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魏和孫劉聯盟第一次戰前議事。


    前情提要:電影裏的時間是十月。


    周瑜和劉備組成聯軍。


    孫權依然有著吞掉劉備兵馬的心思,周瑜臨行前,孫權交代讓他試著找找機會。


    隻是顧忌曹操當前,手段不要過於激烈,要鬥而不破。


    劉備想要見魯肅,周瑜頂了回去。


    讓他認清自己的身份,並試探能否獲得劉備兵馬指揮權。


    諸葛亮替劉備抵擋周瑜的試探,指出周瑜的三萬人太少了。


    周瑜表示已經足夠擊敗曹軍。


    諸葛亮又點出劉備的巨大作用,熟悉荊州地理,有當地士族支持。


    如果要從曹操手中奪回江陵,離不開劉備。


    雙方經過了一番友好交流(明爭暗鬥)。


    周瑜發現哪怕是大敵當前,遭遇一場軍事失敗,劉備團隊依然沒有失去士氣。


    抗曹才是主要任務,需要和劉備進行合作。


    試探沒有結果,周瑜專心備戰。


    諸葛亮告知劉備,關於周瑜帶來的兵馬情況,十分精於水戰。


    長江中戰鬥,麵對曹操的士兵,能以少勝多。


    孫劉兩個陣營經過試探,雙方同意組成聯軍,並且劃分了彼此的職權。


    周瑜作為主力部隊,劉備作為輔助。


    周瑜對於劉備兵馬沒有指揮權。


    孫劉聯軍討論麵對曹操的計策,雙方都認為要盡快和曹操進行交戰。


    曹操新編練的水軍,和依附的荊州水軍,時間尚短,互不熟悉,正是兵鋒最鈍的時候。


    而作為主力的江東士卒,皆是熟悉水性而又配合默契。


    總體而言,孫劉聯軍麵對曹操非常緊張,也極為謹慎。


    彼此清楚需要和對方合作,知道曹操不好對付。


    盡一切力量,爭取局麵對自己有利。


    對應的曹魏陣營。


    此時此刻,曹操天下無敵。


    南下以來劉琮束手,擊潰劉備,占據江陵,江東旦夕可取。


    贏贏贏,贏麻了。


    所以曹操的威嚴越加的森嚴,平時的手下,對他更加敬畏,如同對待皇帝。


    曹操也更喜歡幹預前線指揮,對軍隊進行細微的操作。


    手下的將士,皆是敬畏曹操的威嚴,渴望大一統後的封賞,決策無人膽敢有異議。


    唯一的小問題,就是將士有些水土不服,出現了瘟疫。


    但也隻是小問題。


    曹操毫不在乎,和手下笑談,譏笑孫權已經嚇破膽。


    當得知周瑜和劉備聯軍逆江而上,曹操勃然大怒,選擇給孫權小兒迎頭痛擊。


    “二十四萬對三萬,不堪一擊!”


    曹操極為自信。


    雖然他的兵力,沒有給孫權戰書中說的八十萬那麽多。


    但他從中原帶來了十六萬人,再加上劉表處招攬的八萬人,總兵力達到二十四萬。


    八倍的兵力差距,滅掉孫權再簡單不過。


    沈三通看完效果,道:“過,下一場。”


    他要將曹魏和孫劉的戰爭決策過程,進行對照。


    讓觀眾理解曹操為何敗,而孫劉為何勝。


    如果說曹操南下前的廟算,是戰略上的失敗。


    那麽第一次交戰,就是戰術上的失敗。


    孫劉兵力少,但是總體團結,周瑜知兵善戰,尤為熟悉水戰。


    曹操呢,有兵力,但是沒有重視戰場的客觀環境發生巨大變化。


    古代戰爭特別特別依賴地形地貌。


    曹操沒打過水戰,以往曹操都是陸地上打仗。


    陸戰,八倍多的兵力差距,擺開來幹,優勢極大。


    但在長江江麵上決勝負,兵力優勢就沒那麽明顯了,最終要看船和船之間的戰鬥。


    而這個時代,單兵技能有限,曹軍精於陸戰,但不精於水戰。


    再加上遭瘟疫流行,手下軍隊長途奔襲,非常疲憊。


    而新編水軍及新附荊州水軍配合不當,此時應該是以防禦為主,進行磨合。


    曹操則選擇了迎戰。


    於是乎,初戰被周瑜水軍打敗。


    初戰失敗,曹操的勝率從五到六成,下降到四到五成。


    對曹操有影響,但是影響不大。


    第二次決戰前的戰前議事。


    前情提要:初戰失利之後,曹軍戰船靠到北岸烏林一側,操練水軍,等待良機。


    周瑜則把戰船停靠南岸赤壁一側,隔長江與曹軍對峙。


    對峙期間,後勤方麵有所不足,缺少箭矢。


    諸葛亮趕往前線救火,來了一出草船借箭。


    沒有箭矢,讓曹軍來造。


    而這個時候,曹軍方麵,曹操因為北方士卒不習慣坐船。


    於是將艦船首尾連接起來,人馬於船上如履平地。


    當艦船相連的時候,曹操大一統的勝率迎來了暴跌。


    從四到五成,跌到隻有一成。


    這個決策是曹操自己做的,他拍腦袋想出來的。


    哪怕有些將士有所疑慮,也沒人敢提出來。


    因為曹操越發威嚴,也越發著急。


    大家都覺得初戰失利隻是意外,隻要穩穩的編練水軍,堂堂正正的平推,江東無法抵擋。


    曹軍依然天下無敵。


    到時候曹操登基稱帝,所有人都可以封候拜將。


    而孫劉陣營一方完全相反。


    當得知曹操戰船連鎖。


    周瑜部將黃蓋主動提議,如今敵眾我寡,難以長期相持。


    曹軍正把戰船連在一起,首尾相接,可以用火攻,擊敗曹軍。


    幹掉曹操的水軍就贏了。


    這個時候曹操的大一統勝率隻剩下百分之五。


    然後周瑜幫助黃蓋完善了這個計劃。


    他讓黃蓋向曹操詐降,然後借假投敵接近曹軍水軍,再趁機燒船。


    黃蓋寫給個曹操的信經過精心設計。


    他表示自己雖然是孫氏的老臣,但是現在東吳大多數人都明白抵擋曹丞相的大軍必然失敗。


    隻有周瑜、魯肅見識短淺,不自量力。


    他是真心要歸順。


    現在他是東吳水軍的先鋒,手上還掌握了吳軍的糧草。


    等到打起來,會趁機為曹操建功。


    曹操相信,進行了回複。


    如果黃蓋真能做到,給他官職、賞賜將超過之前和以後所有來投奔的人。


    黃蓋詐降的說辭很有水平。


    老臣、糧草,都是複製官渡之戰許攸投降的翻版。


    許攸是袁紹的老臣,許攸給曹操指的路是襲擊袁軍糧草。


    君以此興,必以此亡。


    成功會成為一個人的宿命,生命中越大的成功就越決定以後的判斷。


    官渡之戰的成功模式無疑對曹操的判斷影響巨大,這就是思維喜歡“守株待兔”的通病弱點。


    黃蓋的說辭打動了曹操。


    於是乎。


    曹操的大一統勝率無限接近於零。


    從平定北方的接近百分之百的勝率。


    廟算戰略失誤少了三成多,初戰跌了一成,戰船連鎖跌了四成,周瑜抓住這個弱點,一波歸零。


    輸了個幹幹淨淨。


    赤壁大戰還未開始但是結果已經注定。


    戰略和戰術統統失敗。


    外景文戲結束,赤壁進入戰爭戲。


    全是硬戲,人數多,場麵大。


    沈三通有條不紊的掌握劇組。


    前期對管理人員進行培訓,這個時候好處就顯現了,有架構,就好擴大規模。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華娛之女明星請自重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鉛筆小說網隻為原作者書荒仙人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書荒仙人並收藏華娛之女明星請自重最新章節