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9章 開誠布公語菩提(六)
西遊:旃檀大聖金蟬王 作者:與謬說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玄奘當然還記得,異界前世的那個西遊故事中。
猴子在脫離五行山封印後不久,前不著村後不著店的,路途上卻突然遇到了六個強盜。
這六位強盜,分別喚作眼看喜、耳聽怒、鼻嗅愛、舌嚐思、意見欲、身本憂。
一聽就知道,不是正常人的名字。
猴子見這六個衝上來剪徑,隻任由他們劈砍一陣,便掄起棍子將賊人都打殺了。
有人說,此六者亦被稱之為“六賊”。
不是實際意義上的賊,而是“六根”眼耳鼻舌身意,認知“六塵”而產生的一種“六識”。
它們,是引發煩惱的根源,是修行者需要遠離的對象。
孫猴子打殺了“六賊”,便意味著自身已經“六根”清淨,可入佛門、修正果了。
但也有人認為,猴子打殺“六賊”的舉動,正好象征著他心性上的不成熟。
因為“六賊”不過是“六根”認知“六塵”得到的表象。
“六根”不淨,則“六賊”叢生無窮無盡,斬掉舊的又生新的,努力不過徒增煩惱。
還有人不屑的表示,那就是六個文盲盜匪,請人給自己取的道上“諢名”罷了。
反正都是攔路的惡徒,想要劫猴哥的道,那就是他們自尋死路。
對於猴哥而言,順手便打殺了,這就和走路時不慎踩死六隻小蟲,沒有任何區別。
能死在猴哥手裏,還是他們六個的造化呢。
這點破事,第二天日出前就應該被徹底忘掉,根本就不值得分析來分析去。
而在這個世界,玄奘不按順序行動,帶著猴子跳過正路,直接來這裏見了烏巢禪師。
但關於猴子的,或許,也是自己的“六根”與“六賊”。
玄奘還是打算,好好利用一番的。
以六根清淨竹的力量,作為橋梁與媒介。
這將直接關係著今夜,他能否再次“夢入”方寸山、麵見須菩提。
玄奘微微分神,整理了一番自己的計劃與思路,耳邊卻隻聽哢嚓一聲。
對麵,那猴子已經扯斷了腳上的根須,憑自身法力懸浮在空中,再次舉起了手中的金箍棒。
然而,他的動作又一次頓住了。
猴子他的那雙,在夜裏微微發紅的眼睛,此時就好像失去焦距了一樣。
明明玄奘已經悄悄挪動腳步,換到其他位置了,猴子卻仍舊在盯著他原先所站的位置。
“哦,你這和尚反應果然很快,這次奪走的,是俺老孫的視覺嗎?”
半空中,猴子高舉金箍棒,雙耳微動正在仔細辨別著,四周最細微的腳步聲、呼吸聲。
而玄奘也完全沒有屏息凝神、站立不動,以此來隱藏自己的打算。
他不急不緩的邁動著腳步,刻意踩斷身邊的枯草,發出哢嚓哢嚓的響動。
不僅如此,玄奘還似乎生怕猴子不知道他在哪一樣,朗聲念起了詩。
“悟空、悟空,鴻蒙初辟原無姓,打破頑空須悟空……
孫悟空,當初祖師為你取了名姓,你可能明悟其中的原因?”
猴子沒有回答玄奘的問題,他雙耳微微一動,便已經鎖定了玄奘的位置。
然而這次,他卻沒有揚起長棍,立刻向玄奘發動攻擊。
反而還極為迅速的,將金箍棒架在了身側。
咚的一聲。
從另一個方向,突然襲擊而來的六根清淨竹,正好被金箍棒擋住。
“聲東擊西!你這和尚故意說話,為的就是吸引俺老孫的注意力吧!”
猴子雖然看不見,但他還是憑借著敏銳的聽力,將頭轉到了玄奘所在的方向。
“不錯,但是還差了一點。”
玄奘說出這句話的那一刻,猴子也察覺到了不對。
他的金箍棒,雖然擋住了六根清淨竹的主幹。
但那翠竹之上,卻生長出了三條纖細竹枝,悄無聲息的繞過金箍棒,輕輕觸及了猴哥後背。
此時他的“六根”,已經被封閉了身與眼,失去了觸覺與視覺。
這三條竹枝,便可以再次封閉三種感知力。
“悟空悟空,空中無色,無受想行識,無眼耳鼻舌身意,無色聲香味觸法。”
玄奘輕笑道。
“眼見形、卻未必會喜。
耳聞聲、卻未必有怒。
鼻嗅香、卻未必生愛。
舌嚐味、卻未必能思。
唯意見心、明心見性,或可得身之自在。
猴子,是時候請你配合貧僧,做一件事了。”
玄奘用神念傳音的方式,在極短的時間內,將這些提示傳到了猴哥的意識之中。
與此同時,那三條竹枝也與猴子一觸即分。
雖然隻是短短的一瞬間,卻也直接封閉了猴子的聽覺、味覺、嗅覺。
至此,他的“六根”之中,眼耳鼻舌身五根完全失靈,僅餘“意”根仍然無礙。
而這,正是玄奘真正的目的。
眼耳鼻舌身此五根,代表的正是五感。究其本源,乃是從外界獲取信息的通道。
唯有“意”根,代表著向內求索,求問本心之路。
以“真意”求“本心”之菩提。
正所謂:
身是菩提樹,心如明鏡台。
時時勤拂拭,莫使有塵埃。
玄奘知道,他現在還沒有“明鏡本清淨,何處染塵埃”,隨時隨地,可見菩提的境界。
所以就隻能借六根清淨竹之力,拂去五感從外界帶來的“塵埃”。
使本心明鏡,從層層塵土之中顯現出來。
玄奘微微抬頭,看著漂浮在空中,似乎對周圍一切都無知無覺的猴子。
體內卻是運轉法力,控製六根清淨竹再度分出兩道根須。
一道纏上了猴子手腕,而另一道,則係在玄奘自己的手上。
玄奘心中也很清楚,這種假借外物之力,強行屏蔽五感。
從而令個體平日裏,被種種外界信息掩蓋的“本心真意”,顯露出真麵目的方法。
並非求問本心,明心見性的正途。
甚至,還有可能伴隨著迷失本心的風險。
但想要引導迷茫懵懂狀態的猴子,盡快重回靈台方寸山,再見須菩提祖師。
這是玄奘能夠想到的,最有效的方式。
之所以如此激進冒險,那是因為在經曆過五行山仙猿鎮之事後,玄奘便意識到了。
這個世界的如來佛祖,可不是個按常理出牌的家夥。
他之前就已經對自己心生疑慮,甚至不惜親至五行山,查看情況。
幸虧當時有女媧娘娘在。
玄奘無法想象,若是在猝不及防的情況下直麵如來佛祖。
恐怕隻需要隨便對答兩句,他這個冒名頂替的金蟬子,就得徹底露餡。
這後果根本無法預料。
雖然目前,如來佛祖似乎是與群仙一起,被玉帝召集到淩霄寶殿中談事情了。
至少在天庭會談結束之前,他玄奘還是安全的。
但之後呢?
必須在那位如來佛祖騰出手,專心對付自己之前,想出破局之法。
不知道為什麽,玄奘總有種感覺。
隻要能再次見到那位,能夠代表盤古、道祖之心,知曉洪荒諸多隱秘的須菩提祖師。
一切難題都將迎刃而解。
猴子在脫離五行山封印後不久,前不著村後不著店的,路途上卻突然遇到了六個強盜。
這六位強盜,分別喚作眼看喜、耳聽怒、鼻嗅愛、舌嚐思、意見欲、身本憂。
一聽就知道,不是正常人的名字。
猴子見這六個衝上來剪徑,隻任由他們劈砍一陣,便掄起棍子將賊人都打殺了。
有人說,此六者亦被稱之為“六賊”。
不是實際意義上的賊,而是“六根”眼耳鼻舌身意,認知“六塵”而產生的一種“六識”。
它們,是引發煩惱的根源,是修行者需要遠離的對象。
孫猴子打殺了“六賊”,便意味著自身已經“六根”清淨,可入佛門、修正果了。
但也有人認為,猴子打殺“六賊”的舉動,正好象征著他心性上的不成熟。
因為“六賊”不過是“六根”認知“六塵”得到的表象。
“六根”不淨,則“六賊”叢生無窮無盡,斬掉舊的又生新的,努力不過徒增煩惱。
還有人不屑的表示,那就是六個文盲盜匪,請人給自己取的道上“諢名”罷了。
反正都是攔路的惡徒,想要劫猴哥的道,那就是他們自尋死路。
對於猴哥而言,順手便打殺了,這就和走路時不慎踩死六隻小蟲,沒有任何區別。
能死在猴哥手裏,還是他們六個的造化呢。
這點破事,第二天日出前就應該被徹底忘掉,根本就不值得分析來分析去。
而在這個世界,玄奘不按順序行動,帶著猴子跳過正路,直接來這裏見了烏巢禪師。
但關於猴子的,或許,也是自己的“六根”與“六賊”。
玄奘還是打算,好好利用一番的。
以六根清淨竹的力量,作為橋梁與媒介。
這將直接關係著今夜,他能否再次“夢入”方寸山、麵見須菩提。
玄奘微微分神,整理了一番自己的計劃與思路,耳邊卻隻聽哢嚓一聲。
對麵,那猴子已經扯斷了腳上的根須,憑自身法力懸浮在空中,再次舉起了手中的金箍棒。
然而,他的動作又一次頓住了。
猴子他的那雙,在夜裏微微發紅的眼睛,此時就好像失去焦距了一樣。
明明玄奘已經悄悄挪動腳步,換到其他位置了,猴子卻仍舊在盯著他原先所站的位置。
“哦,你這和尚反應果然很快,這次奪走的,是俺老孫的視覺嗎?”
半空中,猴子高舉金箍棒,雙耳微動正在仔細辨別著,四周最細微的腳步聲、呼吸聲。
而玄奘也完全沒有屏息凝神、站立不動,以此來隱藏自己的打算。
他不急不緩的邁動著腳步,刻意踩斷身邊的枯草,發出哢嚓哢嚓的響動。
不僅如此,玄奘還似乎生怕猴子不知道他在哪一樣,朗聲念起了詩。
“悟空、悟空,鴻蒙初辟原無姓,打破頑空須悟空……
孫悟空,當初祖師為你取了名姓,你可能明悟其中的原因?”
猴子沒有回答玄奘的問題,他雙耳微微一動,便已經鎖定了玄奘的位置。
然而這次,他卻沒有揚起長棍,立刻向玄奘發動攻擊。
反而還極為迅速的,將金箍棒架在了身側。
咚的一聲。
從另一個方向,突然襲擊而來的六根清淨竹,正好被金箍棒擋住。
“聲東擊西!你這和尚故意說話,為的就是吸引俺老孫的注意力吧!”
猴子雖然看不見,但他還是憑借著敏銳的聽力,將頭轉到了玄奘所在的方向。
“不錯,但是還差了一點。”
玄奘說出這句話的那一刻,猴子也察覺到了不對。
他的金箍棒,雖然擋住了六根清淨竹的主幹。
但那翠竹之上,卻生長出了三條纖細竹枝,悄無聲息的繞過金箍棒,輕輕觸及了猴哥後背。
此時他的“六根”,已經被封閉了身與眼,失去了觸覺與視覺。
這三條竹枝,便可以再次封閉三種感知力。
“悟空悟空,空中無色,無受想行識,無眼耳鼻舌身意,無色聲香味觸法。”
玄奘輕笑道。
“眼見形、卻未必會喜。
耳聞聲、卻未必有怒。
鼻嗅香、卻未必生愛。
舌嚐味、卻未必能思。
唯意見心、明心見性,或可得身之自在。
猴子,是時候請你配合貧僧,做一件事了。”
玄奘用神念傳音的方式,在極短的時間內,將這些提示傳到了猴哥的意識之中。
與此同時,那三條竹枝也與猴子一觸即分。
雖然隻是短短的一瞬間,卻也直接封閉了猴子的聽覺、味覺、嗅覺。
至此,他的“六根”之中,眼耳鼻舌身五根完全失靈,僅餘“意”根仍然無礙。
而這,正是玄奘真正的目的。
眼耳鼻舌身此五根,代表的正是五感。究其本源,乃是從外界獲取信息的通道。
唯有“意”根,代表著向內求索,求問本心之路。
以“真意”求“本心”之菩提。
正所謂:
身是菩提樹,心如明鏡台。
時時勤拂拭,莫使有塵埃。
玄奘知道,他現在還沒有“明鏡本清淨,何處染塵埃”,隨時隨地,可見菩提的境界。
所以就隻能借六根清淨竹之力,拂去五感從外界帶來的“塵埃”。
使本心明鏡,從層層塵土之中顯現出來。
玄奘微微抬頭,看著漂浮在空中,似乎對周圍一切都無知無覺的猴子。
體內卻是運轉法力,控製六根清淨竹再度分出兩道根須。
一道纏上了猴子手腕,而另一道,則係在玄奘自己的手上。
玄奘心中也很清楚,這種假借外物之力,強行屏蔽五感。
從而令個體平日裏,被種種外界信息掩蓋的“本心真意”,顯露出真麵目的方法。
並非求問本心,明心見性的正途。
甚至,還有可能伴隨著迷失本心的風險。
但想要引導迷茫懵懂狀態的猴子,盡快重回靈台方寸山,再見須菩提祖師。
這是玄奘能夠想到的,最有效的方式。
之所以如此激進冒險,那是因為在經曆過五行山仙猿鎮之事後,玄奘便意識到了。
這個世界的如來佛祖,可不是個按常理出牌的家夥。
他之前就已經對自己心生疑慮,甚至不惜親至五行山,查看情況。
幸虧當時有女媧娘娘在。
玄奘無法想象,若是在猝不及防的情況下直麵如來佛祖。
恐怕隻需要隨便對答兩句,他這個冒名頂替的金蟬子,就得徹底露餡。
這後果根本無法預料。
雖然目前,如來佛祖似乎是與群仙一起,被玉帝召集到淩霄寶殿中談事情了。
至少在天庭會談結束之前,他玄奘還是安全的。
但之後呢?
必須在那位如來佛祖騰出手,專心對付自己之前,想出破局之法。
不知道為什麽,玄奘總有種感覺。
隻要能再次見到那位,能夠代表盤古、道祖之心,知曉洪荒諸多隱秘的須菩提祖師。
一切難題都將迎刃而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