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是。
——我是那個……
——來,請進,請用茶。
老人請飯窪喝茶。
咻咻聲作響。
地爐上,茶鍋正滾滾沸騰。
——請問,阿鈴小姐……
——阿鈴不在,出去玩了。
——阿鈴小姐幾歲了?
——不清楚哪,大概十三四歲吧。
——她是從什麽時候來到這裏的?
——不清楚哪,大概十三四年了吧。
——那麽……她是在這裏……
——雖說歲歲年年人不同,然小的俟百年河清之身,是數十年如一日啊。完全不知過了幾年幾十年。
——阿鈴小姐是在這裏出生的嗎?
——來,請用茶。
——十三年前,有個和阿鈴小姐年紀相仿、一樣穿著長袖和服、名叫鈴子的女孩迷路走進了這座山裏,老先生知道這件事嗎?……
——您是說那就是阿鈴嗎?
——我不是那個意思,隻是因為兩個人太像……
——如果您說那孩子就是那姑娘,應該就是那樣,不是的話,小的也不知道其他姑娘了。在這裏的隻有哲童和阿鈴。
“他那是不知道鈴子小姐、和他無關的意思吧?以年齡來看,那個女孩和鬆宮鈴子一定是不同的兩個人啊。”敦子說,用食指摩擦下巴。
“我也覺得除此之外聽不出別的意思了。也就是一切都是偶然,全都是我的一廂情願。”飯窪說道。
“這樣嗎?聽起來很像在騙人呢……”益田在懷疑,“年齡、外貌,還有名字都相同的女孩,相隔十三年的時光,出現在這麽接近的地方?我不認為這樣會毫無關係。會有這種偶然嗎?”
有吧。
就像敦子說的,十三年前的鬆宮鈴子與明慧寺的阿鈴是不同的兩個人。這兩個都是實際存在的人物,所以也無從懷疑起。因為年齡不同。
而“不會成長的迷路孩童”的一半真麵目——亦即最近被目擊到的“迷路孩童”,顯然就是明慧寺的阿鈴。若將十幾年前的“迷路孩童”和現在的阿鈴視為不同的兩個人,“不會成長的孩童”就不再是怪異了。
那麽……
十幾年前的“迷路孩童”與十三年前的鬆宮鈴子的關係究竟為何?
最說得通的解答是這個:
十幾年前的“迷路孩童”是鬆宮鈴子。
最近的“迷路孩童”是明慧寺的阿鈴。
如此一來,“不會成長的迷路孩童”就消滅了。
換句話說,把“不會成長的迷路孩童”定義為不可能發生的事的依據,集中於出沒期間的長度這個問題——而證明它的證據極為薄弱……
沒錯,證據薄弱。所以隻要能夠備齊將她們區別為不同個體的反證,“不會成長的迷路孩童”就不再怪異了。不管是偶然還是什麽都可以,鬆宮鈴子這個實際存在的人物正是反證。
這是鈴子與阿鈴之間過多的類似的偶然所產生出來的幻想。鬆宮鈴子的存在正是妨礙科學性理解的欠缺情報……
不對,我忘了什麽。可以解釋為偶然的薄弱證據:兩人出沒在幾乎相同的地點,兩者服裝大致相同,從外表看年齡也大約相同,以及不尋常的……
“歌……是歌。”
“關口先生,你怎麽了?”
是歌,“迷路孩童”十幾年前也唱著那首歌。
換言之,這種情況……
“啊,呃,那個,飯窪小姐……”
得問才行。必須補齊情報,確認才行……
否則怪異……
怪異會附著下來。
“飯窪小姐……”我有些激動地問。
“什麽?”
飯窪露出困惑更勝於吃驚的表情。
“那個,關於鈴子小姐……”
“鈴……子?”
“嗯,十三年前的鬆宮鈴子小姐,那個時候她會唱什麽與眾不同的歌嗎?”
“歌?什麽歌?”飯窪露出更加困窘的表情。
“哦,是在說昨天的那首歌嗎?”今川用大舌頭的語調說。今川和我一起聽到了那個女孩唱的歌。
“沒錯。事實上,現在的阿鈴小姐由於那身與深山格格不入的裝扮,被不知內情的山腳下的居民視為妖怪。不,我在聽到今川先生的話之前,也這麽認為,所以昨晚看到……不,遇到她的時候,我大吃一驚。而使她妖怪化的一個要素,就是她總是唱著一首不可思議的歌。”
“什麽樣的歌?”
“呃,曲調我記得很模糊,很難重現,但今川先生或許……”
“我是個音癡。”
“哦,總之,旋律像數數歌,也像禦詠歌,什麽人子的話就在爐灶裏燒死,猿子的話就去山裏之類的歌。”
“也有唱到如是佛子該如何。”
飯窪深深地傾著頭說:“我……沒聽過呢。”
“這樣啊。”
那果然是不一樣的人了。
又混亂了。
如果鬆宮鈴子不知道那首歌的話,鈴子就不是現在的“迷路孩童”——阿鈴,也不是十幾年前出現的“迷路孩童”了。那麽十幾年前——與鈴子失蹤幾乎同一個時期,這座山裏有多達兩個穿著長袖和服的同齡女孩嗎?
錯綜複雜。
益田說道:“你看起來似乎無法釋然呢,關口先生。”
“嗯,無法釋然。”
“我也是,那個老爺爺怎麽想都是在裝傻。唉,你覺得怎麽樣呢,飯窪小姐?”
飯窪垂著視線回答:“嗯……可是後來我什麽都問不出口了。然後他第三次請我喝茶,我有點害怕起來。”
“又要你喝茶?”
“嗯。他的態度很溫和,又笑容可掬,卻反而更讓我覺得恐怖。我很快就告辭了。然後,我想接著去找哲童打聽,不過又轉念想到應該先確認來自鎌倉的和尚叫什麽名字,就去了慈行和尚那裏。”
“哦,問鬆宮仁的事呢。然後呢?”
“知客寮裏沒有半個人,我去了三門一看,才發現東司那裏出事了。”
“哦,過去一看,就碰上了那場騷動啊。唔……”
益田雙手交握,按在後腦勺上,按壓似的垂下頭去。
“這不完全是因為睡眠不足呢,總覺得莫名其妙。是我太笨了嗎?”
“不,益田先生,這起事件,沒有任何人明白任何事。嗯,我們……不明白。”
——我是那個……
——來,請進,請用茶。
老人請飯窪喝茶。
咻咻聲作響。
地爐上,茶鍋正滾滾沸騰。
——請問,阿鈴小姐……
——阿鈴不在,出去玩了。
——阿鈴小姐幾歲了?
——不清楚哪,大概十三四歲吧。
——她是從什麽時候來到這裏的?
——不清楚哪,大概十三四年了吧。
——那麽……她是在這裏……
——雖說歲歲年年人不同,然小的俟百年河清之身,是數十年如一日啊。完全不知過了幾年幾十年。
——阿鈴小姐是在這裏出生的嗎?
——來,請用茶。
——十三年前,有個和阿鈴小姐年紀相仿、一樣穿著長袖和服、名叫鈴子的女孩迷路走進了這座山裏,老先生知道這件事嗎?……
——您是說那就是阿鈴嗎?
——我不是那個意思,隻是因為兩個人太像……
——如果您說那孩子就是那姑娘,應該就是那樣,不是的話,小的也不知道其他姑娘了。在這裏的隻有哲童和阿鈴。
“他那是不知道鈴子小姐、和他無關的意思吧?以年齡來看,那個女孩和鬆宮鈴子一定是不同的兩個人啊。”敦子說,用食指摩擦下巴。
“我也覺得除此之外聽不出別的意思了。也就是一切都是偶然,全都是我的一廂情願。”飯窪說道。
“這樣嗎?聽起來很像在騙人呢……”益田在懷疑,“年齡、外貌,還有名字都相同的女孩,相隔十三年的時光,出現在這麽接近的地方?我不認為這樣會毫無關係。會有這種偶然嗎?”
有吧。
就像敦子說的,十三年前的鬆宮鈴子與明慧寺的阿鈴是不同的兩個人。這兩個都是實際存在的人物,所以也無從懷疑起。因為年齡不同。
而“不會成長的迷路孩童”的一半真麵目——亦即最近被目擊到的“迷路孩童”,顯然就是明慧寺的阿鈴。若將十幾年前的“迷路孩童”和現在的阿鈴視為不同的兩個人,“不會成長的孩童”就不再是怪異了。
那麽……
十幾年前的“迷路孩童”與十三年前的鬆宮鈴子的關係究竟為何?
最說得通的解答是這個:
十幾年前的“迷路孩童”是鬆宮鈴子。
最近的“迷路孩童”是明慧寺的阿鈴。
如此一來,“不會成長的迷路孩童”就消滅了。
換句話說,把“不會成長的迷路孩童”定義為不可能發生的事的依據,集中於出沒期間的長度這個問題——而證明它的證據極為薄弱……
沒錯,證據薄弱。所以隻要能夠備齊將她們區別為不同個體的反證,“不會成長的迷路孩童”就不再怪異了。不管是偶然還是什麽都可以,鬆宮鈴子這個實際存在的人物正是反證。
這是鈴子與阿鈴之間過多的類似的偶然所產生出來的幻想。鬆宮鈴子的存在正是妨礙科學性理解的欠缺情報……
不對,我忘了什麽。可以解釋為偶然的薄弱證據:兩人出沒在幾乎相同的地點,兩者服裝大致相同,從外表看年齡也大約相同,以及不尋常的……
“歌……是歌。”
“關口先生,你怎麽了?”
是歌,“迷路孩童”十幾年前也唱著那首歌。
換言之,這種情況……
“啊,呃,那個,飯窪小姐……”
得問才行。必須補齊情報,確認才行……
否則怪異……
怪異會附著下來。
“飯窪小姐……”我有些激動地問。
“什麽?”
飯窪露出困惑更勝於吃驚的表情。
“那個,關於鈴子小姐……”
“鈴……子?”
“嗯,十三年前的鬆宮鈴子小姐,那個時候她會唱什麽與眾不同的歌嗎?”
“歌?什麽歌?”飯窪露出更加困窘的表情。
“哦,是在說昨天的那首歌嗎?”今川用大舌頭的語調說。今川和我一起聽到了那個女孩唱的歌。
“沒錯。事實上,現在的阿鈴小姐由於那身與深山格格不入的裝扮,被不知內情的山腳下的居民視為妖怪。不,我在聽到今川先生的話之前,也這麽認為,所以昨晚看到……不,遇到她的時候,我大吃一驚。而使她妖怪化的一個要素,就是她總是唱著一首不可思議的歌。”
“什麽樣的歌?”
“呃,曲調我記得很模糊,很難重現,但今川先生或許……”
“我是個音癡。”
“哦,總之,旋律像數數歌,也像禦詠歌,什麽人子的話就在爐灶裏燒死,猿子的話就去山裏之類的歌。”
“也有唱到如是佛子該如何。”
飯窪深深地傾著頭說:“我……沒聽過呢。”
“這樣啊。”
那果然是不一樣的人了。
又混亂了。
如果鬆宮鈴子不知道那首歌的話,鈴子就不是現在的“迷路孩童”——阿鈴,也不是十幾年前出現的“迷路孩童”了。那麽十幾年前——與鈴子失蹤幾乎同一個時期,這座山裏有多達兩個穿著長袖和服的同齡女孩嗎?
錯綜複雜。
益田說道:“你看起來似乎無法釋然呢,關口先生。”
“嗯,無法釋然。”
“我也是,那個老爺爺怎麽想都是在裝傻。唉,你覺得怎麽樣呢,飯窪小姐?”
飯窪垂著視線回答:“嗯……可是後來我什麽都問不出口了。然後他第三次請我喝茶,我有點害怕起來。”
“又要你喝茶?”
“嗯。他的態度很溫和,又笑容可掬,卻反而更讓我覺得恐怖。我很快就告辭了。然後,我想接著去找哲童打聽,不過又轉念想到應該先確認來自鎌倉的和尚叫什麽名字,就去了慈行和尚那裏。”
“哦,問鬆宮仁的事呢。然後呢?”
“知客寮裏沒有半個人,我去了三門一看,才發現東司那裏出事了。”
“哦,過去一看,就碰上了那場騷動啊。唔……”
益田雙手交握,按在後腦勺上,按壓似的垂下頭去。
“這不完全是因為睡眠不足呢,總覺得莫名其妙。是我太笨了嗎?”
“不,益田先生,這起事件,沒有任何人明白任何事。嗯,我們……不明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