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中很多熱心讀者提議,為什麽主角不在南充建造兵工廠自產彈藥,至少這能保證主角軍隊的彈藥消耗。


    鑒於不少讀者反映此事,在這裏饅頭也統一回複一下。


    首先一點,南充這地方主角遲早要放手。


    國府入川掌控全局,這是大勢,主角根本無法反抗。


    另外抗戰爆發之後,全國兵工廠的武器彈藥生產,都是由國府采購,你看看各地的兵工廠有幾個能獨立存在的。


    另外兵工廠建造費用很高的,不能以黃崖洞為例,因為主角手裏沒有那樣的人才,做不到那種手搓槍支彈藥。


    以國府建造的湖南株洲兵工廠為例,其根據光頭的指示,1934——1938年,兵工署與德國克虜伯集團合作,於湖南株洲興建了一座全套德國設備組成的新兵工廠——株洲炮廠。


    在該計劃書中,波倫打算幫助中國建造一個包括炮廠、炮彈廠、銅廠、鋼廠、試驗廠、動力廠等6個單位在內的新式兵工廠。


    他預計,這個兵工廠的造價將在4884萬元左右(如果再加上一個1200萬元的火藥廠,則會突破6000萬元),中方將以易貨或分期付款方式來償還。


    這個計劃將籌劃中的新兵工廠的規模規定為:


    (一)製造廠:每月生產七生五步兵炮16門;建設費大約為940萬元(國幣);


    (二)製炮彈廠:每月生產75毫米炮彈4萬顆;105毫米炮彈1.2萬顆;150毫米炮彈5000顆;建設費約為1822.5萬元。


    (三)煉銅廠:每月生產銅片250公噸;銅條75公噸;建設費約為127.5萬元;


    (四)煉鋼廠:月產5000~6000公噸,建設費約為1870萬元;


    (五)審驗廠;


    (六)發動廠:兩廠建設費約為650萬元;


    (七)藥廠:月產槍彈藥60噸;炮彈藥150噸;黑藥1200公斤;炸藥與白藥不製;建設費約1180萬元(因克虜伯集團素不製藥,擬招標承辦)。


    實際這個方案的總費用,“共約國幣六千五百九十萬元,此外,尚有各廠建築費二千二百三十萬元,總共約需八千八百二十萬元”,與波倫的計劃相比,其規模又有較大幅度的擴充。


    1938年5月,該廠全部建成,並迅速投產。是時,全廠總占地5400餘畝,出產槍械計有20毫米、37毫米、75毫米和100毫米大炮以及相應口徑的炮彈。未幾,該廠奉令西遷重慶,並被改組為兵工署第10兵工廠。


    當然主角可以縮小規模,但是有一點請注意,這國府建造還是得到德國人技術人員支撐下的。


    而主角靠誰支持?


    另外劉湘的華興機械廠生產啟拉利輕機槍,從1934年華興機械廠開始仿製啟拉利,提供給川軍。到1939年停產時,一共生產了6000餘挺。


    但是有一點要說,這華興公司生產的啟拉利輕機槍質量非常差,另外很多關鍵零件,如同槍管槍匣都是來料加工。


    另外多說一句,民國各兵工廠都是長時間發展起來的,其熟練工人也是需要花時間培養的。


    主角彭剛手裏那點錢,隻能在擴軍或者建兵工廠之間選擇一個,而且在1936年開始建造兵工廠的話,那麽最快也要到1938年才會有能力造槍造炮。不過你還要忍受前期產量質量慘不忍睹的情況,等咬牙堅持後,工人熟悉生產流程之後,基本就到了1940年左右。


    另外建造工兵廠也並不是說你建好就完事了,你還要投錢進行生產。有這些錢,戰前購買足夠的彈藥從性價比來說,對彭剛這支三四萬部隊的說更合適。


    當然如果隊伍規模繼續放大,能達到十萬人以上,有自己穩定的地盤,那麽建軍工廠肯定更加劃算。


    另外最關鍵的一點在於,還是抗戰爆發之後,國府接收、改造、征用各兵工廠。


    劉湘留下的華興機械廠都被國府收編,主角何德何能能在川中留下自建的兵工廠,尤其還是在主角帶兵在外作戰的情況下。


    在國府這邊抗戰,不是自主獨立抗戰,主角沒有那麽大能力,也沒有與之抗衡的實力。這就是合理文的難處,如同開係統,當我沒說,需要彈藥需要裝備甚至需要人,什麽都可以靠係統解決,戰術乃至開全圖掛。


    如果想單純看個爽,這書真的不太適合,其實這本書有點反番茄風,主要是饅頭內心一個夢想,想寫一本合理、精彩的抗戰文。


    不為什麽,就是看現在的抗日神劇太難受了,如果日本士兵真如電視上那麽弱智,抗戰哪用八年啊,犧牲那麽多軍民。一年就能打到本州島,馬踏櫻花,在靖國神廁內放水。


    多說一句泄露劇情的話,基本上抗戰打完之後,基本考慮對外發展,留在國內不僅書沒了,而且也不切實際。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抗戰川軍崛起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鉛筆小說網隻為原作者燒烤攤的饅頭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燒烤攤的饅頭並收藏抗戰川軍崛起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