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章 既退無路當一搏(一)
西遊:旃檀大聖金蟬王 作者:與謬說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看到法明師傅緩緩變了臉色,眼底的驚訝再難抑製,玄奘就知道,他已經猜對了。
麵前這位自小收養他的老和尚,雖然直接就是觀音菩薩本人的可能性不大,但見到這片柳葉青光後,玄奘心中已有六七成把握。
他就是南海觀世音菩薩玉淨瓶內,柳條上的一片柳葉轉世托生之人。
十世輪回的金蟬子,佛門的計劃已經到了最關鍵的時候。
他們怎麽可能不安插一個保險,時刻確保取經人按照設計好的道路,按部就班的成長。
現在他玄奘想要跳出這條設計好的道路,原本保護他、照顧他、關心他的那個人,就會立刻轉變為束縛他的枷鎖。
就像是六年前,還有此刻一樣。
在西遊量劫正式開啟前,法明師傅就既是關心玄奘的保護者,也是監視、限製他自由行動、自主選擇的“緊箍咒”。
而玄奘很清楚,如果他想要走出一條不同的道路,想要避免金蟬最後一點真靈被磨滅,隻餘一尊旃檀功德佛枯坐高台。
麵前這位玄奘從小就敬仰、敬愛的老僧,就是他必須跨過的第一個障礙。
“嗯,很好,玄奘啊,你比為師設想的還要更敏銳、更聰明。”
麵上的驚訝之色收斂後,法明長老也徹底站直了身子。
一片柳葉青光在他周圍緩緩旋轉,無形的氣勢與壓力,開始逐漸從他看似老邁的身體中釋放出來。
“玄奘你猜的很對,為師的確就是菩薩淨瓶中的一片柳葉,為師所見所知的一切,菩薩亦能獲悉,但菩薩所知所想之事,為師卻無從揣測。
為師就是那個代替菩薩引導你,約束你的人。知道了這些事實後,你仍然要繼續反抗,繼續堅持跳出佛祖菩薩為你安排的道路嗎?”
玄奘分心聽著老和尚半勸誡、半威脅的話語,心中卻在暗自警戒著他手下的動作。
萬一老師傅突然放出一條仙家繩索,把自己綁起來關進小黑屋裏,一直等到西遊開始,再放出來直接送去長安城,那樣一切就太遲了。
注意到法明並沒有這種打算後,玄奘才單手扶著禪堂窗框,表現出一副無可奈何的樣子,暗中卻在做好隨時翻窗逃跑的準備後,才開口回應道。
“弟子本事低微,自知不敵。唉,投降,放棄了。”
是的,投降,當然是立刻投降放棄了。
玄奘可不認為他一個肉體凡胎的小和尚,有本事勝得過觀音菩薩的一片柳葉。
目前玄奘手裏的底牌,就隻有剛剛覺醒的金蟬天目,還有一節威能大損的清淨黃竹而已。
金蟬天目能看破法力運行,但卻沒有破壞法力運轉的能力。
六根清淨竹在他這個凡僧手裏,估計本身的力量也發揮不出多少。
兩者在功能上本來就都偏輔助,而且玄奘現在才剛拿到手不久,具體該怎麽使用他還兩眼一抹黑呢。
現在就直接進入實戰環節,能起到的效果,估計也就是放屁添風這種程度。
所以在玄奘看來,最穩妥的選擇就是今天先服個軟,回頭把兩個底牌都玩熟練,再來挑戰老師傅也不遲。
再說了,打不過還不能偷跑嗎?
隻有千日做賊的,沒有千日防賊的。
等金蟬天目用的足夠熟練後,偷跑時就能提前躲著老和尚的追蹤,再也不用擔心像原來那樣,沒走多遠就被抓回去了。
玄奘還記得,西遊開始魏征夢斬涇河龍王那年,他應該在三十歲左右。
目前年僅十八歲的自己,還有十年多的準備時間。
並不需要現在急於一時,過早暴露自己心底對佛門的厭惡,引發諸佛菩薩的猜忌。
玄奘在心底定下了謀劃,卻不料法明師傅既未應允,也沒有拒絕,反倒更換話題說起了一件往事。
“玄奘,作為一個宿慧者,你還記得當初被綁在木板上,順江漂流,但卻被倒扣在江水下翻不過身的時候,是誰救了你嗎?”
玄奘聽得微微一愣,下意識就回答道。
“當然是師傅您了。”
法明長老卻搖頭道。
“其實並非為師。在為師救你上岸之前,你泡在水中卻能嗆水不死,是因為有其他存在,先一步保護了你。
玄奘,你還記得那條小魚嗎?紅鰭黑鱗,每次見到你就激動地往岸上跳。
為師可是早就知道,你總會借著休息的機會偷偷下山去喂它的,對吧?”
玄奘略顯驚訝的抬起頭。
他當然不曾忘記,那條紅鰭黑鱗,很有特色的大傻魚。
它可一直是玄奘童年生活中,除了鍛煉習武之外,少有的一大樂趣。
在玄奘六歲那年山下鬧了匪患,金山寺計劃組織僧眾下山扶危濟困,大家各自都在做準備的時候。
玄奘第一次抓住機會,從寺中偷溜了出去。
原本是想要試著碰碰運氣,看能不能遇到個絕世高手。
無論道門佛門,或者什麽隱世散修都好,能有機會學個一招半式,玄奘絕對來者不拒。
結果最後,法明老和尚早就布置了武僧,提前守在兩頭橋麵上。
金山寺下,江水環山而過再無去路,玄奘也隻能無奈的沿江轉圈,想要找個水窄的方位,試著能不能遊泳遊過去。
結果玄奘試探著水深,剛剛走到及腰處,突然就見到一條拳頭大的小黑魚,從江水深處急忙忙遊竄過來。
一顆油亮亮的黑魚腦袋,搖頭擺尾水花四濺,拚命頂在玄奘腰前,奮力想要把他往岸上推。
這小魚背鰭、腹鰭、胸鰭、尾鰭四鰭皆紅,似若晶瑩寶玉,看起來形貌頗為獨特。
玄奘一時好笑,這紅鰭小黑魚看著就有些靈性,八成是把他當成了想要投水自盡的人,所以就拚命把他往岸上推。
但又實在是傻頭傻腦,也不管自己才丁點大小,就想要推著玄奘往岸上走。
看小魚急吼吼亂遊亂竄,不時還甩著尾巴,往玄奘臉上潑水花,玄奘也隻能無奈笑笑,主動退回到了岸邊。
看著水裏遊來遊去的小魚,雖然隻是一個誤會,但玄奘還是取下了他掛在脖子上的布包,取出一塊雜糧幹餅,掰下點碎屑喂給了它。
玄奘給它喂食的時候發現,這條小魚胃口大的出奇,丁點大的魚身,能吃下的食物加起來比它自己的體型都大。
原本偷偷從寺裏帶出來,準備逃跑時路上吃的食物,都進了這條小魚的肚子。
而且這一喂,還一下子不得了了。
從那以後,每次玄奘來到江邊時,這條紅鰭黑鱗的小魚就會竄出來,歡快的在岸邊拍水花玩。
玄奘也感覺有趣,平日修行疲倦了就會偶爾來到河邊休息。
看這條紅鰭小魚大快朵頤,感覺就好像是回到了異界前世看大胃王吃播,總感覺非常解壓。
那段時間裏,江邊的一塊大石上,總能看到玄奘在那裏打坐,而石旁江水中,也總能看到那條紅鰭黑魚甩著尾巴玩水花。
不知不覺就是十年時間。
後來,玄奘偶爾聽寺中同修說,江水裏鬧魚妖,會吃掉江邊的行人和馬匹。
周圍不少百姓被嚇的繞路而行,寺中的武僧都已經組織起來,準備去降妖了。
玄奘雖然感覺,那條有靈性的紅鰭黑魚應該不是凶手。
但為了避免誤會,他便再未長時間停留於江邊。
即使是偶爾遇見了,玄奘也會直接無視掉這條拍水花的小魚,隻當是完全沒有注意到。
一段時間後,紅鰭小魚慢慢不再像原來那樣激動,隻是淺淺的浮在水裏望著玄奘。
避免這紅鰭小魚平時表現的太過異常,被寺中同修們發現當做妖物鏟除掉。
雖然有少許不舍,但這樣對它而言才是最安全的,
時間一直到現在,玄奘都快把這事忘了。
忽然間聽到法明師傅提起,難道這條小魚,還和自己滿月拋江的那段經曆有關?
……
下章預告:玄奘心中驚訝,原來那紅鰭小魚還另有來曆?什麽?龍?
麵前這位自小收養他的老和尚,雖然直接就是觀音菩薩本人的可能性不大,但見到這片柳葉青光後,玄奘心中已有六七成把握。
他就是南海觀世音菩薩玉淨瓶內,柳條上的一片柳葉轉世托生之人。
十世輪回的金蟬子,佛門的計劃已經到了最關鍵的時候。
他們怎麽可能不安插一個保險,時刻確保取經人按照設計好的道路,按部就班的成長。
現在他玄奘想要跳出這條設計好的道路,原本保護他、照顧他、關心他的那個人,就會立刻轉變為束縛他的枷鎖。
就像是六年前,還有此刻一樣。
在西遊量劫正式開啟前,法明師傅就既是關心玄奘的保護者,也是監視、限製他自由行動、自主選擇的“緊箍咒”。
而玄奘很清楚,如果他想要走出一條不同的道路,想要避免金蟬最後一點真靈被磨滅,隻餘一尊旃檀功德佛枯坐高台。
麵前這位玄奘從小就敬仰、敬愛的老僧,就是他必須跨過的第一個障礙。
“嗯,很好,玄奘啊,你比為師設想的還要更敏銳、更聰明。”
麵上的驚訝之色收斂後,法明長老也徹底站直了身子。
一片柳葉青光在他周圍緩緩旋轉,無形的氣勢與壓力,開始逐漸從他看似老邁的身體中釋放出來。
“玄奘你猜的很對,為師的確就是菩薩淨瓶中的一片柳葉,為師所見所知的一切,菩薩亦能獲悉,但菩薩所知所想之事,為師卻無從揣測。
為師就是那個代替菩薩引導你,約束你的人。知道了這些事實後,你仍然要繼續反抗,繼續堅持跳出佛祖菩薩為你安排的道路嗎?”
玄奘分心聽著老和尚半勸誡、半威脅的話語,心中卻在暗自警戒著他手下的動作。
萬一老師傅突然放出一條仙家繩索,把自己綁起來關進小黑屋裏,一直等到西遊開始,再放出來直接送去長安城,那樣一切就太遲了。
注意到法明並沒有這種打算後,玄奘才單手扶著禪堂窗框,表現出一副無可奈何的樣子,暗中卻在做好隨時翻窗逃跑的準備後,才開口回應道。
“弟子本事低微,自知不敵。唉,投降,放棄了。”
是的,投降,當然是立刻投降放棄了。
玄奘可不認為他一個肉體凡胎的小和尚,有本事勝得過觀音菩薩的一片柳葉。
目前玄奘手裏的底牌,就隻有剛剛覺醒的金蟬天目,還有一節威能大損的清淨黃竹而已。
金蟬天目能看破法力運行,但卻沒有破壞法力運轉的能力。
六根清淨竹在他這個凡僧手裏,估計本身的力量也發揮不出多少。
兩者在功能上本來就都偏輔助,而且玄奘現在才剛拿到手不久,具體該怎麽使用他還兩眼一抹黑呢。
現在就直接進入實戰環節,能起到的效果,估計也就是放屁添風這種程度。
所以在玄奘看來,最穩妥的選擇就是今天先服個軟,回頭把兩個底牌都玩熟練,再來挑戰老師傅也不遲。
再說了,打不過還不能偷跑嗎?
隻有千日做賊的,沒有千日防賊的。
等金蟬天目用的足夠熟練後,偷跑時就能提前躲著老和尚的追蹤,再也不用擔心像原來那樣,沒走多遠就被抓回去了。
玄奘還記得,西遊開始魏征夢斬涇河龍王那年,他應該在三十歲左右。
目前年僅十八歲的自己,還有十年多的準備時間。
並不需要現在急於一時,過早暴露自己心底對佛門的厭惡,引發諸佛菩薩的猜忌。
玄奘在心底定下了謀劃,卻不料法明師傅既未應允,也沒有拒絕,反倒更換話題說起了一件往事。
“玄奘,作為一個宿慧者,你還記得當初被綁在木板上,順江漂流,但卻被倒扣在江水下翻不過身的時候,是誰救了你嗎?”
玄奘聽得微微一愣,下意識就回答道。
“當然是師傅您了。”
法明長老卻搖頭道。
“其實並非為師。在為師救你上岸之前,你泡在水中卻能嗆水不死,是因為有其他存在,先一步保護了你。
玄奘,你還記得那條小魚嗎?紅鰭黑鱗,每次見到你就激動地往岸上跳。
為師可是早就知道,你總會借著休息的機會偷偷下山去喂它的,對吧?”
玄奘略顯驚訝的抬起頭。
他當然不曾忘記,那條紅鰭黑鱗,很有特色的大傻魚。
它可一直是玄奘童年生活中,除了鍛煉習武之外,少有的一大樂趣。
在玄奘六歲那年山下鬧了匪患,金山寺計劃組織僧眾下山扶危濟困,大家各自都在做準備的時候。
玄奘第一次抓住機會,從寺中偷溜了出去。
原本是想要試著碰碰運氣,看能不能遇到個絕世高手。
無論道門佛門,或者什麽隱世散修都好,能有機會學個一招半式,玄奘絕對來者不拒。
結果最後,法明老和尚早就布置了武僧,提前守在兩頭橋麵上。
金山寺下,江水環山而過再無去路,玄奘也隻能無奈的沿江轉圈,想要找個水窄的方位,試著能不能遊泳遊過去。
結果玄奘試探著水深,剛剛走到及腰處,突然就見到一條拳頭大的小黑魚,從江水深處急忙忙遊竄過來。
一顆油亮亮的黑魚腦袋,搖頭擺尾水花四濺,拚命頂在玄奘腰前,奮力想要把他往岸上推。
這小魚背鰭、腹鰭、胸鰭、尾鰭四鰭皆紅,似若晶瑩寶玉,看起來形貌頗為獨特。
玄奘一時好笑,這紅鰭小黑魚看著就有些靈性,八成是把他當成了想要投水自盡的人,所以就拚命把他往岸上推。
但又實在是傻頭傻腦,也不管自己才丁點大小,就想要推著玄奘往岸上走。
看小魚急吼吼亂遊亂竄,不時還甩著尾巴,往玄奘臉上潑水花,玄奘也隻能無奈笑笑,主動退回到了岸邊。
看著水裏遊來遊去的小魚,雖然隻是一個誤會,但玄奘還是取下了他掛在脖子上的布包,取出一塊雜糧幹餅,掰下點碎屑喂給了它。
玄奘給它喂食的時候發現,這條小魚胃口大的出奇,丁點大的魚身,能吃下的食物加起來比它自己的體型都大。
原本偷偷從寺裏帶出來,準備逃跑時路上吃的食物,都進了這條小魚的肚子。
而且這一喂,還一下子不得了了。
從那以後,每次玄奘來到江邊時,這條紅鰭黑鱗的小魚就會竄出來,歡快的在岸邊拍水花玩。
玄奘也感覺有趣,平日修行疲倦了就會偶爾來到河邊休息。
看這條紅鰭小魚大快朵頤,感覺就好像是回到了異界前世看大胃王吃播,總感覺非常解壓。
那段時間裏,江邊的一塊大石上,總能看到玄奘在那裏打坐,而石旁江水中,也總能看到那條紅鰭黑魚甩著尾巴玩水花。
不知不覺就是十年時間。
後來,玄奘偶爾聽寺中同修說,江水裏鬧魚妖,會吃掉江邊的行人和馬匹。
周圍不少百姓被嚇的繞路而行,寺中的武僧都已經組織起來,準備去降妖了。
玄奘雖然感覺,那條有靈性的紅鰭黑魚應該不是凶手。
但為了避免誤會,他便再未長時間停留於江邊。
即使是偶爾遇見了,玄奘也會直接無視掉這條拍水花的小魚,隻當是完全沒有注意到。
一段時間後,紅鰭小魚慢慢不再像原來那樣激動,隻是淺淺的浮在水裏望著玄奘。
避免這紅鰭小魚平時表現的太過異常,被寺中同修們發現當做妖物鏟除掉。
雖然有少許不舍,但這樣對它而言才是最安全的,
時間一直到現在,玄奘都快把這事忘了。
忽然間聽到法明師傅提起,難道這條小魚,還和自己滿月拋江的那段經曆有關?
……
下章預告:玄奘心中驚訝,原來那紅鰭小魚還另有來曆?什麽?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