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3章 靜夜安思定前路(三)
西遊:旃檀大聖金蟬王 作者:與謬說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女媧娘娘表示,她從未聽說過這個,不在“五蟲”之中的混世四猴理論。
在巫妖量劫之前,世間眾生被劃分為五蟲,蠃鱗毛羽昆。
禽類被稱之為“羽蟲”,以先天神聖鳳凰為首領。
走獸類被稱為“毛蟲”,以先天神聖麒麟為首領。
甲殼類被稱做“昆蟲”,以先天神聖巨鼇為首領。
正是那不周山傾倒後,自斷四足暫止天傾,為女媧煉石爭取時間的巨鼇。
巨鼇犧牲之後,“昆蟲”則改為以先天神聖龍族為首。
而龍族,亦是魚、蛇、蜥蜴、有翅昆蟲等“鱗蟲”類的首領。
最後則是人類、蚯蚓、青蛙等裸露無毛無發的生靈。
他們被稱為“蠃蟲”或“倮蟲”,以紫霄宮六聖為首。
雖然目前先天神聖早已沒落,幾近消亡。
但這種劃分方法,仍然延續了下來,並且在洪荒三界之中廣受認可。
依據此分類方式,即使是不受生死約束的佛、仙、神聖之屬。
亦可被歸納進“五蟲”之中。
即使是紫霄宮六聖,依照這種無視修為的劃分方法,也不過是六位“蠃蟲”罷了。
女媧娘娘還與玄奘舉例,六翅金蟬便可以歸屬於“鱗蟲”。
而猴哥,他雖是補天石中孕育而出,但卻實打實的歸屬於披毛走獸之流。
是貨真價實的“毛蟲”之屬。
而所謂“混世四猴”之中,提到的四種靈猴。
女媧娘娘也隻聽說過其中兩類,通臂猿猴、赤尻馬猴。
而這兩類猴子,並無甚稀奇,花果山上就生活著很多隻。
當年猴子大鬧天宮時,“花果山四健將”,馬流二元帥、奔芭二將軍。
不就分別是,兩隻赤尻馬猴和兩隻通臂猿猴嗎?
至於“靈明石猴”,女媧娘娘的評價為,可能是某個知曉悟空跟腳的仙佛,隨口給他起的稱呼。
而“六耳獼猴”,不知道為什麽,玄奘在提起這個稱呼時,女媧卻並未立刻回應。
她若有所思般的蹙眉片刻後,才搖頭表示並不清楚。
最後,發現僅靠旁敲側擊,已經從女媧娘娘那裏問不到更多信息後,玄奘還是決定直接挑明心中疑惑。
在玄奘的預想中,女媧煉製了補天石,而補天石中又誕生了猴哥。
那麽關於猴哥的根腳,還有他反常的修為境界情況。
三界之中,恐怕應是沒人比女媧更清楚了。
然而,女媧娘娘卻又說,洪荒三界造化無窮,聖人也無法盡知其中一切奧妙。
如今新一輪量劫開啟,天機混沌,萬物生發演化,日日為新。
誕生出猴子這樣不受舊規約束的跳脫者,也並非什麽無法理解之事。
就好比那隻六翅金蟬。
即使是九世輪回,本源盡失,神通俱無。
留下的九顆骷髏,仍舊能讓整個佛門感覺無從下手。
勉強殘留下的一點靈光,還能與異域之魂融合,想要打一場絕地反擊戰。
“金蟬小和尚,你不覺得你自己,實際上遠比那隻猴子更加反常離奇嗎?”
女媧娘娘這一句話,問的玄奘啞口無言。
的確,如果較真來說,自己這個繼承了金蟬子的學識,卻沒有他記憶的新一代“金蟬子”。
同樣也是一個,極致反常,而且相當不講道理的存在。
若不是自己嘴快,不慎在女媧娘娘麵前交了底。
那麽即使是如今的洪荒六聖,也沒人能憑空看出他的真實身份。
在沉思中,玄奘其實也能明白。
關於猴子的真實情況,女媧娘娘絕非一無所知,至少也是有所猜測的。
至於她為什麽不將知道的信息,都告訴玄奘。
女媧應該也有她的理由。
或許是一種考驗,或許是不想幹擾玄奘的獨立判斷,或許也可能隻是她的惡趣味。
但無論是哪一種都意味著,猴哥身上的謎團,恐怕得由玄奘自己親手來揭開了。
為了從這隻,無論見了什麽層次的對手,都想提著棍子上去敲兩下的猴子口中。
盡量詢問到更多,相對可靠一些的信息。
玄奘也是下了一番功夫的。
離開浮屠山烏巢之後,為煉化白玉骷髏,順便收拾整頓一番。
玄奘與猴子暫時露宿野外。
趁著夜深人靜之時,玄奘率先開口詢問道。
“悟空,這次你與那烏巢禪師交手,感覺他的實力如何?
在曾經與你交過手的人中,誰和他的實力水平更為接近?”
烏巢禪師的修為,玄奘還是看的很清楚的。
雖然體內有劫氣侵蝕,但也是大羅金仙初期水平。
猴子聽到問題後挑了挑眉,像是完全沒過腦子一樣,隨口答道。
“感覺,應該比哪吒三太子要弱一點吧!”
在玄奘怪異的目光注視之下,猴子尷尬的撓撓頭,又改口道。
“也許差不多?或者,更強一些?”
玄奘擺擺手,示意猴子可以不用再回答這個問題了。
原因很簡單,根據猴子這模棱兩可的回答,玄奘就已經聽出來了。
他不僅對自己的修為水平毫無概念,對敵人的修為情況,同樣毫無概念。
無奈,玄奘隻能耐下心來,從啟蒙教學開始,給猴子科普最基礎的修行常識。
結果這猴沒聽兩句,就抓耳撓腮的從樹枝上蹦下來了。
“師傅啊,佛門不是總講什麽……無我相、無眾生相之類的,對吧?
你這麽執著於所謂的修行境界,整天這個仙那個仙的,不就是著相了嘛!
俺老孫練成這一身本事後,就憑一條鐵棍上天鬥仙,入地鬥鬼,人間鬥盡不平事。
靠的從來都不是什麽修為境界!
之前俺老孫不是告訴過你,所謂戰鬥,拚的可不止是力量,還有決心和意誌!”
撂下這幾句話後,也許覺得自己占了上風,整隻猴便不禁洋洋得意,左搖右晃了起來。
玄奘略一回憶,的確也想起來了。
當時在五行山下,準備與牛大爺在小鎮外荷花潭見麵前,猴子的確說過這樣的話。
不過這次,玄奘卻用一種……戳人肺管子般,略帶點賤兮兮的語氣問道。
“所以,猴子,你被那如來佛祖壓在山下五百年,到現在了,你知道自己當年為何會輸嗎?”
猴子一聽這話,立刻就把臉漲紅了。
極不服氣,但又支支吾吾的爭辯道。
“你……你這和尚好不曉事!和你講不通!你有本事,你去和那如來佛祖鬥上一場啊!
你若能贏,從今往後你說什麽都是對的,俺老孫在你麵前,絕不再說一個‘不’字!”
玄奘笑笑,忽而從地上拾起一節枯枝,走到猴子身旁。
“既知有錯,卻又堅決不改。
既知不足,卻又視而不見。
日後貧僧若真與那佛祖鬥法,可沒功夫再救你一次了。”
猴子擰過頭去,氣呼呼的哼了一聲,但就是不肯回話。
然而下一秒,他卻又立刻轉過頭來,盯著玄奘直接愣住了。
而原因,很簡單。
就在他氣哼哼,不屑去看玄奘的時候。
玄奘卻用手裏的枯枝,在猴子的頭頂輕敲三下。
用一種,顯然是別有深意的語氣,拿腔拿調般說道。
“你這猢猻,得意自滿、知錯不改,這也不聽、那也不聽。
今天,就叫你嚐嚐戒尺的厲害。”
玄奘說罷,也不看猴子的反應。
直接回頭轉身,倒背著手,重新走回到了樹下閉目坐定。
猴子盯著那僧人,警惕的微微眯起了眼睛。
一股淡淡的警覺與肅殺之意,緩緩在這一僧一猴兩人之間,彌散開來……
在巫妖量劫之前,世間眾生被劃分為五蟲,蠃鱗毛羽昆。
禽類被稱之為“羽蟲”,以先天神聖鳳凰為首領。
走獸類被稱為“毛蟲”,以先天神聖麒麟為首領。
甲殼類被稱做“昆蟲”,以先天神聖巨鼇為首領。
正是那不周山傾倒後,自斷四足暫止天傾,為女媧煉石爭取時間的巨鼇。
巨鼇犧牲之後,“昆蟲”則改為以先天神聖龍族為首。
而龍族,亦是魚、蛇、蜥蜴、有翅昆蟲等“鱗蟲”類的首領。
最後則是人類、蚯蚓、青蛙等裸露無毛無發的生靈。
他們被稱為“蠃蟲”或“倮蟲”,以紫霄宮六聖為首。
雖然目前先天神聖早已沒落,幾近消亡。
但這種劃分方法,仍然延續了下來,並且在洪荒三界之中廣受認可。
依據此分類方式,即使是不受生死約束的佛、仙、神聖之屬。
亦可被歸納進“五蟲”之中。
即使是紫霄宮六聖,依照這種無視修為的劃分方法,也不過是六位“蠃蟲”罷了。
女媧娘娘還與玄奘舉例,六翅金蟬便可以歸屬於“鱗蟲”。
而猴哥,他雖是補天石中孕育而出,但卻實打實的歸屬於披毛走獸之流。
是貨真價實的“毛蟲”之屬。
而所謂“混世四猴”之中,提到的四種靈猴。
女媧娘娘也隻聽說過其中兩類,通臂猿猴、赤尻馬猴。
而這兩類猴子,並無甚稀奇,花果山上就生活著很多隻。
當年猴子大鬧天宮時,“花果山四健將”,馬流二元帥、奔芭二將軍。
不就分別是,兩隻赤尻馬猴和兩隻通臂猿猴嗎?
至於“靈明石猴”,女媧娘娘的評價為,可能是某個知曉悟空跟腳的仙佛,隨口給他起的稱呼。
而“六耳獼猴”,不知道為什麽,玄奘在提起這個稱呼時,女媧卻並未立刻回應。
她若有所思般的蹙眉片刻後,才搖頭表示並不清楚。
最後,發現僅靠旁敲側擊,已經從女媧娘娘那裏問不到更多信息後,玄奘還是決定直接挑明心中疑惑。
在玄奘的預想中,女媧煉製了補天石,而補天石中又誕生了猴哥。
那麽關於猴哥的根腳,還有他反常的修為境界情況。
三界之中,恐怕應是沒人比女媧更清楚了。
然而,女媧娘娘卻又說,洪荒三界造化無窮,聖人也無法盡知其中一切奧妙。
如今新一輪量劫開啟,天機混沌,萬物生發演化,日日為新。
誕生出猴子這樣不受舊規約束的跳脫者,也並非什麽無法理解之事。
就好比那隻六翅金蟬。
即使是九世輪回,本源盡失,神通俱無。
留下的九顆骷髏,仍舊能讓整個佛門感覺無從下手。
勉強殘留下的一點靈光,還能與異域之魂融合,想要打一場絕地反擊戰。
“金蟬小和尚,你不覺得你自己,實際上遠比那隻猴子更加反常離奇嗎?”
女媧娘娘這一句話,問的玄奘啞口無言。
的確,如果較真來說,自己這個繼承了金蟬子的學識,卻沒有他記憶的新一代“金蟬子”。
同樣也是一個,極致反常,而且相當不講道理的存在。
若不是自己嘴快,不慎在女媧娘娘麵前交了底。
那麽即使是如今的洪荒六聖,也沒人能憑空看出他的真實身份。
在沉思中,玄奘其實也能明白。
關於猴子的真實情況,女媧娘娘絕非一無所知,至少也是有所猜測的。
至於她為什麽不將知道的信息,都告訴玄奘。
女媧應該也有她的理由。
或許是一種考驗,或許是不想幹擾玄奘的獨立判斷,或許也可能隻是她的惡趣味。
但無論是哪一種都意味著,猴哥身上的謎團,恐怕得由玄奘自己親手來揭開了。
為了從這隻,無論見了什麽層次的對手,都想提著棍子上去敲兩下的猴子口中。
盡量詢問到更多,相對可靠一些的信息。
玄奘也是下了一番功夫的。
離開浮屠山烏巢之後,為煉化白玉骷髏,順便收拾整頓一番。
玄奘與猴子暫時露宿野外。
趁著夜深人靜之時,玄奘率先開口詢問道。
“悟空,這次你與那烏巢禪師交手,感覺他的實力如何?
在曾經與你交過手的人中,誰和他的實力水平更為接近?”
烏巢禪師的修為,玄奘還是看的很清楚的。
雖然體內有劫氣侵蝕,但也是大羅金仙初期水平。
猴子聽到問題後挑了挑眉,像是完全沒過腦子一樣,隨口答道。
“感覺,應該比哪吒三太子要弱一點吧!”
在玄奘怪異的目光注視之下,猴子尷尬的撓撓頭,又改口道。
“也許差不多?或者,更強一些?”
玄奘擺擺手,示意猴子可以不用再回答這個問題了。
原因很簡單,根據猴子這模棱兩可的回答,玄奘就已經聽出來了。
他不僅對自己的修為水平毫無概念,對敵人的修為情況,同樣毫無概念。
無奈,玄奘隻能耐下心來,從啟蒙教學開始,給猴子科普最基礎的修行常識。
結果這猴沒聽兩句,就抓耳撓腮的從樹枝上蹦下來了。
“師傅啊,佛門不是總講什麽……無我相、無眾生相之類的,對吧?
你這麽執著於所謂的修行境界,整天這個仙那個仙的,不就是著相了嘛!
俺老孫練成這一身本事後,就憑一條鐵棍上天鬥仙,入地鬥鬼,人間鬥盡不平事。
靠的從來都不是什麽修為境界!
之前俺老孫不是告訴過你,所謂戰鬥,拚的可不止是力量,還有決心和意誌!”
撂下這幾句話後,也許覺得自己占了上風,整隻猴便不禁洋洋得意,左搖右晃了起來。
玄奘略一回憶,的確也想起來了。
當時在五行山下,準備與牛大爺在小鎮外荷花潭見麵前,猴子的確說過這樣的話。
不過這次,玄奘卻用一種……戳人肺管子般,略帶點賤兮兮的語氣問道。
“所以,猴子,你被那如來佛祖壓在山下五百年,到現在了,你知道自己當年為何會輸嗎?”
猴子一聽這話,立刻就把臉漲紅了。
極不服氣,但又支支吾吾的爭辯道。
“你……你這和尚好不曉事!和你講不通!你有本事,你去和那如來佛祖鬥上一場啊!
你若能贏,從今往後你說什麽都是對的,俺老孫在你麵前,絕不再說一個‘不’字!”
玄奘笑笑,忽而從地上拾起一節枯枝,走到猴子身旁。
“既知有錯,卻又堅決不改。
既知不足,卻又視而不見。
日後貧僧若真與那佛祖鬥法,可沒功夫再救你一次了。”
猴子擰過頭去,氣呼呼的哼了一聲,但就是不肯回話。
然而下一秒,他卻又立刻轉過頭來,盯著玄奘直接愣住了。
而原因,很簡單。
就在他氣哼哼,不屑去看玄奘的時候。
玄奘卻用手裏的枯枝,在猴子的頭頂輕敲三下。
用一種,顯然是別有深意的語氣,拿腔拿調般說道。
“你這猢猻,得意自滿、知錯不改,這也不聽、那也不聽。
今天,就叫你嚐嚐戒尺的厲害。”
玄奘說罷,也不看猴子的反應。
直接回頭轉身,倒背著手,重新走回到了樹下閉目坐定。
猴子盯著那僧人,警惕的微微眯起了眼睛。
一股淡淡的警覺與肅殺之意,緩緩在這一僧一猴兩人之間,彌散開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