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一百零四章煽風點火
春閨秘錄:廠公太撩人 作者:平白兄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賢妃為永昭帝輕輕按揉著太陽穴,心疼地說道:“皇上,您在生氣的時候頭痛才會發作,這次又是誰惹您生氣了?”
聽到賢妃這麽問,永昭帝眼皮眼皮聳了聳,胸口不由自主湧上了一股怒火,語氣含怒道:“還不是因為汪印!那些被關押在緹事廠大牢裏的百姓死了……”
他把魏離弦稟告的事情說了出來,末了說道:“朕覺得,不管那些百姓是被誰滅的口,這都與汪印脫不了幹係,若不是汪印將那些百姓投入緹事廠大牢,那些百姓或許還不會死!”
說到底,他都覺得這些事情與汪印夫婦有關,若不是汪印妻子在京郊農莊救治了那些佃農……往更遠一點說,若不是汪印妻子當初進入靖平縣,那麽京兆這些百姓也不會有這樣的舉動。
此刻的永昭帝怒火遮眼,滿心都是責怪歸咎,卻完全忘記了正是汪印夫婦當初進入了靖平縣,才救下了那麽多百姓,免除了雁西道乃至整個國朝的一場浩劫。
汪印動輒得咎,這真的無可說了。
賢妃知道永昭帝現在怒火中燒,所想的事情也就失了理智和分寸,這正是她想見到的情況。
她當然不會希望永昭帝能夠理智看待汪印夫婦,反而引導著說:“皇上,臣妾也覺得奇怪,為什麽那些百姓對汪督主那麽信服呢?”
她停下了動作,語氣聽起來難以置信:“臣妾還聽說他們拒絕了朝廷太醫的救治,這不是兒戲嗎?太醫的醫術當然要比汪督主夫人高明!臣妾怎麽都想不明白,他們竟然相信汪督主而不相信朝廷。”
賢妃這些話語,讓永昭帝倏地睜開了眼睛,眼中寒芒瘮人,臉容也扭曲了一下,好像被人戳中了心窩一樣。
不是好像,而是的確,賢妃的話語的確戳中了他的心窩!
雖然也知道汪印在雁西道做了一些實績,但那也隻是知道而已,如果沒有百姓跪求這些事,他還不知道汪印在百姓間竟有那麽高的威望。
一個宦官,竟然如此深得人心,甚至在某些事情上,還排在朝廷之前,一想到這點,永昭帝心中便又怒又恨。
宦官竟敢與天子爭民心?汪印好大的膽子!
“皇上,您先消消氣,身體緊要,何須為了一個臣子而動怒呢?臣妾真的不想看見皇上再頭痛了……”賢妃這樣小聲勸慰著。
“不過,皇臣妾真的感到很奇怪,為什麽這些百姓突然會聚集在汪府周圍呢,而且他們的行動還那麽迅速。汪督主和緹事廠在朝中的威名,足夠震懾這些百姓了,他們怎麽不怕呢?”
“按理說,以緹騎的本事,這些百姓稍有風吹草動,他們肯定早就知道了,如果真的想阻止這件事情,那些百姓怎麽可能去到汪府周圍?”
賢妃不愧是與永昭帝相處時間最多、最得其信任的人,她這兩個疑問,當真是問到永昭帝心裏去了。
是啊,這些百姓為何不怕汪印呢?難道在此之前,緹騎就沒能發現什麽端倪?汪印是真的想阻止這個事情嗎?
百姓們聚集的聲勢浩大,現在朝中上下都知道了,京兆百姓也都知道了,知道了汪印夫婦原來這麽厲害,可以救治這些百姓!~
那些百姓肯定是有人鼓動的,現在看來他們這麽做對汪印更為有利,那麽死去的百姓是被誰滅口,就可想而知了……
“皇上,現在死了那麽多百姓,您打算怎麽處理這些這個事情呢?這二十多條任命,就這樣沒有了!”賢妃惋惜地說道,引著永昭帝一步步往下。
怎麽處理這件事情?
永昭帝想起了剛剛離開的魏離弦,魏離弦也在請他示下,但是他什麽也沒有說,現在賢妃也在問如何處置,他心中都難有定斷,怎麽能夠示下呢?
他真的不知道如何處理這個事情,也不知道如何處置汪印!
那些百姓很有可能是被汪印滅口的,但現在還沒有充足的證據……
他腦中亂哄哄的,一時也定不下主意。
就在這個時候,一個京郊官員的奏疏卻通過尚書省,被呈送到了永昭帝跟前。
這個官員乃京兆府戶曹所屬的一個官員,所負責的是京郊那一帶賦稅糧食的征收工作,這個官員在奏疏中所稟告的是京郊賦稅糧食連續下降的問題,而這份奏疏,正是邵世善親自送到永昭帝跟前的。
永昭帝接到這個奏疏的時候,心中頗為驚訝:京郊一個小官的奏疏怎麽會通過邵世善送來呢?而且,這樣的事情,反映至戶部就行了。
不管是這個官員的奏疏還是邵世善的舉動,都不怎麽合規矩。
他打開這個奏疏一看,便明白了為何一個好小官的奏疏會引起邵世善的注意。
原來,這裏麵的事情竟然與汪印有關!
難怪這份奏疏沒有送到戶部,而是由邵世善直接遞了上來。
邵世善低下頭說道:“皇上,這份奏疏原本是要送到戶部的,但是京郊出現了那些佃農的事情,奏疏所稟之事與汪府農莊和汪督主有關,所以臣截下了這個奏疏,請皇上恕罪!”
永昭帝看著這份奏疏,神色漸漸嚴肅起來。
奏疏所稟的事情說簡單也簡單,就是京郊那裏的賦稅糧食逐年遞減,原因就在於京郊百姓多次鬧騰,並言汪府農莊的佃農都歸於他們自己,其它農莊和百姓也應當仿效這個做法。
因此,有不少佃農和百姓都以各種名目少交或者不交賦稅糧食,每當官員前去催繳的時候,他們就會將汪府農莊抬出來,這個官員也是沒有辦法了,才會寫了這樣一份奏疏。
京郊的汪府農莊……永昭帝是有印象的。
當初京郊這個農莊,還是他賞賜給汪印的,他還有些印象,記得這個農莊占地極大、佃農眾多。
汪印並未收取農莊的收成,反而將收成都給了官府和佃農,他同樣也有印象。
過去他覺得汪印此舉不貪錢財,曾對此大家讚賞,而現在……
仔細想來,汪印這個舉動,的確是為了京郊佃農著想,這何嚐不是在收買民心?
聽到賢妃這麽問,永昭帝眼皮眼皮聳了聳,胸口不由自主湧上了一股怒火,語氣含怒道:“還不是因為汪印!那些被關押在緹事廠大牢裏的百姓死了……”
他把魏離弦稟告的事情說了出來,末了說道:“朕覺得,不管那些百姓是被誰滅的口,這都與汪印脫不了幹係,若不是汪印將那些百姓投入緹事廠大牢,那些百姓或許還不會死!”
說到底,他都覺得這些事情與汪印夫婦有關,若不是汪印妻子在京郊農莊救治了那些佃農……往更遠一點說,若不是汪印妻子當初進入靖平縣,那麽京兆這些百姓也不會有這樣的舉動。
此刻的永昭帝怒火遮眼,滿心都是責怪歸咎,卻完全忘記了正是汪印夫婦當初進入了靖平縣,才救下了那麽多百姓,免除了雁西道乃至整個國朝的一場浩劫。
汪印動輒得咎,這真的無可說了。
賢妃知道永昭帝現在怒火中燒,所想的事情也就失了理智和分寸,這正是她想見到的情況。
她當然不會希望永昭帝能夠理智看待汪印夫婦,反而引導著說:“皇上,臣妾也覺得奇怪,為什麽那些百姓對汪督主那麽信服呢?”
她停下了動作,語氣聽起來難以置信:“臣妾還聽說他們拒絕了朝廷太醫的救治,這不是兒戲嗎?太醫的醫術當然要比汪督主夫人高明!臣妾怎麽都想不明白,他們竟然相信汪督主而不相信朝廷。”
賢妃這些話語,讓永昭帝倏地睜開了眼睛,眼中寒芒瘮人,臉容也扭曲了一下,好像被人戳中了心窩一樣。
不是好像,而是的確,賢妃的話語的確戳中了他的心窩!
雖然也知道汪印在雁西道做了一些實績,但那也隻是知道而已,如果沒有百姓跪求這些事,他還不知道汪印在百姓間竟有那麽高的威望。
一個宦官,竟然如此深得人心,甚至在某些事情上,還排在朝廷之前,一想到這點,永昭帝心中便又怒又恨。
宦官竟敢與天子爭民心?汪印好大的膽子!
“皇上,您先消消氣,身體緊要,何須為了一個臣子而動怒呢?臣妾真的不想看見皇上再頭痛了……”賢妃這樣小聲勸慰著。
“不過,皇臣妾真的感到很奇怪,為什麽這些百姓突然會聚集在汪府周圍呢,而且他們的行動還那麽迅速。汪督主和緹事廠在朝中的威名,足夠震懾這些百姓了,他們怎麽不怕呢?”
“按理說,以緹騎的本事,這些百姓稍有風吹草動,他們肯定早就知道了,如果真的想阻止這件事情,那些百姓怎麽可能去到汪府周圍?”
賢妃不愧是與永昭帝相處時間最多、最得其信任的人,她這兩個疑問,當真是問到永昭帝心裏去了。
是啊,這些百姓為何不怕汪印呢?難道在此之前,緹騎就沒能發現什麽端倪?汪印是真的想阻止這個事情嗎?
百姓們聚集的聲勢浩大,現在朝中上下都知道了,京兆百姓也都知道了,知道了汪印夫婦原來這麽厲害,可以救治這些百姓!~
那些百姓肯定是有人鼓動的,現在看來他們這麽做對汪印更為有利,那麽死去的百姓是被誰滅口,就可想而知了……
“皇上,現在死了那麽多百姓,您打算怎麽處理這些這個事情呢?這二十多條任命,就這樣沒有了!”賢妃惋惜地說道,引著永昭帝一步步往下。
怎麽處理這件事情?
永昭帝想起了剛剛離開的魏離弦,魏離弦也在請他示下,但是他什麽也沒有說,現在賢妃也在問如何處置,他心中都難有定斷,怎麽能夠示下呢?
他真的不知道如何處理這個事情,也不知道如何處置汪印!
那些百姓很有可能是被汪印滅口的,但現在還沒有充足的證據……
他腦中亂哄哄的,一時也定不下主意。
就在這個時候,一個京郊官員的奏疏卻通過尚書省,被呈送到了永昭帝跟前。
這個官員乃京兆府戶曹所屬的一個官員,所負責的是京郊那一帶賦稅糧食的征收工作,這個官員在奏疏中所稟告的是京郊賦稅糧食連續下降的問題,而這份奏疏,正是邵世善親自送到永昭帝跟前的。
永昭帝接到這個奏疏的時候,心中頗為驚訝:京郊一個小官的奏疏怎麽會通過邵世善送來呢?而且,這樣的事情,反映至戶部就行了。
不管是這個官員的奏疏還是邵世善的舉動,都不怎麽合規矩。
他打開這個奏疏一看,便明白了為何一個好小官的奏疏會引起邵世善的注意。
原來,這裏麵的事情竟然與汪印有關!
難怪這份奏疏沒有送到戶部,而是由邵世善直接遞了上來。
邵世善低下頭說道:“皇上,這份奏疏原本是要送到戶部的,但是京郊出現了那些佃農的事情,奏疏所稟之事與汪府農莊和汪督主有關,所以臣截下了這個奏疏,請皇上恕罪!”
永昭帝看著這份奏疏,神色漸漸嚴肅起來。
奏疏所稟的事情說簡單也簡單,就是京郊那裏的賦稅糧食逐年遞減,原因就在於京郊百姓多次鬧騰,並言汪府農莊的佃農都歸於他們自己,其它農莊和百姓也應當仿效這個做法。
因此,有不少佃農和百姓都以各種名目少交或者不交賦稅糧食,每當官員前去催繳的時候,他們就會將汪府農莊抬出來,這個官員也是沒有辦法了,才會寫了這樣一份奏疏。
京郊的汪府農莊……永昭帝是有印象的。
當初京郊這個農莊,還是他賞賜給汪印的,他還有些印象,記得這個農莊占地極大、佃農眾多。
汪印並未收取農莊的收成,反而將收成都給了官府和佃農,他同樣也有印象。
過去他覺得汪印此舉不貪錢財,曾對此大家讚賞,而現在……
仔細想來,汪印這個舉動,的確是為了京郊佃農著想,這何嚐不是在收買民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