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09章 張三:兗王幹這種事也不背著點人!
我剛要造反,朱棣卻覺醒了金手指 作者:天藍色的襯衫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殿下,其實不怪遊大人辦事不力,實在現場百姓義憤填膺,麵對這些犯人不能平複心情。
每當遊大人宣讀完罪行後,就有好多人跳上台指認犯人的罪惡行徑,鬧出了不少亂子。
為此,遊大人不得不安撫百姓,讓他們一個個來!
所以這才耽誤了時間!”
聽著張三的解釋,朱高爍緊皺的眉頭這才鬆開。
雖說讓百姓一個個的力量指認罪行有些耽誤時間。
但對朱高爍來說,本身這個似是而非的訴苦運動,主要目的是讓百姓參與進來。
如今百姓既然參與的很有激情,那就不算什麽大事!
甚至說就算再拖延幾天,朱高爍也毫不在意。
因為隻有徹底激發了百姓的力量,才能讓那些背地裏為惡不作的人真正膽寒!
也正是因此,朱高爍想了想就說道:“遊知府,明日這樣的事情不用攔著,讓百姓盡情發揮即可。”
聞言,遊利頓時一愣。
畢竟在他看來,刑場是嚴肅的,讓百姓參與進來未免也太不嚴肅了!
但發話的畢竟是兗王,他即便心裏有想法,也隻能拱手答是。
似乎看出了他心中不願,朱高爍頓時笑道:“你可知唐太宗的那句話?”
聽到這話,遊利滿臉懵逼。
畢竟唐太宗李世民又不是啞巴,說的話多了去了,他怎麽能知道是哪句?
不過他也聰明,當即就裝作洗耳恭聽的模樣看向朱高爍。
恭敬的拱手道:“還請殿下指點!”
那邊的朱高爍並沒有在意他的行為,隻是抬頭望天,感慨道:“本王最為推崇的,就是唐太宗那句水能載舟亦能覆舟!”
此話一出,遊利頓時恍然大悟。
當即便說道:“臣以為殿下不僅推崇,而且也能夠身體力行。
我大明百姓誰人不知誰人不曉殿下最為仁慈愛民!”
聞言,朱高爍笑嗬嗬的擺了擺手。
而後說道:“漢唐之時,這水其實並不是單指黎民百姓,相反,更多的是指那些門閥世家。
他們在漢唐之時擁有著極為龐大的力量!
但自從經曆五代十國,及宋元兩朝,一直到我大明。
這些門閥世家的力量逐漸瓦解,黎民百姓的才真正的發揮重大作用。
這一點,以本朝太祖皇帝為例,即可昭顯一二。”
聽著朱高爍的話,遊利頓時就裝作一副如得天音入耳的模樣。
其實他又何嚐不知道,自大明開始,黎民百姓的力量有多大。
但他不明白,兗王為何要多此一舉,解釋給他聽。
但很快,他就明白了過來。
“在本王看來,百姓的力量不僅能夠覆舟,也同樣能夠助力大明穩固向上發展。
注重百姓的力量,注重百姓,才能天下穩定,繁榮富強!
對百姓不能隻持以打壓防範的態度,也同樣要協助發揮其所能!
這才是長治久安之道!”
聽到這句話,遊利才終於真正的恍然大悟!
徹底明白兗王到底是何意!
畢竟從上到下,乃至自古以來,都是愚民之策!
而兗王卻有意推動和助力百姓參與各種事情。
雖然此舉有些膽大妄為,甚至也看不清這條路的前景。
但他不得不承認,兗王確實是把百姓放在了心中!
或許這才是兗王為何在普天之下如此受到擁戴的原因!
“我大明百姓遇到了兗王,真是得天之幸啊!”
雖然其他的事情他看不到未來!
可此次行刑讓百姓參與進來後,他卻能夠清楚的看到未來!
朝廷讓百姓,讓苦主參與到這行刑之中!
不僅能夠讓所有人心服口服,也同樣能夠讓百姓對朝廷的信心倍增。
長此以往下去,百姓絕不會再受奸人蒙蔽攻訐朝廷。
想到這裏,遊利當即就衝朱高爍行了一記大禮。
“有殿下此富國安民之策,我大明必將長治久安!”
在這個大明初期,不說所有人一心為國,但絕大部分人都想著讓大明繁榮富強。
遊利自然也當屬其中!
另一邊,朱高爍看著他能明白自己的真實想法,頓時欣慰的點了點頭。
他從未奢望過自己隨便說幾句話,就能讓大明改天換地。
所以做什麽都是一步步的來!
而如今遊利能夠明白自己的理想,顯然也是誌同道合之人。
如今他離開臨桃府在即,也動了要收對方於麾下的衝動。
不過他卻先是瞥了眼張三,隨後心中思索片刻,才有了決斷。
“遊知府,你可願與我一起推行這富國安民之策?”
終究眼前還是有半個外人在,所以朱高爍說的並不是很露骨。
當然,也幸好麵前的遊利是個聰明人,知道他是什麽意思。
當即就拱手喊道:“臣願與殿下一同讓大明富強,百姓安居樂業!”
對麵的朱高爍聞言,頓時眉開眼笑,拉著對方的雙手道:“好,老遊你不愧是我看中的人,為國為民,當為大明國士!”
此話一出,遊利連忙謙虛道:“殿下謬讚了,我遊利也隻想為大明效忠,為百姓謀福。
遊利也隻是螢火之光罷了,而殿下您卻是皓月之輝!
螢火願一直跟隨皓月,不離不棄!”
聽到這話,朱高爍直接高興得合不攏嘴。
不過隨後就說道:“殿下這一稱呼太過生疏,不如你就與樊忠一樣,稱呼王爺吧,如此也顯得親切些!”
聞言,遊利自然不會反對。
當即就欣喜的拱手道:“遊利願聽王爺差遣!”
隻是兩人在這裏高興著,可一旁的張三卻滿臉尷尬,渾身的不自在。
兗王幹這種事也不背著點人!
藩王與地方官交往過密,終究不妥!
就不怕他張三傳出去嗎?
還是說,兗王對他的信任,已經到了這種不設防的地步。
當然,他心裏其實也有一點自己都感到不可思議的感覺。
那就是這麽長時間過去了!
為何兗王卻沒有像對待遊利一樣,把他也召入麾下!
到底是他哪裏不行,還是他做的不夠好?
但很快,張三就不去想這些了,也或者是他覺得自己想要好好表現。
隻是這一開口,他卻差點想給自己一個嘴巴。
“王...殿下,如今臨桃府改革變法事畢,不知下一個地方為何處?”
每當遊大人宣讀完罪行後,就有好多人跳上台指認犯人的罪惡行徑,鬧出了不少亂子。
為此,遊大人不得不安撫百姓,讓他們一個個來!
所以這才耽誤了時間!”
聽著張三的解釋,朱高爍緊皺的眉頭這才鬆開。
雖說讓百姓一個個的力量指認罪行有些耽誤時間。
但對朱高爍來說,本身這個似是而非的訴苦運動,主要目的是讓百姓參與進來。
如今百姓既然參與的很有激情,那就不算什麽大事!
甚至說就算再拖延幾天,朱高爍也毫不在意。
因為隻有徹底激發了百姓的力量,才能讓那些背地裏為惡不作的人真正膽寒!
也正是因此,朱高爍想了想就說道:“遊知府,明日這樣的事情不用攔著,讓百姓盡情發揮即可。”
聞言,遊利頓時一愣。
畢竟在他看來,刑場是嚴肅的,讓百姓參與進來未免也太不嚴肅了!
但發話的畢竟是兗王,他即便心裏有想法,也隻能拱手答是。
似乎看出了他心中不願,朱高爍頓時笑道:“你可知唐太宗的那句話?”
聽到這話,遊利滿臉懵逼。
畢竟唐太宗李世民又不是啞巴,說的話多了去了,他怎麽能知道是哪句?
不過他也聰明,當即就裝作洗耳恭聽的模樣看向朱高爍。
恭敬的拱手道:“還請殿下指點!”
那邊的朱高爍並沒有在意他的行為,隻是抬頭望天,感慨道:“本王最為推崇的,就是唐太宗那句水能載舟亦能覆舟!”
此話一出,遊利頓時恍然大悟。
當即便說道:“臣以為殿下不僅推崇,而且也能夠身體力行。
我大明百姓誰人不知誰人不曉殿下最為仁慈愛民!”
聞言,朱高爍笑嗬嗬的擺了擺手。
而後說道:“漢唐之時,這水其實並不是單指黎民百姓,相反,更多的是指那些門閥世家。
他們在漢唐之時擁有著極為龐大的力量!
但自從經曆五代十國,及宋元兩朝,一直到我大明。
這些門閥世家的力量逐漸瓦解,黎民百姓的才真正的發揮重大作用。
這一點,以本朝太祖皇帝為例,即可昭顯一二。”
聽著朱高爍的話,遊利頓時就裝作一副如得天音入耳的模樣。
其實他又何嚐不知道,自大明開始,黎民百姓的力量有多大。
但他不明白,兗王為何要多此一舉,解釋給他聽。
但很快,他就明白了過來。
“在本王看來,百姓的力量不僅能夠覆舟,也同樣能夠助力大明穩固向上發展。
注重百姓的力量,注重百姓,才能天下穩定,繁榮富強!
對百姓不能隻持以打壓防範的態度,也同樣要協助發揮其所能!
這才是長治久安之道!”
聽到這句話,遊利才終於真正的恍然大悟!
徹底明白兗王到底是何意!
畢竟從上到下,乃至自古以來,都是愚民之策!
而兗王卻有意推動和助力百姓參與各種事情。
雖然此舉有些膽大妄為,甚至也看不清這條路的前景。
但他不得不承認,兗王確實是把百姓放在了心中!
或許這才是兗王為何在普天之下如此受到擁戴的原因!
“我大明百姓遇到了兗王,真是得天之幸啊!”
雖然其他的事情他看不到未來!
可此次行刑讓百姓參與進來後,他卻能夠清楚的看到未來!
朝廷讓百姓,讓苦主參與到這行刑之中!
不僅能夠讓所有人心服口服,也同樣能夠讓百姓對朝廷的信心倍增。
長此以往下去,百姓絕不會再受奸人蒙蔽攻訐朝廷。
想到這裏,遊利當即就衝朱高爍行了一記大禮。
“有殿下此富國安民之策,我大明必將長治久安!”
在這個大明初期,不說所有人一心為國,但絕大部分人都想著讓大明繁榮富強。
遊利自然也當屬其中!
另一邊,朱高爍看著他能明白自己的真實想法,頓時欣慰的點了點頭。
他從未奢望過自己隨便說幾句話,就能讓大明改天換地。
所以做什麽都是一步步的來!
而如今遊利能夠明白自己的理想,顯然也是誌同道合之人。
如今他離開臨桃府在即,也動了要收對方於麾下的衝動。
不過他卻先是瞥了眼張三,隨後心中思索片刻,才有了決斷。
“遊知府,你可願與我一起推行這富國安民之策?”
終究眼前還是有半個外人在,所以朱高爍說的並不是很露骨。
當然,也幸好麵前的遊利是個聰明人,知道他是什麽意思。
當即就拱手喊道:“臣願與殿下一同讓大明富強,百姓安居樂業!”
對麵的朱高爍聞言,頓時眉開眼笑,拉著對方的雙手道:“好,老遊你不愧是我看中的人,為國為民,當為大明國士!”
此話一出,遊利連忙謙虛道:“殿下謬讚了,我遊利也隻想為大明效忠,為百姓謀福。
遊利也隻是螢火之光罷了,而殿下您卻是皓月之輝!
螢火願一直跟隨皓月,不離不棄!”
聽到這話,朱高爍直接高興得合不攏嘴。
不過隨後就說道:“殿下這一稱呼太過生疏,不如你就與樊忠一樣,稱呼王爺吧,如此也顯得親切些!”
聞言,遊利自然不會反對。
當即就欣喜的拱手道:“遊利願聽王爺差遣!”
隻是兩人在這裏高興著,可一旁的張三卻滿臉尷尬,渾身的不自在。
兗王幹這種事也不背著點人!
藩王與地方官交往過密,終究不妥!
就不怕他張三傳出去嗎?
還是說,兗王對他的信任,已經到了這種不設防的地步。
當然,他心裏其實也有一點自己都感到不可思議的感覺。
那就是這麽長時間過去了!
為何兗王卻沒有像對待遊利一樣,把他也召入麾下!
到底是他哪裏不行,還是他做的不夠好?
但很快,張三就不去想這些了,也或者是他覺得自己想要好好表現。
隻是這一開口,他卻差點想給自己一個嘴巴。
“王...殿下,如今臨桃府改革變法事畢,不知下一個地方為何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