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8章 天魔禍亂十洲島(十二)
西遊:旃檀大聖金蟬王 作者:與謬說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就在金靈聖母,那一聲“糟了”之後。
一直緊盯著東海外魔的千裏眼、順風耳,也隨之麵色大變。
他們俯身叩首,急聲稟報玉皇大天尊道。
“陛下!那頭外魔似乎是被激怒了!墜入水下後,它吞噬靈氣地脈的速度激增。
僅兩息之間,修為就從太乙境,突破到了大羅金仙初期,目前還在快速增長!”
先前因為見到那背生雙翼的龍屬,尚在垂眸深思龍族之事的玉帝。
此時才猛然驚醒,再抬頭看向大殿上空的法力光幕。
隻見那東海之上,原本浮在外魔頭頂的靈氣旋渦,已經比先前擴大了數十倍。
猶如一個巨大的墨雲漏鬥,遮蔽了方圓數百裏的天空。
最後,更是直接從高空垂直壓入海麵。
海浪翻湧,逐漸掀起了一個同樣龐大的旋渦,卷攜著巨量的海水,盡數被吞噬殆盡。
光幕中,東海龍王重新顯出本相,化作先前那頭背生雙翼的神龍。
連續多次施展禦水之術,想要封鎖住那頭外魔的行動。
但是此時的情況,已經與先前大不相同。
外魔吞噬靈力的速度太快。
剛剛成型的術數法力,隻要稍稍靠近,就會立刻被外魔抽取、吞噬一空。
托塔天王李靖看的疑惑,不禁下意識開口問道。
“既然法術不行,為什麽不像之前那樣,近身戰呢?
準聖境龍族的軀殼之強,恐怕已經不遜於先天靈寶了吧。”
“不,李天王,雖然不知道是誰提醒了那頭老龍,但他的決定是正確的。
若沒有特製的隔斷屏障,與外魔對陣絕不能近戰,即使是準聖也不行。”
淩霄寶殿中,原本還很激動的金靈聖母,此時已經平靜了下來。
但不是那種,身心放鬆後的平靜。
而是已經焦躁到一定程度,帶著三分怒意,仿佛火山爆發前最後的平靜。
她再次看向大殿之上的玉皇大天尊,語氣稍顯冰冷。
“我等截教弟子,本不忿當年封神上榜之事,當初不得不為天庭效命,心中亦有鬱結。
但後來發現,大天尊您能承三界共主之責,凡事以大局為重,賞罰公道,不輸當年道祖鴻鈞之風。
故而我等登名在榜、流離失所的截教眾仙神,才自願任職當差,終日勤勉各司其職,共護三界秩序。
先前有聖人在此掌控局麵,暫且不論。但現在兩位聖人尚在天外未歸,大天尊卻仍舊遲遲不下決斷。
陛下,我現在將帶兵前往東海深處,鏟除外魔。如果你要阻止,那就將打神鞭取出來吧!
不過無論如何,今日之後,這北天門守將之責,就請交於雷部,或者其他您信任之人代管吧。”
話說一完,根本就不去看玉皇大天尊的反應。
金靈聖母已經直接轉身,化作一道金紅色流光向殿外而去。
大殿之上群仙一片安靜。
其中不少曾經的截教弟子,回憶起過去之事,不禁麵露複雜之色。
南極長生大帝聞仲,也看著他師尊金靈聖母遠去的遁光,歎了口氣後,重新退回殿側。
玉帝身邊的真武大帝沉默不語,太白金星則是著急著,還想要追出去再解釋些什麽。
卻被玉帝抬手攔下。
“讓她去吧。若遇專業之事,果然還需聽取專賢之見。先前的遲疑,是朕之過……”
回過頭來,玉帝用一種前所未有的認真態度,看向南極長生大帝聞仲,微微躬身請拜道。
“日後北天門之事,還請多多費心。若你師尊何時氣消了,告訴她大可隨時回來當值。”
玉帝的反應,讓滿殿群臣皆是一驚。
在他們的記憶中,玉皇大天尊雖然的確賞罰分明,也知人善用。
但卻是那種,因為過於在乎三界共主之名,故而稍顯剛愎自用的類型。
尤其是在大庭廣眾之下,即使是錯了,也不會輕易認錯。
而聞仲微愣了片刻,才恍然點頭應道。
“多謝陛下。錯過今日,待老師心緒平複些後,臣也會盡力相勸。”
他心中,同樣暗自奇怪。
今日卻不知為何,這玉帝陛下,似乎……和之前不同了。
就好像是……原本一直背在身後的重擔、壓在心上的架子,都消失不見了。
太白金星同樣驚訝。
但他微一偏頭,卻發現那位最得陛下器重的真武大帝,此時麵上正掛著一縷笑意。
“不知佑聖真君,為何發笑?”
太白金星暗中傳音,疑惑的問道。
“長庚兄勿怪,我等有幸侍奉明主,三界之福,自然欣喜而笑。”
真武大帝側目傳音應答道。
與其餘眾仙神不同,真武大帝眼中並無太多意外之色。
因為關於玉帝的轉變,他比這裏的所有仙神,知道的都更早。
當初他與那取經小和尚立下賭約,若玄奘能尋到另一條,破解量劫的道路。
九龍感天大會時,他真武大帝就需配合,將那柄剮龍刀取來,交給取經人。
剮龍刀,乃天庭製約龍族的根本之器。
此舉甚至可以說,是傷到了天庭的根基。
原本,真武大帝已經做好了被玉帝治罪,甚至是罷官免職,罰去輪回投胎的準備。
但是玉帝卻一反常態。
不僅耐心聽他解釋了一切原委,還接受了龍族恢複自由的新格局。
基於這次事件中建立起來的信任。
當那位西天靈山之主,如來老佛。
竟敢不與天庭知會,就直接從西牛賀洲,一步邁入南瞻部洲大唐國境,出現在五行山後。
坐鎮武當山的真武大帝,才選擇立刻入天庭,尋玉皇大天尊稟報情況。
並且共同商議了此次淩霄寶殿朝會,動用造化玉碟令,準備壓一壓佛門氣焰。
雖然就目前的結果來看,因為道門闡教的情況,實在是太過拉胯。
故而才又在關鍵時刻,又將那北天門守將,鬥姆元君宣上殿前。
將情形轉化為,天庭、道門勢力,與佛門三足鼎立之局。
並且商定,由後土娘娘率先發難,用陰司假賬之事,再將佛門拉入旋渦中心。
捎帶著,也提醒一下道門闡教。
都成這樣了,也該好好約束一下門中的弟子了。
誰料,那道門闡教繼續將拉胯進行到底。
元始天尊自持聖人之身。
為護門下弟子,連表麵配合一下天庭都不願意,直接出言激怒了後土娘娘。
本來天庭主要是為了對付佛門,專門設下的局。
最後,反倒是發展成了,天庭與道門闡教之間的矛盾。
而那如來佛祖,更是趁著東海禍亂之機,反客為主。
接連設計出言,令西方佛門在此次朝會之上,聲威大振。
此時再看,雖然佛門大興之勢,似有冥冥之意暗中護佑,根本無法阻擋。
但天庭方麵,卻也因玉帝態度的變化,隱隱超越了曾經必須依仗的道門闡教。
成為了另一股,能在一定程度上,製約佛門的力量。
這也未嚐不是另一種,意外之喜。
此時的真武大帝尚且不知,對於天庭而言。
還有另一個意外之喜,即將到來。
發生在淩霄寶殿之中的一切。
東勝神洲,花果山上的通天聖人,同樣看得一清二楚。
一襲青色道袍的通天,緩緩捋著頜下短須,頗為滿意的點頭道。
“時隔多年,想不到……當初師尊身邊的昊天小童,也終於有幾分三界共主的氣度了。”
一直緊盯著東海外魔的千裏眼、順風耳,也隨之麵色大變。
他們俯身叩首,急聲稟報玉皇大天尊道。
“陛下!那頭外魔似乎是被激怒了!墜入水下後,它吞噬靈氣地脈的速度激增。
僅兩息之間,修為就從太乙境,突破到了大羅金仙初期,目前還在快速增長!”
先前因為見到那背生雙翼的龍屬,尚在垂眸深思龍族之事的玉帝。
此時才猛然驚醒,再抬頭看向大殿上空的法力光幕。
隻見那東海之上,原本浮在外魔頭頂的靈氣旋渦,已經比先前擴大了數十倍。
猶如一個巨大的墨雲漏鬥,遮蔽了方圓數百裏的天空。
最後,更是直接從高空垂直壓入海麵。
海浪翻湧,逐漸掀起了一個同樣龐大的旋渦,卷攜著巨量的海水,盡數被吞噬殆盡。
光幕中,東海龍王重新顯出本相,化作先前那頭背生雙翼的神龍。
連續多次施展禦水之術,想要封鎖住那頭外魔的行動。
但是此時的情況,已經與先前大不相同。
外魔吞噬靈力的速度太快。
剛剛成型的術數法力,隻要稍稍靠近,就會立刻被外魔抽取、吞噬一空。
托塔天王李靖看的疑惑,不禁下意識開口問道。
“既然法術不行,為什麽不像之前那樣,近身戰呢?
準聖境龍族的軀殼之強,恐怕已經不遜於先天靈寶了吧。”
“不,李天王,雖然不知道是誰提醒了那頭老龍,但他的決定是正確的。
若沒有特製的隔斷屏障,與外魔對陣絕不能近戰,即使是準聖也不行。”
淩霄寶殿中,原本還很激動的金靈聖母,此時已經平靜了下來。
但不是那種,身心放鬆後的平靜。
而是已經焦躁到一定程度,帶著三分怒意,仿佛火山爆發前最後的平靜。
她再次看向大殿之上的玉皇大天尊,語氣稍顯冰冷。
“我等截教弟子,本不忿當年封神上榜之事,當初不得不為天庭效命,心中亦有鬱結。
但後來發現,大天尊您能承三界共主之責,凡事以大局為重,賞罰公道,不輸當年道祖鴻鈞之風。
故而我等登名在榜、流離失所的截教眾仙神,才自願任職當差,終日勤勉各司其職,共護三界秩序。
先前有聖人在此掌控局麵,暫且不論。但現在兩位聖人尚在天外未歸,大天尊卻仍舊遲遲不下決斷。
陛下,我現在將帶兵前往東海深處,鏟除外魔。如果你要阻止,那就將打神鞭取出來吧!
不過無論如何,今日之後,這北天門守將之責,就請交於雷部,或者其他您信任之人代管吧。”
話說一完,根本就不去看玉皇大天尊的反應。
金靈聖母已經直接轉身,化作一道金紅色流光向殿外而去。
大殿之上群仙一片安靜。
其中不少曾經的截教弟子,回憶起過去之事,不禁麵露複雜之色。
南極長生大帝聞仲,也看著他師尊金靈聖母遠去的遁光,歎了口氣後,重新退回殿側。
玉帝身邊的真武大帝沉默不語,太白金星則是著急著,還想要追出去再解釋些什麽。
卻被玉帝抬手攔下。
“讓她去吧。若遇專業之事,果然還需聽取專賢之見。先前的遲疑,是朕之過……”
回過頭來,玉帝用一種前所未有的認真態度,看向南極長生大帝聞仲,微微躬身請拜道。
“日後北天門之事,還請多多費心。若你師尊何時氣消了,告訴她大可隨時回來當值。”
玉帝的反應,讓滿殿群臣皆是一驚。
在他們的記憶中,玉皇大天尊雖然的確賞罰分明,也知人善用。
但卻是那種,因為過於在乎三界共主之名,故而稍顯剛愎自用的類型。
尤其是在大庭廣眾之下,即使是錯了,也不會輕易認錯。
而聞仲微愣了片刻,才恍然點頭應道。
“多謝陛下。錯過今日,待老師心緒平複些後,臣也會盡力相勸。”
他心中,同樣暗自奇怪。
今日卻不知為何,這玉帝陛下,似乎……和之前不同了。
就好像是……原本一直背在身後的重擔、壓在心上的架子,都消失不見了。
太白金星同樣驚訝。
但他微一偏頭,卻發現那位最得陛下器重的真武大帝,此時麵上正掛著一縷笑意。
“不知佑聖真君,為何發笑?”
太白金星暗中傳音,疑惑的問道。
“長庚兄勿怪,我等有幸侍奉明主,三界之福,自然欣喜而笑。”
真武大帝側目傳音應答道。
與其餘眾仙神不同,真武大帝眼中並無太多意外之色。
因為關於玉帝的轉變,他比這裏的所有仙神,知道的都更早。
當初他與那取經小和尚立下賭約,若玄奘能尋到另一條,破解量劫的道路。
九龍感天大會時,他真武大帝就需配合,將那柄剮龍刀取來,交給取經人。
剮龍刀,乃天庭製約龍族的根本之器。
此舉甚至可以說,是傷到了天庭的根基。
原本,真武大帝已經做好了被玉帝治罪,甚至是罷官免職,罰去輪回投胎的準備。
但是玉帝卻一反常態。
不僅耐心聽他解釋了一切原委,還接受了龍族恢複自由的新格局。
基於這次事件中建立起來的信任。
當那位西天靈山之主,如來老佛。
竟敢不與天庭知會,就直接從西牛賀洲,一步邁入南瞻部洲大唐國境,出現在五行山後。
坐鎮武當山的真武大帝,才選擇立刻入天庭,尋玉皇大天尊稟報情況。
並且共同商議了此次淩霄寶殿朝會,動用造化玉碟令,準備壓一壓佛門氣焰。
雖然就目前的結果來看,因為道門闡教的情況,實在是太過拉胯。
故而才又在關鍵時刻,又將那北天門守將,鬥姆元君宣上殿前。
將情形轉化為,天庭、道門勢力,與佛門三足鼎立之局。
並且商定,由後土娘娘率先發難,用陰司假賬之事,再將佛門拉入旋渦中心。
捎帶著,也提醒一下道門闡教。
都成這樣了,也該好好約束一下門中的弟子了。
誰料,那道門闡教繼續將拉胯進行到底。
元始天尊自持聖人之身。
為護門下弟子,連表麵配合一下天庭都不願意,直接出言激怒了後土娘娘。
本來天庭主要是為了對付佛門,專門設下的局。
最後,反倒是發展成了,天庭與道門闡教之間的矛盾。
而那如來佛祖,更是趁著東海禍亂之機,反客為主。
接連設計出言,令西方佛門在此次朝會之上,聲威大振。
此時再看,雖然佛門大興之勢,似有冥冥之意暗中護佑,根本無法阻擋。
但天庭方麵,卻也因玉帝態度的變化,隱隱超越了曾經必須依仗的道門闡教。
成為了另一股,能在一定程度上,製約佛門的力量。
這也未嚐不是另一種,意外之喜。
此時的真武大帝尚且不知,對於天庭而言。
還有另一個意外之喜,即將到來。
發生在淩霄寶殿之中的一切。
東勝神洲,花果山上的通天聖人,同樣看得一清二楚。
一襲青色道袍的通天,緩緩捋著頜下短須,頗為滿意的點頭道。
“時隔多年,想不到……當初師尊身邊的昊天小童,也終於有幾分三界共主的氣度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