米國現實問題,產生的社會情緒,還有另一種投射。


    超英題材電影占據主流。


    全體逃避。


    越往後,北美票房前列的基本上都是這一類題材。


    後來,超英也扭曲,童話裏無法承載美好。


    小醜、死侍票房大爆,也是帶著自毀,死去活來。


    23年《芭比》成為票房冠軍,北美票房六億多。


    芭比不僅在北美取得了巨大的成功,在全球範圍也達到了極高的票房成績。


    沈三通在《芭比》,感受到米國社會是真絕望。


    病入膏肓,垂死掙紮。


    一個虛構人生的人物,又是依附性的女權角色。


    女權是西方社會的一種病症,把病症擺出來,票房如此成功,反應了社會的群體意識。


    甚至可以說,《芭比》是西方社會絕望中的呐喊,發出的求救信號。


    死侍,芭比,小醜等電影,都取得了很大的成功。


    而它們人設存在共同點。


    死侍是知道次元壁的存在,芭比身處被製定好的世界,小醜則本身就是喜劇演員、表演者。


    表演者,被某種秩序支配的角色,不具備真正自我的角色。


    對現有存在的懷疑、質疑。


    無論是主創還是觀眾,其實都深切感覺到了異化的西方社會秩序出現了大問題。


    非常大的問題,也知道誰導致了。


    然而背後有八槍在矯正瞄準,無法直接探討。


    好萊塢公司的執掌者,幕後之人,不允許真的將矛盾指向自己。


    反而支持鼓勵這種擦邊電影,將之消費化,解構掉,把反抗的神聖性消磨掉。


    這些電影在東大票房不是很好,理由其實很簡單。


    因為東大沒有病。


    東大喜歡超英電影,是因為電影製作工藝先進,故事偏向正向。


    當好萊塢主場的絕望味道,在超英裏藏不住。


    再加上20年之後,文化、媒體霸權破產,拉了一褲子。


    超英電影自然而然很難火爆。


    不隻是超英電影,拯救世界那種宏大主題,假的不行。


    太假了,死了幾百萬人你都不在乎,告訴我你要拯救世界。


    顧好小民尊嚴再說吧!


    《芭比》《小醜》全世界火,東大不火,實際上就是全世界水深火熱,而東大維持了一個相對繁榮的局麵。


    導致沒有共鳴。


    沒有病,自然不需要吃藥,也不用反思。


    隻有一些外向媒體人,以及一些影視博主。


    對外,長期以美劇、好萊塢電影為榮。


    對內,則是和國內影視從業者精神世界存在共鳴。


    才會大肆吹捧。


    賈章科說什麽好萊塢對東大市場吸引力降低。


    東大不夠多元,市場性能喪失,文化影響力喪失。


    言外之意,米國病了,沒穿衣服,好萊塢沒有競爭力。


    但,東大該去反思。


    反過來教育東大的觀眾,別人都吃藥了,就你沒吃,絕對有病。


    明明,事實是,隻有我們贏了。


    抗住了。


    不僅救了自己,還救了世界。


    隻因為文化、媒體弱勢,在一些人嘴裏,錯的成了我們。


    而且,東大內部還真有人一群人信了。


    將之汙名化,成了不能談的話題。


    失去輿論話語權,是真的憋屈!


    東大影視行業存在的問題,恰恰不在於觀眾。


    而在從業者自身。


    這些人對世界的認識是靜止的,腦子裏的西方依然懸掛在天上。


    說好聽點,保持著孩童般的純正。


    一群影視工作者的思想,隻和米國對接、共情。


    不和腳下的土地聯係,本能的避開。


    本來20年後,好萊塢文化破產,是反攻的大好時機。


    就算能力不行,沒有反攻之力,至少也該建構一套能解釋現狀的敘事。


    為什麽別人輸了,我們贏了?


    從工業,從傳統文化,從領導找找答案在哪裏。


    可是,沒有。


    回避了。


    連講一個正常的故事都做不到。


    這部分人要麽死鴨子嘴硬,讓觀眾吃藥。


    要麽是迷茫,還有些瘋瘋癲癲,也產生了自毀傾向。


    《黑神話悟空》,其實就是很好的例子。


    技術上、優化上統統很好。


    但是劇情內核還是黑深殘那一套。


    作為第一款3a遊戲,大眾支持。


    可黑神話的成功和《大聖歸來》一樣,吃了猴哥這個全民偶像的福利。


    《黑神話》的項目掌握者精神還算正常,但是主創裏不正常的太多。


    所以能看到各種割裂。


    從整個項目來說,這是一個突破性質的。


    國產遊戲之光,實現了從無到有。


    滿是大無畏的精神,極具個人情懷。


    精神氣是正向的,能感受到對傳統文化的喜愛。


    但是在一些其他地方,劇情上,又因為當下從業人員,普遍的外向。


    彌漫著自我貶低、自毀情緒。


    投射到作品,讓人覺得一些地方精神氣不對,是在解構傳統文化。


    電影想要成功,要麽是解釋現狀,回應大眾需要,要麽是引領潮流。


    07年,以及以後,東大都在一步步往前。


    基調是萬家燈火,是人間煙火氣。


    有問題,但更多的是希望。


    所以,沈三通要剔除《鯊灘》的自毀情緒。


    尤其是女主衝浪動機,不能自己作死。


    遇到鯊魚,可以純粹是意外。


    沈三通給範兵兵說戲:“女主自我逃避,這個時候,可以展示的弱勢一些。”


    劇情是女主剛去海裏衝了浪。


    回到岸上,和留在東北的爸爸以及妹妹視頻通話。


    原版親情線,過於模版。


    媽媽死了,所以自己作死。


    和爸爸、妹妹通話,妹妹知道她孤身一人,很擔心。


    爸爸勸她不要從醫學院退學,可以幫助別人。


    女主表示不是所有人都可以幫助。


    爸爸用媽媽是個戰士鼓勵女主。


    女主表示媽媽戰鬥太過了。


    等到遇到鯊魚襲擊之後,女主死裏逃生,和爸爸和妹妹和解。


    整個過程,技術性來看很好。


    1234。


    abcd。


    起承轉合。


    幾分幾秒展現失去自我的人,和家庭決裂。


    再到了幾分幾秒,開始自我反思。


    經過死裏逃生的危機,和家庭和好。


    流程絲滑,但少了一份真實。


    大家都好像在表演,客氣的表演。


    《忌日快樂》也是這樣,相似的親情秀。


    好萊塢套路重複多了,不僅老套乏味,還有點詭異。


    沈三通將之改成了,女主選擇了休學,而不是不負責任的逃走。


    來東澳島之前,和父親說好了。


    妹妹得知和女主約好的朋友放了鴿子,有些擔心。


    但也知道是在東澳島,總歸問題不大。


    這種設計,剔除了作死部分,讓觀眾覺得女主是正常人。


    可愛,可以愛。


    沈三通拍攝是範兵兵這邊。


    爸爸和妹妹的戲,在設計好的內景拍,由另一組拍完。


    呈現在電影上,兩地對話打在屏幕上,告訴觀眾女主跑來東澳島玩是要散心,擺脫不好的情緒。


    原版是手機視頻,沈三通用筆記本視頻。


    原版16年上映,15年拍攝,手機視頻通話很普遍。


    現在07年,不到十年時間,生活方式差距很大。


    可以弄一個手機空殼出來,不過沒必要,用筆記本電腦視頻更真實,而且可以招商。


    原版手機視頻存在漏洞。


    國外人數不達到一定程度,運營商是不會建信號基站的,和東大不一樣。


    墨西哥偏僻的海灘,手機可以視頻通話,有信號,也挺玄幻。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華娛之女明星請自重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鉛筆小說網隻為原作者書荒仙人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書荒仙人並收藏華娛之女明星請自重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