團在忻口一帶陷入苦戰。
所以來自方麵軍的命令,要求第20師團盡快攻占娘子關進入陽泉,策應忻口一帶的第5師團。
為此20師團結束了休整,在師團長川岸文三郎的帶領下,他們於10月20日對娘子關一線的中國軍隊全力進攻。
而鑒於娘子關的地形,川岸文三郎將自己部隊分兩個縱隊向娘子關進攻。
右縱隊(原右翼支隊)沿井陘-新關-石門口大道及其以北攻擊敵人。左縱隊(步兵四個大隊、山炮兵一個大隊為基幹)沿微水鎮-側魚鎮-石門口大道地區前進,進行迂回進攻 ,像一記左勾拳一樣打守軍側翼。其餘部隊集結於井陘附近待命,作為後備增援準備。
10月20日,日軍右縱隊第39旅團一部在飛機掩護下,向北峪、大小龍窩一帶陣地進攻。經反複爭奪,守軍張金照第30師及馮安邦第27師傷亡慘重,陣地多被突破,僅能固守陣地內高地。21日到22日兩日右縱隊繼續猛烈攻擊1000高地,並攻陷東麵的北峪及東葛丹陣地。
10月22日早晨,右縱隊繼續猛攻,其在空軍的掩護下向27師1000高地及第30師潰泉陣地發起進攻。在武士敏的第169師支援下,守軍在潰泉陣地擋住了日軍的攻勢。不過連日來日軍步步緊逼,其右縱隊已經逼至娘子關的關隘口。雖然中國軍隊雖奮力抵禦,仍被迫日軍打的步步後退。
至於執行迂回作戰的的左縱隊,其四個大隊於10月21日從石家莊出發,經獲鹿縣、微水鎮、南橫口,22日晚步兵79聯隊主力到達南、北障城,先頭部隊抵達側魚鎮東北方高地。已經威脅到娘子關側翼的安全。
此時娘子關一帶的國軍陣地,已經被日軍衝擊的七零八落。
位於娘子關的前線指揮部內,黃紹竑、孫連仲、馮欽哉三人正商議著戰局。
“日軍攻勢太猛烈了,弟兄們傷亡太大,已經快要打不下去了。我剛剛從潰泉一線陣地返回來,30師還剩4000多人、27師還剩3000人不到。31師的池師長、第7師的曾師長都給我發電報稱,他們師可戰之兵僅剩一半。現在我手頭的部隊已經傷亡過半,這仗怎麽打。”
在指揮部內,孫連仲說著自己部隊的傷亡,更是一臉的痛心。這位西北軍出身的漢子,此時雙眼泛紅。
“我第7軍也是一樣,這才打多少天,我部隊傷亡就高達萬人之多。”
同為西北軍出身,但是在西安事變中背叛楊虎城的馮欽哉,此時提起自己帶的陝軍官兵傷亡,也是一臉的難看。
身為新桂係三巨頭之一的黃紹竑,從軍多年的他,哪能不知道這兩位的心思。
這是看到部隊傷亡太大,怕影響自己地位的兩人心生了退意。
“在擋兩天,目前第十七軍已經在我們後方的泉陽修建陣地了。等陣地建好我們就向閻長官發報要求撤離。”
雖然貴為桂係巨頭之一,但是手中沒有自己軍隊的黃紹竑,知道根本沒辦法強令兩人繼續打下去。隻能讓他們再堅持兩天,給在陽泉布防部隊爭取一下時間。
“黃長官,這可是你說的,要是兩天後還沒有撤退的命令,那我可就自行安排了。”
黃紹竑聽到這話被氣個半死,這些軍頭各有各的心思。打個仗就知道叫苦連天,要是換了桂軍,誰要敢這麽和他說話,直接當場撤了他職。
“好,兩天就兩天。接下來我們安排一下撤退的路線,這兵退下去可不能像散沙一樣。”
“好,我們就研究一下。”
得,一聽是研究撤退路線,兩位西北軍出身的漢子,立刻來了精神。
至於為什麽不將四十七軍直接調來增援娘子關一線,原因非常簡單,那就是後方沒有部隊了。
如果兵力全部集中在娘子關一線,一旦被突破,後果不堪設想。他們都是打老了仗的人,怎麽會不知道這一點。
另外聽聞四十七軍抵達陽泉就一個師,這兵力太少,直接拉來戰場也不頂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