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睡眠狀態?坐禪不能睡吧?”
“沒睡啊,隻是波形會變得無限接近而已。要是在清醒的狀態下出現那種波形,一般會被認為這個人有障礙,但這是沒辦法的,一定會變成那樣的。”
“為什麽?為什麽哥會知道?”
“因為波的形狀全都是一樣的啊,隻有間隔長短或振幅大小的差異而已。”
“是這樣沒錯,但是……”
“那麽就隻會變成那樣了,間隔不可能變得比清醒的時候更短。如果出現那樣的腦狀態,那才是異常。如果有變化的話,一定是間隔逐漸變大,那種東西完全不能夠成為任何判斷基準啊。”
“哥,等一下。在放鬆的時候,腦波的周波數確實會變低。但那與其說是從覺醒狀態轉移到睡眠時被檢測出來的變化,倒不如說是眼睛是否睜開而造成的顯著差異吧。沒有人是睜著眼睛睡覺的,所以這或許是理所當然的事。但是就算醒著,隻要閉上眼睛,周波數也會下降。睜開眼睛的瞬間,周波數就會變高。換句話說,接收器官的遮斷一一特別是視覺的遮蔽,應該是造成腦波的周波數下降的重要條件才對。但是坐禪的時候並不會閉上眼睛吧。不閉上眼睛卻進入那種狀態,又不是昏倒……”
“閉上眼睛,並不等於視覺被遮蔽吧?”
“雖然是這樣沒錯一一隻要腦遮斷來自視神經的情報,就算張開眼皮,也一樣看不見東西吧。但是剛才常信師父說坐禪的時候,看得比平常更清楚,所以是看得見東西的,視覺是活動的吧?”
“看得一清二楚、卻看不見的狀態,或者是看不見、卻比看得見的時候看得更清楚的狀態,就是坐禪啊。所以隻能說靠腦波測定是看不出什麽端倪的。科學家們一定會說:明明有意識,卻出現失去意識的腦波,真是令人費解呢……”
“可是……”
“就算連同心跳或發汗、體溫等一併計測,也是差不多的吧。從那麽貧乏的情報裏,是得不出什麽結果的,隻能判斷出受試者極為平靜罷了。”
“那,調查是沒有意義的嗎?”
“是有確認這是無意義的意義啦。就連情報量豐富了數萬倍的語言都無法傳達的東西,怎麽可能憑一條波線就明白?”
敦子似乎無可反駁。
當然也輪不到益田上場。而我有如正中京極堂下懷似的發言了:“可是京極堂,那樣的話,你的意思是這位常信師父早就預測到這些了?常信師父認定就算實施調查,也查不出什麽,所以無所謂?”
“不是的。關口。常信師父想要證明的,是醫學上不管是睡覺還是坐禪都是一樣的,遑論魔境與大悟之間有任何差別了。不對嗎,常信師父?”
“貧僧不懂這些。腦波是什麽樣的東西,貧僧這是第一次知道……”
“那麽您為何熱心地贊成調查?”
“那……那是……對,我想要將禪的思想廣為傳播到世上!”
常信有些激動地抬頭,但是他的視線微妙地錯開了京極堂的注視。然而京極堂卻牢牢地將那張有如兩棲類的臉捕捉在視野當中。
“願聞其詳。”
聲音一一變了。
開始驅逐附身妖怪了。
一一是那隻大鼠嗎?
京極堂想要將鐵鼠從常信身上驅逐嗎?
常信開口了:“將宗教傳播到世上的方法有兩種,其一是攀附權勢。迎合權力的話,其宗派將可獲得有力的庇護者,自然會安定下來。直到掌權者更迭,都能夠維持堅若磐石的體製。但這是件難事,而且,會墮落。隻要翻開禪的歷史,便再明了不過,這是不可取的。”
常信微微搖頭。“另一個方法,是使教義在民眾間廣為滲透,獲得支持。這種情況,必須努力淺顯易懂地講述教義。這也相當困難。但是貧僧認為這才是正途,因為拯救眾生正是宗教的職責。”
“師父所言極是。”京極堂說。
“那麽,在這昭和之世進行興禪活動,需要的是什麽?貧僧不斷地思考這個問題。此時明慧寺接到了腦波調查的委託,貧僧認為隻能仰賴科學了。說起來,修禪並非隻有打坐一途,行住坐臥皆是禪,然而大部分的人卻不這麽認為。隻是關在山裏打坐的禪。完全沒有用處。為了讓世人明白這一點……”
“您想要破壞坐禪的有效性。”京極堂清晰的聲音打斷了常信的話。
“您……您說什麽?”
常信睜大了眼睛。
惡魔以完全就是惡魔的口吻繼續說下去:“常信師父,我說錯了嗎?當然,坐禪是悟道的玄關。但是那隻不過是一個人口。人口不止一個。無論做什麽,都能夠進行禪的修行……”
“那、那樣簡直和了稔沒有兩樣!”
“沒錯。正因為沒有兩樣,所以你才會厭惡了稔和尚吧?因為窮究到最後,就會變得和了稔和尚一樣,所以您不願意承認。”
“貧僧和了稔不、不同。”
“說不同也是不同吧。您並不認為拋棄戒律、捨棄修行還能夠悟道。然而另一方麵,您應該也認為或許遵守戒律,持續修行,也不能夠悟道。”
常信的臉霎時變得一片慘白。
原本青黑色的那張臉,真正變得血色全無。
“然而,您還是無法在放蕩不羈、自甘墮落的生活中找到領悟,也不想在那種地方找到吧。可是話說回來,您也迷失了繼續在山裏打坐的意義。不知是幸或不幸,您置身的環境一一明慧寺這個封閉的空間裏,典型的禪僧們齊聚一堂。而當中的任何一個人,都無法成為您師法的對象。換言之,您發現了一個可能性:您已經無法在既有的禪當中找到自己的容身之處了。於是,您對禪的新發展一一禪與科學的共生,感覺到無可抗拒的魅力。”
科學與宗教的共生一一這究竟……
“京極堂,禪真的能夠與科學融合嗎?”
這是一一我的分內工作。
“關口,科學對於禪的探討,最近確實逐漸興盛起來了。例如說,眾所周知,森田正馬在確立森田療法的時候,受到了禪的思想很大的影響,此外也有人在道元所著的《赴粥飯法》、《典座教訓》等書當中,尋找食物療法及健康飲食的典範。前文部大臣橋田邦彥以前是帝大生理學研究室的醫師,他的愛書是《正法眼藏》。他的門下提出了‘全機性醫學’這樣的理論。所謂全機,指的是一切皆發揮機能,部分與全體彼此呼應,發揮機能並恢復,是一種生命工學概念的醫學,不過全機這個詞彙也是出自於禪。”
簡直就像事先準備好的回答。
“確實,我聽說心理學和精神病理學也開始注意到禪了。說起來,這次的調查原本也是其中的一環吧?”
我說,但京極堂的臉頰痙攣,說:“哦……你知道的那些八成是行不通的。”
“沒睡啊,隻是波形會變得無限接近而已。要是在清醒的狀態下出現那種波形,一般會被認為這個人有障礙,但這是沒辦法的,一定會變成那樣的。”
“為什麽?為什麽哥會知道?”
“因為波的形狀全都是一樣的啊,隻有間隔長短或振幅大小的差異而已。”
“是這樣沒錯,但是……”
“那麽就隻會變成那樣了,間隔不可能變得比清醒的時候更短。如果出現那樣的腦狀態,那才是異常。如果有變化的話,一定是間隔逐漸變大,那種東西完全不能夠成為任何判斷基準啊。”
“哥,等一下。在放鬆的時候,腦波的周波數確實會變低。但那與其說是從覺醒狀態轉移到睡眠時被檢測出來的變化,倒不如說是眼睛是否睜開而造成的顯著差異吧。沒有人是睜著眼睛睡覺的,所以這或許是理所當然的事。但是就算醒著,隻要閉上眼睛,周波數也會下降。睜開眼睛的瞬間,周波數就會變高。換句話說,接收器官的遮斷一一特別是視覺的遮蔽,應該是造成腦波的周波數下降的重要條件才對。但是坐禪的時候並不會閉上眼睛吧。不閉上眼睛卻進入那種狀態,又不是昏倒……”
“閉上眼睛,並不等於視覺被遮蔽吧?”
“雖然是這樣沒錯一一隻要腦遮斷來自視神經的情報,就算張開眼皮,也一樣看不見東西吧。但是剛才常信師父說坐禪的時候,看得比平常更清楚,所以是看得見東西的,視覺是活動的吧?”
“看得一清二楚、卻看不見的狀態,或者是看不見、卻比看得見的時候看得更清楚的狀態,就是坐禪啊。所以隻能說靠腦波測定是看不出什麽端倪的。科學家們一定會說:明明有意識,卻出現失去意識的腦波,真是令人費解呢……”
“可是……”
“就算連同心跳或發汗、體溫等一併計測,也是差不多的吧。從那麽貧乏的情報裏,是得不出什麽結果的,隻能判斷出受試者極為平靜罷了。”
“那,調查是沒有意義的嗎?”
“是有確認這是無意義的意義啦。就連情報量豐富了數萬倍的語言都無法傳達的東西,怎麽可能憑一條波線就明白?”
敦子似乎無可反駁。
當然也輪不到益田上場。而我有如正中京極堂下懷似的發言了:“可是京極堂,那樣的話,你的意思是這位常信師父早就預測到這些了?常信師父認定就算實施調查,也查不出什麽,所以無所謂?”
“不是的。關口。常信師父想要證明的,是醫學上不管是睡覺還是坐禪都是一樣的,遑論魔境與大悟之間有任何差別了。不對嗎,常信師父?”
“貧僧不懂這些。腦波是什麽樣的東西,貧僧這是第一次知道……”
“那麽您為何熱心地贊成調查?”
“那……那是……對,我想要將禪的思想廣為傳播到世上!”
常信有些激動地抬頭,但是他的視線微妙地錯開了京極堂的注視。然而京極堂卻牢牢地將那張有如兩棲類的臉捕捉在視野當中。
“願聞其詳。”
聲音一一變了。
開始驅逐附身妖怪了。
一一是那隻大鼠嗎?
京極堂想要將鐵鼠從常信身上驅逐嗎?
常信開口了:“將宗教傳播到世上的方法有兩種,其一是攀附權勢。迎合權力的話,其宗派將可獲得有力的庇護者,自然會安定下來。直到掌權者更迭,都能夠維持堅若磐石的體製。但這是件難事,而且,會墮落。隻要翻開禪的歷史,便再明了不過,這是不可取的。”
常信微微搖頭。“另一個方法,是使教義在民眾間廣為滲透,獲得支持。這種情況,必須努力淺顯易懂地講述教義。這也相當困難。但是貧僧認為這才是正途,因為拯救眾生正是宗教的職責。”
“師父所言極是。”京極堂說。
“那麽,在這昭和之世進行興禪活動,需要的是什麽?貧僧不斷地思考這個問題。此時明慧寺接到了腦波調查的委託,貧僧認為隻能仰賴科學了。說起來,修禪並非隻有打坐一途,行住坐臥皆是禪,然而大部分的人卻不這麽認為。隻是關在山裏打坐的禪。完全沒有用處。為了讓世人明白這一點……”
“您想要破壞坐禪的有效性。”京極堂清晰的聲音打斷了常信的話。
“您……您說什麽?”
常信睜大了眼睛。
惡魔以完全就是惡魔的口吻繼續說下去:“常信師父,我說錯了嗎?當然,坐禪是悟道的玄關。但是那隻不過是一個人口。人口不止一個。無論做什麽,都能夠進行禪的修行……”
“那、那樣簡直和了稔沒有兩樣!”
“沒錯。正因為沒有兩樣,所以你才會厭惡了稔和尚吧?因為窮究到最後,就會變得和了稔和尚一樣,所以您不願意承認。”
“貧僧和了稔不、不同。”
“說不同也是不同吧。您並不認為拋棄戒律、捨棄修行還能夠悟道。然而另一方麵,您應該也認為或許遵守戒律,持續修行,也不能夠悟道。”
常信的臉霎時變得一片慘白。
原本青黑色的那張臉,真正變得血色全無。
“然而,您還是無法在放蕩不羈、自甘墮落的生活中找到領悟,也不想在那種地方找到吧。可是話說回來,您也迷失了繼續在山裏打坐的意義。不知是幸或不幸,您置身的環境一一明慧寺這個封閉的空間裏,典型的禪僧們齊聚一堂。而當中的任何一個人,都無法成為您師法的對象。換言之,您發現了一個可能性:您已經無法在既有的禪當中找到自己的容身之處了。於是,您對禪的新發展一一禪與科學的共生,感覺到無可抗拒的魅力。”
科學與宗教的共生一一這究竟……
“京極堂,禪真的能夠與科學融合嗎?”
這是一一我的分內工作。
“關口,科學對於禪的探討,最近確實逐漸興盛起來了。例如說,眾所周知,森田正馬在確立森田療法的時候,受到了禪的思想很大的影響,此外也有人在道元所著的《赴粥飯法》、《典座教訓》等書當中,尋找食物療法及健康飲食的典範。前文部大臣橋田邦彥以前是帝大生理學研究室的醫師,他的愛書是《正法眼藏》。他的門下提出了‘全機性醫學’這樣的理論。所謂全機,指的是一切皆發揮機能,部分與全體彼此呼應,發揮機能並恢復,是一種生命工學概念的醫學,不過全機這個詞彙也是出自於禪。”
簡直就像事先準備好的回答。
“確實,我聽說心理學和精神病理學也開始注意到禪了。說起來,這次的調查原本也是其中的一環吧?”
我說,但京極堂的臉頰痙攣,說:“哦……你知道的那些八成是行不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