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零八章葉綏來信
春閨秘錄:廠公太撩人 作者:平白兄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汪印回到韶州府衙的時候,就收到了一個驚喜。
葉綏來信了!
在看到緹騎遞上信來的那一刻,汪印狹長的眼眸便亮了亮,整個人似乎都不一樣了。
平日他神容淡漠,雖然猜不到什麽喜怒,但周身總是籠罩著一層若有似無的寒氣和殺意。
現在,這種寒意和殺氣完全消融,眉眼間有著溫和笑意,就像春天初到那樣,竟然讓人有一種如沐春風的感覺。
汪印揮手讓緹騎退了出去,然後緩緩地拆開了葉綏的書信……
怎麽說呢,他神情十分愉悅,也帶著一種近乎虔誠的小心翼翼。
汪督主過目不忘,以往的密信他隻需掃一眼,便完全記得了。
但是對待葉綏的書信,他卻不舍得一下子就看完,幾乎是逐字逐句地細看起來。
看罷之後,他目光仍舊仔細看著那些字句,眼神充滿了思念和繾綣。
小姑娘在書信的結尾說道:大人可安好?京兆長隆大街的花燈已經掛上了,我甚是想念大人。
汪印白皙修長的手指在這一行字上來回摩挲著,唇角微勾,心情有說不出的愉悅。
小姑娘,我……也甚為想念你。
他合上了眼,腦中想起了葉綏的樣子,想起了在趨雲峰上兩人牽手賞雪的時光,心中洋溢著一種無法形容的喜悅。
下一刻,他的唇角略微下垂,透露出一絲寥寂來了。
是了,長隆大街的花燈都掛起來了……
大安朝的元宵節日,最矚目的盛事便是京兆街頭懸掛起來的一盞盞花燈。
特別是靠近原來京兆府所在的長隆大街一帶,花燈以多、精、妙而出名。
到了元宵節前後,京畿道的百姓都會趕往京兆府,以參加這一盛事,湊這一份難得熱鬧。
之前他曾聽京兆尹秦昉提過,今年的元宵節燈會將會比往年更熱鬧,也更好看。
畢竟,皇上都說了:“盛世繁華,與民同樂。”
之前在趨雲峰的時候,他就和葉綏商量過了,到了元宵節那一日,兩人會外出賞花燈。
他現在還很記得,當小姑娘聽到這個提議之後,眼眸是如何璀璨晶亮,整個人似乎都沐浴在歡喜裏。
小姑娘很期待元宵節日去賞花燈……
可是,沒有想到嶺南道會出現這麽多事情,現在百部之亂尚未解決,一時半會是趕不回京兆了。
元宵之約,他肯定是不能赴會了,恐怕小姑娘會失望吧?
不過,就算趕不上元宵之約,他也想早點見到小姑娘,嶺南道這裏的事情要盡快完成才是!
他睜開了眼,周身溫暖如春的氣息便變了,變得如同往日那般冷冽。
隨即,他揚聲說道:“唐玉,進來!”
唐玉一直在門外守候著,聽到命令便立刻走了進來,在一旁等候著。
隻聽得汪印吩咐道:“傳本座的命令,令雁西道的緹騎全力監視石副將軍府,尤其是石府中那名姓陶的琴師,將消息情報送至京兆!”
小姑娘在書信中提到了碧山君的事情,慶伯雖然可以動用一部分緹騎,然而畢竟權力有限,恐事未能完備。
和葉綏的想法一樣,他沒有想到,身敗名裂的碧山君突然出現在雁西道,還去了石秀的副將軍府。
原以為,經過了與熙平公主私通一事,碧山君已經消失在大安了,最後會泯然不見。
不想,這個人再度出現了。
汪印也覺得此事殊不尋常,不管碧山君打算做什麽,緹事廠都不能放鬆警惕,監視是必須的。
還有石秀那裏……
本座還是直接給緹騎指令,更為方便更為看重,如此,小姑娘才也能放心了。
唐玉領命,正欲離開,不想卻又聽到汪印吩咐道:“喚柳元集進來,同時請張大人、關將軍前來!”
小姑娘在書信中說到的,可不僅僅是碧山君一事,也提到了嶺南道的百部動亂。
事實上,最後這一點才是小姑娘這封書信的重點。
當柳元集聽到汪印的話語後,不禁愣了愣,總覺得自己聽錯了:“督主,您是說,教導百部族人種植和識字?種植尚可,但是識字……這太難了,恐百部百姓也不願意接受。”
督主大人說,平定這次百部之亂後,可以讓司農寺的官員前來教授百部族人種植技術,種植一些適合在嶺南深山密林的糧食或其他。
這一點,是對百部百姓有實際好處的,而且操作起來也很容易。
但是……識字,這個就太難太難了。
且不說百部之中本來就有自己的書寫文字,要他們重新認識大安朝文字,會遇到多麽大的困難和抵觸。
隻說一點,也沒有先生熟悉百部和大安文字,也不願意在這種深山密林裏教導。
但是,不管這事操作起來有多難,他不得不承認一點:督主這個辦法,才是真正平定百部動亂的好辦法!
語言和文字是基礎,若是百部族人和大安百姓使用同樣的文字和語言,如此經過幾十年、乃至百年之後,那麽就真正與大安領南道的百姓沒有什麽差別了。
柳元集既震驚又佩服地看著汪汪印,他自詡那三個政策,已是長遠之計了。
不想,汪督主想的這兩點,比他所想的更深刻更長遠。
這絕非一朝一夕之功,而是需要漫長的時間、無數代大人的努力,才能完成的事情。
汪印沒有理會他的目光,仍淡淡道:“本座會奏請皇上,請皇上準許這個建議,將來,百部族人還可以參加科舉考試,酌情選拔來自百部的官員。”
讀書識字是基礎,出仕為官則是肯定。
在汪印看來,百部和的嶺南道百姓真的沒有什麽差別,皇上想必也知道這一點,國朝也會承認這一點。
柳元集再一次愣住了,呆呆地看著汪印,什麽話都說不出來了。
百部的子弟出仕為官……大概,也隻有汪督主這樣的人膽敢這樣想了!
可是,聽起來這兩個計劃真的很好!
他哪裏知道,這兩個計劃,並不獨為汪印所創,還有督主夫人葉綏的功勞。
葉綏來信了!
在看到緹騎遞上信來的那一刻,汪印狹長的眼眸便亮了亮,整個人似乎都不一樣了。
平日他神容淡漠,雖然猜不到什麽喜怒,但周身總是籠罩著一層若有似無的寒氣和殺意。
現在,這種寒意和殺氣完全消融,眉眼間有著溫和笑意,就像春天初到那樣,竟然讓人有一種如沐春風的感覺。
汪印揮手讓緹騎退了出去,然後緩緩地拆開了葉綏的書信……
怎麽說呢,他神情十分愉悅,也帶著一種近乎虔誠的小心翼翼。
汪督主過目不忘,以往的密信他隻需掃一眼,便完全記得了。
但是對待葉綏的書信,他卻不舍得一下子就看完,幾乎是逐字逐句地細看起來。
看罷之後,他目光仍舊仔細看著那些字句,眼神充滿了思念和繾綣。
小姑娘在書信的結尾說道:大人可安好?京兆長隆大街的花燈已經掛上了,我甚是想念大人。
汪印白皙修長的手指在這一行字上來回摩挲著,唇角微勾,心情有說不出的愉悅。
小姑娘,我……也甚為想念你。
他合上了眼,腦中想起了葉綏的樣子,想起了在趨雲峰上兩人牽手賞雪的時光,心中洋溢著一種無法形容的喜悅。
下一刻,他的唇角略微下垂,透露出一絲寥寂來了。
是了,長隆大街的花燈都掛起來了……
大安朝的元宵節日,最矚目的盛事便是京兆街頭懸掛起來的一盞盞花燈。
特別是靠近原來京兆府所在的長隆大街一帶,花燈以多、精、妙而出名。
到了元宵節前後,京畿道的百姓都會趕往京兆府,以參加這一盛事,湊這一份難得熱鬧。
之前他曾聽京兆尹秦昉提過,今年的元宵節燈會將會比往年更熱鬧,也更好看。
畢竟,皇上都說了:“盛世繁華,與民同樂。”
之前在趨雲峰的時候,他就和葉綏商量過了,到了元宵節那一日,兩人會外出賞花燈。
他現在還很記得,當小姑娘聽到這個提議之後,眼眸是如何璀璨晶亮,整個人似乎都沐浴在歡喜裏。
小姑娘很期待元宵節日去賞花燈……
可是,沒有想到嶺南道會出現這麽多事情,現在百部之亂尚未解決,一時半會是趕不回京兆了。
元宵之約,他肯定是不能赴會了,恐怕小姑娘會失望吧?
不過,就算趕不上元宵之約,他也想早點見到小姑娘,嶺南道這裏的事情要盡快完成才是!
他睜開了眼,周身溫暖如春的氣息便變了,變得如同往日那般冷冽。
隨即,他揚聲說道:“唐玉,進來!”
唐玉一直在門外守候著,聽到命令便立刻走了進來,在一旁等候著。
隻聽得汪印吩咐道:“傳本座的命令,令雁西道的緹騎全力監視石副將軍府,尤其是石府中那名姓陶的琴師,將消息情報送至京兆!”
小姑娘在書信中提到了碧山君的事情,慶伯雖然可以動用一部分緹騎,然而畢竟權力有限,恐事未能完備。
和葉綏的想法一樣,他沒有想到,身敗名裂的碧山君突然出現在雁西道,還去了石秀的副將軍府。
原以為,經過了與熙平公主私通一事,碧山君已經消失在大安了,最後會泯然不見。
不想,這個人再度出現了。
汪印也覺得此事殊不尋常,不管碧山君打算做什麽,緹事廠都不能放鬆警惕,監視是必須的。
還有石秀那裏……
本座還是直接給緹騎指令,更為方便更為看重,如此,小姑娘才也能放心了。
唐玉領命,正欲離開,不想卻又聽到汪印吩咐道:“喚柳元集進來,同時請張大人、關將軍前來!”
小姑娘在書信中說到的,可不僅僅是碧山君一事,也提到了嶺南道的百部動亂。
事實上,最後這一點才是小姑娘這封書信的重點。
當柳元集聽到汪印的話語後,不禁愣了愣,總覺得自己聽錯了:“督主,您是說,教導百部族人種植和識字?種植尚可,但是識字……這太難了,恐百部百姓也不願意接受。”
督主大人說,平定這次百部之亂後,可以讓司農寺的官員前來教授百部族人種植技術,種植一些適合在嶺南深山密林的糧食或其他。
這一點,是對百部百姓有實際好處的,而且操作起來也很容易。
但是……識字,這個就太難太難了。
且不說百部之中本來就有自己的書寫文字,要他們重新認識大安朝文字,會遇到多麽大的困難和抵觸。
隻說一點,也沒有先生熟悉百部和大安文字,也不願意在這種深山密林裏教導。
但是,不管這事操作起來有多難,他不得不承認一點:督主這個辦法,才是真正平定百部動亂的好辦法!
語言和文字是基礎,若是百部族人和大安百姓使用同樣的文字和語言,如此經過幾十年、乃至百年之後,那麽就真正與大安領南道的百姓沒有什麽差別了。
柳元集既震驚又佩服地看著汪汪印,他自詡那三個政策,已是長遠之計了。
不想,汪督主想的這兩點,比他所想的更深刻更長遠。
這絕非一朝一夕之功,而是需要漫長的時間、無數代大人的努力,才能完成的事情。
汪印沒有理會他的目光,仍淡淡道:“本座會奏請皇上,請皇上準許這個建議,將來,百部族人還可以參加科舉考試,酌情選拔來自百部的官員。”
讀書識字是基礎,出仕為官則是肯定。
在汪印看來,百部和的嶺南道百姓真的沒有什麽差別,皇上想必也知道這一點,國朝也會承認這一點。
柳元集再一次愣住了,呆呆地看著汪印,什麽話都說不出來了。
百部的子弟出仕為官……大概,也隻有汪督主這樣的人膽敢這樣想了!
可是,聽起來這兩個計劃真的很好!
他哪裏知道,這兩個計劃,並不獨為汪印所創,還有督主夫人葉綏的功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