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章 九龍齊聚太極宮(一)
西遊:旃檀大聖金蟬王 作者:與謬說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十多年的遊曆中,玄奘一直在試圖與祖龍之魂交流,希望能了解龍族的計劃究竟是什麽。
一開始,對方隻是三緘其口,言說知道的太多不是好事,頗有一些故作高深的模樣。
但在跟隨玄奘“拜訪”各地仙家道場,一次次親眼見證那膽大妄為,但又謹慎至極的行事風格之後。
祖龍的態度也逐漸發生了改變。
從他近十年來的隻言片語中,玄奘大概拚湊出了真相。
龍漢大劫之後,龍鳳麒麟三族盡數衰敗,幾乎到了滅絕的邊緣。
元鳳死後,鳳凰一族選擇了保持血脈純粹的精英路線。
例如直係後裔孔雀、鯤鵬。
還有誕生於太陽真火之中,卻自認歸飛禽之屬。
於是得鯤鵬相助,建立妖族天庭的三足金烏,帝俊、太一。
皆為此類。
先天血脈的純粹,賦予了他們強勁的天賦與實力。
但成也血脈敗也血脈,他們能依托血脈迅速增強實力,擺脫最初的弱小,但實力上限卻越來越低。
時至今日,飛禽之屬有名號的強者就那麽幾位,其餘的修成人形後,上天庭當侍女侍從,水平都偏低。
麒麟一族選擇尋找靠山,順應大勢,依附於大能仙長們求生。
故而始麒麟主動隕落於昆侖山,身化麒麟崖匯入道門三清氣運之中,三清分家後又歸順元始天尊闡教門下。
後輩也入各家仙人洞府充當坐騎,自願為奴以求生機。
少部分硬骨頭隻能避世隱居,日夜忍受劫氣反噬之苦,煎熬度日。
這一部分麒麟族少數派,也曾經試圖與人族合作,故而誕生了秦王掃六合,始皇一江山的千古奇聞。
不過後來,對於這場試圖匯聚麒麟一族與人族氣運,打破既定宿命的變革。
闡教出手了。
坐擁麒麟崖支撐大教氣運的闡教,自然不可能任由麒麟一族的氣運,被人族分割抽取。
明麵上,始皇帝掃六合統一天下,也的確造就了極多殺孽。
故而暗中指點應勢而生者斬蛇起義,取而代之。
將全部罪責推給平定天下者,把美名留給安定天下者,善惡一刀分明,也正好順應了天道規律的大義。
最後那些與命運抗爭的麒麟後輩,也各個落得個慘死之局。
於是世間安定平穩,闡教大興、道門大興。
鳳凰麒麟二族,早已徹底沒落於時代的潮流之中,再無複興的可能性。
而龍族,選擇了常人完全無法理解,也無法想象的第三條路。
天庭得了剮龍刀,佛門得了化龍池,他們對於龍族的戒備和敵意,都降到了最低。
而且龍族還主動擴散自身的強橫血脈,讓後輩譜係變得越來越複雜、越來越孱弱。
接受天庭賜封,司掌行雲布雨之職,每日任勞任怨,看起來也是越來越沒有危險性。
天庭瑤池蟠桃會,龍肝鳳膽端上桌。
如今已經幾乎沒有天上的仙佛認為,那群即使是被踩在泥巴裏,也隻會唯唯諾諾的老泥鰍,能翻起什麽大浪了
然而,與身死道消的元鳳、身化麒麟崖的始麒麟不同。
祖龍選擇在身死後,以靈魂狀態隱藏起來、繼續生存下去,並在幕後為整個龍族一步步謀劃至今。
龍族選擇了藏鋒。
它們散布自身血脈於百獸萬靈之中。
鱗蟲走獸繁衍至今,體內都已有微弱的龍族血脈。
甚至,包括人類。
龍族以自身血脈日漸劣化駁雜,自身地位一落千丈為代價,將龍族的氣運、龍族的血脈、龍族的力量,與世間萬靈分享。
同時,放下曾經先天神獸的矜持,行雲布雨造福蒼生,積累功德,化解殺劫業障。
如今的四海龍王,便是其中最傑出的代表。
在這一過程中,龍族以難以想象的忍耐力,一直堅持到了今天。
舊日積累的殺劫業障幾乎已被徹底消弭,雖然整體實力,就算是把隱藏的力量也算上,仍舊不複往昔。
但它們卻是龍漢大劫之後,三族中,唯一依靠自己的堅持與勤勉,度過劫難的那個。
如今複興在即,龍族卻遇到了最後一個大門檻。
屬於整個族群最後殘餘下的怨煞孽力,匯聚到了一條新生的幼龍身上。
西海龍王五公主敖曦。
天生怨煞之氣纏身,通體龍鱗烏黑如墨,龍角、龍牙、龍爪卻鮮紅似血。
理論上說,隻要借用專殺龍族的剮龍刀,斬了這條怨孽附身的惡龍。
屆時龍族昔日的業障便可徹底洗去,一切重新開始。
剮龍刀也將因此崩碎,從此龍族再不受任何人、任何勢力製約。
但即使是不用想祖龍也知道。
這天地之間,無論是天庭、道門還是佛門,都不會坐視這種事發生。
佛門還需要驅使護法神龍為其戰鬥,道門還需要龍種當坐騎,為他們看守山門道場。
天庭的神仙們,也還需要龍族為他們拉車,還需要鮮美的龍肝宴請賓客。
還需要真正忠誠、可控的四海龍族為他們辦事。
一旦孽龍敖曦的存在暴露,她將立刻成為各大勢力爭搶的對象。
而龍族的一切努力,也極有可能因此,在聖人大能的算計之下功虧一簣。
於是祖龍之魂不得不親自入局,用自身大羅金仙級別的力量,封印敖曦修為,隱藏她的孽龍之身。
之後選近取經人玄奘,並且還在江麵上救了他一命,也是為了在量劫中尋求機遇的一步險棋。
恰逢佛門借量劫完成大興之勢,意圖在長安設局,恐嚇人間皇帝並促成西行大業。
祖龍原本的計劃,便是主動與佛門合作,由八水龍王之中,擇其一去冒險。
待剮龍台斬龍時,想辦法偷梁換柱。
將原先要斬的八水龍王,暗中換成西海龍族五公主。
若能事成,則西海五公主敖曦被斬去孽龍之身,靈魂重新投胎轉世,從此龍族徹底擺脫枷鎖。
若事不成,那個主動涉險的龍王真的會死,而龍族則繼續隱藏自身,靜待時機。
亦或者,祖龍直接出手在剮龍台上奪刀。
與天庭撕破臉,賭上千萬年來低調藏鋒,辛苦積累下的所有底蘊,硬碰硬決戰。
但玄奘聽後,卻提出了不同的意見。
他提出,可仿照當年那一部分麒麟族的做法,但是在具體的執行細節上,還需要進一步修正優化。
隻要找到合適的時機,稍加操作,平衡各方勢力。
那麽最後,龍族贏家通吃,直接解決一切困擾的贏麵將非常大。
西海五公主敖曦,也不必隻因生而為孽龍,就不得不為了解放龍族而送命。
甚至未來的量劫走勢,都或將因龍族的決定而不同。
隻不過,可能就是需要祖龍放低姿態,跟隨守護人間的帝王,將人族與龍族的氣運凝聚在一起。
當然,說服其他鎮守江河湖海的龍王,共同配合計劃實施,也是其中的一環。
而玄奘則負責尋找援兵,比如武當山真武大帝。
還有說服當代唐王李世民,承擔一定的風險,配合龍族的計劃。
玄奘本以為,祖龍誕生於上古時代,目光和心氣可能都很高,也許會因此心有芥蒂。
那樣的話,人族與龍族的氣運融合,也將會因此出現裂痕。
即使今日暫時能成,日後也將有大禍,給人、龍兩族造成巨大災難。
然而出乎玄奘的預料,祖龍答應的很幹脆。
不僅如此,祖龍竟然還更進一步承諾道。
“吾願以此殘魂,與人間帝王之位融合。日後,凡順應萬靈民心繼承此位之人,皆受吾之殘魂庇護。”
這是龍族氣運與人族氣運,最為穩妥的一種融合方式。
但與之相對的,祖龍也將成為錨定兩族氣運的交匯點,從此之後永遠失去自由。
甚至會轉變為一種,概念性的力量,如同沒有生命的麒麟崖一樣。
此後世間將再無祖龍,隻有順應萬靈民心而存在的,人間真龍帝皇。
不過,人族與龍族,都將會因此迎來嶄新的局麵。
“真的有必要,做到這種地步嗎?”
在計劃開始執行之前,玄奘曾如此詢問祖龍道。
玄奘有些疑惑,不敢相信那個從龍漢量劫中,頑強生存到現在的龍族之祖。
它難道,就不想重塑龍身,再臨世間,統領千萬龍種水族嗎?
“當吾與那人間帝王融合之時,自會見分曉。
唐王李世民,他若真有氣度接納鱗蟲水族之屬,吾便真心輔佐又有何不可?”
祖龍這一句回應,倒還算得上是瀟灑。
但沉默片刻,祖龍又小聲悵然一歎道。
“吾活得太久……累了,或許龍族的後輩們,能團結起來做的更好。”
……
下章預告:
謀定人族、龍屬的合作,龍族方麵的全力配合,也隻是布局中的一塊拚圖。
且看玄奘如何定計人間朝堂,於量劫之中,平衡諸天神佛……
一開始,對方隻是三緘其口,言說知道的太多不是好事,頗有一些故作高深的模樣。
但在跟隨玄奘“拜訪”各地仙家道場,一次次親眼見證那膽大妄為,但又謹慎至極的行事風格之後。
祖龍的態度也逐漸發生了改變。
從他近十年來的隻言片語中,玄奘大概拚湊出了真相。
龍漢大劫之後,龍鳳麒麟三族盡數衰敗,幾乎到了滅絕的邊緣。
元鳳死後,鳳凰一族選擇了保持血脈純粹的精英路線。
例如直係後裔孔雀、鯤鵬。
還有誕生於太陽真火之中,卻自認歸飛禽之屬。
於是得鯤鵬相助,建立妖族天庭的三足金烏,帝俊、太一。
皆為此類。
先天血脈的純粹,賦予了他們強勁的天賦與實力。
但成也血脈敗也血脈,他們能依托血脈迅速增強實力,擺脫最初的弱小,但實力上限卻越來越低。
時至今日,飛禽之屬有名號的強者就那麽幾位,其餘的修成人形後,上天庭當侍女侍從,水平都偏低。
麒麟一族選擇尋找靠山,順應大勢,依附於大能仙長們求生。
故而始麒麟主動隕落於昆侖山,身化麒麟崖匯入道門三清氣運之中,三清分家後又歸順元始天尊闡教門下。
後輩也入各家仙人洞府充當坐騎,自願為奴以求生機。
少部分硬骨頭隻能避世隱居,日夜忍受劫氣反噬之苦,煎熬度日。
這一部分麒麟族少數派,也曾經試圖與人族合作,故而誕生了秦王掃六合,始皇一江山的千古奇聞。
不過後來,對於這場試圖匯聚麒麟一族與人族氣運,打破既定宿命的變革。
闡教出手了。
坐擁麒麟崖支撐大教氣運的闡教,自然不可能任由麒麟一族的氣運,被人族分割抽取。
明麵上,始皇帝掃六合統一天下,也的確造就了極多殺孽。
故而暗中指點應勢而生者斬蛇起義,取而代之。
將全部罪責推給平定天下者,把美名留給安定天下者,善惡一刀分明,也正好順應了天道規律的大義。
最後那些與命運抗爭的麒麟後輩,也各個落得個慘死之局。
於是世間安定平穩,闡教大興、道門大興。
鳳凰麒麟二族,早已徹底沒落於時代的潮流之中,再無複興的可能性。
而龍族,選擇了常人完全無法理解,也無法想象的第三條路。
天庭得了剮龍刀,佛門得了化龍池,他們對於龍族的戒備和敵意,都降到了最低。
而且龍族還主動擴散自身的強橫血脈,讓後輩譜係變得越來越複雜、越來越孱弱。
接受天庭賜封,司掌行雲布雨之職,每日任勞任怨,看起來也是越來越沒有危險性。
天庭瑤池蟠桃會,龍肝鳳膽端上桌。
如今已經幾乎沒有天上的仙佛認為,那群即使是被踩在泥巴裏,也隻會唯唯諾諾的老泥鰍,能翻起什麽大浪了
然而,與身死道消的元鳳、身化麒麟崖的始麒麟不同。
祖龍選擇在身死後,以靈魂狀態隱藏起來、繼續生存下去,並在幕後為整個龍族一步步謀劃至今。
龍族選擇了藏鋒。
它們散布自身血脈於百獸萬靈之中。
鱗蟲走獸繁衍至今,體內都已有微弱的龍族血脈。
甚至,包括人類。
龍族以自身血脈日漸劣化駁雜,自身地位一落千丈為代價,將龍族的氣運、龍族的血脈、龍族的力量,與世間萬靈分享。
同時,放下曾經先天神獸的矜持,行雲布雨造福蒼生,積累功德,化解殺劫業障。
如今的四海龍王,便是其中最傑出的代表。
在這一過程中,龍族以難以想象的忍耐力,一直堅持到了今天。
舊日積累的殺劫業障幾乎已被徹底消弭,雖然整體實力,就算是把隱藏的力量也算上,仍舊不複往昔。
但它們卻是龍漢大劫之後,三族中,唯一依靠自己的堅持與勤勉,度過劫難的那個。
如今複興在即,龍族卻遇到了最後一個大門檻。
屬於整個族群最後殘餘下的怨煞孽力,匯聚到了一條新生的幼龍身上。
西海龍王五公主敖曦。
天生怨煞之氣纏身,通體龍鱗烏黑如墨,龍角、龍牙、龍爪卻鮮紅似血。
理論上說,隻要借用專殺龍族的剮龍刀,斬了這條怨孽附身的惡龍。
屆時龍族昔日的業障便可徹底洗去,一切重新開始。
剮龍刀也將因此崩碎,從此龍族再不受任何人、任何勢力製約。
但即使是不用想祖龍也知道。
這天地之間,無論是天庭、道門還是佛門,都不會坐視這種事發生。
佛門還需要驅使護法神龍為其戰鬥,道門還需要龍種當坐騎,為他們看守山門道場。
天庭的神仙們,也還需要龍族為他們拉車,還需要鮮美的龍肝宴請賓客。
還需要真正忠誠、可控的四海龍族為他們辦事。
一旦孽龍敖曦的存在暴露,她將立刻成為各大勢力爭搶的對象。
而龍族的一切努力,也極有可能因此,在聖人大能的算計之下功虧一簣。
於是祖龍之魂不得不親自入局,用自身大羅金仙級別的力量,封印敖曦修為,隱藏她的孽龍之身。
之後選近取經人玄奘,並且還在江麵上救了他一命,也是為了在量劫中尋求機遇的一步險棋。
恰逢佛門借量劫完成大興之勢,意圖在長安設局,恐嚇人間皇帝並促成西行大業。
祖龍原本的計劃,便是主動與佛門合作,由八水龍王之中,擇其一去冒險。
待剮龍台斬龍時,想辦法偷梁換柱。
將原先要斬的八水龍王,暗中換成西海龍族五公主。
若能事成,則西海五公主敖曦被斬去孽龍之身,靈魂重新投胎轉世,從此龍族徹底擺脫枷鎖。
若事不成,那個主動涉險的龍王真的會死,而龍族則繼續隱藏自身,靜待時機。
亦或者,祖龍直接出手在剮龍台上奪刀。
與天庭撕破臉,賭上千萬年來低調藏鋒,辛苦積累下的所有底蘊,硬碰硬決戰。
但玄奘聽後,卻提出了不同的意見。
他提出,可仿照當年那一部分麒麟族的做法,但是在具體的執行細節上,還需要進一步修正優化。
隻要找到合適的時機,稍加操作,平衡各方勢力。
那麽最後,龍族贏家通吃,直接解決一切困擾的贏麵將非常大。
西海五公主敖曦,也不必隻因生而為孽龍,就不得不為了解放龍族而送命。
甚至未來的量劫走勢,都或將因龍族的決定而不同。
隻不過,可能就是需要祖龍放低姿態,跟隨守護人間的帝王,將人族與龍族的氣運凝聚在一起。
當然,說服其他鎮守江河湖海的龍王,共同配合計劃實施,也是其中的一環。
而玄奘則負責尋找援兵,比如武當山真武大帝。
還有說服當代唐王李世民,承擔一定的風險,配合龍族的計劃。
玄奘本以為,祖龍誕生於上古時代,目光和心氣可能都很高,也許會因此心有芥蒂。
那樣的話,人族與龍族的氣運融合,也將會因此出現裂痕。
即使今日暫時能成,日後也將有大禍,給人、龍兩族造成巨大災難。
然而出乎玄奘的預料,祖龍答應的很幹脆。
不僅如此,祖龍竟然還更進一步承諾道。
“吾願以此殘魂,與人間帝王之位融合。日後,凡順應萬靈民心繼承此位之人,皆受吾之殘魂庇護。”
這是龍族氣運與人族氣運,最為穩妥的一種融合方式。
但與之相對的,祖龍也將成為錨定兩族氣運的交匯點,從此之後永遠失去自由。
甚至會轉變為一種,概念性的力量,如同沒有生命的麒麟崖一樣。
此後世間將再無祖龍,隻有順應萬靈民心而存在的,人間真龍帝皇。
不過,人族與龍族,都將會因此迎來嶄新的局麵。
“真的有必要,做到這種地步嗎?”
在計劃開始執行之前,玄奘曾如此詢問祖龍道。
玄奘有些疑惑,不敢相信那個從龍漢量劫中,頑強生存到現在的龍族之祖。
它難道,就不想重塑龍身,再臨世間,統領千萬龍種水族嗎?
“當吾與那人間帝王融合之時,自會見分曉。
唐王李世民,他若真有氣度接納鱗蟲水族之屬,吾便真心輔佐又有何不可?”
祖龍這一句回應,倒還算得上是瀟灑。
但沉默片刻,祖龍又小聲悵然一歎道。
“吾活得太久……累了,或許龍族的後輩們,能團結起來做的更好。”
……
下章預告:
謀定人族、龍屬的合作,龍族方麵的全力配合,也隻是布局中的一塊拚圖。
且看玄奘如何定計人間朝堂,於量劫之中,平衡諸天神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